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306.49KB ,
资源ID:146597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6597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pdf)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pdf

1、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6 年第5 期J o u r n a lo fC h o n g q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N o 52 0 0 6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吴小华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根本。论语阐述的“仁”,就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这种爱包含三个大的层次,即家庭血缘关系的爱、社会人际关系的爱和宇宙物我之间的爱。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整

2、个宇宙自然。其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关键词:论语;仁爱;家庭;社会;宇宙中图分类号:G 0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 1 9 9 9(2 0 0 6)0 5-0 0 6 6-0 30 nT h r e eL e v e l so fK i n d-h e a r t e d n e s sT h o u g h ti n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W UX i a o h u a(C h o n g q i n g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C h o n g q i

3、 n g4 0 0 0 5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K i n d-h e a r t e d n e s s,t h eh e a r t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sa l s ot h eb a s i so fC h i n e s ee t h i c s K i n d-h e a r t e d n e s s,a si sd i s c u s s e di nA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i se x a c t l y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4、 o no fl o v e,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r e el e v e l s,t h a ti s,t h el o v eb e t w e e nf a m i l ym e m b e r s,t h el o v eb e t w e e ns o c i a lp e r s o n sa n dt h el o v eb e t w e e nt h eu n i v e r s ea n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s B a s e do nt h ec o m m o np h i l o s o p h yo

5、 ft h eg o l d e nm e a n,t h i sk i n do fl o v es t a r t sf r o mt h ef a m i l ym e m b e r sa n dt h e ns p r e a d st ot h es o c i e t ya n dt h ew h o l eu n i v e r s e K e yw o r d s:A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k i n d-h e a r t e d n e s s;f a m i l y;s o c i e t y;t h eu n i v e r

6、 s e孑L 子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自己思想学说的总纲。“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根本。整部论语中,论及“仁”的有5 8 章,“仁”字出现了1 0 5 次。解读论语中的“仁”对于阐释儒家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论语中的“仁”内涵丰富,孔子自己的解释常因人因事而不同。历代的有关训解也是众说纷纭。孟子公孙丑上反复申明:“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朱子语类(卷六)认为:“仁是根,恻隐是萌芽。”孟子和朱熹都看重“仁”的道德涵义。谭嗣同在仁学中认为“仁即通”,目的是借以寻求古今之通和中西之通。笔者认为:“仁”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论语倡导“仁者爱人”,进而推人及物,由爱人

7、到爱物。因此,“仁”是一种发自家庭,延及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自然、宇宙的普遍的爱。“仁”体现的这种由里及外、由小及大的爱是适合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道德准绳。1以家庭为出发点。体现血缘关系的爱“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爱,是带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亲爱父母为“孝”亲爱兄弟为“悌”。人生而有家,成长在家,对父母、兄弟自然有爱、有情。“孝”“悌”是符合人的天性的爱,是人之常情的爱,是人性的最初的表现。而这种人之常情的爱,就是“仁之本”。论语论述的仁爱,其最初体现就是孝道。孑L 子收稿日期:2 0 0 6-0 3-1 4作者

8、简介:吴小华(1 9 7 7 一),女,四川德阳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 0 0 0 4 7)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重庆工学院(重庆4 0 0 0 5 0)人文社会科学院教师。万方数据昊小华: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6 7认为“孝”的产生,以自然的血缘情感为基础。论语子路篇:“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孔子日:吾党之直者异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偷羊这种行为是不符合道德的,但父子互相揭发。又违反了父子本来的天然情感,不合乎人性。孔子不提倡这种互相揭发的“直”其他外人可以这样“直”。而父子间则要“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是以自然情感为基础的真性情。孔子认为“

9、孝”就来源于父子之间的这种自然情感。“孝”是家庭内部的爱是双向互动的首先体现在父对子的养和教。对子女养而不教无异于饲养家畜,是有罪过的。中国古人称父教子为庭训,即源于孔子在庭院里教训他的儿子孑L 鲤。事载论语季氏篇:孔子斥责孔鲤要“学诗”“学礼”,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子女强调为学与为人的结合,治学与修身的统一。这正是中国传统特色父爱的表现。“孝”的另一方面,就是子女对父母要养、要敬。子女赡养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孔子认为。仅仅做到“养”还不算“孝”,还要恭敬父母。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孔子答:“无违。”意思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0、。”孔子认为,孝的落实必须合乎礼,其最终是要使自己“心安”。子夏问孝,孔子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年轻人替老年人做事有酒食让老年人先吃,这也是“孝”的表现。孔子强调年轻人对年长者的真诚的敬爱和关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养而不敬”如养犬马,父母怎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天伦之乐呢?所以,子女要时时考虑、体谅父母。“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女要关心、照顾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女对父母的照顾要有耐心、毫无怨言。“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女对父母的孝道要执着、坚定。“事父母,能竭其力。”“

