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KB ,
资源ID:1496988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698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语文学科.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学科.docx

1、七年级语文学科七年级语文学科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新授课课时4教学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说明方法。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重点:1、了解并熟悉说明文。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3、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难点:1、说明方法的掌握。2、理解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教具(实验器材):教本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制表格、写练结合的方法学生活动:1、说明文的讲解中进行实记,还培养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2

2、、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3、仿写一段话进行对比交流。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板书设计: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卷云积云薄云晴朗卷积云高积云根据云的形态卷层云高层云怎样看云识天气(分)厚密阴雨雨层云积雨云根据云的光彩晕华虹霞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总)课后反思:教学过程20102011学年度第上学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熟悉说明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暴雨来临的场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噹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的变化。今天,我

3、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的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朱泳燚(y)二、题解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题解:看:观察识:辨别推测看云识天气:观察云辨别推测天气变化。三、说明文的介绍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2、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

4、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3)根据写作目的:实用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3、说明文的要素:(1)说明的对象(特征)(2)说明方法(顺口溜:列举下,分作打,摹诠画,引用)-(列数据、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分类别:使文章的说明条理清晰(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作用)画图表:直观明了(作用)区别:下定义就是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作诠释就是一种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或特点作适当解释,揭示事物部分特征的说明方法。(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方式:并列式、层叠式、

5、连贯式、总分式)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四、初步感知1、字词讲解(1)字音燚(y)霎sh刹ch(那)晕yn(圈)盈yng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则)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不断(注意加点字写法(2)词意峦:又小又尖的山或连着的山。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轻盈:轻巧优美。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弥漫:布满。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五、作业布置1、熟记字词2、开始完成课后练习三的1小题(组长组织完成)六、板书设计: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6、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分类语言特征: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写作目的:实用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说明的对象要素说明方法(顺口溜:列举下,分作打,摹诠画,引用)分类别:使文章的说明条理清晰(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作用)画图表:直观明了(作用)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怎样看云识天气。一、导入新内容,复习旧知识1、导入新内容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有不测风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预测的时候”,那么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就成了“天气一般都能预测”。确实,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预测天气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

7、才智将经验总结成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2、字词默写抽查二、统观全文,整体感知(一)熟读课文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题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题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二)统观全文,了解结构联系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思考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形式。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看云可以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接下来的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段是后面

8、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段对应第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几类呢?薄云有什么特点呢?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第、段对应第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局限性;还要依靠天气预报。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或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三)研读第一部分内容,1、课文第一段是怎样的

9、结构形式?“总分总”的结构。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2、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

10、”相照应。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3、从第一段可以看出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可以举例说明?明确:(1)为了具体写“姿态万千”,用了八个比喻。结合课后练习二,说明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打比方为了具体写“变化无常”。作者用“有时美丽”,“有时阴森”,“刚才阳光灿烂,一霎间大雨倾盆?进行对比。作比较(2)用词非常准确、生动。例:各种云运动时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飘”在空中,有的整齐地“排列”着,有的“来来去去”,有的满满地“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用“点缀”、“笼罩”;“阳光灿烂”“

11、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准确。三、写作拓展:仿写和欣赏1、仿写一小段描写云的句子和大家分享2、欣赏描写不同云的好段【白云】LB3亲子资源网一缕白云像轻纱一样,被晨风徐徐吹送,从一片松林的梢头上飘来,到了那吹笛姑娘的头上停住,似乎低回留恋,不忍离去;过了一会儿,忽然散开,飘飘上升,溶进又深又蓝的天空。LB3亲子资源网【云海】LB3亲子资源网天如碧海,云像海上的轻舟,静静地,轻轻地飘泊,生怕惊醒大海的酣梦。大的、小的、白色的、紫色的云块,看上去如褪了色的蓝布嵌了几枚图案。那图案一会儿像金鱼、像白鲸、像蟹爪、像骏马一会儿互相碰撞,互相招手,不愿亲近,又不忍分离。LB3亲子资源网

12、【乌云】LB3亲子资源网天闷热得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地平线上,已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来了。LB3亲子资源网【浮云】LB3亲子资源网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中,飘浮着雪一样的云,它们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不时地变换形态,好像在向你显示它是一切化身似的。四、课堂小结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楚,开头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再详细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依次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些象征天气晴朗的云的位置

