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0.10KB ,
资源ID:149845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845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七年级下学期13单元古诗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13单元古诗赏析.docx

1、部编七年级下学期13单元古诗赏析部编七年级下学期1-3单元古诗赏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这首诗借_这一传统风俗,表达了诗人_。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表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

2、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赏赐百千强(2)出郭相扶将(3)安能辨我是雄雌4最后一段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作用?5说说“开”“坐”“脱”“著”“理”“帖”六个动词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6联系全文来看,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有哪些?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晚 春唐 韩 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7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8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

3、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9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10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11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2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3解释词语:故园:_漫漫:_龙钟:_凭:_传语_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5“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16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17“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18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9解释词语:玉笛:_ 折柳:_故园:_ 闻:_20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_,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5、_的思想感情。21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2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3解释词语幽篁:_啸:_2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2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6“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答案及解析:1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对故乡的思念2“满”字运用夸张的艺

6、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借笛子吹奏折杨柳曲的风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7、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处诗人的孤寂心情。3(1)有余。(2)外城。(3)辨别。 4扑朔迷离。以雌雄双兔为喻赞美了木兰的聪明机智。 5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感。 6木兰从军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木兰孝顺父母、勤劳朴实、机智勇敢、不慕荣华,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中,赏赐百千强(qi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4本题考

8、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及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感悟语言的内涵,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出相关成语;积累常见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能写出语意相关的成语。由木兰诗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扑朔迷离”。其意思是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这里以雌雄双兔为喻赞美了木兰的聪明机智。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重点句子、人物情感等的理解分析。做题时,一要紧密联系诗歌内容,二要联系诗歌主旨,三要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人物的情感,四要联系具体语境。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了她一副天然的女儿情

9、态,以及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恢复女装的激动之情。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是中考诗歌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可采用这样的方法:(1)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全诗分析,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爱国孝顺、机智勇敢、淡泊名利、深明大义的女英雄。她的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实动人;她既是一个巾帼英雄,又是一个普通女子,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7花木本是无情之物,但诗人运用了拟

10、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 8示例一:我认为是贬抑 。杨花榆荚既无绚丽色彩,也无妩媚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示例二:我认为是褒扬。杨花榆荚虽然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添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析】7分析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关键词放到诗句中去理解。“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知”字,用在“草树”上;“斗”用在“红紫”上,可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其作用当与

11、拟人法的作用大致相同。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外,还要答出诗人的爱春惜春情感。8这是道比较开放的试题,答题时可自由选择答案,但都必须言之有理。如果认为是贬抑,可抓住杨花榆荚虽然有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的特点分析;如果认为是褒扬,可从它们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方面去分析。9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10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11示例: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

12、,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12答: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勃生机。【解析】9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竞相争妍斗艳。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

13、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做此类题要注意内容不能脱离诗词,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并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11本题是对诗歌主旨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此题不管是否同意,都要说明理由。如果同意,可以从“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的角度谈理由;如果不同意,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角度谈,如作者在

14、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法和主旨的分析能力。这首诗描绘暮春之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前两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后两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暮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13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沾湿凭:托传语:捎口信14表达了诗人远涉边

15、塞的思乡怀亲之情。15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16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17“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18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其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意思是“沾湿”。1

16、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表达了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15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全诗体现出表达了诗人既想报国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请告知我的家人,说我平安无恙”,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

17、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前两句的意思是: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根据句子意思描写画面即可。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词语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龙钟”意思是涕泪淋漓的样子;“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铺垫。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句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由诗意可知,作者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

18、,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张之情。作者报的是平安,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挂念,这也是亲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不矛盾。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9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闻:听;听见2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念家乡21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2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

19、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其中“折柳”指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根据全诗的意思,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用反问语气写因闻笛而引起的思乡之情,所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揭示思乡主题的句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句子的赏

20、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内心的孤寂心情。23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

21、4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25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26“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其中“幽

22、篁”意思是“又深又静的竹林”,“啸”意思是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魏晋时期名士称“吹口哨”为“啸”。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这首诗意思是: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发挥想象描摹画面内容即可。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

23、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弹琴、长啸,体现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26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乘马传递信息的记载。嘉峪