11、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孝”蕴含的是人类天赐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厚情缘:爱。仁爱在家庭中的另一体现为手足之情姐妹之爱,平辈之间的互敬互爱。论语认为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兄弟间当像朋友一样友爱、互助。孔子道:“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主张父母不再跟前时,哥哥姐姐就要保护、疼惜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要尊从哥哥姐姐。论语中的仁爱,是以家庭关系为出发点的,带有血缘关系的爱。表现为两代或两代以上人之间的“孝”以及同代人之间的“悌”,这种爱是亲情的表现。中国儒家提倡在处理家庭内部的关系时,要以仁爱的观念来达成和谐:父子骨肉情深、夫妻相敬如宾、兄弟情同手足、妯娌亲如姐妹、姑嫂十指相连、婆媳胜过母女。

12、2以社会为关节点。维系人际关系的爱孔子把君臣与父子相提并论源自家庭内部的父子间、兄弟姐妹间的礼仪、规则。被扩大到社会。论语泰伯:“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孔子的仁爱思想以“笃亲”始,以“泛爱众”“济天下”为目的和重心。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朦胧的博爱意识,彰显出宽厚伟大的人文品格。具体表现在对他人的“信”和对国家的“忠”。对他人的爱,强调“信”是基础。说文解字:“信,诚也。”“信”由“人”和“言”构成,意为“遵守诺言”,言如其人,言行一致,引申为诚实,信义,不说谎,不背叛。有诚意。孔子强调对待朋友要“信”亦是强调要真诚,尽心尽力。

13、“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把“信”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足以见得“信”的重要性。儒家的五字道德箴言在“仁义礼智”之外也还有一个“信”。与人交往不讲“信”,就是不尊重人、不关爱人,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爱和尊重失于信,失于爱。因此要“言必行,行必果”。对于国家、社会的爱,特别看重“忠”忠心为国。说文解字注:“忠,敬也,尽心日忠。”在论语中,“忠”主要表现在辅佐君主要忠心不二心系国人、

14、国事,“事君,能致其身”。论语八佾:“鲁定公曾问孔子日:君事臣,臣事君,如之何?孑L 子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认为“忠”是臣的责任和职责。忠心为国为君,就不能对其失误视而不见,要“忠告而善道之。”论语提倡对君王要忠诚,既是对君王本身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更伟大的爱即对祖国的爱,在当时的意识里忠君与爱国是连为一体的,忠君就是爱国的最高表现。因此,“忠”体现了一种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彰显着强烈的爱国情。这也促成了中国一直以来以集体为重的价值 万方数据6 8吴小华: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观。个体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要忠心,这种忠于集体的价值观其重要性甚至高于人的生命。由仁爱引发出的“信”

15、和“忠”的原则,是人在国家、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必须遵从的要点,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关键。是人融人他人、社会、国家的关节点。仁爱通过“信”“忠”在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体现了儒家向来看重的对他人、社会、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3以宇宙为终结点。调和物我关系的爱论语把仁爱提升到了对人类、自然、宇宙普遍的爱的高度。这种爱起于家庭内部、延伸到社会体系,又进一步推而广之,纳人自然宇宙这个永恒的体系。论语倡导对天所生之物,都要有同情和爱,这是仁的最本真的普遍涵义。从生命的意义上说,人与动植物都是自然宇宙所生。儒家的仁爱思想从“孝”开始。一层一层推出去,推到人类,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主张人类要爱自然、

16、尊重自然,与自然、宇宙和谐相处。对待植物、山水要深怀敬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这种“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体验,只有境界很高的人才有这种体验。缺乏这种境界的人,只见山是山,水是水,与我有何相干?更有何乐?在仁知之人看来,自然界充满生意,与之融为一体,不计利害,就是仁者情怀,能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另一方面对动物也要尊重、爱护。“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千里马,能E l 行千里,但孔子不称赞其力而称赞其德。孔子认为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和爱护,也是仁的体现、爱的表现。孔子也打猎,也钓鱼,但是,“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不用粗绳结成大网,企图一网打尽;也不射回巢的鸟破坏其