13、、形态特点以及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依次说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阴雨风雪预兆的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然后就云上的光彩现象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文章结尾,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及局限性。强调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五、作业布置1、背诵第一自然段2、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六、板书设计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卷云积云薄云晴朗卷积云高积云根据云的形态卷层云高层云怎样看云识天气(分)厚密阴雨雨层云积雨云根据云的光彩晕华虹霞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总)第三课时教学重点:不同形态的云与天气的关系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1、背诵2、谚语的收集情况二、导入新课下面就让我

14、们用这些谚语并做个游戏找朋友。我这里有谚语的上半句,大家说出下半句。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乌云接日头半夜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三、继续分析课文1、我们回忆一下书中介绍了哪几种云?(抢答)明确:形态上介绍了卷层云卷云卷积云积云积雨云高积云高层云雨层云。一共八种,还加上从光彩看有晕华虹霞。一共十二种。2、第2段上下文有何关系?起什么作用?“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默读第6段课文,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是过渡句、也是中心句。四、合作探究不同云和天气的关系1、那它

15、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呢?请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出来。(同桌合作)2、按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边看课文,边填表。可以补充每一类云的“位置”一栏。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一、二、个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三、四、五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阴雨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六、七、八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光彩识天气简表。(可以教师示范一组,然后学生讨论完成)晴天云彩简表:名称形态变化位置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像羽毛,绫纱最高最薄晴朗卷积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像鳞波很高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灿烂高积云像扁球状像羊群排列匀

16、称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名称形状和变化过程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高晴转阴高层云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云彩识天气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大雨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里紫外红华环小到大晴,华环大到小阴雨虹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云层变红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3、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

17、天气,云有什么特点?明确:轻、高、薄;低、厚、密。五、作业1、制出云与天气关系的表格。2、完成练习册。六、板书设计表格制作第四课时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一、复习中运用提问的方法学习新知识。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明确: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是什么说明方法?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是什么说明方法?明确: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二、统观全文,了解说明方法(一)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1分类

18、别。各种云的描写。2、打比方说明。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3摹状貌说明。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4作诠释说明,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5引用说明: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

19、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二)文中用了大量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要注意什么?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比如: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三、研究讨论以下问题,分析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1、比较下边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动的地方,从准确生动的角度说说改动之处的优点。原

20、句:还有的像山、像水、像棉花改句: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明确:改动的地方有:山峰峦,水河川,棉花雄狮,原句和修改句虽然都用了比喻,但就准确、生动而言,却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及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棉花、薄纱,有形而无生命,不及雄狮奔马,具有动态特点,更能突出云彩的形象,更能生动。准确的写出云块变幻、飘动的实况。原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根本不能看见,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改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明确:改动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见都躲藏了起来。修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比

21、原句既准确又生动形象。原句:从种种不同的云中,我们能识别天气的变化。改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原句和修改句意思虽然相同,语言则完全变了,修改句运用了比喻,把云比成“招牌”,使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更明确、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说明两者有关系,但不能准确说明关系的性质。原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改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修改句改“气候”为“天气”,原句“气候”用词不准确,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候情况,“天气”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的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

22、的气候情况,所以以用“天气”为宜。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不同于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距此平均值的离差值(气象上称距平值)表征。公众日常关心的是每天的天气如何,但不少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经济计划的制定者,为趋利避害,更关心气候状况,特别是未来的气候。)2、本文之所以在语言上既准确又生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不断的锤炼语

23、言。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作过多次修改,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上一节自己所描绘的云的句子,进行修改。3、如何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同学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归纳。明确:(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

24、”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4)用词准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4、第二自然段中那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第六自然段没有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细致的描绘,怎样使语言鲜明生动的?明确: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提示:最后两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三、课堂小结文章不仅通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和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摹来体现生动具体形象,还借助于词语的锤炼,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来体现准确性,富准确于生动之中,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借鉴的。四、作业布置1、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2、试着在周记中写一篇说明文。五、板书设计分类别比喻打比方拟人说明方法:摹状貌语言准确、生动描写作诠释用词准确引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