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71KB ,
资源ID:1490465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04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复习资料.docx

1、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一、名词解释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偏利共生:

2、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与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

3、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二、填空题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 空间特征 、 数量特征 、 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 ”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 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 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 迅速增长种群 、 稳定型种群 和 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 遗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6.光照强度达到 光饱和点 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7.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 促进系统的演化 、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 和 调节生态关系 三个方面。8.种群的内分布型或格局

4、表现为三种类型,即 均匀型 、 随机型 和 集群型 三种。9.生态金字塔包括 能量金字塔 、 数量金字塔 和 生物量金字塔 三种。10.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逻辑斯蒂 。11.在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体现为 物种丰度 和 均匀度 这两个特征。12.重要值 = 相对密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优势度 ,其数值越大说明该物种在群落中占的地位越重要。13.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 淡水生态系统 、 海洋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 和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a. 气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5、 c. 非生物因子 d. 外来因子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d 。a. 综合因子 b. 一般生态因子 c. 替代因子 d. 限制因子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物种的性比率 ( 雌性:雄性 ), 比如人类, 是 a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再变小4.种群平衡是指 c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 种群的迁入和迁出相等c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b.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c. 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d. 种群内各种生物的关系为斗争

6、6.血吸虫与丁螺的关系是 b 。a.竞争,b. 寄生,c. 捕食,d.共生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a 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 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 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 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8.下列关于生态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生态型是针对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而言的,b.生态型越少的生物种其适应性越强,c.生态型是被固定在基因水平,是可以遗传的,d. 生态型是发生趋异进化的结果。9.下列关于演替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使群落结构和成分更复杂的方向,b.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能充

7、分利用各种资源 ,改造环境能力更强的方向,c.在一些因素,尤其是人,的影响下,演替会 向着自然演替相反的方向进行,d.演替总向着当地气候顶级方向进行1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发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群落发生是从物种迁移和定居开始的,首选占有空白生境的生物称为先锋植物。b.先锋物种一般都具备生长速度快、散布能力强、生殖能力强等特点。c.在稳定的顶级群落中,储备着大量有可能成为先锋物种的潜在定居者。d.先锋物种在竞争中通过改造环境来巩固自身在群落中的地位。1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c 。a. 荒漠 b. 开阔大洋 c. 沼泽与湿地 d. 冻原1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a

8、.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 保持生态平衡b.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d 。a. 种子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蓝绿藻 d. 真菌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c 。a. 温带草原 b. 落叶阔叶林 c. 极地冻原 d. 淡水湖泊 1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b 。a. 菌根 b. 根瘤 c. 菌丝 d. 子实体16.长日照植物是 a 。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 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c.在任何

9、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17.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d 。a. 原始合作 b. 竞争 c. 中性作用 d. 偏利作用1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c 。a. 小于2 b. 等于K c. 等于2 d. 大于219.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d 。a.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b. 生产量为正值c. 年龄锥体下宽、上窄 d.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2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 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b.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c.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

10、优势度无关 21.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d 。a. 苔原 b. 荒漠 c. 落叶阔叶林 d. 常绿阔叶林22.以下关于群落交错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不会在群落交错区出现。b.通常情况下,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与一些种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的群落小。c.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与一些种群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如森林边缘交错区。d.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的地带,其中种群比相邻的群落中竞争紧张。23.以下有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b.水生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附

11、底动物、底内动物。c.一般来说,水热条件越优越,群落的垂直结构越简单,动物的种类也就越单调。d.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指群落成层现象。 2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 “赤潮 ”现象,属于 b 。a. 周期性波动 b. 种群爆发 c. 不规则波动d. 季节性消长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如果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它们之间就会存在潜在的竞争,b.生态位范围越大(宽),越倾向于是一个特化物种,c.环境变化不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变化,如生态位压缩、释放、移动等,d.群落中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生态位最大(宽)26.在一个处于稳定期的森林群落中,其年龄结构应该