17、家庭。孔子主张要多了解动植物,多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孔子主张“学诗”,除了应对交谈以提高生活品味之外,还因为学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之名”。人的德性之所以尊贵,不在于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任意支配和施暴,而在于同情和爱护一切生命,这是仁爱思想的最高境界。“仁”字从“人”从“二”蕴涵了处理两人、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靠“爱”来维系的,人与家庭如此,人与社会如是,人与自然宇宙亦然。“仁”是比“人情”“关心”更进一步的“爱”。在中国文献中,“仁”并不是儒家独有的概念,儒、道、佛都曾使用“仁”来表达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庄子说“至仁无亲”,即真正具有仁德之心的不偏爱自己的家人

18、、亲人。而是爱一切人。佛教在进人中国文化不久就把“仁”纳入自己的体系,“仁”成了佛的敬称(仁王。即把“仁”实践至极的人)。西方传统文化中,耶稣基督也要求人要有爱心,要博爱。论语中的“仁”体现出的爱并非佛道之爱、亦非神爱,而是仁爱、人爱,是符合人性的发展式的爱。4论语仁爱观念的哲学基础论语中爱家人、爱他人、爱国家、爱人类、爱自然、爱宇宙的普遍仁爱,承载了中国儒家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中庸即做事情讲求“度”、“分寸”,“过犹不及”。“忠恕”在实践仁爱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庸。“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中心、公正之心,指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他人,做事不过分,“己欲立则立人

19、,己欲达则达人”;“恕”指以己之心量他人之腹,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既是一种爱又是“度”的体现。中庸之道是看问题的全面而非片面的整体观是站在整体的高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家庭是一个整体,各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社会是一个更大的整体各成员要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其社会价值:宇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宇宙内部的各种生命和非生命体要相互调和、相得益彰地存在。家庭、社会、宇宙的各个成员行事不可过分、过度不能影响其它成员的存在,即都要保持中庸的立场。考虑自身的同时也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以实现个体与整体辩证统一、和谐相处。本着中庸之道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20、人与宇宙等诸多关系,以仁爱为出发点和归宿,就会达到“和”的效果。当然任何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世界也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因此要求“和”而不求“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此,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愿望,世界将是一个各得其所的和平世界。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 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8 0【2】鲁国尧孟子全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3】林安梧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M】上海:学林出版社1 9 9 8【4】庄子【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0 3(编校:米盛文汝)万方数据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作者:吴小华,

21、WU Xiao-hua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0047刊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EDITION)年,卷(期):2006(5)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1.杨伯峻 论语译注 19802.鲁国尧 孟子全译 19983.林安梧 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 19984.庄子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邓春莲.彭凌 仁爱心空的生成论语当代意义人生哲学解读期

22、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09(13)2.张钰鑫 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期刊论文-华章2010(21)3.黄宝华 论语仁爱思想对教育的启示听于丹讲座有感期刊论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3)4.王志峰.张洪峰 浸透着仁爱精神的孔子法思想-从仁、礼、刑的进路来解读论语期刊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5.尹红.YIN Hong 对论语中的孝悌仁爱精神的评述期刊论文-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1)6.鲍晓东 略论仁爱和神爱-从论语、新约出发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7.马志美.Ma Zhimei 孔子仁爱思想的两重性及其当代价值探析期

23、刊论文-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2)8.孙雪岩.SUN Xueyan 孔子仁爱思想论略期刊论文-济宁学院学报2008,29(5)9.袁进霞.YUAN Jin-xia 论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期刊论文-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10.孙琳 传承孔子仁爱思想打造公益感恩特色德育品牌期刊论文-新校园(下旬刊)2010(11)引证文献(3条)引证文献(3条)1.亓文香 由论语所出典故词语看孔子思想和言语风格期刊论文-中华文化论坛 2008(1)2.王斌全 对爱心仁术办学理念的哲学思考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9(24)3.杜江.高正龙 孔子圣贤之仁与宗喀巴之菩提慈悲论语“仁”与菩提道次第广论“慈悲”思想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本文链接:http:/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