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52.88KB ,
资源ID:148694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694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络的分布关系和临床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络的分布关系和临床应用.docx

1、经络的分布关系和临床应用经络的分布关系和临床应用教学要求1、熟悉根结、标本的概念与经络分布的关系;2、熟悉气街的划分与四海的关系;3、掌握经气的概念,并理解五输穴和俞募穴的意义;4、熟悉六经辨证与关、阖、枢的意义;5、了解药物归经和齐经用药;6、熟悉经络的分布概况。经络系统以十二经脉为主体,以奇经八脉为错综联系。此外,还有经络与各部位的关系,包括人身上下之间、内外之间、三阳之间、三阴之间的多种联系。这就是根结、标本、气街、四海以及关、阖、枢等理论。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才能全面掌握经络的纵横关系,为临床的辨证和用穴建立基础。第一节 根结、标本的上下关系提要 本节主要阐述人体四肢与头面躯干的密切关

2、系。强调以四肢为“根”为“本”,头身部为“结”为“标”,突出了四肢部(穴位)的重要性,对指导针灸临床辨证选穴有重要意义。本节学习要求1、掌握根结的概念及其与五输穴的关系;2、掌握标本的概念,并了解其与俞募穴关系;3、熟悉根结,标本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都是有关经络分布关系的理论,分别论述经络的上下和内外之间的分段对应关系,这对于指导针灸临床辨证选穴有着重要的意义。注:根结、标本都是分析四肢与头身部的关系,即以四肢为“根”、“本”,头身部为“结”、“标”。一、根结与根、溜、注、入(一)根结的概念1、根结理论始见于灵枢根结。从字义方面来看:A、根,说文:“木株也”,即树根

3、的古称。广雅释诂:“始也”。说明“根”有事物始发之义,或称“本也”、“元也”。B、结,说文:“缔也”,即缔结(或结聚)之义。广雅释诂:“续也”,又有连系之义。淮南缪称:“要终也”,又有终止之义。淮南汜论:“聚也”,又有汇聚之义。从医学角度来看:“根结”二字用于经络。根,有根源的意思;结,有终结的意思。杨上善注:“根,本也;结,系也”。马玄台注:“脉气所起为根,所归为结”。清代张志聪:“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结”。也就是说,经气所起为“根”,所归为“结”。具体来说,前者为四肢末端井穴,后者在头面、胸、腹的一定器官和部位。所以,根结用于经络是指十二经脉的脉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灵枢

4、根结论述了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根结部位。原文是:“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2、灵枢根结中同时记载了手、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理论“根”、“溜”、“注”、“入”是指手、足阳经中脉气出入流行的部位。“根”,是经气所起的根源处,为井穴;“溜”,是经气所流经之处,多为原穴;“注”,是经气所灌注之处,多为经穴;“入”,是经或络气所进入之处,上部为颈部各阳经穴,下部为络穴。注: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输,所

5、行为经,所入为合”。表1、六阳经根溜注入穴位表经穴类别穴名根溜注入下(络)上(颈) 足太阳至阴(井)京骨(原)昆仑(经) 飞扬 天柱 足少阳足窍阴(井)丘墟(原)阳辅(经) 光明 天容 足阳明厉兑(井)冲阳(原)足三里(合) 丰隆 人迎 手太阳少泽(井)阳谷(经)小海(合) 支正 天窗 手少阳关冲(井)阳池(原)支沟(经) 外关 天牖 手阳明商阳(井)合谷(原)阳溪(经) 偏历 扶突(二)根结的内容1、经脉的根是四肢末端的井穴,结在头面、胸腹的一定器官和部位。其具体内容见灵枢根结所载。内经并未记载手六经之根结部位,历代许多医家认为可能是脱简,但张介宾的解释是:“万物之气,皆自地而生也言足则通身

