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3.95KB ,
资源ID:1499255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9925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二、【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

2、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

3、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时间201552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

4、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2.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3.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3、导入新课。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

5、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6、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出示教材第6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P61做一做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5、例3: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你发现了什么?三、实

7、验解疑,探索特性1、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62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2、实验解疑。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3题。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教学反思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以为上课应该很流畅的。

8、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遇到两个难点:(1)在下三角形定义时,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或封闭图形),当教师根据正确定义出示错例时,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首尾相连”,这时教师还是应借助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概念的表述,这样,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2)在作三角形高时,从概念入手,由于教学环节忽略了对概念的反复强调和细致理解,结果学生在判断它们是否是一组底和高时,出现了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教学课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时间2015522教学

9、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二、创设情境1.出示:课本63页例3情境图。(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

10、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三、实验探究1、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1)6、7、8。 (2)4、5、9。(3)3、6、10。(4)8、11、11。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发现(1)(4)能摆成三角形,(2)(

11、3)不能摆成三角形。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学生汇报。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巩固练习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68题四、反思回顾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教反思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课时,可以分两个层次教学:先是让学生从五

12、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围一围,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围成的,有些是围不成的,同时使学生产生一种空间直觉,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小于最长边是围不成的,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大于最长边是可以围成的;接着让学生边围边有序地记录每根小棒的长度,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分类;最后让学生在空间直觉引领下形成的三边关系几何模型和基于数据寻找三边关系的代数模型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操作与实践活动的探究中既把握了几何空间特征和性质的实质,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时间201552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

13、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2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3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出示锐角、直角、钝角。提问: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如果我在这些角上加上一条线段的话,那变成什么了呢?2、出示加一条线段,变成了三个三角形。提问:请你认真观察,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

14、同的特征呢?(三个角,三条边。)那这三个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角的大小,边的长短都不同。)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征,但他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下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呢?2、学生汇报从哪个方面去分。(按角分按边分。)3、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对三角形分类,在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楚小组合作的要求。4、小组合作要求:每个同学负责测量一个三角形的相关数据。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三角形对应的位置上。各小组按照刚才讨论的方法去进行分类,并在桌子上分一分。5、同学们看看小组合作要求,哪

15、个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6、下面请小组长从信封中拿出这6个三角形,分好工,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探究。(教师巡视)三、交流展示,建构概念(一)按角分类1、小组长带上这6个三角形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们小组的分法是否和他们的一样)2、请小组长汇报为什么这样分?三个锐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一个钝角,两个锐角(板书)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4、你能给这三类三角形分别取个名字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板书)5、像这样的三类三角形我们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呢?按角分(板书)6、概括三类三角形的概念。7、三角形按角分成了这三类,下面我们用图来表示这

16、三类三角形的关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表示呢?(二)按边分类1、刚才那一组是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他小组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呢?(小组长进行展示成果)2、请你说一说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类呢?三边都不相等有两边相等(板书)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4、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板书)5、我们来看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否具备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呢?(教师引导分析)这就说明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那我们通常把等边三角形归为等腰三角形这一类。6、在小组内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看看它们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17、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三个角相等)7、下面我们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看书上第65页的内容。8、课件出示各部名称。(学生回答后再逐一出示)9、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四、拓展应用,巩固概念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纷繁的三角形当中,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进行了分类,认识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以后,我感觉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本节课的不足: 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为什么不能说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少数学生未能很

18、好的理解,说明我引导还不够。2、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轻轻点水学生一说就过了,需要进一步夯实,是学生明白到底哪个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哪个是它的底角。转转等腰三角形再次让学生找找顶角,消除顶角在顶上的错误观念。3、课堂安排在紧凑一些,留下巩固提高的练习时间,课堂更丰满教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时间2015525教学目标四、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9、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四、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师出示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四、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四、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四、出示三角板,猜一猜。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

20、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3.学生测量4.汇报的测量结果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巩固知识。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能不能有2个钝角?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1、基础练习(课本第68页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求2的度数。2、判断题(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

21、是180度。()(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3、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1)我三边相等。(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3)我有一个锐角是40。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猜谜语引出三角形,顺理成章的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从游戏“猜角”来引入课题。通过师生猜角活动,学生对内角及内角和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很有兴致地去数去观察三角形内角及内角和。学生正在好奇之时,我适时激疑:“三角形有三个内角,那么他们的内角和是

22、多少度呢?”一切都在顺利地按我的预定设计进行。请同学们同桌一组,利用有关的学具进行验证。”学生饶有兴致地去探究,或数或量或折或比较,在讨论交流中完整地得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给我如下启发: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必要性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教学课题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课时1教师时间2015、5、28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

23、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四边形的内角和。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如果剪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二、新课探究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2、出示长方形、

24、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内角和是360。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否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呢?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3、验证:(1)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2)如果是任意一个四边形呢?A: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B: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3)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三、拓展延伸:1、你有办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2、你有什么发现?四、回顾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节课我们分别用度量、剪拼、折一折的方法

25、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反思“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科学探究的普遍规律,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类比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测量、计算,讨论、交流、总结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的规律的结论。亲身的体验所得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总结事物所含的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过程中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渗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理论上再证明这一规律就更加完美。教学课题第五单元测试教学课时1教师时间2015、5、29教学目标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第五单元掌握情况。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五单元知识点.教学准备及手段单元测试卷课型测试教学流程试题见单元测试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