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43KB ,
资源ID:1491035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103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红楼梦读后感 3000字.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红楼梦读后感 3000字.docx

1、红楼梦读后感 3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 3000字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篇一: 红楼梦第七回, 王熙凤同贾宝玉在宁国府呆了一日,天黑才归。因那宝玉与秦氏之弟秦钟一见如故,叙谈得难以尽兴,尤氏便派车送秦相公回家。大总管赖二派了焦大,孰料焦大喝醉了不情愿去,还出语伤人。正巧,送王熙凤和贾宝玉出门的贾蓉碰上了,便命人捆起来,呵斥道:等明日酒醒了,问他还寻死不寻死? 不料,这一招没有吓住焦大,反而如火上浇油,回敬了好几句硬话,其中就有

2、: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听听这口气,还把谁放在眼里?一个下人,何以会如此胆大妄为?尤氏说明了焦大不凡的底码:因他从小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尿。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正是,焦大话粗、话硬,是因为根底硬。每读至此,便有个想法:太爷出兵,自是国事公差,焦大尽忠不仅是效主,而且是报国了。为何太爷不给焦大讨个一官半职?莫非是因为焦大粗俗无知?可历史上类似焦大这样的人多的是,封官拜将也有的是,难以搪塞。倒是可能因为这太爷总是屡战

3、屡败,自己官位难保,自然也就不好为功勋讨赏了。如此,也该对焦大有个合适的交代,这么功高过人的老者,怎么还能让当车夫呢?看来,这太爷是有点不那么护群了。 现今的人,大大接受了太爷的教训,认为把身边的人安顿不好,就等于挨着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这机关里的区长,就把司机照顾得很好。开了会,司机即成了副镇长,不胜风光,只是镇党委开会,没通知自己,顿时发怒,大骂别人狗眼看人低。骂着骂着,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了。 粗俗和无知有了权力,那祸害的范围要大得多了。如此思之,太爷没有重用焦大是有些道理。只是这么一来便把祸害留在了家里,留给了子孙。还是凤姐说得有理:还不早些打发了没王法的东西!留在家里岂不是

4、害? 焦大的悲剧也正在这里,太爷是太爷,老爷是老爷,少爷是少爷。太爷用过的历书哪会和老爷、少爷用得一模一样?府里的事,焦大自然比我们要清楚得多,听听他叫嚷的那难听的事: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真羞人了。焦大呀焦大,知道归知道,要说应讲究个说法,哪里能直接把人家的丑事亮豁出来?这一点上,焦大是大受时代局限了。要是当今,就是酒喝多了,亮豁偷儿媳妇的事也比焦大高明。曾在酒桌听说,专员要出门,正遇儿媳敞怀喂小孙子。小孙子不吃,儿媳妇无奈,专员唬小孙子:你吃不吃?你不吃,我就吃呀!小孙子慌忙去吃。事后,儿媳妇将此话告诉男人,男人一听生怒

5、,来找父亲,说:爸,你怎么能吃我媳妇的奶?父亲更怒:怎么,你吃我媳妇的奶好几年,我吃你媳妇一回也不行? 酒桌上笑声热喧。这里的窍门是,说真话上头的不愿意听,说假话众人不愿意听,说笑话大家都愿意听。试想,焦大若是这么个说法,当然不会惹人讨厌。哪至于被众人揪翻掀倒,拖往马圈里去,用土和马粪满满地填了他一嘴。 红楼梦第六回, 几乎通篇是写刘姥姥进荣国府求生计的事。求生计这词当然是旧时的话语,若放在时下该说引进。况且,刘姥姥还算个人物,一引就进,每行不虚。 拔一根汗毛比咱的腰还壮 ,在这一回里刘姥姥说了两次。头一次是那年秋尽冬初,家中冬事未办,女婿狗儿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姥姥耐心劝导,终致引