6、上下经气皆尽,而手在其中矣,故不必言手也”。另外,从井穴与头面胸腹的关联意义来理解,手六经应与足六经相似,所以,元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便有“四根三结”的概括提法。这是在足六经根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十二经脉都是以四肢井穴为根,合称“四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合称“三结”。(原三阳经各结于目、鼻咽、耳,合为头部;三阴经各结于胃、舌下、胸,分化为手三阴结于胸部,足三阴结于腹部。)【发挥】手六经是否有“根结”灵枢、根结篇详细记述了足六经的根结部位,而对手六经的根结部位则论述不详,只是在叙述手、足三阳的根、溜、注、入时,提及手三阳的“根”。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张介宾解释为:“万物之气,皆自地而生也,言

7、足则通身上下经气皆尽,而手在其中矣,故不必言手也。”意谓,足六经自下而上,循行路线长,手六经已包含其中。但手经井穴与足经井穴,一在手,一在足,实难概括。而从井穴与头身的关联意义看,手六经应与足六经相似。因此,高忻洙主编的实用针灸学辞典补充了手六经之根,即相应经脉井穴,而所结部位与足六经相同。详见表2。 表2、手足六经根结表足六经 根(下肢)结 根(上肢)手六经太阳至阴命门(目)少泽太阳阳明厉兑颡大(面) 头商阳阳明少阳窍阴窗笼(耳)关冲少阳少阴涌泉廉泉(喉)少冲少阴厥阴大敦玉英、膻中胸中冲厥阴太阴隐白太仓(胃)腹少商太阴2、灵枢根结提到六阳经的根、溜、注、入各穴。概括起来,“根”,即井穴,与前

8、者相同;“溜”,为原穴(手太阳经原穴应是腕骨穴);“注”,指经穴(足阳明经穴应是解溪穴,手太阳经穴应是阳谷穴);“入”,上部在颈部(天容穴后来归属手太阳经),入头脑,下部的即络穴,由浅入深,以说明经与络的上下相通关系。可见,“溜”、“注”各穴与五输穴稍有不同。(三)根结理论的应用1、根结理论,说明经气循行两极相连的关系,阐述了人体四肢与头面躯干的有机联系。它强调以四肢为出发点,这与经脉起止点不完全相同。经脉起止点在于说明各经之间的气血循环溜注;根结则是突出各经从四肢上达头、胸、腹的联系特点。在临床应用上,四肢部腧穴除了可治疗所在部位的疾患外,又能治疗头面、胸腹、背部的疾患。又因经气上下、内外相

9、通,故头面、躯干部的腧穴,除了能治疗局部疾病外,也可治疗四肢部疾病。所以,古代医家总结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的选穴原则。如针灸聚英肘后歌:“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2、根结理论表明,经气在经脉中的输注,即始发于根部,循着“根溜注入”的方向,上入于头。它与特定穴中五输穴理论是相近的。但应明确,根结所描述的只是人体大致的区域,主要是用来说明经脉的两极相连以及经气的集中和扩散的对应关系,五输穴的分布、排列是其理论的具体体现。3、根、溜、注、入,除了肘膝以下各穴外,它还联系了颈部的一些腧穴,如上部的入穴均在颈部。所以,根、溜、注、入理论说明了四肢肘膝以下各穴具有全身治疗作用以及四

10、肢与颈部腧穴的上下相通关系。二、标本(一)标本的概念标本理论首见于灵枢卫气。从字义方面来看:A、本,说文“木下曰本”,是从该字的象形为“为草木之根柢也”。礼记乐记释“犹初也”,即有“原也”、“基也”,含有事物本源的意思。所以,“本”指根本。B、标,说文“木杪末也”,段注:“杪末,谓末之细者也”。杪,“木标末也”,又谓“高远之木枝曰标”。所以,“标”指末梢。从医学角度来看:标本二词在中医学中很常用,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正气与邪气、病因与症状、旧病与新病、原发病与继发病等。在经络理论中,A、部位上,在下者,即四肢为本;在上者,即头面胸腹为标。B、经气上,经气集中的本源为本;经气的扩散或弥

