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9.75KB ,
资源ID:1494993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499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师大中文本科《唐宋诗词研究》作业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师大中文本科《唐宋诗词研究》作业题及答案.docx

1、陕师大中文本科唐宋诗词研究作业题及答案陕师大 中文本科唐宋诗词研究作业题及答案一、分析:1.骆宾王在狱咏蝉: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分、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全篇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以托诗人遭受谗陷之忧,情感充分、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2.孟浩然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高适燕

2、歌行: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4.李白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5.杜甫兵车行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挖

3、苦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6.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诗形象地表达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盘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诗的主题是“长恨”。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这首无题描写了爱情的珍贵难得和对爱情的贤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文人对爱情生活的挚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可看作一首爱情诗。此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语言精美,丰富多彩。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是此诗的风格特色,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风格特色。8.柳永雨霖铃: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

4、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明显受到了李白的影响,好似是抄袭,没有什么新意。但苏轼的整个命意与李白有所不同。李白的主题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相比是短暂的,但是,虽然短暂,仍然要潇洒地欢度,而苏轼的却不是。李白笔下的月亮是没有具体时间的,而苏轼面对的月亮是中秋的月亮。李白的月亮固然引起了戍客的乡愁和思妇的怀远,但并不是指向具体的个人,而是一般概括,富于哲理性,而苏轼的月亮却很有个人色彩,充满对亲人的思念。10.李清照

5、声声慢: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1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这是辛弃疾词的压卷之作,怀古伤今,苍凉悲壮。虽作用典颇多,但能关合时事,用得极为贴切。12.姜夔扬州慢: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

6、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思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二、论述:1.唐诗繁荣原因之我见 唐诗,至今流传下来的就有上万首,大部分都是从清朝编写的全唐诗中被重新发现。唐朝共分为初唐、中唐、晚唐三个主要阶段。初唐,两个盛世接连而至,国力强盛,此时的唐诗风格清新明快,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思想;中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开始衰弱,此时的诗歌,开始变得平实深沉;晚唐,宦官专权,社会动乱不安,此时的诗歌的文字中仿佛渲染出悲观感伤的气氛。唐诗繁荣与其之后的衰落,说到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诗在唐朝的盛行,就如汉赋、宋词、元曲、明

7、清小说一样,是政治大一统的皇朝文化大一统的具体表现,是适应其的产物。有不少诗人本身就是官僚出身,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受其曾身处官场的影响,直接就跟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唐诗繁荣,同时也是一种人们渴望精神寄托的社会现象,当时人们需要一个精神家园,来说明自己心中不同的世界观,抒发自己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所感所慨。 唐诗,扬抑着多少人的激情,愤怒,是文化人思想的化身。唐诗繁荣,人们利用了这种文学形式,加强了思想的交流,韩愈柳宗元借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们写仿古体散文,也写诗,将唐诗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古代为数不多成功的文化运动之一。历史成过眼云烟,唐诗却永不泯灭!2.简述初唐诗

8、歌发展演变的线索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奉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

9、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3.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主要特征4.试比较高、岑边塞诗风的异同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美,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5.试比较李、杜诗歌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

10、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李白属于浪漫主义 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八十年代以前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对李杜的思想和诗歌艺术进行了比较。如胡小石的李杜诗之比较就对李杜诗歌艺术和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再如,汪静之在李杜研究中也就思想、性格、艺术、境遇、行为、嗜好、身体等方面对李杜进行了比较。 五十年代,苏仲翔在李杜诗选导言中首先探讨了李杜思想方面的异同。他认为,在对于祖国的爱慕、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侵略战争的憎恨等三方面

11、,李杜是共同的;至于二人不尽相同而且在诗中比较突出的,则为李多人民自豪感与反抗精神,杜富人道主义与悲天悯人之怀。接着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杜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奄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 八十年代以后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对李杜各方面进行比较的成果就越来越多了。在这些成果中,首先值得一提的罗宗强的李杜论略。该书从政治思想、生活理想、文学思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李杜二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比较,而且精见迭