12、是 b 。a.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高。 b. 各龄树木数量从幼龄到老龄成比例减少。b.各龄树木数量大致相等。 d. 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低。2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终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b 。a. 稳定性 b. 增长型c. 衰退型d. 混合型28.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a. 通气组织发 b. 机械组织发达 c. 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29.水鸟中的浓度比水中高几百万倍属于 c 。a. 生物积累 b. 生物浓缩c. 生物放大 d. 以上都不是3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a. 团粒结构 b. 片状结构 c. 块状结构 d. 柱状结构四、

13、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内稳态的保持机制的内容。答:内稳态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它或多或少能够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是生物扩大环境耐受限度的一种主要机制。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2.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与作用。答: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特点: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多样性;信息通讯的复杂性;信息类型多、贮存量大。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和物质流通过个体与个体间、种群与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的信息流而协调。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14、系统进行的,决定着生物的取食、居住、社会行为、防御、性行为等过程。3.简要回答生态失调的概念与标志。 答: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4.生态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答:(1)生态规划的意义:通过生态规划,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过程中,以与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不至于破坏人和生物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关系,使可更新资源和能源越用越多,越用越好;不可更新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生态规划的作用:重规划是开发和发展的一条非

15、常重要的基本规律。一个科学的生态规划,在理论上保证了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以与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环境问题。5.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答:(1)适合性原则: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2)高效益原则: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与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与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生态学原则: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生物种群优化

16、与和谐原则;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6.简述耐受性定律的内容。答: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7.生物群落演替的理论、影响因素。答:演替:指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主要包括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顶级格局假说。单元顶极论: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顺序地分布着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的时间过程。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

17、阶段。演替的终点称为演替顶极。多元顶级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除了气候项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顶级格局假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地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项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影响因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8.生态平衡

18、失调的标志是什么?答:判断生态平衡失调有两个标志:结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首先表现在结构上,一方面是结构缺损,即生态系统的某一个组分成分消失;另一方面是结构变化,即生态系统的组成组分内部发生了变化。功能标志。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能上,一方面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受阻;另一方面是物质循环中断。9.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目标是什么?答: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答:完整的生

19、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流动着

20、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2何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主要的评估方式? 答: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与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与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价

21、值评价方法:市场价值法:将生态系统作为生产中的一个要素,其变化影响产量和预期收益的变化。替代市场价值法:a.机会成本法:以其它利用方案中的最大经济效益作为该选择的机会成本;b.影子价格法:以市场上相同产品的价格进行估算;c.影子工程法:以替代工程建造费用进行估算;d.防护费用法:以消除或减少该问题而承担的费用进行估算;e.恢复费用法:以恢复原有状况需承担的治理费用进行估算;f.资产价值法:以生态环境变化对产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来进行估算;g.旅行费用法():以游客旅行费用、时间成本与消费者剩。假想市场价值法:以直接调查得到的消费者支付意愿()或来进行价值计量。3论述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主

22、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答: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系统结构简单化;食物网破裂;能量流动效率降低;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生产力下降;其他服务功能减弱;系统稳定性降低。主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a.封山育林:最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为原生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b.物种框架法: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的基本框架。生态系统的演替和维持依赖于当地的种源来增加物种,实现生物的多样性。c.最大多样法:尽可能地按照生态系统受损前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水平种植物种,需要种植大量演替成熟阶段的物种不必考虑先锋物种。受损河

23、流生态系统的修复:a.建立沿岸绿化带,加强植被的生态功能;b.人工清淤;c.控制污染源;d.科学调控河水流量和流速;e.加强渔业管理。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a.严禁围湖造田;b.营造林地;c.加大人为调控;d.人工清淤。矿区废弃地的修复:a.植被的修复:首先对污染元素进行分析,再对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土壤的、地表水、通气性、土壤氮素与土壤温度等,进而选择树种。b.微生物的修复:众多的微生物种在矿山生态系统的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污染物也有一定的适应性。4试述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和类型。答:植物修复:利用植物与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和转化、降解等作用来清除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植物修复类型:植物提取: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重金属元素,并经过植物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将重金属元素从根部转运至植物地上部分,再进行收割处理。植物挥发:植物将挥发性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再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植物稳定:利用植物吸收和沉淀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重金属,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从而减少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风险。植物降解过滤:指污染物被植物根系吸收后通过体内代谢活动来过滤、降解污染物质的毒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