11、漫的散布为标。所以,标本是说明人体四肢与躯干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以及四肢与躯干之间气血运行的升降关系。(二)标本的内容各阳经都以头面为标,各阴经主要以俞募为标;而阳经、阴经都是以四肢为本。表3、十二经标本部位表经 名 本 部 相应穴 标 部 相应穴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足跟上五寸足窍阴之间厉兑跗阳足窍阴厉兑命门(目)窗笼(耳前)人迎、颊、颃颡睛明听会人迎、地仓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中封前上四寸内踝上二寸行间上五寸三阴交交信中封背俞、舌本背俞、舌下两脉背俞脾俞、廉泉肾俞、廉泉肝俞手太阳手少阳手阳明手外踝之后小指次指间上二寸肘骨中,上至别阳养老中渚 曲池、臂臑命门(目)上一寸耳后上角,下外眦颊下合钳上攒竹

12、丝竹空扶突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寸口之中锐骨之端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太渊神门内关腋内动脉处背俞腋下三寸中府心俞天池(三)有关问题讨论1、标本与根结的异同点相同点两者都是说明四肢与头面、躯干之间的密切联系。A、部位上,以四肢为“根”、“本”,头身部为“结”、“标”;B、经气上,强调经气上下相应。因而,突出了四肢穴位的重要性。不同点A、部位上,“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a“标本”十二经都有具体论述,“根结”则以足六经为代表;b“本”指肘膝关节以下一定部位(如手阳明“本”是“肘骨中,上至别阳”,范围较大;足厥阴“本”是“行间上五寸”,指的不是井穴),“根”系井穴,即所谓“根之上有本”;c“结”的部位着

13、重是指器官,“标”的部位除了头、胸、腹外,还有背俞,其范围较广(如足阳明“结”在颃颡,“标”在人迎、颊、颃颡),即所谓“结之外有标”。B、经气上,a“根结”是表示经脉循行的两极相连的关系。具体来说,“根”是经脉之气在四肢循行会合的根源,“结”是经脉在头、胸、腹部循行流注的归结。其性质是为了突出经脉的径路联系(线)。B“标本”是说明经气集中与扩散的关系。具体来说,“本”是经气汇聚的中心,“标”是经气扩散的区域。其性质着重于经脉之气的弥散影响(面)。总之,标本、根结同中有异,相互补充,共同阐明了经气上下相应的原理,既着重于经络循行路线,又不为之所局限,从而说明了气血升降、贯彻上下内外。临床上,“标

14、本”、“根结”理论常结合运用,以指导辨证选穴。2、标本、根结与十二经气血循环之间的关系灵枢经脉论述十二经脉的顺序,灵枢营气论述营气运行的顺序,两者是一致的。十二经脉的顺序也就是营气的顺序。灵枢逆顺肥瘦概括为“脉行之逆顺”,即主要是说明气血运行必须来回往复,区分逆顺。“标本”、“根结”着重在经气上下相应,经气的生发与归结、集中与扩散。因为营气是经气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可把以上所说看成是经气运行的一种走向,但营气不等于经气,故营气运行的方向不等于经气运行的全部内容。经脉之中运行营气这一认识是在经络理论完整化之后,而早期的经络文献还缺乏这方面的记载。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所载的十一脉的走向,大都是始于

15、四肢,说明此时还不分“顺”、“逆”,至灵枢才把这一理论完整化。具体来说,即有从穴位治疗作用提出来的以四肢为“根”、“本”和“井荥输经合”理论,又有从气血运行方面提出来的十二经脉走向顺逆的理论。(发展演变)总之,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经气的特性。3、对某些“标”、“结”部位的理解 十二经脉“根”于四肢末端的井穴,定位明确,但有些“标”、“结”、的部位则不甚明确,后世注说也不完全一致,现作如下讨论:命门命门:A、在中医学中一般指右肾,是神气和精气藏收的处所,原气所维系的地方。男子用以储藏精气,女子用以维系胞宫。正如难经三十六难所言:“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