6、出贾家,鼓捣他走动走动,或者人家念旧,只要发一点好心,拔一根汗毛比咱的腰还壮呢! 读到此处,不得不对刘姥姥刮目相看。刘姥姥虽是一个上百年前的村妇,竟比我们当代人士要强得多。论说这强,该用独具慧眼一词。也就是说,引进之行,目标准确,不似我们有些人,一说引进,蜂拥出动、跨海出疆,钱扔出去不少,引进的成果却只有一二。这么想来,不得不佩服刘姥姥的眼光。 当然,光瞅得准也不行,还要付诸实施。这第二次 拔一根汗毛比咱的腰还壮 就是对王熙凤说的,不过把咱们说成了我们,也可见刘姥姥说话很注意角色的变化。在家里,是对引进项目的猜测,带有理想色彩;在贾府,是实施计划,是对王熙凤和贾府的阿谀奉承。 不过话说回来,这

7、奉承话可能正是贾府和平民状况的真实写照。那时候富得腐化了,穷得贫倒了,谁能够把贾府的金银财宝平均到自己呢?熬不下去了,像刘姥姥那样进侯门礼貌揩油是最善意的。 王熙凤待刘姥姥也还可以,送了20两银子。这在贾府是芝麻绿豆,对刘姥姥说却是个不小的数字。偏偏王熙凤还谦说:外面看着虽是轰轰烈烈,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刘姥姥忙接言,我们也知艰难,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腰还壮哩!听听,不光把咱们变成了我们,而且,还添了个你老(用你老乖巧地替换了你们)。刘姥姥真是不可小瞧,不仅讨了20两银子,还把凤姐奉承了个高高兴兴。不由得想起那句俗语:三句好话能顶钱使。 刘姥姥的举止言行,虽然有失脸面

8、,可是,却与世道无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像刘姥姥这般审时度势,察颜行事的人还真不多。曾风闻此谣:下岗男工不用愁,腰里别个小匕首。十字路口走一走,你有我有大家有;下岗女工不用愁,梳梳头发抹抹油,歌厅舞厅走一走,你有我有大家有。相比较而言,刘姥姥致富的手法真算上乘,女工那法有点伤风败俗,最可怕的是男工那法,非搅得世道混乱不可。说不定,刘姥姥引资回来前,狗儿和两三个哥们儿在小酒馆里吟唱的正是此谣,看来,这汗毛的粗细不是一件小事,关系着国泰民安呢! 红楼梦第六十回中,芳官得了蕊官送的蔷薇硝喜滋滋向宝玉炫耀。不料,那贾环见了竟张口索要。这是情人送的爱物,芳官当然不愿意送给贾环,便找原先那包。岂知翻来寻

9、去找不到,一旁里麝月说:你不管拿些什么给他们,哪里看得出来,快打发他们去了。芳官听了,便用茉莉粉打发了贾环。不料这一打发,打发出了个闹剧。 赵姨娘见了茉莉粉,知道是糊弄贾环,顿时火起,怒冲冲找到怡红院,将那粉照着芳官的脸上摔去,手指着鼻尖骂道:小娼妇养的!你是我们家银子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 得,看人下菜碟出来了,芳官的举止不知不觉轻慢了贾环,也等于轻慢了赵姨娘。赵姨娘常被人轻慢,窝着一肚子火没地方发,正碰上个不识时务的小戏子犯上作乱,岂不冒火?你不是王夫人,你不是王熙凤,也不是老太太的心肝宝玉,老娘为何要受你的气?于是,扑过来摔过去,闹

10、打开了。其实,赵姨娘这举动也是看人下菜碟,换个有脸的人,她敢? 细想一下,其实这世上哪一位不是看人下菜碟?一切的规矩礼法,似乎都起始于看人下菜碟。看准了人,下对了菜,就是正常礼仪,摆在桌面上便是合乎接待规范。所以,赵姨娘口中的看人下菜碟和现世流行的看人下菜碟都是一回事,是指本意之外的一切人际关系。不过若要理解意外之意,尚需好好体会一下意中之意。 我这人在城里住了三十余年了,可是我觉得自己仍然是个农民。大鱼大肉不喜欢,而见了菜窝窝倒是谢天谢地!反之,即使饭菜再丰盛,我也不喜欢。为啥?还是招待者不懂看人下菜碟!但是,切记也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招待他人,得按他人的胃口下菜。我主管过接待,不同人有不同

