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68.14KB ,
资源ID:1487034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703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学生指导.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学生指导.docx

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学生指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专题二学生指导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本节主要知识点:知识点主要考查题型考查频率1.影响人身心发展理论单选中2.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单选、简答、材料分析高3.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单选低4.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单选、简答、材料分析高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考点65:(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理论考点66:(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作用:把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学

2、校教育(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如下: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要好;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补充知识点: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

3、童身心发展规律。考点67: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本节主要知识点:知识点主要考查题型考查频率1.学习理论单选、简答高2.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单选、简答中3.学习兴趣的培养单选、简答中一、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二、学习理论考点68:(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实验主要规律桑代克尝试错误说饿猫开笼取食实验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进食的摇铃实验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老鼠迷笼实验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

4、避条件作用、惩罚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儿童观察他人行为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强化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基本观点:桑代克通过经典实验-饿猫开笼取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5、。刺激的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2)惩罚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刺激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三者区别:条件行为发生频率强化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增加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增加惩罚给予厌恶刺激减少消退无任何强

6、化物减少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强化的三种形式:(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考点69:(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7、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蓝图)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基本内容:(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者,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4.

8、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就是学习者并没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从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在学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2)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9、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考点70:(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1)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学习是学习者

10、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学习是渗透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人等发生变化;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主张废除教师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该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学习关键不在教师,而是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有效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有:(1)真实或真诚(2)尊重、关注和接纳(3)移情性理解考点71:(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创始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1.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2.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

11、丰富性和差异性。3.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答案。三、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考点72:(一)能力差异智力水平差异、智力类型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考点73:(二)认知方式差异1.认知方式的含义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2.认知方式的种类(1)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场独立和场依存两个概念。场独立型:依赖于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型:依赖于外在标准或外在参照,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2)冲动型-反思型(3)辐合型-发散型考点74

12、:四、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性2.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3.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4.改进教学方法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五、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二)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第三节小学德育本节主要知识点:

13、知识点主要考查题型考查频率1.影响态度与品德的一般条件单选、简答中2.道德发展基本理论单选高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单选、简答中4.小学道德原则单选、简答、材料分析高5.德育途径单选低6.德育方法单选、简答、材料分析高考点76:一、德育的涵义狭义德育: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构成部分。其中政治是方向,思想是基础,道德品质是核心,法制是保障。考点77: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识考点78:三、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

14、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时期儿童处于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出现,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15、(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读的工具。揭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评判依据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避免惩罚阶段二:相对功利符合自己利益习俗水平阶段三:寻求认可人际和谐,做“好孩子”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知法守法后习俗水平阶段五:社会契约法律规范可变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动机好则好,讲正义考点79: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反映。

16、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考点80:五、小学道德原则(一)导向性原则1.含义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贯彻要求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1.基本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2.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尊重学生与严

17、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基本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1.基本含义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贯彻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

18、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因材施教原则1.基本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2.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要发扬学生优点,克服缺点,抵制不良影响的德育

19、原则。其根据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贯彻该原则要求:(1)全面了解学生,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2)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秀生,不讨厌后进生,对后者尤需热情、诚恳、耐心。 (3)把发扬优点作为教育的依据,鼓励甚至是微小的积极因素,借以克服消极因素; (4)根据学生特点,发挥所长,培养优秀品德。(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彻集体教育原则,要求教育者注意:(1)要培养坚强的集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集体活

20、动,提高集体的道德水准。(2)面向集体进行教育,将个别人的问题放到集体中去解决;通过处理个别人的问题,同时又使集体受到教育。(八)知行统一原则1.基本含义这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九)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基本含义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

21、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贯彻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阱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六、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考点81:(一)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考点82:(二)小学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

22、点:(1)要有针对性;(2)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3)引导总结。2.榜样示范法运用要求:(1)选好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运用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4.指导实践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23、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第四节小学生美育本节主要知识点:知识点主要考查题型考查频率1.美育发展单选低2.美育的任务单选、简答极少一、美育概述1.概念: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美育的发展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考点83:二、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

24、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第五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本节主要知识点:知识点主要考查题型考查频率1.小学儿童安全单选高2.小学儿童常见心理障碍单选、材料分析中3.小学儿童常见心理辅导方法单选、材料分析中考点84:一、小学儿童的安全防范常识(本部分内容详见见教材)二、小学儿童心理健康考点85:(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多动症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4)学习困难。2.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

25、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3.学习困难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为:缺少某种学习技能,包括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4.强迫症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强迫症的原闪:(1)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

26、不良。(2)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2)行为治疗;(3)建立支持性环境。5.厌学症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四、小学生心理辅导(一)心理辅导概述1.心理辅导的目标(1)学会调适基本目标(2)寻求发展考点86:(二)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

27、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旗、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5.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实施暂时隔离法的要点是:(1)此法适用于纠正212岁儿童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充满敌意的不良行为;(2)选择一个无聊的、刺激单调而又安全的地方作隔离地点;(3)使用定时器,隔离时间遵循“一岁一分钟”原则;(4)暂时隔离期间不与儿童交谈和争吵;(5)定时器响后,立即结束隔离,并询问儿童被隔离的原因,但不要求儿童道歉与保证。6.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7.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指通过扮演与来访学生问题有关的特定人物,将其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出来,以启发来访学生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情况有所觉知的方法。 8.厌恶疗法。厌恶疗法也叫惩罚消除法,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不良的行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