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30.48KB ,
资源ID:14722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722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1、通过开发,建成了条田方整、灌排分开、工程配套、渠道防渗、道路通畅、绿化达标的高产稳产农田,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和提高了农业基础地位。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促进和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区主导产业更加明显,以优质稻米、特色蔬菜、花卉苗木、蚕桑茧、畜禽、水产为重点的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式格局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强化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项目区共引进良

2、种50个,示范推广18万亩,推广实用技术45项,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五”期间,建设了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一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同时,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积极引导,建立典型,建设了一批小康示范点,推动了全面实现小康,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和工程,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十五”期间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新增农业总产值5120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182

3、万元,年人均增收400元。农业综合开发被誉为“增收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3存在问题和不足。“十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开发任务未能全面完成。“十五”期间,我们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13.18万亩,由于开发亩投入标准提高,每年的任务量大幅缩减,“十五”期间仅完成67万亩,计划建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6个,因受总体政策限制,仅完成1个。二是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全市每年申报的项目比较多,但因受投资规模限制,每年立项开发项目有限。三是开发标准偏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亩投资标准仍然偏低,且使用限制过死,不利于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仍不高。农

4、业综合开发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基地,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总体水平不高,深度广度不够,缺少大企业支撑。五是农业现代化推进速度不够快。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建设了一些示范点,但除常乐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外,面上推进不够,建设标准不高,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去甚远。第二节 发展环境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的不协调越来越明显,“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已成为党中

5、央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十六大提出了“五统筹”的方针,其中一条就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而“十一五”期间,我市面临着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占全市人口总量2/3的农业人口必须全面实现小康,但农业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制约,农村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大众化、低附加值的情况依然突出

6、,农田产出不高,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我市尚未开发的300多万亩中低产田实施改造,扶大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春天已经到来,同时,我市有15年的开发实践,积累了较好的开发经营,为实施好“十一五”农业开发规划奠定了基础。第二章 “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

7、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高效农业规模化,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科技投入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建设城郊型、都市型、外向型农业,努力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强化示范辐射作用,着力培育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典型,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推进全面实现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投资和管理机

8、制,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质量,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出新的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1开发为民原则。坚持把执政为民理念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全过程,把为民造福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切实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使农业综合开发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2打造强势产业的原则。坚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水平,将优势产业打造成农业强势产业。3科技领先的原则。坚持把农业

9、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应用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要求,努力在提升开发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提高开发成效上下功夫。4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把“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基本要求,将有限的投资向开发效益好的项目倾斜,把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提高开发效益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开发效益。5统筹规划的原则。坚持把经营工业的理念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做到统一布局,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分年实施,连续投入,形成规模。做到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致富一方。6务实创新的原则。坚持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贯穿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各个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管理的

10、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新机制,把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开发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投入主体、利益主体、责任主体进一步清晰的农业综合开发格局。第三节 主要目标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显著改善。通过开发,项目区全部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农田,项目区灌排分开、条田方整、绿化达标、渠道防渗、道路畅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田产出显著提高。项目区亩均生产能力比开发前增加3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95%。2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开发后,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开发前递增12%以上,至“十一五”期末,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以上,全面达到小康标准。3农业产

11、业化水平显著提高。项目区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项目区市级以上著名品牌达30个以上,其中省级以上达8个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80%以上。4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份额达6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农民掌握科学种养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每10户就有一个科技示范户,每村有3-5个农技骨干。5高效农田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区农田产出高效,项目区基本建设成为高效农业集结区,开发后的项目区亩均产出达3000元以上,35%(含超过指标)的农田每亩年产出达5000元,

12、12%的农田每亩年产出达8000元,8%的农田每亩年产出达10000元。6推进农业现代化。至“十一五”期末,项目区全面实现小康,每县(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一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点。第三章 “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任务第一节 中低产田改造和基地建设1强化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基本条件。进一步强化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因地制宜,分区域规划,深化综合配套,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科技、生物措施综合应用,通过平田、整地、河道疏浚、引水配套、土壤改良、修筑机耕路、营造农田防护林、推广农业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

13、使用新技术等措施,坚持集中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全面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一五”期间,计划改造中低产田99万亩,其中高沙土地区35万亩,沿海地区15万亩,通东地区10万亩,沿江地区10万亩。区域分布为海安20万亩(含高沙土10万亩)、如皋34万亩(含高沙土25万亩)、如东12万亩、通州11万亩、海门11万亩,启东11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10个,总面积20万亩,分别是为海安2个、如皋2个、如东2个、通州1个、海门2个、启东1个。2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中低产田项目改造的同时,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切实达到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要

14、求。“十一五”期间,结合已形成的基地,使项目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达199万亩。高沙土地区以花卉苗木基地、蚕桑基地和优质稻米基地为重点,通过开发,着力形成1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8万亩蚕桑基地,30万亩的优质稻米基地,沿江地区以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为发展方向,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开发后形成3万亩优质水果基地、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2万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1万亩休闲农业生态园。沿海地区以建设优质西甜瓜和水产基地为重点,着力建设10万亩优质西甜瓜基地,5万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20万亩优质棉花基地,采用棉田套种西瓜技术,进一步提高农田产出。在通东地区着力建设优质蔬菜和“四青”作物基地,计划发展“

15、四青”作物基地2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5万亩。在如东中西部、通州西北部、如皋中东部、海安里下河地区发展6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通过开发使基地进一步上档次、上规模,提高开发水平。第二节 产业化经营和示范区建设1强化对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贷款贴息、有偿无偿相结合、参股经营等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蔬菜、优质稻米、水产品、畜禽产品、蚕桑茧产品、花卉园艺产品、油面产品等主导产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促进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培育市场流通项目,加打品牌扶持,打造良好的通牌产品,更多地占领市场。计划扶持产业化经