11、标准。政务人员曾严格要求过四菜一汤。哪怕端上来就吃光也不能超越。而对外商就另当别论了,丰盛的饭菜几乎没动筷子,就撤了下去。因而有人怨怪,不过怨怪归怨怪,廉政防线不能逾越。 仅仅怨怪还算罢了,关键是芝麻小的问题竟成了西瓜大的错误,甚而弄得难以正常工作。这就不得不思考了,思来想去,问题出在四菜一汤上,连忙拓展思路,四菜仍是四菜,只是一个大菜盘里少不了要装小四菜,一汤还是一汤,只是舀了10碗还可以再舀。这么一来,酒桌皆大欢喜,工作皆大欢喜,即使西瓜大的错误也变成芝麻小的问题。芝麻小的问题还算问题吗?不算,也就没了问题。 这都是先前的事了。后来层次分明了,麻烦更少了,有人划拉了这么几个台面:喝白酒,打

12、白条;喝啤酒,说屁话;喝红酒,收红包;喝洋酒,泡洋妞。一个台面,一个标准,差别十分明显。幸亏赵姨娘早不在这世上了,若要在,不气破肚子才怪。你见人家宝玉喝洋酒,泡洋妞,也想让你那贾环过过瘾,没门,你就安心让娃喝白酒,打白条吧!这世上喝不起白酒的人有的是,只能手握着人家打的白条干瞪眼。这就是人常说的,前头有个骑驴的,后头有个不如的。 如此想来,赵姨娘开心了吧,千万莫骂看人下菜碟了,再骂只能丢了自家的身份。世上原来就这么个道理,就这么个秩序,古今一样,中外一理。至于下个世纪怎么样?那不是我这草木之人说得清的了。篇二: 王夫人在 红楼梦 中是个极不讨人喜欢的人物, 虽然曹雪芹在书中总替她说好话,说她是

13、个厚道人,不过这恐怕都是欲盖弥彰。其实全书中各色人物都有正邪两赋的特点,比如贾琏对尤二姐也有浪子真情; 薛蟠虽不肖,对母亲和妹妹还算不错; 连贾珍,也有人分析出他对秦可卿也是刻骨铭心 不过这位王夫人,贾宝玉的亲妈,虽然在宝玉心中排名与黛玉重要性并列(原话大意如此),倒真没做过什么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可能黛玉之死与她也难脱干系。本人在此大胆推测一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

14、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常言说得好: 养女随姑 。 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 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八成也是个柳眉凤眼的绝色佳人, 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凤姐不但继承了她的美貌俗气,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偏执和狠毒。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辣,没有对王夫人有明显的贬义形容,只有暗示。我认为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写,其中包括金钱蟒*背,金钱蟒引枕,金钱蟒褥子(原文描写更

15、加详细,包括颜色做工什么的,在此难述,各位可参见原书),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我五年级时读到这里,心中一凛,当时还不知道 居如其人 心如蛇蝎 这两个词。长大后以此对照王夫人一生行为,信然! 探春是个好姑娘,将她与王夫人相提并论必然引起很多读者不满, 可是探春毕竟是王夫人抚养长大的, 她的高贵气质和管家才干或多或少是跟王夫人学来的,加上她更有文化,因此更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了。红楼梦全书中关于打人耳光的描写有两处最引人注目:一次是王夫人打金钏,另一次是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两次性质不同,在读者心中反映也不同,但同样的迅雷不及掩耳。两个打人者打的都是 平生最恨者

16、。王夫人平生最恨会勾引男人的女孩,探春平生最恨不尊重她的人。探春得了曹公一个 敏 字,敏锐又敏感。王夫人又何尝不是呢? 说完了王夫人的个性,再推测她与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先说夫妻关系。很多人觉得她与贾政真是天作之合,一对死封建。其实现实生活中美满夫妻往往是个性互补的。书呆子爱上交际花,女夫子迷上浪荡子的事情屡见不鲜。贾王二人性格如此相近,日子必然是刻板无味,日久生厌。如同贾琏与凤姐在过了头几年的甜蜜后,二人的倔强个性凸显出来,发生情变。不过王夫人应该还是比较得贾政宠的,贾政共与她生育了三个孩子(不包括流产和死婴的情况),到近40岁时还能生出贾宝玉(书中再未见类似案例),一方面说明她身强体壮

