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8.75KB ,
资源ID:1484487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448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班级管理复习各章节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班级管理复习各章节重点.docx

1、班级管理复习各章节重点第一章 班级、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一、班级及其特点日本学者片冈德雄:班级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学习成长的目标有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目标聚集在一起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有指导和学习这两种角色分配保持持续的目标AA一般来说应有一定的物质场所(一)班级的定义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二)班级的特点1.学习性2.不成熟性3.社会性4.教育性(三)班级建构的原则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在学校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2

2、.目标一致的原则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班级的组建不仅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二、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定义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1.管理者:班主任;学生;任课教师2.管理对象:班级生活的全部构成方面,包括:全体班级成员;空间;时间;班级活动可利用的物质设施和资源等。3.管理手段:实施班级管理的各

3、种措施。(三)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管理目标)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三、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3.知识因素 4.情感因素(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协调各种教育力量1.组织教师集体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加强与科任教师

4、的沟通和了解2.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 3.组织班委会工作 第二章 班集体建设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标和严密组织机构等特征的群体。二、班集体的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4.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5.共同的活动。6.和谐的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

5、教育的主要手段。班级是否形成了健康的集体舆论,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五、班集体的建设(一)制定班级管理规划(二)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三)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四)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管理规划班级建设指导思想班级现状分析(现状描述、原因分析)班级建设思路(建设目标、主题)班级建设的措施(管理体制、主题活动、班级文化、重点研究的学生等)第三章 了解与研究学生一、了解与研究学生的内容(一)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1.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

6、况,等等。2.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二)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4.学生的成长经历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二、了解与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一) 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是教师在学生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的方法。优点:保持了被观察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由此所得的材料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缺点: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消极地等待有关现象的出现。观察到的材料大多是外部表象,因而很难精确

7、地确定某现象的真实原因及其本质。观察的现象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观念、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影响运用观察法应注意:1.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坚持观察的客观性。3.坚持观察的全面性。4.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谈话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目的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态度要真诚、亲切、自然,言语要诚恳(消除疑惧和顾虑,避免产生隔阂和对立情绪),时机和地点要合适,准备要充分等等。(三)书面材料分析法1.学生档案资料学籍卡(表)、历年的成绩单、操行评定、体格检查表、奖惩登记表等2 .班级记录资料班级日志、班会、团

8、支部会议记录、班报等3 .学生个人资料作业、试卷、作文、周记、日记等(四)问卷调查法 (五)实验法 (六)测量法四、克服班主任工作中的认知偏见(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二)晕轮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三)推理定势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四)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第四章 班级日常管

9、理四、班主任学期常规管理工作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指导落实学生个人学期规划。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3.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4.学生座位安排。5.完成班主任工作小结,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执行落实的情况和工作体会、经验及存在问题。6.根据学校要求,组织评比工作。7. 填写素质教育报告书或成绩报告单,完成学生成绩汇总、操行评定等工作。8.整理分析学生档案,及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9.组织学生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安排组织好假期生活。拓展四:班干部的选拔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当班干部?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中等以上;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够起到榜样

10、作用;有责任心,关心班级,热心为班级服务;与同学关系融洽,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号召力;选拔班干部的主要方法班主任任命法个别干部特约委任法民主选举法(班主任要注意选举前的组织动员工作,一定要把握方向,切忌泛民主化。)增设班级岗位 学习类 知识类 活动类 服务类 行为规范类 班干部轮换班干部轮换的注意事项主要岗位的轮换比例不低于1/3,不超过2/3轮换的时间间隔不要过于频繁下岗的班干部可参与别的工作班级日常管理的原则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整体管理和个别管理相结合班主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第六章 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一、中等生的教育中等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实际学

11、业成就与根据其智力潜能所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又未达到显著程度的那部分学生。(二)中等生群体的一般特点1.遵守规范2.性格相对内向,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3.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4.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5.智力正常,有一定潜力(三)中等生的教育策略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2.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3.进行学习指导4.积极争取并协调各方面的的教育力量学习指导:(1)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要有明确、适当、具体的学习目标,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2)学会检查、评价计划执行情况每天记录学习计划执行情况,对计划

12、执行作自我评估和改进。(3)提高学习各环节的学习效率如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备有一本复习笔记本,对新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4)错题集把各科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分学科收集起来,并把订正对照做在旁边,平时经常翻阅,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作业错误的监控能力,提高作业质量。(5)掌握有效记忆策略通过讲解及学生自己交流记忆方法,选用合适的记忆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二、后进生的教育(一)后进生概念的界定后进生包括学业不良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一个后进生可能仅仅是某一方面暂时落后,也可能两者兼有。 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

13、活,最终导致“学力不良”或“学业不振”。这种“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 行为偏差生的界定:指未成年在校学生,其行为或行为习惯偏离学生应有的规范,或者偏离社会文化常模。(二)正确认识后进生 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后进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智力差异小,而在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大,他们具有一般学生同样发展的潜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和长时间的失败以后形成了失败的心态。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 (三)转化后进生的总体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2.全面、综合地了解后进生各方面情况,对后进生形成主要原因作出

14、准确的判断,然后再对症下药。3.人格系统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共同解决,相辅相成。4.调动各方面力量,尤其要启发其自身想要改变的愿望,争取家长的共同配合矫治。5.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后进生转化的支持性力量。6.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矫治和帮教,阶段性总结和鼓励,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三、学业优秀生的教育(一)学业优秀生的界定学习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学者称之为绩优生或尖子生。(二)成绩优秀学生的缺点和困惑1.成就动机严重困扰(对自己的期望过高)2.人际交往的困惑3.心理承受力较弱4.嫉妒心、虚荣心相对较强自负、焦虑(三)教育建议1.要做到重用与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2.提高学

