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2.80KB ,
资源ID:14939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39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轮复习语文专题 作文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轮复习语文专题 作文文档格式.docx

1、这些都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可以信手拈来。2(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2、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关于材料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就是要明确立意。文章的立意一定要透过材料本身,看社会、看人性、看生活。只有这样的立意,才能透过材料,不就事而论事;只有这样的立意,才会符合文学是人学的根本内涵。也就是说,只有懂得这样的立意原则,才能审好题,作好文。根据材料中不同学生针对苹果味道给出的不同答案,可以第一时间确认很多个立意点,比如“不要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真理”等,但这些多数集中于个人操守和行为准则,立意极易写得平庸,需要加强深刻性。基于高考本质上是高校入学选拔考试,因此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相关的学习观

3、念和学习方法可能是比较适合的立意,比如“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搞科研不能靠想当然和听说,需要亲身实践、小心求证”等。【参考例文】别让“蜡”封住了你的心窍苹果砸在牛顿头上,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让他做出了让世界为之痴迷的IPAD2。苹果被教授拿到教室里,第一个学生闻了一下说挺香,接下来的学生没闻就说挺香,有三个学生没回答,教授专门征求这三个学生的意见,一个说:”第二个用手摸了一下问:”第三个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一个蜡做的苹果,一位哲学家,一群有不同说法的学生,构成了一幅很普通的画面。可在这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有着让人深深的思考蜡做的假苹果之所以拥有

4、了真苹果的香味,只是因为我们轻信了“师”,盲目地追着“风”,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究、反复求证的求实精神。现实中,太多的人在这忙碌的尘世中穿梭,人们会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并发出这样或那样的赞叹,可这也只限于远观而已,他们并没有上前去触摸、去感受、去判断,由此,便错过了很多事物的真相。因此,别让“蜡”封住了你的心窍,不唯书、不唯上、不唯风,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才是一个正确认知事物、正确处理事物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不盲从的人。当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放弃理性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时,悲剧便造成了。因为盲从,东施效颦也终成笑话;因为盲从,人们鼓励了“欺骗门”

5、,成就了张悟本;因为盲从,可爱的孩子挤进了“补习门”,可怜的父母沦为孩奴。一个真正的人,还必须是一个执著而坚守的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人生成功的智慧就是世事纷扰处,要耐得住“闹”,不要让“风”吹乱理智的旗帜。孔子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他的执著让人们不禁感到疑惑,但正因为他把对理想的坚守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才有了今天我们中国绚烂的儒文化。一个真正的人,应是淡定而不为浮躁所同化的人。放眼当今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现实,给人们创造了众多的机会“出人头地”,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同时也催生了从未有过的竞争与压力,于是让渴望名利的人们越来越失去了耐心,迫切渴望“一夜成名”“一

6、夜暴富”。各种“快餐式成功”和“速食式成名”的“典范”炒作,让人们越来越忍受不了清贫和平凡,越来越急功近利,耐不得脚踏实地的寂寞,于是,出现了不切实际的“跟风”“疯跟”,预支青春和生命去赌明天,殊不知在盲目的“跟风”和“疯跟”中,早已舍弃了对明天的追求,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眼见不一定为实,别让“蜡”封住了你的心窍!3. (2011山东卷)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关键,就是要弄清楚题目中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确定立意。“这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很显然讲的是“这世界”

7、和“你”的关系,审题时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分别解读。“这世界”指什么?从这个角度思考,“这世界”可以是个人家庭小范围的世界,也可以是国家民族大范围的世界;可以是物质的世界,也可以是精神的世界。“需要你”中的“你”指谁?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我们大家。那么“需要你”做什么呢?孩子需要你的疼爱,父母需要你的关心,家庭需要你的责任,朋友需要你的友谊;社会需要你的爱心,和平需要你的贡献,发展需要你的力量,创新需要你的智慧,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等。总之,“这世界需要你”,可以写需要人们的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也可以写你很重要,你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你有自己的特长,你能为

8、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以唤起人们的自豪感,让人们焕发斗志;还可以写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地位高低,不论你干什么,不论你原来怎么样,社会都需要你,你都可以存在、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倡导和谐、包容,共生共存。此题最佳立意:社会责任、你很重要、你不可或缺。文体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宜。4. (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

