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52.77KB ,
资源ID:148030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030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

1、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来源考查主题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命题分析2018年全国卷华盛顿、罗斯福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特征类、作用类、实质类(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宋、晚清民国为主,全国卷涉及唐、明清和近代欧洲;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4)与教材的联系,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

2、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2018年全国卷三娘子白寿彝中国通史原因类、评价类2018年全国卷唐玄宗白寿彝中国通史原因类、评价类2017年全国卷季札史记原因类、意义类2017年全国卷颜回白寿彝中国通史原因类2017年全国卷陈云金冲及陈云传背景类、评价类2016年全国卷高仙芝白寿彝中国通史背景类、评价类2016年全国卷郑板桥白寿彝中国通史特点类、背景类2016年全国卷蔡元培周天度蔡元培传原因、特点类、评价类2015年全国卷丘处机元史原因类、意义类2015年全国卷近代德国的俾斯麦与非常法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2014年全国卷包拯(包青天)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

3、公叙事原因类2014年全国卷光绪帝白寿彝中国通史措施类、评价类考法1结合人物的成就或贡献,考查对杰出人物的评价典例1 (2018全国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

4、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巧妙地从材料信息中提炼出唐宪宗能够获胜的原因。第(1)问,可以从唐宪宗继位后采取的经济措施、在作战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等方面进行回答,其中应着重体现唐宪宗的开明与务实精神。第(2)问,需要立足材料信息“唐朝一时兴盛”“元和中兴”等,并与唐太宗李世

5、民的“贞观之治”进行对比,既要体现二者维护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又要体现治世时的国泰民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乐等。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考法2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对杰出人物的评价典例2 (2017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

6、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

7、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国内形势进行回答。第(2)问,从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考法3运用若干评价原则,考查

8、对古代陌生人物的评价典例3 (2018全国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

9、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三娘子的行为与明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第(1)问,根据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相持已近200年”“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等信息,从三娘子推动明、蒙之间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安定生活的愿望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安定社会政治秩序角度作答。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

10、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一、总结历史人物活动的方法1.“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的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该法的特点是评价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二、评价古代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原则1.方法一般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往往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

11、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的融合与团结。(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原则(1)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3)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4)防止以偏概全:

12、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三、综合评价历史人物1.要确立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

13、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4.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5.要确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在具体评定时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四、不同历史人物的比较1.同一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寻找时代背景。比如,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2.同一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

14、顿与孙中山的比较等。3.同一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五、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常见误区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

15、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后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带来“好”的后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后果就背道而驰了。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

16、“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1.(2018江西上饶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建武(公元2555年)初,光武遣使奉币至匈奴,欲“更通旧好”,然“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光武遣大司马吴汉出击匈奴,结果“经岁无功”。二十七年(公元52年),臧宫等人又上书建议乘匈奴遭受天灾人祸之机以灭之。光武认为应以“柔抚”而非武力。“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次年(公元52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班彪上言:“今北匈奴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故数乞和亲,又远驱牛马与汉合市,重遗名王,多做贡

17、献。”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据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光武帝民族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东汉光武帝对匈奴的民族政策。答案(1)特点:审时度势,政策灵活;恩威并施,防御为主;避免冲突,以和为贵。(2)评析:东汉建国之初,光武帝刘秀致力于恢复生产,稳定统治秩序,对匈奴政权采取了防御为主的策略;后坚持“柔抚”政策,推动了汉匈民族之间和谐友好交往。有利于保障北方汉匈两族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有利于民族融合,也有利于东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体现了光武

18、帝的政治智慧。2.(2018河南洛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

19、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思想氛围及个人的性格和精神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王羲之对书法的发展及地位和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魏晋时期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自幼勤奋练习,博采众家之长;王羲之不迷恋仕途,专心书画;王羲之不拘泥成规,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2)贡献:他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改变了汉魏书

20、风,自成一家,成为后世典范。3.(2018湖北孝感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蒙古统一黄河南北之前,凡攻下州县后,民户都作为战利品赏赐给将士。因此,一社一乡都各有主,互不相统属。同时,由于诸王、大臣及将校将在战争中获得的民户,即“驱口”,往往寄留他郡,其数量几乎等于当地居民的一半。耶律楚材奏请窝阔台下诏:清理诸王大臣及将校的属下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出为编民,隐匿者死。此举使大量奴仆身份的“驱口”得到释放,统一隶属州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避免蒙古诸王功臣裂土分封,采取了由国家统一征收赋税,“岁终颁之”的政策,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耶律楚材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立钞

21、法,定均输,整理驿站,解决高利贷问题,制订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法令和政策,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使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也为元初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理自常江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耶律楚材所生活的社会经济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经济措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解析第(1)问,从元朝统一前的财力状况和赋税收入等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从对民户的管理、赋税的征收、法律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对国家财力、政治统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答案(1)背景:元朝统一黄河流域前蒙古政权财力分散;民户大多控制在各自为政的王族、大臣以及将

22、士手中;政府的赋税收入不足。(2)内容:将民户重新登记造册,统一编户;由国家统一征收赋税;制定法令与政策,促进社会发展。意义: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利玛窦(15521610),万历十一年(1583年)到广州传教。起初他暂不传教,而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中国语文,练习写作和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并穿起中国式的大褂长袍,以使自己的形象易于为人们所接受。此外,他用西方科学技术、新奇的西洋方物等吸引中国人,并自制天文仪器赠送给当地官员,结交了一些朋友。同年,他在肇庆展示欧洲绘制的世界