15、生的自我认识水平3.指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状态4.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障碍第七章 青春期教育定义: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性道德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二、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内容(一)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卫生保健知识(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性别心理差异心理健康与卫生(三)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制教育 (四)行为规范的指导三、青少年青春期常见问题1.早恋(青春期恋爱)2.攻击性行为3.网络成瘾(一)早恋: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岁以下的青少年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青少

16、年早恋的原因爱慕心理仪表、专长、品性、家庭背景好奇心理以建立恋爱关系为途径(“与其不试而放弃,不如试过再失败”)愉悦心理与异性密切交往的愉快体验放松心理解除来自沉重学业负担的压力补偿心理情感补偿(来自学业、家庭、社会的挫折;精神寄托,理解与支持)逆反心理两性交往中受到不恰当的干预(罗米欧、朱丽叶效应逆反、越难得到的越宝贵)模仿心理教师如何应对学生早恋问题1.态度 青春期的性躁动是正常现象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应对技巧暴露技术不回避问题 主题班会(“爱情”、友谊“”);角色扮演; 诗朗诵(“男生,女生”,“走进男/女生世界”); 与异性接触的集体活动价值澄清法价值判断 案例、各种观点、针对各

17、种观点发表个人看法倾听法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 与学生建立个人式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自助推荐读物、影片 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一节 品德概述一、道德与品德(一)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三)道德与品德的关系联系:(1)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内容来自社会道德。(2)品德对道德也有影响作用。如果个人品德具有典型性,对社会风尚、道德有影响作用。道德与品德的区别:(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道德是伦理学、社

18、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行为: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三、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一)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考察

19、儿童和青少年对一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1.前习俗水平 (10岁前的大多数)()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11-15岁的大多数)()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律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的部分)()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柯尔伯格理论的启示1.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2.儿童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3.开展社会道德问题的讨论,激发儿童达到更高阶段的道德水平。(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充气

20、娃娃实验在这项实验中,实验者先要求儿童观看成人攻打充气娃娃的视频,之后,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得到了奖赏,即实验者称赞他是英雄。而另一组儿童则看到成人得到了惩罚,即实验者批评了他。之后,将儿童带如了有充气娃娃的房间,告诉儿童,可以自由玩耍,而实验者则出来躲在单向玻璃后面。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模仿。即模仿成人的行为,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也学会了对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第二组儿童在进入房间后,攻打充气娃娃的倾向明显地少于第一组的儿童。儿童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学习。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

21、面协调发展的过程1.知、情、意、行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2.在德育过程中可选择多种开端,采取多种教育模式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具有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性 1.要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思想矛盾的激发具有针对性; 2.在运用各种方式激发矛盾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内因条件; 3.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自我激发和自我转化,使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思考: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能否回避矛盾、绕开矛盾?1.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者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发现矛盾,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

22、交往的过程 1.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发展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这种活动和交往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开展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3.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四、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 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1.人的良好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几次教育就可形成的,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2.学校德育要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三节 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的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也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

23、、德育原则的具体内容知行统一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原则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要求教育者把理论教育和组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优良品质。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 (2)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3)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二)疏导原则(正面引导原则) 要求德育必须说理启迪,疏通引导,启发自觉,调动

24、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以使学生品德健康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正确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鼓励学生(4)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三)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形成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 (2)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3)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

25、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教育者要尊重信任学生,对他们发展的可能性要充满信心 (2)要善于正确地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五)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的性格特征、思想状况(2)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原则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 (2)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

26、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七)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以组织和协调,使其步调一致、前后连贯,以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校内各方面德育影响要一致(2)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影响要一致(3)学校和社会的德育影响要一致(4)加强德育的计划性和连贯性第四节 德育方法一、说理教育法(说服教育)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1.尊重、平等是有效说理的基础2.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观点3.注意反馈调整4.重视环境的因素二、榜样示范法(一)榜样示范法的涵义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

27、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二)榜样的类型1.伟人的典范2.教师的示范3.学生的样板实际锻炼法(一)实际锻炼法的涵义 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 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二)锻炼的方式1.执行制度 2.委托任务 3.组织活动情感陶冶法(一)情感陶冶法的涵义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二)情感陶冶的方式 1.人格感化 2.环境陶冶3.艺术陶冶品德评价法(一)品德评价法的涵义 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

28、进行判断的一种教育方法。(二)品德评价的方式1.表扬与奖励 2.批评与惩罚 3.操行评定 第九章 学习指导 知识测试的重点内容为: 1. 学习指导 2.学习指导的内容 3.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4.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一、学生学习指导的含义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二、学生学习指导的内容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反思2.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3.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4.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四、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一)学生的

29、预习与指导1.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2.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3.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4.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二)学生的听课与指导1.学生听课指导(1)听课前的准备生理准备:充足的睡眠;课间休息;中午不做剧烈运动,30-40分钟的午睡;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心理准备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自信心知识准备 物质准备(2)听课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看让学生会听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积极思考(三)学生的复习与指导1.及时复习2.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自我复述法、自我默记法、自我测验法、互相提问法、角色变换法等。(四)学生的作业与指导先复习后作业认真阅读审题独立做题验证修改及时总结五、学

30、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一)影响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1.学习需要2.学习目标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4.兴趣与选择性5.意志力与体力6.成功感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二)影响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1.学习任务与材料(防止过难过易、有新颖性、同经验兴趣联系、呈现方式与学习方式)2.奖惩方式3.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学习4.学习的环境(三)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协调师生关系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适当的课业负担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等等第十章 班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