9、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本题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主题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适合写作议论文。作文以镜子为话题写作,其象征意义非常明显,若从深处挖掘,每一种镜子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每一种镜子都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都可以赋予人生不同的色彩,主要看考生是否能读懂,读懂之后如何取舍。比如哈哈

10、镜可以对应乐观积极与多变,望远镜可以对应人生长远的规划以及眼光,显微镜可以对应细致与精益求精,三棱镜可以折射人生不同的闪光点,反光镜可以让你认清自己也看到别人等,只要寓意明确有理,都能有话可说。当然,镜子除了可以寓意人生之外,还能从中看到很多其他的东西,也需要考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只要想象合理,发挥得当,其作文必定会有闪光点。单用哪一种镜子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是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此外,本文在

11、写作时必定要注意文章的整体连贯性,注意前后照应,不能前后脱节。5.(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作

12、提示】此高考作文生活气息较浓,联系现实紧密,要求考生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固定套路,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命题人的角度来看,无意在审题上设置难度,主题导向明确,材料提示清楚明了,“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让考生阐述“所见所闻”,抒发“所思所感”。小原点,大辐射。虽是命意作文,但主题高屋建瓴,开放性很强,可以立足题眼往四面八方写,给考生创设了富有弹性和张力的写作空间,有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发挥。写作的空间大,使每名考生都有话可说,但是作文虽然容易入手,要写出很好的文章则不是很容易,要从小处切入,防止面面俱到,平淡肤浅。作文时,既可通过身边事物的

13、变迁、某些领域的变化,以小见大地反映整个社会的巨大发展,正面讴歌党的执政能力和人民的创造能力;也可从反面思考巨变后隐藏的一些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等。本作文题目犹如古代的策论考试,紧扣社会现实,显得大气而具有时代特质。需要考生拥有时代视角,关注历史文化,在时代和历史的大背景下展开作文。正确认识“腾飞”,讴歌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同时也可以写忧患意识,我们不能被评述冲昏头脑,要紧贴现实,具有承担意识、责任意识,以魄力和能力承担未来祖国的建设重任,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我们的人民更加富裕。这样的作文对于只读书,不关注现实生活的考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给所有教师的启示是不能

14、再“教死书”,应充分引导学生阅读,关注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然,这也是新课改倡导的思想。“中国崛起”作文既暗含中国社会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又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这是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应该说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度,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第一段陈述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第二段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第三段提出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

15、点。这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崛起,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6(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

16、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作文命题明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足见读懂材料的“含义”至关重要。从两段文字看,前一段重在提供写作的“社会背景”,也隐含着“钱学森”

17、等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而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和执著的人生追求则是“可以复制”的等内在意蕴。后一段则重在界定“时间”,关键一句是“不在而是”,正面提示考生,“我的时间”不是“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里的“自己”可以指“自我本人”,也可以是某个真实或虚拟的个体,并非限定于写作者(考生)。7. (2011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审题立意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时间”“在”和“流逝”。“时间在流逝”这类命题作文很抽象,写作过程中必须将之落

18、到实处,可以从“惜时”角度展开,写一篇议论文。可以叙述某件人命关天的事,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写一篇记叙文。 当然,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可将“时间”这类命题转化成“生命”类命题,毕竟“时间”与“生命”是一对孪生兄弟,“时间”与“生命”关联类素材很多,这就将写作立意上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也就是说审题不难,时间是人类思考的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无论年纪大小都有关于时间的经历与感受,于是所谓写作背景、审题难度、知识储备等等,就像时间老人给每个人每天的24小时一样公平;特别一加上“在流逝”,就一下子把考生带入一个情境、一种思考,思考时间、人生、成长、生命、理想等等,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某类情绪抒发

19、的触发点上,实际上,也就是把考生带到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的写作状态,剩下的就是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8.(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

20、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作提示】略。9.(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本题是道材料作文题。通过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个人、两件事”:以句号为分界点,一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好身体,二是“工作”让工作

21、的人有个梦想。将两件事进一步提炼,命题者的思路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份经常需要日晒雨淋、异常艰苦的“工作”,在乐观的袁隆平看来,那些艰难困苦对自己是一种锻炼;袁隆平之所以乐观,是因为心中有一份梦想。理清题意后,立意角度也就水到渠成了。围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开,笑看苦难、挫折,将之当作成功道路上的磨炼。也可以围绕“梦想”展开,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想、目标,一切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成功。就材料本身而言,它包含了两点:“晒太阳”本身是艰辛的体力劳动,“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却是伟大而富有诗意的理想。也就是说,现实的艰辛和梦想的美好之间存在矛盾,考生如果能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这也是不错的立意。可以抓住

