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0.21KB ,
资源ID:149021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021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解析.docx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解析单元教学分析单元名称第六单元课时数10教学时间月 日至 月 日教学目标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2、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3、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揣摩语言,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赏析能力。5、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美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融入自然。重点难点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的含义,把握它们的用法; 2、熟读成诵,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3、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及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心态来把握文意

2、,更有效地体会和感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4、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景散文的写作训练教学措施1、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章,并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和作者资料。2、寻找各课的教学资源,借助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直观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题26、三峡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重点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

3、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二、作者、作品介绍介绍郦道元和水经注。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课后第二题学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积累文学常识自读课文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2)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4、(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四、疏通文意1、学生借助注解疏通文意。2、分文段讨论,讨论时疏通同一个文段的小组必须发表意见,其他小组要作评判,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6.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听读课文翻译课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 山势雄伟绵延 雄壮美 夏:水迅猛湍急 奔放美 春冬:水、树、山秀丽奇绝清幽美 秋:林、涧、猿凄清悲凉 凄婉美 教学反思课题26、三峡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

5、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重点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理清思路1、讨论作者的写景思路。明确:作者先总写三峡的山势,再写夏季三峡的水,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秋天三峡的景象。2、根据写作思路,分组朗读,并思考:三峡总的特点和死四季不同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幻灯片三)总:山势连绵陡峭分:夏季水大流急春冬清荣峻茂秋季凄清悲凉二、写法探究1、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写作的角度不是单一的,

6、而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生动的写实与形象的夸张相结合。请举例说明。讨论作者的写景思路分组朗读并思考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2描写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的写景,而是要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做到情景交融。本文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三、比较欣赏:(1)李白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文中是怎样描绘的?(2)陆游曾这样描写瞿塘峡中的飞泉:“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斛倾珠玑”。在文中是怎样描绘的?四、课堂小结: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

7、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五、作业布置:背诵全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聆听总结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总:山势雄伟绵延雄壮美 夏:水迅猛湍急奔放美 分:春冬:水、树、山秀丽奇绝清悠美 秋:林、涧、猿凄清悲凉凄婉美 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27、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掌握并积累有关的文言词语。3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人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和达观的心态。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难点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演绎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新课: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

8、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1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2、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聆听感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齐读作者介绍及作品背景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表明自己所好,并作

9、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2、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4、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读课文,画出疑难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理清文章思路,指导学生背诵。5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

10、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记忆教师总结的文学常识学生听读课文,欣赏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画出疑难句,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四、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认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可以认为流露了闲适

11、归隐之意,等等。(2)学生齐读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五、小结学生发表看法,教师视情况总结六、布置作业:(1)默写课文。(2)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体会情感总结全文板书设计教学 反思课题27、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掌握并积累有关的文言词语。3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人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和达观的心态。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难点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

12、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 (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2)请一位同学读,大家评价。三、小组讨论,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演绎课文内容。五、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聆听欣赏听读课文一位同学读,大家评价演绎课文内容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4、文

13、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六、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七、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探讨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28、观潮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文言词句。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疏

14、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文言词句难点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三、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课时教案教学过

15、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四、小结五、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板书设计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教学反思课题28、观潮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文言词句。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

16、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文言词句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播放录像。(快看,钱塘江大

17、潮来了!)1、学生自由说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3、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3)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18、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4)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二、小结三、作业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讨论明确聆听总结板书设计 观潮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29、湖心亭看雪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色。 3.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品读赏析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

19、补充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先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雪景的诗词)前几天,我们随郦道元游了“三峡”;跟苏轼“夜游承天寺”;同周密一起“观钱塘潮”,今天就让我们和张岱到“人间天堂西湖,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介绍张岱( 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雪景的诗词齐读

20、作者介绍积累文学常识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三、朗读感知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提示: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领会朗读技巧。 3.学生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畅,师生点评。 4.学生分组读,相互点评。 5.学生分组展示,要求读得抑扬舒缓,并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大意。 6.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四、品读赏析 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最感兴趣的描写雪景的文字2、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3、学生齐读该

21、段文字,想像画面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法的运用5、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的写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五、写法探究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听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集中质疑、答难。概括文章中心内容讨论,交流找出描写雪景的文字并齐读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1、学生齐读课文。2、提问: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3、提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六、课堂小结: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

22、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研讨与练习第三题。齐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聆听总结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 张岱 记叙 “大雪三日” 肃杀,空寂 “雾凇沆砀” 大 阔远,雅洁 雪景 白描 “湖上影子” 小 人生渺茫 痴情 孤高情怀 故国之思教学反思课题怎样搜集资料课型综合性学习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搜集资料的三种常用方法,在搜集资料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筛选资料,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 2、根据资料,了解中秋节、

23、三峡、电脑的有关信息。 3、分组去搜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资料,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1、学会使用三种常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2、了解“中秋节”、“三峡”、“电脑”资料中的有关信息。难点分组搜集资料教学方法讲述法、实践法、展示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活动准备: 1、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全班同学分成“中秋节”、“三峡”、“电脑”三个小组,每个组选好组长。 2、教师指导各小组设计提纲,各小组长分配任务,学生根据主题需要准备工具。 活动过程: 一、 展示活动成果。把本组搜集到的资料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可利用实物、投影、电脑等手段)。 二、 由小组长介绍活动概

24、况:介绍本组成员情况、活动地点、选定的主题、使用的方法。 课前准备提纲,搜集资料把本组搜集到的资料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三、 介绍使用方法:较详细的介绍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每组一人)四、 讲述一个在活动中的细节。(每组一人) 五、 分享一点体会:说说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六、总结教师视情况总结六、写作训练 (作业)以本次活动为话题作文介绍搜集方法分享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30、诗四首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理解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重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

25、对诗的理解能力。难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第一课时(一)、教学归田园居: 1、老师范读,提出朗读要求。 注音:荒秽 草木长 2、结合注释,读懂字面含义。3、学生尝试翻译古诗。4、教师纠正翻译古诗。 5、分析思想感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世人在南山下种豆,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从表面看,写的是劳作之乐,但其内涵,是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二)、教学使至塞上: 1介绍写作背景:公元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的大使,实际上是排挤出朝

26、廷。这首诗些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注音:燕山 逢候骑 3、学生尝试翻译古诗。4、教师纠正翻译古诗。5、分析思想感情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难言的内心感情。经过长途跋涉,却没见到将官。接着,笔峰转入对塞外风光的描写上。 4、朗读背诵 。5、作业布置:背诵四首诗,并默写。朗读古诗探究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创作背景翻译古诗探究作者思想感情课时教案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兴:起 秽:田间杂草 前四句: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荷:扛着 长:茂盛 后四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归园田居: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希望自食其力。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使至塞上:借边塞风光,抒发被贬的凄凉。教学反思课题30、诗四首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