16、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B、在针灸学中命门又是一经穴名。位于腰部,属督脉。C、此外,命门又是石门穴和关元穴的别名。但根结、标本理论中所提到的“命门”,则是指“目”。灵枢根结篇和灵枢卫气篇明确指出“命门者,目也”。杨上善注:“肾为命门,上通太阳于目,故目为命门”(太卷卷十)。素问.阴阳离合论王冰注:“命门者,藏精光照之所,则两目也”。张志聪注:“命门者,太阳为水火生命之源。目窍,乃经气所出之门也。”(灵枢集注卷一)。上述注说,既指出了此处“命门”指眼目,又说明了与肾之命门的关系。 颡大与钳耳 阳明“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歧较大。“颡大”,甲乙经引作“颃颡”,

17、并解释为:“颃颡者,钳大,钳大者,耳也。”(卷二)。由于灵枢根结篇明确指出“少阳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故甲乙经“钳大者,耳也”的解释显然不合原意。颃颡,杨上善注为“喉咙上孔口”;滑伯仁注为“咽颡也”;张介宾更明确注为“即颈中之喉颡 ,当咽喉之上,悬壅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 前有窍,息通于鼻 ”。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鼻咽部。教材上对颡大的解释从此说。张志聪也认为“颡大”即“颃颡”、“颡大者,颃颡也,在上腭之中,两耳之间,故曰钳耳。”(灵枢集注卷一)。此外,对颡大还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认为即头维穴。马玄台:“颡大者,钳耳也,谓头维穴也”。(灵枢注证发微卷一)由于头维是足阳明经在头部两侧的穴位

18、,位于耳前上方,故后世也有人从此说,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另一种认为颡大指大迎穴。张介宾:“今曰颡大者,意谓项颡之上大迎穴也。大迎在颊下两耳之旁,故曰钳耳。”(类经卷九)。实际上,对阳明“结于颡大”的具体部位可以结合其标的部位来理解。杨上善也说:“此与标本终始同也”。(太素卷十)。足阳明“标在人迎、颊、挟颃颡”,太素引为“标在人迎颊下,上挟颃颡。”“颊下、上挟颃颡”,有人认为是对人迎部位的诠释。那么,足阳明结于“颡大”当指人迎穴处。足三阳经中,少阳、太阳的“ 结”、“标”部位一致,也可作为佐证。 颡大的“颡”,又可写作“嗓”当颈部。“钳”也有此意。杨上善注:“人迎后,扶突上名为钳,钳、颈铁

19、也”。(太素.经脉标本卷十)可能这种解释更符合 灵枢原意。窗笼少阳“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窗笼指耳,并无异意,但对应的穴位,注说不完全一致。一是认为听宫。马玄台注:“窗笼者,耳中也,谓听宫穴”。另一注为听会,见教材“十二经标本部位表”。联系经脉循行与穴位归经,对应听会穴(听会穴属足少阳经),似更为妥当。廉泉少阳“结于廉泉”。任脉经有一穴,名“廉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但此处所说“廉泉”,并非任脉经穴,而是指舌下两脉。素问.刺疟论:“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杨上善言:“廉泉舌下孔,通涎道也。”太素)卷二十灵枢胀论也说:“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相当于今之奇

20、穴金津、玉液。(四)标本理论的应用1、在诊断疾病性质以及辨证选穴中灵枢卫气:“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元代窦汉卿标幽赋:“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都说明了经脉标本理论在治疗上的重要作用。又,灵枢卫气用标本理论指导虚实证候的补虚泻实的不同治法。2、在取穴方面的应用顺(从)取法与逆取法。三、有关问题说明(一)根结、标本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灵枢根结篇云:“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不可复取”。奇邪是指六淫等一切不正之邪。外邪侵袭经络可以发生千变万化、不可计数的疾病。在治疗时,如果不知经脉所根所结,疾病就难以治愈。灵枢卫气又云:“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

21、无惑于天下”。元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更明确地说:“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可见根结标本理论在针灸诊断治疗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 指导辨证施治标本、根结理论反映了经脉上下、内外、远近联系的功能,突出了四肢穴位的重要性。从阳经的“结”、“标”在头面,阴经的“结”、“标”在躯干来看,也说明了四肢跟头面躯干的联系是有选择性的。临床上用于诊断的穴位多是根、本部穴位,如井穴、原穴、合穴等。也有结、标部穴位,如俞穴、募穴等。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诊察方法可用传统的望诊(观颜色变化、皮疹、陷下等)、触诊(压痛或结节等阳性反