17、,另一方面说明夫妻感情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夫一妻,夜生活乏味的下等贫民。以王夫人之刻板个性,能把老公迷成这样,一方面是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确容貌出众。贾政能和她生出三个孩子,和赵姨娘生了两个,明显生育能力强于贾赦,但为什么没有和其他妻妾生出孩子来呢?书中有记录的贾政的妾只有周,赵二人。 但按照贾府规矩 爷们娶亲之先都要先放两个人在屋里伺候 ,这种妾应比王夫人老些,周,赵二人应该不是。可等林黛玉进贾府后并无相关描写,难道她们都死了吗?曹公没有写,但参照兴儿介绍凤姐时说,贾琏原先 屋里何尝没有几个人,她来了不到半年,都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了。 王夫人当年可能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只

18、不过手段没那么激烈,而且肯定是在生了贾珠,有了本钱之后恃宠而娇做下的,所以也没什么人怪她。贾母给凤姐贾琏劝架,说小孩子们, 馋嘴猫似的 , 都打那时候过来 ,想来古板如政老爷,当年也难免俗,只怕也有 削肩膀,水蛇腰 的美人勾引过,王夫人打金钏,逐晴雯时都说 我一生最恨这样人 ,又写 此乃平生最恨者 ,若非在这方面受过刺激,何至于如此敏感!当然,王夫人要保全自己贤惠的名声,不得不给贾政安排两个小老婆。一个是安分的周姨娘,一个是泼妇赵姨娘。赵姨娘肯定不是贾母给贾政的,贾母很讨厌她,整个贾府都没人喜欢她。她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丫环,王夫人把自己身边干练守礼的丫环打发嫁人,做自己的女管家,如周瑞家的,留

19、下赵姨娘这样的各方面无法与自己媲美的给老公,一方面不怕她得宠,另一方面也倚仗她的泼辣狭隘打击其他姬妾,如同凤姐利用秋桐,金桂利用宝蟾,是百试不爽的借刀杀人法。等把情敌都打击完了,这把刀自己的名声和人缘也都毁完了,可以借机再把她 兔死狗烹 。(我觉得袭人对晴雯也是用的这个法子)可叹赵姨娘傻人有傻福,连生了一女一儿,这样一来,别说王夫人,就连贾母也不能奈他何。母凭子贵吗!而且赵姨娘身上那股子市井气比起王夫人来肯定另有一番魅力,所以贾政也真的被她迷住了,好在她是个万人嫌,威胁不到王夫人的地位,所以也就勉强容下了。 再说王夫人与贾母的关系。贾母毫无疑问是全书中最有福气的人。她嫁入贾府时应该是贾家上升的

20、阶段。丈夫代善是个帅哥,贾母曾说 这些儿子孙子就只宝玉象他爷爷 ,可见也是个面如秋月色若春花的万人迷。贾母与他感情很好,生了三个(也许不止)儿女。贾母年轻时管理家政很有才干,比凤姐 还来得呢 ,嘴巧心活,肯定也很讨公婆喜欢。她虽没读什么书,也并不重视女孩子的文化教育,但她本*热闹,有心胸,有品味,并非尚德不尚才的人。她不但能干,而且善于享受生活。她爱看仇十洲的画,会 收拾屋子 ,曾建议黛玉用霞影纱配翠竹,还帮宝钗选择室内陈设, 保管又素净又大方 ,善于欣赏音乐,在元宵宴和中秋宴上就表现出对音乐欣赏的品味,对于无聊的言情小说也自有一番批评。异性喜欢互补性格,同性则是物以类聚。贾母喜欢的人身上都有