24、关广场有一座“驿使”雕塑,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材料二:“云”通讯是用户利用智能客户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型通讯方式。把文件存储在“云”上,可以访问和共享。材料三:2018年4月,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网信领域工作者要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不断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信息恒传,佳期可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乘马传递信息的记载。嘉峪关广场有一座“驿使”雕塑,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

25、飞快。春秋迭代间,人类通讯也已走过万水千山,并仍向前演进着。掩卷沉思:信息恒传,佳期可待!从前慢,车马、邮递都慢。但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驿使传信”已是沟通方式的伟大发明。在动荡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驿使传递”缩小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将千万里外的心与情感拉近。也正是古代的驿使,传战地实况、传捷报、传家信等,将信息与彼此相连,推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延续与成长。两面神亚努斯,一面朝向过去,一面朝向未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电报、电话、网络等应运而生。而今,“云”通讯更是已经成为新时代主要的通讯方式。“云上的交流”彻底突破时空的界限,将人类文明的存储与共享推向“无限”。把文件

26、存储在“云”上,利用智能客户端,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和共享。揆诸现实,谁人不是沐浴在网络信息交流的恩泽之中?群体规模的扩大与技术更新更是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孤星变成满天星,信息的充盈在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人类生活,衣食住行,学习、生产,似乎都已离不开“信息传递、数据支撑”了。正因此,网络安全才显得尤为重要。但,悉心思忖:当人们需求愈发旺盛,信息愈发膨胀时,快速发展通讯是否已偏离原始轨道,甚至反噬人类自身呢?君不见IS组织利用网信制造全球恐慌,诱人歧途?君不见大量群众隐私被泄露,利益链条下是既得利益者的血盆大口?由此可见,凡事皆为双刃剑。在享受信息传递、交流与分享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守护好网

27、络安全,控制好网络发展力度与方向是人类的共同使命。而更深入的思考是:人类自身是否能处理好信息安全的问题?索尔仁尼琴,这位被誉为“俄国的良心”的作家曾表露:“与其被一些纷杂无用的信息侵扰,不如享受好充实好自己的生活。”南开大学的熊培云教授也曾为人类提出“第六大自由”免于信息侵扰的自由敲响警示之音。在这个物质力裹挟信息不断膨胀的现实语境下,如何利用好信息、传递好信息,已成为时代的命题。正因此,网信领域工作者要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现如今,更复杂更谲诡的网络问题等待人类去探索突破。唯有开创更优质的网信局面,让科技服务于人类文明,才有可能迎来真正澎湃可期的未来!“彼处即此处,往

28、昔即此刻”,佳期值得你我翘首以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材料一主要阐释了古代信息传播方式为驿使乘马传递;材料二是对当代“云”通讯的简介,表明当今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为网络。两则材料为考生呈现出从古至今信息交流、信息传

29、递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方式的巨变情况。材料三是习总书记对当下网信事业的肯定和对网信工作的总体要求。本题为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需抓住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立意。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写作的侧重点应放在网信工作者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上。如考生可站在“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这些角度去谈信息巨变时代对“网信事业”的思考。考生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行文,三则材料共同强调通讯工作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我国网信领域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不断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这是对网信工作者的要求和期待。在信息化时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30、网信工作者应提高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能力。材料对网信事业的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考生在立意时,要对“网信事业”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参考立意:责无旁贷,创网信新局;青年当努力创新,维护网络安全;争当网信事业的接班人;为网信新局尽一己之力;网信工作者当忧以网信,乐以网信等。行文结构: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责无旁贷,努力创造网信的新局”。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联系过去与当下阐述网信领域的发展,既展现了发展带来的便利,也观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出一定的思辨性;互联网改变生活,互联网改变中国,我们必须认识到位,行动到位;我们应在创新网络发展、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团结网络人士等方

31、面发挥作用。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为我国弯道超越,早日实现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转便的中国梦,尽点微薄之力。【素材】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信息技术”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查找资料、了解新闻、网上购物、娱乐及远程教育等等,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应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更加舒适。信息技术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影响,还在科学技术方面应用广泛,如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等一批尖端技术的发展,天文工作者将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