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57KB ,
资源ID:1482714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271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隆中对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隆中对教案.docx

1、隆中对教案隆中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3、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能力目标:1、 朗读文言课文。2、 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3、 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理解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德育目标: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材分析:三国文化是中华传

2、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的客观、忠实的记录的特点,又表现了纪传文学以简笔勾画人物性格的写作风格。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更是集中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把智、诚做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范。学生分析:本届学生文言知识较为薄弱,文言词语积累较少,有必要拓宽学生知识容量及增加学习的深度

3、。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人物,特别是诸葛亮,有浓厚的兴趣,诸葛亮的传奇色彩更吸引学生,课堂可拓阔他们的视野,指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阅读法、讨论

4、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2、朗读文言课文。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介绍“对”的有关知识及三国文化。导入新课: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讲授正课:(一)、解题: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

5、、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划分朗读节奏。(完成课后练习题一)4、齐读课文。(三)、新课讲授:疏通文意。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每常常。 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 友善友好。 信然确实这样。2、请学

6、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人 信通“伸”,伸张。 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

7、失败的意思。 已停止,罢休。 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非临,抑亦不仅而且 谋筹划(得当)挟挟持,控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争锋争强,争胜。 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援外援。囹谋取。 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殆大概。资资助,给予。 险塞地势险要。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因依靠。成成就,创建。 暗弱昏庸懦弱。 殷兴旺富裕。存恤爱抚、爱惜。 胃后代。 信义诚信仁义。著显明。 总揽

8、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修治理。政理政治。 身亲自。 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和“壶”是形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 诚如是确实像这样。 日一天天。 词语积累:见练习册P100页作业:1.完成练习册P102页2.3.42.复习并默记内容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2、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3、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9、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讲授正课: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明确: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2、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明确: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

10、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表:荆州牧刘璋: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

11、君”)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3、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明确:曹操和孙权、刘表、刘璋、张鲁4、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明确:博陵、颖川、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缀在人名前面。、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荆州:北面靠着汉水

12、、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5、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明确: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明确: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

13、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细细体味,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

14、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课堂总结: 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论,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精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作业布置:1、研讨与练习一、三2、完成练习册P102页5.6.7.8.9.10.12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板书设计: 曹:不可争明察天下形势 孙:不可图隆中刘 荆益二州:可争

15、、可图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教学反思:隆中对词句的检测亮躬耕陇亩( ),好( )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之,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 )见,不可屈致( )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 )亮,凡( )三往,乃见。因屏( )人曰:“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 )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

16、然志犹未已( ),君谓计将安出( )?” 亮答曰:“自董卓已( )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 )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 )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 )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