12、出。 在罗宗强著作同时或之后,学界还出现了一些李杜比较的专题论文,如金启华的李杜诗论的比较、袁行霈的论李杜诗歌的风格和意象、裴斐的唐代转折时期的李、杜及其诗歌、萧瑞锋的李杜异同论、苏为群的李杜山水诗的特色及其异同、吴光兴的李杜独尊与八世纪诗歌的价值重估等。 其中金启华文认为李杜诗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主张吸收风雅骚赋,建安以前各家之作,取精用宏,成就他们的伟大;不同之点主要在于对声律的看法,分道扬镳,各行其是,成就他们各自不同的特色。袁行霈文认为,在建立自己独特的意象群方面,李白和杜甫都是能手。飘逸与沉郁这两种不同的风格,突出地表现在不同的意象群上。李白所创造的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

13、的大鹏,还有奔腾咆哮的黄河、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泻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而杜甫伤时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病桔等,在这些被损害与被遗弃的生物身上,杜甫表现了多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思。作者指出,李杜风格的不同还表达在意象的组合上。李白诗中意象的组合比较疏朗,好象疏体的写意画,三两传神之笔可能胜过满纸的勾画;杜甫诗中意象的组合比较紧密,往往把几个意象压缩在依据诗中,显得凝重、老成、深沉。李杜意象疏密的不同还表现在诗的章法上:李白的诗章法疏宕,跳跃性强,诗的节律也比较急迫,有一

14、股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杜诗意象之间的脉络相当分明,章法十分严密,节律盘旋舒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渗透力。裴斐文则认为,李杜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吴光兴认为,李杜生前不受重视,李杜齐名当以其文集行世为限,约在八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或八十年代,李杜独尊的设想最初很可能出于新古文派。作者还认为,八、九世纪之交至北宋王安石之前,李杜被视为一种共同的审美理想壮大奇丽;从王安石开始,李杜不同,李为豪放,杜为沉郁。6.试论中唐两

15、大诗派的主要特征 王孟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表达,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风格雄浑,

16、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中有画,令人陶醉. 岑高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

17、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到达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 燕歌行、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风格苍凉的边塞绝句

18、。7.试论李贺诗歌创作的得与失他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着偏爱,构成及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还以独特的思维精选动名形来形成五觉互通.他异于常人的想象,梦想与夸张同行.但是他内容狭窄,情绪消沉,一味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8.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籍旨趣遥深、难以情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韩愈的雄奇横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丽。构思缜密,情致深蕴。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锤炼字句,工于造语。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

19、词,运用叠字,同时注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到达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奉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唐宋诗歌异同论唐代诗人不从修养方面开掘诗之表现深度,徒从广见博闻中求诗之表现广度,使得他们的诗完全是现象的、平面的,虽然亦有阔大之气象,然完全是由自然生命的气与力所促成,此气与力可承载一时之事迹,却不可承载人间之气运。因人间之气运

20、必须在人道天理中方可开出,但唐代诗人的“学”与“养”皆不足以语此。就后者而言,我们可以唐代诗人对山水的向往之情加以说明。唐代出现了不少的山水田园诗人,开启了继陶渊明之后山水田园诗的一个鼎盛时代。但他们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完全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情调,他们对陶渊明的“学”,也只是情调趣味的模仿,而不是修养工夫的承接体认。本来,唐代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对陶渊明颇有微词,他们只是在抒发愤懑时才接上了山水田园的怡情适意之趣。甚至落实在现实生活之上,他们只学到了陶渊明的一点以诗酒自娱,如:“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李白:游谢氏山亭“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无所思,日高

21、尚闲卧。”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三可以说,这只是为自家的情绪找到了倾泻的通道,而于人生社会没有任何内在的觉解与证悟,此时的这一情绪倾泻完了,使生命稍得休息,到彼时的那一情绪形成,复作别一般的倾泻,如此反复无已。这就如同卡西尔所说,只受情绪支配乃是多愁善感,不是艺术,如果一个人只专注于自己的快乐或哀伤,那就成了一个感伤主义者7。另外,唐代诗人之寄情山水,很多人只不过取“终南捷径”,希望得到朝廷的征引,这进一步说明了唐代诗人之学陶渊明,只是一点情调在生活中浮泛飘荡,而不是精神之实的内在体认。然宋代诗人之所以推崇陶渊明,乃在于陶渊明的为人表达了“闻道见性”的人格境界,这种境界就不仅仅是对山水田园