22、几个关键词进行发挥,譬如材料里提到的“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我的工作使我有个好身体”等等,从中提炼出有关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等信息。此外,袁隆平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在他眼里,这个过程却充满了阳光。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但因为他具有奉献精神,即便到了成就很高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着对更大、更远梦想的追求热情。可以说,这非常富有人格魅力。考生如果以此为切入点,还可以升华到人生价值观等层面。和其他高考试题的题目比较,福建考题的思辨性弱一些,但考生如果能深入挖掘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还有较大的发挥余地。譬如写“严肃科学家的浪漫情怀”、“让梦想飞翔”之类,也是不错的角度。材料可分

23、为前后两层理解。第一层是袁隆平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第二层关键字就是“梦”,应该对“梦”进行拓展。学生可以从梦想的力量、信念多高梦想就有多大、人生必须有梦想等几个角度入手进行阐述。也可以从反面思考,梦想毕竟是梦想,痴人说梦最终会一事无成,还需要努力奋斗。10.(2011江苏卷)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该作文题目仍然保持了江苏卷一贯的传统,内容上关心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成长;题型为带有材料

24、的命题作文,且文体自选。既有限制,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题目“拒绝平庸”是一个动宾短语,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一个问题。绝大多数考生可能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看到这个题目不会感到恐惧,有些考生可能还觉得有些亲切。但要真正写得出彩,还得下番功夫。材料已经给出了论点: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可以从正面立意,写成议论文,论述拒绝平庸的理由、方法、结果等;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自己或他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拒绝平庸的,有怎样的感悟。也可从反面立意,但一定要注意切入的角度,完全拒绝平庸会有怎样的不快,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来点平庸会有怎样的好处。文体上仍然可以写成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11.(20

25、11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1)审题。材料中说“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前一句话是说我们“应当”赋予“三乐”以时代的新意;后一句的重点是“选择”,即暗示我们作文不应该选择其他快乐来阐述。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子三乐

26、”指的是这样的三种人生乐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没有什么灾病事故,从而得以躬行孝悌,这是第一乐;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第二乐;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君子的快乐,也是那么简单实在,与金钱地位的悬殊无关,与治理天下也没有关系。总之,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2)角度提示。

27、议论文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孟子的“君子三乐”,体现了人生追求实在而高远的境界。因此,孟子认为,君子如怀有这三大快乐,就会得到比当帝王还要多的快乐。孟子的“君子三乐”,应该是所有生活的人们所追求的简单快乐,所应该求索的人生目标。以孟子的“君子三乐”来对照,便觉得我们的言行和思想格外空虚浮躁。以孟子的平实,来反衬出今人的浮泛;以孟子的伟大,映出了今人内心的渺小;以孟子的胸襟宽广,窥见今人的狭隘;通过吸收孟子的思想,来丰润自己精神的田地,从而获得人生快乐都是我们可以议论的角度。第一乐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有: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与人相处,和谐社会。而此观点正好可以反

28、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许多。第二乐可以写如何磨砺自己,使自己向着无愧于天地的完美人格发展。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药家鑫杀人”等恶性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人愧对于天,愧对于人的罪恶下场正可以反衬诚信做事,正直做人者的快乐。第三乐是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这也正好与近年许多高校自主招生,争抢优秀生源的

29、事件不谋而合。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正合广大群众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对于教育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的。如北大、清华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忽视对人生“三乐”的教育,而只注重知识的传递等。记叙文写关于父母兄弟都健康平安、没有事故,从而得以享受天伦之乐的故事;写关于诚信、为人坦荡之乐的故事;写得到天下英才,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传授给他们知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会所用,泽惠百姓之乐的故事等。(3)注意事项。不应该把文章写成以“平安”“诚信、坦荡”“教育”为话题的作文,而应该以“平安”“诚信、坦荡”“教育”会带来的“快乐”为重点写作。只能选一乐写,不能写两乐或三乐。记叙文要求真情实感,写出真实的心理和生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