22、应物)等,也可用现代研制的各种经穴测定仪。对辅助诊断很有裨益。 另一方面,标本根结理论对判断疾病的性质,指导虚实证候的补泻有重要意义。如灵枢.卫气在论标本证候治法时说:“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实)者绝而止之,虚则引而起之”。张介宾对此解释说:“此诸经标本上下各有所候,在下为本,本虚则厥,元阳下衰也;下盛则热,邪热在下也;在上为标,上虚则眩,清阳不升也;上盛则热痛,邪火上炽也。石者,实也,绝而止之,谓实者可泻,当决绝其根而止其病也。引而起之,谓虚宜补,当导助其气而振其衰也 ”。这是标本理论指导虚实证候的补虚泻实的不同治法。所以临床上凡属眩晕,厥冷,麻木等一类虚

23、证,可以用引之于上而调其虚于下的治则,导气运行,使陷下的正气得以振奋,凡属邪火充盛而热、痛一类实证,可采用导之于下,而制其盛于上的治则,以除邪盛之根。 2、为远道取穴奠定理论基础: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明代张景岳解释为:“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其病即反,其治亦宜反”。用标本根结理论则能很好的解释这种远道取穴方法。上病下取:根结理论中所称的“根”,也就是五输穴中的井穴,其位在下。由于这里是阴阳经脉气交接的地方,灵枢说的“夫四末 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所以临床上用于通经接气,作为上病下取的要穴。例如太阳经根于足小趾至阴,结于头

24、目,故针灸歌赋中有“头面之疾针至阴”的载述;而足太阳与足少阴相为表里,故取足少阴经的井穴涌泉可以治疗“头痛眼不开”的疾患(肘后歌)。在针灸大成里并有专取井穴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如以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治疗胸膺胀闷、缺盆中疼痛、咳嗽、气喘、咽痛、喉肿、心烦等疾患。再如疝气取大敦穴,乳少取少泽穴,昏厥取中冲穴等,均为针灸所常用,并有一定效果。标本理论主要是阐明经气的通贯、集中与弥散的影响,“本”的范围,不限于五输穴,凡是肘膝以下的腧穴如络穴、郄穴、六腑下合穴,八脉交会穴等都可属于本的范围。这样,在临床上就具有更为普遍的指导意义。例如针灸歌赋中所说的,治疗胸腹部疾患,有“胸满腹痛刺内关”(标幽赋),

25、“脾心痛极寻公孙”(胜玉歌),“通里治心惊”(玉龙赋)等。治疗背脊胁肋部疾患,有“肩背患,取肘前之三里”(通玄指要赋),“申脉治腰背强不可俯仰”(图翼) ,“胁肋痛取外关透内关”(医学纲目)等。治疗头、目、颈项部疾患,有“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标幽赋),“头项寻列缺”(四总穴歌)等等。这些例子,都是前人的经验记述,并为近代临床所常用。下病上取:“上”,指“结”、“标”部的穴位,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局部、邻近病证。基于标本、根结理论,经气上下、内外相通,故头面胸腹背脊部腧穴对治疗四肢疾患,同样有一定疗效。即“下病上取”。这样,就更扩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围,并使针灸的取穴方法更为全面和富有灵活性。试略

26、引一些针灸文献载述来举例说明:如取神庭穴治疗四肢瘫痪(千金方);取浮白穴治疗腿足痿软(外台秘要);针刺地仓穴医治手足痿弱(甲乙经);风府穴医治腿脚部疾患(肘后歌);这些都是取头部腧穴治疗四肢疾患的记述。又如取背部魂门穴医治四肢筋骨的拘挛疼痛(标幽赋);四肢瘫痪,遍身剧痛,灸取肾俞穴;两手顽麻,灸取五脏背腧穴(扁鹊心书);还有取背部膈俞等穴用以治疗四肢痈疽、瘰疬等疾患的记载(备急灸法),这些都是取背部腧穴治疗四肢疾患的证明。在扁鹊心书中并有灸关元穴治疗半身不遂的方法,说明腹部穴位也具有治疗四肢疾患的作用。这种取用头面腹背部穴位治疗四肢疾病的方法,远在汉代医家的病案中也有记录。如载述病人腿足痿弱不