22、的一点向往之情可以限定的了。因此,宋代诗人之学陶渊明,并不是要去学其山水田园之情,而是学其“闻道见性”工夫,既如此,则名为学陶渊明,实则是明心、见性、体道。由此而接上了宋儒的心性之学,从而使其性情不只停留在主观的生活风姿之上,而是落实在客观的性理之中。正是宋代诗人把他们的性情落实在客观的性理之中,形成了其性情的规定性,这恰与唐代诗人的性情形成一鲜明的比照。唐代诗人无论是在事实的描述或情感的抒发上,皆表现为有形下的工夫,而无形上的修养,能博之以文,未能约之以礼,博学而识之,而不能一以贯之。也就是说,他们始终不能在生命中开显出一个客观性的“道”或“理”,以为他们的性情的规导限定原则,这样,他们的性

23、情完全是主观的,无内在的收煞凝聚。唐代诗人追求所谓奇、险、怪的诗风,即是他们的性情因无“体”而松散飘荡的结果。宋诗对唐诗的超越,说到底,就是内在修养的超越,实践工夫的超越,精神体认的超越10.简述唐五代词发展演变的线索齐言消亡,长短句兴是在唐五代完成的重要变动。 唐五代以令词为主,有些还是单调。但在中晚唐就出现了慢曲长调。卜算子慢是第一个称“慢”的词调。唐五代长调约十首。入宋后新创调则基本上以长调慢曲为主小令退居次要地位。宋令曲也全是双调。 唐五代词调为宋人沿用的,不过半数。许多酒令词,在宋代成为绝响。 二 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的演变 唐宋词一千多调,是从8世纪到12世纪逐步积累起来的

24、。这中间经过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乐曲的时代性极强,随着时代风气转移,乐曲总是代有新变不可歌的就成了古调。 宋代词调大增,但变动也极大。 北宋是词调发展的最高潮。南宋时,我国音乐文艺重心转移,词曲不再从民间新声中取得新来源,除文人自度外,基本上词调创作停滞,最后衰落。 一 唐五代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唐五代所用近二百词调按来源看,一为盛唐教坊曲,二为中唐以为都市新生。教坊曲作为词调的有八十余曲。词之取径在初起时已不宽宏,比之教坊曲就不免显得狭窄。 教坊曲中五六七言四八句为歌词的不在少数。齐言消亡,长短句兴是在唐五代完成的重要变动。 唐五代以令词为主,有些还是单调。但在中晚唐就出现了

25、慢曲长调。唐五代词调为宋人沿用的,不过半数。许多酒令词,在宋代成为绝响。 二 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 北宋词调令引近慢,兼备众体。数量远超前代。这是在仁宗至徽宗年间完成的。北宋的市井新声是词调新增与扩充的重要原因。 苏轼不但提高词品、开拓词境,而且变革和刷新词调。其大贬柳永。且对不少词调有推广之功。周词除了增演慢、引、近,作犯调也是周词的又一重要手法。 三 由于音乐文艺重心转移,除词人自度曲外,南宋词调发展走入没落。 词至北宋始尊其体,南宋其用益大。稼轩诸家爱国词把思想艺术又推向新高。南宋词成就绝对不低。但从词调发展上来看,北宋创多,南宋创少。且取径日趋狭小。占领了词曲原占有的中心地

26、位。尤其是北曲,发展极快。 南宋词调不能从当时这些新兴音乐中吸取养料,他的趋势就只能是走向没落。 其二、南宋词尚雅、严律,同民间新声断绝联系,堵塞了词调的来源。南宋词严雅俗之辩。格律上也日益讲究四声阴阳。民间新声词人唯恐避之不及。词人作词严守清规,词调守律日严,取径日窄。来源必须日渐涸竭,只有少数音律家自度曲之一余。 姜、吴二人自度较多。但这些自度曲流行范围很小,应者廖廖。同时乐律又比较严,不易推开,这正是词乐衰落的表现11.简述南宋词发展演变的线索齐言消亡,长短句兴是在唐五代完成的重要变动。 唐五代以令词为主,有些还是单调。但在中晚唐就出现了慢曲长调。卜算子慢是第一个称“慢”的词调。唐五代长