16、营项目48个,其中,参股经营项目7个,有偿无偿投入相结合的国家级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8个,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22个,扶持贷款贴息项目11个。通过扶持,着力培育2家生产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年销售额达3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额达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档次和水平,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2深化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作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着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建设力度,结合南通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着重在小康示范村及周边建设10个左右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面积20万亩

17、。通过与水利、农业、农机、科技等各方面项目和资金的整合,使示范区项目在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农民居住环境改善、项目区科技推广、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农田产出、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有显著提高,真正将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小康示范村的典范,农业现代化的先导。第四章“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第一节 投资估算“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总投资11205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067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0330万元,自筹41044万元。分项目投入如下: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266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0240万元,地方配套10240万元(省级8736万元,市级1024万元

18、,县级480万元),自筹6144万元。省级高沙土开发项目投资1386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7000万元,市级财政投资175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750万元,群众投劳及自筹3360万元。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10个20万亩,总投资83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200万元,地方配套3200万元,自筹及以劳折资1920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6324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723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6390万元,企业自筹29620万元。第二节 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9.4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6万亩,增加

19、农田林网8万亩,农田林木覆盖率达20%,项目区新增生产能力为:粮食13181万公斤、棉花316万公斤、油料330万公斤、蔬菜354.97万公斤。项目区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年新增农业总产值266474.96万元,累计新增农民纯收入总额341000万元。第五章 “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保障措施“十一五”期间,将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增加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1加强组织领导。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为保证“十一五”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和完成,要立足“三农”工作全局,充分认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20、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把农业综合开发摆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2加大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包括企业和农民自筹资金、以物折资及投劳折资)组成。“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需11.11亿元,其中财政资金7.09亿元。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开发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跑部跑省力度,确保每年的项目投入保持一定的递增。二是

21、加大地方配套力度。市县两级财政,积极调度资金,以工返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将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配套资金列入预算,逐年递增。三是适当引导农民筹资投劳。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适当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把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投劳与加重农民负担区别开来,同时又要按照农民负担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以防止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投劳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承担企业的自我发展动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多配套,计划的安排将向配套能力强的企业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等形式,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等

22、投入农业综合开发、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做大农业综合开发“蛋糕”。3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部长令颁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规范管理。一是完善立项管理办法。对已有的立项条件进一步具体化,把项目开发管理机制创新、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项目建成后的工程管护措施等作为立项前置条件,并进一步提高立项工作的透明度和竞争性,从源头开始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项目责任人联系制度。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责任制网络,每个项目都落实到人,每个人都负起责任。三是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实行规范管理,同时,适当简化不必要的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健全项目绩

23、效考评制度。建立健全项目考评和奖惩制度,引导和鼓励基层重视项目建设和管理,并与项目计划安排紧密挂钩。五是严格执行立项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积极推行科技委托制,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4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扶持和引导,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项目区和项目单位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理念,进行标准化生产。在项目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品牌扶持,切实做强做大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誉度。5优化开发主体。鼓励和引导企业、业主或大户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把政府支持和开发主体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一是鼓励和引导业主或大户投

24、资参与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或直接组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把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土地治理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向高效、规模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业主、大户参与农业开发,使项目的成败与其切身利益挂钩,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工程管护等难题,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效益。二是突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择优选择有发展前景、带动力强的企业进行扶持。重点扶持那些已有销售网络的成长型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市场理念的出口型企业。三是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在坚持现有的土地制度,维护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作用的要求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业主规模化经营,建立土地增益、经营增效与农民的

25、利益联接机制。实行业主开发要带动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5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科技兴农意识,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制的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发挥科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在各类项目中确保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科技措施,严格把关科技推广和培训的内容,强化科技措施的管理,真正把这部分资金用好、用活,用出成效。二是积极引导产业化经营项目承担企业成为科技型龙头企业。引导鼓励产业化经营项目承担企业成为科技型龙头企业。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先进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化经营项目安排和用于科技投入的财政无偿资金,确保用于新品种、新

26、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用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三是充分发挥科技依托单位的科技优势。项目的科技依托单位实行开放式竞争,根据项目区建设内容要求,实行项目建设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科技人员带品种、带技术到项目区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努力使科技到田、到户,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6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开发任务提供人力保障。一是营造勤奋好学的学习氛围。从夯实理论、更新知识入手,加大学理论、学业务、学前沿知识的力度,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风气,培养一批适合农

27、业综合开发工作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二是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奉献敬业的良好作风,切实做到不图虚名,不务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建“形象工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抓住重点环节,抓好关键措施,认真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努力在落实中出特色、出实绩、出成果。三是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不谋私利,不存私心,秉公办事,廉洁高效,树立农业开发系统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把精力始终放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始终放在谋划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长远发展上,本着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好每一笔资金,管好每一个项目,努力完成“十一五”期间农

28、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第六章 “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环境影响分析第一节 环境影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基础,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内容,切实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推进了农业发展。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中间品的投入。目前,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达到40t/kh2,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22.5 t/kh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农业综合开发实施的园区建设,为提前产出,采取保护性栽培,如地膜覆盖、设施栽培等,增加了农膜的使用,废旧农膜滞留农田,影响了农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根据调查,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同时,采取保护地栽培,易形成连作障碍,影响土壤的持续产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