21、她的影子,比如凤姐的精明,黛玉的诙谐,湘云的豪爽,宝琴的热情以及鸳鸯的能干和晴雯的灵巧。她比王夫人显然更脱俗更浪漫,王夫人刚嫁过来时性格肯定不入贾母的眼,而且也没有贾母的才干,贾母又是个有一说一的人,可能有意无意也会说她两句。王夫人具有凤姐和探春的某些特点,但并没有她们的口才和能力,因此只好少说话,贾母说她 木头似的 ,她倒真是藏拙,与宝钗掩盖锋芒的 藏拙 不同。总之,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领导手下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王夫人总算忍过来了,后来贾母也比较疼她了,对于一个对自己忍耐,尊重又听话的儿媳妇,谁还忍心骂她呢。相比起邢夫人,王夫人也算能干,老实,娘家又有地位,更重要的是,生了宝玉这么

22、个 活龙 。贾母老了以后,家务交给儿媳,脾气肯定也越来越好了。王夫人的地位直线上升,虽然贾珠之死给她很大打击,但她很快就把自己的侄女王熙凤嫁给贾琏以巩固她在贾家的地位,保证在宝玉长大之前自己依然掌握贾府大权。王熙凤倒也没辜负她,对她比对自己婆婆亲得多,而且又讨得合家(尤其是贾母)的欢心。后来她的女儿元春又做了贵妃,她在贾家的地位当然就更巩固了。 王夫人与黛玉的关系又如何呢?多数人认为她不喜欢黛玉,所以阻挠她与宝玉的爱情。那么她为什么不喜欢黛玉呢?首先,性格不合,黛玉是风流灵巧,锋芒毕露的人,与王夫人人生哲学不同。我上大学时看过一本报告文学,名字忘记了,是以前慈禧太后的宫女回忆以前生活的,她说慈

23、禧喜欢的女孩应该是好处深藏不露,不要过于彰显,应该是从内部隐隐约约透出光彩来,象珍珠一样,若是表面光华闪烁刺目就不好了(大意如此)。我想这是众多王夫人式封建卫道士对女孩的要求。其次,黛玉有很多明显的缺点,身体不好,爱找麻烦要配药;脾气不好,多疑爱哭;而且还喜欢招惹宝玉,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让宝玉为她神魂颠倒,这是王夫人最恨的。一方面宝玉是她在贾府呼风唤雨的最后本钱( 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 ),振兴家业的希望,不应执迷于儿女私情,另一方面,在爱情方面不如意的中年女性往往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憎恨以黛玉晴雯等为首的与宝玉亲密的年轻女孩子就包含了这种变态的醋妒心理。不过我还有一点看法就是,王夫

24、人在了解黛玉这些特点之前就不喜欢她,确切说是有成见。证据也在林黛玉进贾府这回,她头一次见面就再三告诫林黛玉,跟别的姐妹们怎么玩都行,但对宝玉,王夫人说了两次 休要睬他 。意思很明白:你别招惹我的宝贝儿子!众所周知,这时黛玉是初进贾府,百般小心,还没有表现出后来在贾母宠爱下使出来的小性儿,举止也是稳重大方的,而且这时候也就十岁左右,古人发育晚,黛玉本来就长得有点营养不良,不会有尤物般引人遐思的外貌(曹公那一番描写只是小说家在主角出场时的例行描写),何以王夫人要这般敏感?说她爱子心切吧,怎么不见她对宝钗宝琴等人说过这种话,她们更漂亮,而且进贾府时宝玉更大,应更避嫌才是。我的推测是黛玉长得象一个王夫

25、人很讨厌的人,王夫人后来讨厌晴雯,就说她 眉眼有几分象你林妹妹 ,可见她是连黛玉的外貌也讨厌的。其实黛玉的外貌应是惹人怜爱的,之所以让王夫人看了刺眼是因为她象了王夫人很讨厌的人。这个人是谁呢?最自然的推论是她的母亲,贾敏。旧社会大家庭中婆媳不合,姑嫂不合是很正常的。曹公没怎么写贾敏,小说刚开始不久,她就去世了。贾雨村评价黛玉时说 度其母不凡,故有此女 。我们由此可以推测贾敏是个怎样的人。她是贾母最小,最宠爱的女儿,自然有着天仙般的容貌气质,而且也象她的母亲和女儿一样,伶牙俐齿,有品味,擅于作乐,享受生活。她生在贾府鼎盛时期,真正 白玉为堂金作马 的时候,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王夫人在与凤姐商量

