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41KB ,
资源ID:147158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7158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docx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四、教学建议虽然两篇是传统的课文,教材组织单元的主题非常鲜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也可以富于时代感。草原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西部的向往之情。白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老一辈建设者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新选的两篇课文: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习丝绸之路,绝不

2、仅仅是了解有这么一个历史故事,增长历史知识,重要的是了解西部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建设西部的热情和愿望。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与白杨相搭配,表现了新一代建设者建设西部的伟大成就。丝绸之路一课修改了很多次,还不太理想,教材修订时考虑更换。五年下册第一单元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提出了一个语文学习的要求:“把握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十分重要阅读训练,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较薄弱的一个方面。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的发现”栏目中作为一个训练点安排,并提示了怎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一个训练点应该贯穿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即使单元导语中没有提出这一训练要求,在教学中也需要

3、加以重视。除了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提示的这一把握文章中要内容的方法(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其他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抓住文章自然段里的中心句、阅读文章时提出问题等。本单元主要从阅读的角度提出训练的重点: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句子表达上的作用。导语中提出的“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这一单元的课后思考题中体现得很充分,在备课的时候,要重视利用课后的思考题来设计、组织教学。高年级的“交流平台”是中年级“我的发现”的延续和发展。由于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交流对西部了解和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草原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白杨中的借物喻人的表

4、达方法也需要引导学生加以掌握。“习作”信封的写法十分重要(通信方式的改变,没有多少人写信了),但有一较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信写好后怎么寄出去。教材编排不可能提示具体的邮寄地址(全国的小学生都往同一个地址邮寄,怎么处理收到的信)。二、重点课文解读。1、草原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草原语言优美,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因此,教学本文要多读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在初读感知、品读感悟、精读品味、选读体味中读懂课文,读出草原的辽阔壮美,悟出民族间的团结友爱。二、品读,感受景色美品读优美语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描写草原“景美”的句子,边读边悟,尝试着在句子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5、,并说明是怎么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词句谈体会,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反复品味,体会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如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在“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此时,可在配乐声中让学生闭目遐思,在脑海中勾画一幅草其次,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自选感受最深的句段,或“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让学生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

6、会感情,感悟意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或让学生“放声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朗朗的读书声,读出个性感悟,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美。四、选读,体味语言美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案例,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本文最本质的特点和训练重点,经过这样几次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读,让我们看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动人的自然景色,体会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受到了那一种温暖感人的人间情怀。同时也领略到了老舍先生自如洒脱、自然放松的语言魅力,他那平易朴实、自然活泼、平和而有力的表达方法也深入学生的内心,在润物无声中陶冶了学生的内心,交给了学生写作方法。2、白杨(1)前后知识的贯通。本课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就是借物喻人、托

7、物言志。如“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等等都是,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表现手法上呢,在查阅材料中我发现,初中第三册编排了白杨礼赞,训练重点为“初步理解托物言志,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可

8、见,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具备合理的认知基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内在含义。(3)从语言特点上看,本文的语言明快简洁、洗炼流畅、含而不露,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确立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特点。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为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第一步,略读课文,让学生先从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话,然后对它们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获得有关主

9、旨的初步认识介绍白杨,教会学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第四步,对重点段(第16自然段)展开讨论。先自己提出问题,继而根据画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动内容回答。在语言训练中深化对中心的认识。教会学生多方面摄取信息,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通过以上环节,引领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心,准确把握文章特点。这是我们解读文本的两个关键。3、拓展阅读。白杨赞颂的是西部的建设者。可以在拓展阅读时让学生读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同是托物言志,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理解在不同的课文里事物象征的意义

10、并不相同。4、课后练习想到的。结合本课后的三个练习题和小练笔,我还想谈谈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1)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介绍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第三题: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下来。这就是结合课标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教材涉及到的积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在具体的课文中,背诵和抄写的要求不尽相同,很多课文的说法比较灵活,要求学生积累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这种说法的提出,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密切相关。原因在于,语言的积累范围极为广泛,而教材所选的课文却是相当有限的,只通过课文的

11、学习来积累语言,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如果学生能够养成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则能突破教材的限制,使语言的积累同其阅读行为同步。而“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一要求,用意正在于此。积累词句同认字写字、读书一样都属于基本要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示。教材中安排这样的内容,不等于只是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积累词句,教师要以此为示范和凭借,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词语。(2)、第二题:默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标要求我们在高年级段要“引导学生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教材中对课文表达领会的引导,涉及到不同的层次和角度。3、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两篇文章都是略读课文,但并不代表教师可