27、能行走,专灸背部穴位而获得了痊愈的例子,说明“下病上取”,“外病内取”的方法,也是有它临床应用价值的。 3、是多种配穴法的理论依据 上下配穴法:是常用配穴法之一,为经脉根与结部、标与本部及附近腧穴相配合取穴法。针灸文献在这方面的记载很多,主要可分两个方面:一种是本经的标本配合,另一种是异经的标本配合。如痉病项强,取天柱配束骨(百证赋);肢体佝偻不伸,取风池配绝骨;痞块疝气,取期门配大敦(玉龙赋),都是本经的标本配合应用的例子。又如腹部肿满,取天池配委阳(百证赋),委阳是三焦下合穴,这是表里经标本配合的例子。另如耳鸣取耳门配地五会(通玄指要赋);这是手足同名经标本配合的例子。其他如治目疾以睛明与

28、光明相配(席弘赋);治痰嗽以肺俞与丰隆相配(玉龙赋);治遗精以气海与三阴交相配;胸中满闷,以建里与内关相配;舌下肿痛,以廉泉与中冲相配(百症赋);治疝气以关元与大敦相配(玉龙歌);治昏厥以百会与隐白相配(杂病歌)等,均是有关各经标本配穴的具体例子。俞募前后配穴法:由于某些经脉的标结在胸腹部的募穴或在背部俞穴,故可以前后俞募相配取穴。这种配穴方法在古代文献中记载也颇多,如千金方“胆俞、章门主胁痛不得卧,胸满呕无所出”。百症赋:“胸闷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脊强兮水道、筋缩”;“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这些都是前后配穴法的运用,俞募配合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则是前后配穴法中的特例。这种俞募配穴

29、法在千金方中早有记载,如“虚劳尿白浊,灸脾俞一百壮,又灸章门百壮”。现代临床也常用胃俞配中脘来治疗胃肠疾病。由此可见,结标部穴前后配合应用是针灸临床常用的配穴方法之一。(二)根结、标本 理论的科学性根结、标本理论突出了人体以四肢为根、为本的观点。特定穴虽然主要分布在肘膝以下,却能主治全身疾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实验证明,大脑皮质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机体的所有机能都是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完成的,而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投影区的大小,不是与该部体积的大小成正比,而是与该部的功能繁简成正比,即功能复杂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投影区的面积大,反之则小。人体肢体远端较近心端运动、使用的机会多,灵活性也较近心端

30、强,因而在大脑皮层的投影区较肢体近心端面积大,加之肢体远端感觉神经末梢丰富、密集,所以敏感程度较近心端要大许多倍。绝大多数特定穴分布在肘膝以下,此处是机体动作灵活性最强、感觉最敏锐的部位。与机体其它部位相比,如接受同等量的刺激,肢体远端传入冲动要强得多,对大脑皮层的影响也大得多,其神经反射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的各种功能活动就愈活跃和广泛,所以疗效就必然高。对四肢,特别是肘膝以下腧穴广泛的治疗作用,早在内经成书年代已被人们所认识,为了说明四肢与头身的联系,突出四肢肘膝以下部位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根结、标本理论。说明该理论的创立是源于临床实践并有一定科学基础的。(李 杰等:特定穴与根结.标本.气街。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5):13)思考题1、何谓根结?以灵枢根结为依据阐述足三阳、足三阴的根结部位。2、何谓根、溜、注、入?以灵枢根结为依据阐述六阳经的根、溜、注、入部位。3、讨论内经为何未列出手六经的根结部位。4、何谓“四根三结”?5、试述根结理论的应用价值。6、试述中医范畴中“标本”的含义。7、试析“标本”与“根结”的异同点。8、试论标本、根结与十二经气血循环之间的关系。9、试述标本理论的应用价值。第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