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7.44KB ,
资源ID:1487130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713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docx

1、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余尝再游武夷 ,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

2、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译文: 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译文: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文: 3、把文言文

3、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与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 与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2003年全国)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4、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三、文言文翻译练习1、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小题为上海卷原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

5、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译文: 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译文: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译文: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译文: 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译文: 2、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

6、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译文: 嗟乎!道其不济夫!译文: 3、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召医而尤其故。译文: 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译文: 4、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

7、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少却,吾恶紫臭。译文: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 5、(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

8、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 6、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1)盍去诸?(2分) 译文:(2)是非若所知也。(2分)译文:(3)不病

9、于无鸡乎?(1分)译文:(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 译文: 7、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8、以 舌 代 耕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

10、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1)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2)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9、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译文: (2) 向使夫子不不食

11、,其能哀我乎?!译文:10、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与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 冯异传)(1)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译文: (2)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译文:11、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12、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译文:嗟乎!道其不济夫!译文:12、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译文: 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译文:四、文言文断句读文段,找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断句口诀: “曰”后冒( ,“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

13、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练习: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附文言文断句参考答案:高考链接答案:2001年上海: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2002北京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2002年全国: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

14、,都为他竭尽哀悼。2003年全国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文言文翻译练习参考答案:1、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2、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3、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译文: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4

15、、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译文: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5、(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大意1分。“微”和“几”各1分)6、(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 nbsp; 夫君子之行,静以(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

16、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7、(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8、(1)于是他就剥下院中桑树的皮,用它当纸来写字,或者把字写在门扇上,屏风上,这样一边念一边记,一年的工夫,经书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2)后来许多学生来向他求教,有的不以万里为远,有的背着孩子住到他的家门附近,贾逵就一一亲口教授他们经书。9、(1)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

17、我。(2)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10、(1)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 (2)译文: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11、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12、译文: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 译文: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断句答案: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单元测试卷(时间

18、45分钟,满分60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5分)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资治通鉴)1、选出与“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中的“遗”意思相同的一项( )A、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惠文、武、昭襄

19、蒙故业,因遗策2、选出与“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中的“致”意思相同的一项(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E、衡善技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F、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3、选出与“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中的“穷”意思相同的一项( )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选出与“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 )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吴)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20、 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5、选出与“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中的“莫”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初七与下九,嬉戏莫相忘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的生者何不用也D、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二、阅读下列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7分)1、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

21、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刍荛:割草打柴。(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2分)译文:_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2分)译文:_ _(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2分)译文:_ _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

22、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2分)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2分)译文: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2分)译文: (

23、2)是非若所知也。(2分)译文: (3)不病于无鸡乎?(2分)译文: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译文: 4、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1)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3分)译文: (2)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3分)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24、18分)戆子记清谢济世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主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

25、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糵,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

26、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注】 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侑:劝人饮酒进食。 酡:饮酒脸红貌。媒糵:酝酿之意,比喻定计陷害。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令朴者司阍 司:守护。 B、主人强颔之 颔:点头同意。C、而心颇衔之 衔:接受。 D、戆者攘臂而前曰 攘:撩起,挽起。2、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3分)召未至,戆者已归 挥拳逐去,客哄而散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谢之,而心颇衔之 即吾侪报主之时也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

27、一项是( )(3分)A、作者为“戆子”作记,其实是借戆子宣泄心中的郁愤,剖示耿直忠诚之心,也是对朝廷吏治、君主视听等弊端的一种讽刺与揭露。B、文章善用对比手法,戆子与黠者的言行对比,黠者自身前后的行为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仆人的“可用”与“不可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C、本文是一篇文字简练,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其中黠、朴二人是朝中奸佞小人和平庸俗人的化身,而戆子则是忠诚正直官吏的写照。D、本文借戆子厉斥歌者、夺酒劝主、沽直之辩这三件事情,描写了主人由不开心、勉强接受到心中感佩的情感转变,阐明了明辨忠奸的重要意义。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吾向以 为 黠 者 有 用 朴 者

28、可 用 也 乃 今 而 知 黠 者 有 用而 不 可 用 而戆 者 可 用 也 朴 者 可 用 而实无 用 而戆 者 有 用 也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尔欲沽直邪?市恩邪?(3分)译文: (2)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3分)译文: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5分)1、(2分)A(赠送,给予。B遗失,丢失。C遗漏,舍弃。D遗留,前人留下的)2、(2分)F(送给,给予。A达到。B招请,招集。C致使,使得。D情趣,情致。E用,尽。)3、(2分)A(不得志,不显贵。BC困窘,走投无路。D走到头,追究到底)4、(2分

29、)C(死亡。A逃亡。B灭亡,灭亡的。D通“无”)5、(2分)A(副词,不要,别。BCD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什么,代词)二、阅读下列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7分)1、(1)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2分,重点词“方”“诸”各1分)(2)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2分,重点词“焉”“同”各1分)(3)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2分,重点词“是”“阱”各1分)【参考译文】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

30、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象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象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2、(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2分。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2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2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3、(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2分。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 (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2分。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2分。采分点“病”是活用) (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3分。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