12、以完全不讲不问,(略读课文教学建议1、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2、要重视让学生质疑。3、要更重视默读在阅读感悟中的运用。)一篇优秀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句、过渡段、文题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避免琐碎理解,就可以适度地引导好这类课文的学习。如丝绸之路一课的教学中,全文可围绕两个问题组织教学:1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丝绸之路不仅要学习历史故事,西部除了优美的景物,更要关注的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重点)。5、口语交际习

13、作训练一: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一封信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围绕单元专题来安排的,它们与阅读整合在一起。在这里,我想结合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给大家交流关于口语交际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引发的几个方面的思考,因为,现代课程而言,口语交际已经不单单是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小小的版块,而是一个专门的课程,但我们从中还是存在中许许多多的困惑。(一)、关于口语交际的思考1要把握好“听”的环节。2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它具有情境性特征。因而,创设具体的、生动、逼真的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

14、学的先决条件。3要实现“双向互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是指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流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过程。所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就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二)、本组口语交际我们可以这样来上:(2)、全班交流,互相学习。5、落实行动,课外延伸: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你的想法。(过度到习作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共有两次组内交流,两次集体交流,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这几两交流上,学生在组内的交流是集思广益

15、的时候,在班级内的交流是发表意见的时候,可以说,两个层面交流一个是侧重于听、一个是侧重于说,教师要目的性明确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习作:写信(写信封)本次习作属于应用文练习,与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是口语交际的延续,很好地体现了由说到写的顺序,说的过程为我们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了必要的准备。习作的要求是: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一封信,在信中,可以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写完后要读一读,改一改,学会正确书写信封,把信寄出去。习作写法指导1、回顾书信的基本格式:开头顶格写称呼,打上冒号;换行空两格写问候语;接下来换行空两格写正文部分;正文结束后,换行写

16、祝颂语;最后在右下方写上寄信人姓名和写信日期。2、在写信之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认真回忆在口语交际时所讲的内容,特别是大家商量的意见;(2)、写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即写什么,怎样写;(3)、在信中先介绍自己的情况,要想好介绍什么内容对方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不要写对方不感兴趣的内容。写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想法,要写出活动的意义,同时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让对方乐于、愿意参加到活动中去,所写的建议还要切实可行,既考虑到自己,又要考虑到对方能否开展起来。6、回顾拓展一(1)、交流平台此次“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

17、三、其他方面的收获。对于文章表达方法的交流,也是对整个单元的一个系统整理,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每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基础上,发现上述表达方法。在此次交流过程中,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2)、日积月累(3)、趣味语文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表现了写字人才思敏捷,在写凉州词漏掉一字的情况下,妙用标点,化诗为词,使慈禧转怒为喜,连声称妙,从而保住了身家性命。可能有的老师不知道在趣味语文中到底要交给孩子什么,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读读就算了,以我的理解,我觉得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可以交

18、给孩子以下方面的知识:A、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这也是课标中第三学段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D、补充相类似的诗减字添字改成词的故事。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古往今来,它赢得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其减字诗和诗改词也很多,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是一种课外知识的补充与积累。四、练习重点。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入境入情,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文中语句、学习表达方法

19、,体会思想感情”,因此针对本单元及课文的训练重点,我觉得各位老师在教学中以及在每单元的检测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1、课文中词语的积累(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意义相反的词迂回笔直静寂热闹清晰模糊拘束随便(2)、词语的归类与运用,如:描写景物的词语:一碧千里崇山峻岭翠色欲流描写人物精神面貌的词语:夜以继日严阵以待废寝忘食斗志高昂精神饱满2、课文中句子的积累,对文中佳句品味其含义及特点,如(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20、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4).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5).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7).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3、考查对各种修辞手法及关联词语的运用。如:(1).将“群马疾驰,主人们穿着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改为比喻句。(4).将“遇到风沙

21、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白杨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加上关联词,合二为一。4、表达考查。一是小练笔,除了白杨课后的小练笔,在其他课后也可以布置一些,如学过草原后,可以让学生学习本文直抒胸臆,精细描写的手法,描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并用上本文学习到的修辞手法。二是口语表达,除了口语交际,我们还可以梳理本组课文中的知识点,如在草原、丝绸之路让学生做小导游或介绍员,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草原、丝绸之路、白杨等,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面对青藏铁路的筑路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自然这一部分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关于习作,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在这里要说的是,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课本中安排的主题去写,我们也可以安排学生给西部的建设者们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西部的向往、对他们的敬仰等,孩子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对本单元所积累情感、所学知识及方法的一个综合的抒发及运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