27、调约十首。入宋后新创调则基本上以长调慢曲为主小令退居次要地位。宋令曲也全是双调。 唐五代词调为宋人沿用的,不过半数。许多酒令词,在宋代成为绝响。 二 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的演变 唐宋词一千多调,是从8世纪到12世纪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中间经过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乐曲的时代性极强,随着时代风气转移,乐曲总是代有新变,不断处于变动之中。可歌的不失为时曲,不可歌的就成了古调。 宋代词调大增,但变动也极大。周词在政和、宣和年间传遍都下,但南宋后期亦遗音沦落。张火对吴文英的自制曲也不能悉数得歌法。 一 唐五代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唐五代词调为宋人沿用的,不过半数。许多酒令词,在宋代成

28、为绝响。 二 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 北宋词调令引近慢,兼备众体。数量远超前代。这是在仁宗至徽宗年间完成的。北宋的市井新声是词调新增与扩充的重要原因。同时,北宋词人知音识曲者甚多,能自制调。 仁宗年间,唐五代词部分被传唱,而市井新声竞逐。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承南唐余绪,多作五代小令。以柳永为首的另一批词人则致力于尝试新曲,以新词风推动新乐曲的流行。张先、杜安世等辈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 由于音乐文艺重心转移,除词人自度曲外,南宋词调发展走入没落。 词至北宋始尊其体,南宋其用益大。稼轩诸家爱国词把思想艺术又推向新高。南宋词成就绝对不低。但从词调发展上来看,北宋创多,南宋创少。且取径日

29、趋狭小。12.苏、辛词风异同论在词的发展史上,由于苏轼、辛弃疾打破了晚唐五代和宋初文人惯用的用词佑觞,遣兴,娱宾,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辛弃疾的词都以“豪放”为特征,人们谈诗论词,总喜欢将二人以“苏辛”并称。纵观苏、辛二人的词风,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苏轼奠定了基础,随后辛弃疾把豪放派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可同为豪放派却又不尽相同,就是说,苏辛在词的创作上都朝着同一方向发展,有共同性和连续性。但是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性和艺术修养等各不相同,因而艺术风格貌似而神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苏轼、辛弃疾的词作一略比

30、。一.众所周知,苏轼生活在北宋末期,当时,新旧党争激烈,阶级斗争尖锐。民族矛盾方面,北宋西北边境虽然也有强敌压境,但尚未造成对宋王朝致命的威胁。这种时代的特点,就表现为他以道事君,遭仕途坎坷之后,依然直道而行,保持士气文心,一生善处忧患,表现为他始终关心国家政事,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在人生的惊涛骇浪之中,他一怀正气,傲对群小:“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伦)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处之坦然,忧乐不存于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31、。”(定风波)由于边患的存在,他抒发自己的壮志雄心。在咏物词方面,开始把咏物和人事结合起来,借咏物抒发自己兀傲独立的个性,写出自己卓然不群,不随人俯仰,不随波逐流的人格。因此,人们说,读东坡词,要从“尚余孤瘦雪(梅)霜(菊)枝”(定风波咏红梅)“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处领略其词妙处。(荷花媚荷花)到了辛弃疾所生活的南宋,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和战之争代替了新旧党争。国家内忧外患,各种矛盾愈趋尖锐。于是在词坛上,辛稼轩沿着苏轼所开拓的道路又前进了一步。用了更多的篇幅抒发要求收复中原,统一南北的愿望。对朝中的主和派面临山河破碎,依然醉生梦死的现象给予激烈抨击、嘲笑和指责。如果说摸鱼儿“更能

32、消几番风雨”“词为艳科”的藩篱,为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宋王灼碧鸡漫志),开始革新词风,在词的内容上扩大了词的题材,表达在词作上,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诸如报国壮怀政治理想,民生的疾苦以及农村风光等。例如,沁园春(孤馆灯青),写自己早年的政治理想;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寄托个人报国的情怀;而浣溪沙五首描写农村风光,展现了农家生活。与苏轼相比较,辛弃疾继承了苏轼对词的革新精神,抚时感事,洋溢着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的词同样反映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可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沿着苏轼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辛弃疾的词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如以抗金斗争为题材的作品较多,无论是登临怀古、游赏、送别、咏物等等,词作者都倾注了自己的情志和襟怀,誓要实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