23、地图,吸引了许多观众,这幅图与已有的华夷图、天下总图完全不同。在此图上,中国不仅未画在世界的中央,而且除中国以外还有许多大国,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整个世界的缩影。这幅图上标有经纬度,画了东西两半球,文字说明在地图边缘,对各地的自然环境、物产以及社会风俗都有介绍。肇庆知府王泮看了这幅地图后,要利玛窦把这幅图上的外文译成中文,把中国移到图版正中,在肇庆刻印。利玛窦按王泮的要求把舆图放大,重标经纬,图名改为山海舆地全图,又增添了一些适合中国人的注释,这是第一张用中文印刷的世界地图。后明史作者尽管不认可称利玛窦的世界地图“言天下有五大洲”,中国仅为亚洲的一部分,但这些地图还是被社会不断刻印,流传颇广。摘

24、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利玛窦被时人称为“西儒”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利玛窦重绘世界地图的活动。解析第(1)问,从利玛窦传教方式、方法、特点、自身调整等方面概括。第(2)问,结合明代时代背景,从利玛窦重绘世界地图的活动对明代思想观念和政治统治、中西文化的交流及科学精神的传播等方面评述。答案(1)原因:利玛窦被称为“西儒”,可理解为时人认为他是一位具有儒士风范的外国人;传教形式灵活,有意修改教义,以适应中国人尊崇儒学传统(或传统文化观念);入乡随俗,穿儒服,学汉语;善于结交上层精英,积极融入中国社会;利玛窦学识广博(或传播西方科技),研习儒家经

25、典博取人们好感;明末一批精英思想开明,勇于学习外来文化。(2)简评:利玛窦重绘世界地图的行为,一方面适应了明朝当局(或官员、知识分子)的天朝上国理念(或陈旧观念、迂腐思想)和政治需要,反映了他以西学带动传播天主教的动机;另一方面,他坚持了西方近代科学制图法和基本的地理事实,体现了科学精神;更新了中国人的地理学和地球知识;也促进了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5.(2018四川成都二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元济(18671959),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总理衙门章京等职,支持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张遭“革职永不叙用”,后经李鸿章介绍,入南洋公学(近代著名官办高等学堂,今上海交大前身)任译书院主事兼

26、总校,开始编译出版教材和参考书籍,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在这期间,张元济主持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书籍是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1902年,张辞去南洋公学职务,到商务印书馆筹建编译所。至此,张元济实现了人生第二次大跨越。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教育改革思潮再次兴起,编写得体、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把握住了历史机遇,1903年推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最新教科书”,1912年又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标准。据张人凤戊戌到辛亥期间的张元济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元济两次人生抉择中的身份转换。概括他

27、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2)以张元济为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历史人物人生抉择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工作性质和地位的角度说明;第二小问,从出版、教育、思想等角度展开概述。第(2)问,据材料及张元济经历的事业,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社会环境的影响。答案(1)身份转换:第一次:从政府官吏到(官办高等学堂的)教育工作者;第二次:从(官办高等学堂的)教育工作者到民间出版企业投资者和主持人。贡献:主持编译所,推动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为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支持戊戌变法,编译西学著作,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出版教科书,有助于教育变革。(2)戊戌变法及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

28、展,为张元济人生抉择及出版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近代以来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为张元济的商业出版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保障;西学的传播和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发展,为张元济编译出版创造了适宜的文化环境;张元济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变革,其人生抉择几乎都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6.(2018四川泸州二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叶剑英同志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 叶剑英发挥了重要作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提出让邓小平出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

29、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容置疑。他还提出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 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地搞上去。在担任人大常委的工作中,主持通过了告台湾同胞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和文件。80年代,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这种思路,并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统一的精神基石,唤起人民对祖国的热爱。邓小平在谈到 “一国两制”时说:“叶剑英委员长对台湾问题发表了九点声明,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陈弘君叶剑英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性贡献(1)根据材料,简述叶剑英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剑英

30、关于祖国统一的思想特点,并分析其对祖国统一的意义。解析第(1)问,从结束“文革”、改革开放、支持邓小平思想解放、法律制定等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从统一方式、精神基石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两岸共同的根源和民族责任心、“一国两制”构想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角度分析。答案(1)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前提;力主恢复邓小平的领导工作,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组织基础;支持邓小平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决策;主持通过一批法律,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法律基础。(2)特点:和平统一,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统一的精神基石。意义:有利于增强两岸人民的民族责任心和认同感;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奠定基础;

31、有利于促进两岸和平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课时作业1.(2018河北保定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叔孙通,中国古代儒学代表人物。初为秦二世博士,回老家薛郡后,先后跟从了项梁、楚怀王、项羽。刘邦攻入彭城后,便投到刘邦营中。刘邦不喜欢儒生、儒装,他便改着刘邦的家乡装束楚装,刘邦与项羽争霸,需要大量武士,他便向刘邦推荐能够“斩将搴旗”的壮士。刘邦做皇帝以后,汉初功臣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进言说:“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叔孙通被命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他一百多弟子做了郎官。刘邦让他与弟子和儒生一起制定了皇帝的礼乐制度,儒学在汉朝廷占据了一席之地。刘邦不喜儒家繁文缛节,他采用古代礼制和秦朝仪法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相对简单实用的汉朝仪法。汉初的各项礼仪制度,几乎都是叔孙通做太常时所制定和讨论的,包括修立原庙,用樱桃进献宗庙,开创了进献鲜果的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