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70.65KB ,
资源ID:1487133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71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20.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20.docx

1、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20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20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

2、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下面再来谈高考。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概括起来

3、说,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6道试题,18分。这一题群放在第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选择题。试题的基本特点之一,注重常用、常见。考常用字读音的辨别。如碱、箴

4、、减、感、阐、弹、惮、殚这是常用形声字、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又如宦、豢、盥、患、幻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读音的辨别。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别。如部署、通谍(牒)、质疑、不容置疑、莫(没)齿不忘、束之高搁(阁)。考常用词语的运用。实词如莅临、亲临、规划、计划;虚词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语如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未雨绸缪、如数家珍。考常见病句辨析。如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试题基本特点之二,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国内如城市建设、乡村生活、家庭面员之间的关系、校园变化、国际如海湾形势、日本动态、俄罗斯改革等,因此试题的的现实感很强。第二题群,表达技能题。3道试题,12分。这一题群主要

5、考查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运用等。这一题群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现实性,是指语言材料来指现实,表达的话题也来自现实;开放性是指考生依据试题的要求,调动生活和文化积累,自主作答,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综合性是指一道题不是考一种技能,而是兼及几种技能。因此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的得分率也比较低。例:xx年第25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

6、:(阅览室内)报到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这道试题,语言表达的话题、材料来自现实,自不用多说,从综合性来看,主要考“仿用”,兼及“得体”不用命令式,而要说得“亲切友善”,使人易于接受而不抗拒;还对表达效果提出了要求,即“生动”,具综合性是很强的,至于开放性,不同的考生可以写出不同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试题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提高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一定要重视提高现实的语言表达技能,而不能只在书本上练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古代诗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包括古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这三项。从阅读、鉴赏的角度包含下列考点:理解

7、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古代文阅读6题,20分 (1)试题的基本特点: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作为阅读材料。所谓“浅易”,从内容上说与写作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牵涉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上说,以叙述为主,近若干年都选择史传类的文章;从语言上说,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多为课本中常见的。注重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高考古文阅读的试题,从总体上说有向现代文阅读靠拢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分

8、析和概括,xx年的5道选择题,有3题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的概括的;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字词理解和文句翻译,都强调依据具体语境答题。而考生正是在这两点上暴露出不足之处。例:xx年第15、16两题: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资治通鉴唐征入)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

9、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 xx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

10、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可见在古文

11、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卷。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 (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xx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例如xx年的试题:阅读下面

12、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解略)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

13、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试题特点: (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xx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xx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 (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

14、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其

15、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xx年话说知音的第21题和xx年乡土情结的第21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四)写作(60分)本项留待以后作专门分析,这里从略。二

16、、复习建议总的来说是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高考语文试卷的编制,不仅依据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而且吸纳课程改革的精神。这一点国家考试中心已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语文复习要着眼于夯实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1要建三个“30分”的意识高考语文除写作60分而外,有三个“30分”。这便是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30分;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建立三个“30分”的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目前中学生识字是、词语积累是明显不足,正确运用的能力更不足,这在语言基础题和作文中表现得很

17、突出。应该尽量增加语文积累。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4提高读懂古代诗文、现代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真正在读懂上下功夫。5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这里所读的基本写作能力是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础等级”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为它是“基础”,所以要重视;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视。同时追求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如果只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就会“本末倒置”6利用读本

18、帮助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题上,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在此后的各讲中还会提出具体建议。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3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1 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译文)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译文)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19、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译文) 4高祖曰公等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译文) 5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译文)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译文) 7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

20、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译文) 9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译文) 10.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译文) 11.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 徙犹恶子之声(译文) 1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

21、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文) 13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译文) 14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译文) 15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译

22、文) 16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译文) 17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

23、19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 之,又何请焉?”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纺:系。范氏富,盍已乎?译: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译: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 20把下面的两段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24、。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1)观于海者难为水。 。(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3)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4)此之谓不知类也。 。2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书曰:前史有循吏,何哉?世使然也。汉武役繁奸起,循平不能,故有苛酷诛戮以胜之。梁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身服浣濯之衣,御府无文饰,宫掖无珠玑锦绣。每选长吏,务简廉平。武康令何远清公,以为宣城太守,盖良吏也。若夫酷吏,于梁无

25、取焉。梁书列传第四十七良吏(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2)何远本是“倜傥轻侠”之士,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成为良吏?请用现代汉语列点回答。22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弘度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世说新语 注:百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即一个县。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旧以为是写“仕不得志”的,诗中描写一个小官吏慨叹自己位卑多劳,生活贫困的苦况。 译为: 2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

26、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诚然,卿不朕欺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译文: 24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尝有人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后得猪,叩头来还,

27、徽又厚辞谢之。有人尝求簇箔者,徽自弃其蚕而与之。或曰:“凡人损己以赡人者,谓彼急我缓也。今彼此正等,何为与人?”徽曰:“人未尝求己,求之不与将惭。何有以财物令人惭者!”注:簇箔,养蚕用的竹筛子。(1)尝有人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2)今彼此正等,何为与人?(3)何有以财物令人惭者!2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

28、行)(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答: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答: (3)何远本是“倜傥轻侠”之士,是什幺原因促使他成为良吏?请用现代汉语列点回答。答: 二、整体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人,魏太常贞之后。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咨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

29、。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巨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节选自北齐书邢邵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便能属文 属:写

30、作 B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 望:名声 C士无贤愚,皆能顾接 顾:顾惜 D对客或解觅虱,且与剧谈 剧:畅快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 B、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C、而年事在二人之后 D、脱略简易,不修威仪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邢邵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博览坟籍,无不通晓。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词致宏远,独步当时。天资质素,特安异同。A B C D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邢邵十分聪明,记忆力强。他曾经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把一部汉书读完,并且能把它大致背诵下来。 B邢邵的文章典雅华丽,在当时无人能及。他的文章常常刚一写好,就立即在京城广为流传,被争相诵读。 C邢邵虽为文坛领袖,名声显赫,但却从不骄矜自恃。在家,能与亲人和睦相处;在外,能对士人以礼相待。 D邢邵反对把精力花在校书上,他认为与其对着有谬误的书苦思冥想,浪费时间,倒不如更换一本合适的来读。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质疑去惑,为世指南。译文: (2)对客或解衣觅虱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