26、抄检大观园时,提到 单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 又说自己 没享过什么大富贵 ,可见王夫人做姑娘时也没有贾敏这么舒服。遥想当年王夫人初入贾府,承担起管家重任,肯定是谨慎小心,生怕婆婆挑错。看到贾敏虽与自己年龄相仿却过着轻松娇纵的生活,怎不羡慕加嫉妒。偏贾敏可能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人,暗中得罪二嫂还不自知。贾母疼爱她,不肯让她过早出嫁,长期相处可能更加剧了王夫人与她的矛盾。李纨曾嫌林妹妹嘴刁,说: 只求老天保佑你赶明也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 这在李纨是句玩话,但可能王夫人以前在心中对贾敏倒真是这样诅咒的。可最后贾敏嫁给了出身清贵,才华

27、出众,前途无量的探花林如海,相比起潇洒飘逸的林妹夫,贾政虽好读书却始终没中(叶公好龙?读腐书?),爵位也给哥哥贾赦袭了,幸亏皇帝赏了个官,而且平时虽养了群清客,却没真见他做过什么诗,比起林如海这样的只能算附庸风雅。林家虽不如贾家富贵,但林如海自立门户,没有公婆姑嫂约束,到任时携夫人同行,何等风光自由!而且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虽有几房姬妾也都是为了生儿子用,何况也没生出来),贾敏死后立刻对女儿表白绝不续弦。封建时代得此一老公此生足矣。总之,嫁给林如海可真令人羡慕!(说不定王夫人还暗恋过林如海,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呵呵,我要是个恶俗导演,拍部戏说红楼之红楼前传一定会有这个情节! 玩笑。)王夫人

28、对小姑子这番愤愤不平一生都无处发泻,如今她女儿倒投*来了,你说能放过她吗? 关于王夫人撮合宝玉宝钗,依我看她也是经过长时期的考察才决定的(可能在金钏投井之后),而且一旦决定就立刻付诸实施。薛姨妈当然也愿意这事,但肯定没有她姐姐做的有效率(以她的能力和智力,连薛蟠都教不好,夏金桂也管不了,实在是个没主意的人,说她在破坏宝黛婚姻中起了重要作用,实在抬举了她)。宝钗的优势在于娘家有钱,又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健康状况和能力为人都是拔尖的,而且很老实听话,还总爱劝人学好。除了黛玉,还真没人能和她抗衡。有她做宝玉的老婆,不但能让众人心服,还可以弥补凤姐没文化,身体弱的缺点,成为新一轮管家奶奶接班人。于是王

29、夫人首先是博得元春的首肯,其次想办法让宝钗退出选秀(日后贾家可能会因此获得欺君的罪名),再想办法让宝黛分开,再逼死黛玉,等等。当然,她机关算尽,最后即没能留住儿子,更没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王夫人一生除了忙着保全自己好象没干什么别的事,偶尔陪老太太打牌听戏。她没什么爱好,只念佛吃素,捡佛豆。她念佛是为了修来生还是为了赎罪,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为了保佑她的荣华富贵吧。书中没有她对自己罪孽忏悔的描写,只在金钏死后她哭了一阵,其实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同时拿宝钗做个实验,看不明真相的人会怎样看待此事。得到宝钗安慰后,立刻就坡下驴,拿着宝钗善意的猜测做了自己杀人的借口。 虽然她的确是我逼死的,但只要别人不这么想就行了。 这就是这个伪君子的真实想法!所以以后到了抄检大观园时,就只见她肆无忌惮地撵人骂人逼死人,再未见她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 高鄂对王夫人好象挺有好感,直到最后也未让她遭报应,晴雯变鬼只报复了她的不争气的嫂子,金钏死得那么冤也没见闹鬼,难道宝二爷祭她一番她就满足了?真是莫名其妙。 读后感栏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