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68.07KB ,
资源ID:1503621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036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历史专题七中外友好交往与中国近现代外交 岳麓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历史专题七中外友好交往与中国近现代外交 岳麓版.docx

1、中考历史专题七 中外友好交往与中国近现代外交 岳麓版专题七 中外友好交往与中国近现代外交 背景资料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1518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就中美关系及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发布了中美联合声明,就中美关系及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胡锦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奥巴马也表示,中美元首会晤对两国未来至关重要。美中两国有很多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和差异。访华期间,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

2、,以及游览故宫和长城等花絮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专题解读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促进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明和人民经济文化生活。弱国无外交,落后必遭挨打。帝国主义时代的外交是实力外交,国势衰微的近代中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主权屡受侵犯和践踏,近代屈辱外交的历程警示国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只有建设强大的祖国,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改变了新中国外交孤立的局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3、用。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交往与搏弈以及中国应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举措,展现了中国的智慧和风采,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中外友好交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当今世界的打国关系等内容是历年来各地中考重点考察的热点之一。 考点梳理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汉朝丝绸之路、佛教东来与造纸术的传播(1)丝绸之路形成: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大秦,即古代罗马)。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从广东沿海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

4、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佛教东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3)造纸术传播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后,通过丝绸之路逐步传播到西方,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2唐朝与日本

5、、天竺的友好交往(1)中日交往遣唐使:简况: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来中国。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还有众多的留学生,留学僧和专业技术人员随从。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阿倍仲麻侣(晁衡)。作用:遣唐使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效仿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至今保留唐人服饰、饮茶风尚;书法、绘画深受隋唐影响;效仿唐朝的建筑样式等等。)鉴真东渡:鉴真在唐玄宗时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终于达到日本。此后,他定居日本奈良,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

6、他精心设计的唐昭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至今日本唐昭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2)中印交往玄奘西行:唐朝建立后,中国和天竺交往频繁。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根据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历史启示:原因: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陆路和海路交通。历史启示: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是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保

7、障;国家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对外开放,鼓励交流,充分吸取不同文明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3宋朝对外贸易的兴盛(1)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西北部商路受阻;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等。(2)表现:海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4元朝马可波罗来华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中国元朝,回国后将所见所闻口述成书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以后开辟新航路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5明朝郑和下西洋和清朝闭关

8、政策(1)明朝郑和下西洋: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外,宣扬国威。条件:明成祖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富强、政策开放;造船业发达和指南针的运用;郑和等人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经过: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遣郑和,沿海上丝绸之路七次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时间早、人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范围广。意义及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及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

9、是,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且耗资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明朝带来了不良影响。(2)清朝闭关政策: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主要表现: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只开放四个通商口岸,对商品的种类和船只进行严格控制。后来,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10、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3)明清对外交往的历史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我们应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二、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1屈辱性条约(1)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

11、约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和瑷珲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5年的马关条约、1901年的辛丑条约(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中与中国有关的条约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和1922年的九国公约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用战争手段打开中国大门,破坏中国主权,政治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思想上,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新思潮。(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

12、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瓜分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上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化为学习政治制度。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日本对德国宣战,夺取山东主权,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参战并成为一战的战胜国。战

13、后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由日本继承,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与中国有关的文件: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中国与苏、美、英、法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原因是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战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三、新中国外交1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建交状况:与苏联首先建交,建国一年内与17个国家建交。(3)和

14、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谈判的过程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针对会议出现的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

15、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赢得了与会国代表团的赞同,保证了会议的成功。(“求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存异”: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万隆精神: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团结合作、求同存异。(5)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2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1)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

16、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主要原因);美国敌视封锁中国政策失败;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局势中处于不利;西欧、日本的崛起,对美国形成挑战,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经过:1971年“乒乓外交”;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建交高潮: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20

17、世纪70年代初,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建立和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更大范围的建交热潮,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另一个显著成就。 320世纪90年代外交成就(1)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2)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421世纪初(2001年)外交成就 (1)2001年,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第九届领导人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

18、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3)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1)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的外交艺术等。 归纳整合、难点解析与开放性问题一、中国参与的近现代国际会议有哪些?中国在这些会议上国际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1一战后(1)会议: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由日本继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中国无产

19、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2)地位:这两次会议上,中国处于被帝国主义宰割的地位。(3)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实力外交,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中国处于弱国地位,外交上无独立可言,任人摆布。 2二战时期(1)会议:1943年中、英、美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无条件归还,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

20、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地位:这两次会议上,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原因: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二战的重要战场,牵制三分之二以上的日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3新中国成立初期(1)会议: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世界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重申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有利于亚非国家为反对殖民主义而加强团结与合作。(2)地位:这两次会议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3)原因:新中国国家的独立、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实行独立

21、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领导人杰出的外交艺术等。420世纪70年代以来(1)会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是中国迄今举办的规模最达、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同年世界贸易组织接受中国为正式成员国。(2)地位:这些会议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二、中美关系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1)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2)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3)参与八国

22、联军侵华战争,逼签辛丑条约;(4)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加强对中国的侵略;(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7)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均,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19451949年:扶蒋反

23、共,原因是变中国为其附庸,扩张在亚洲的势力。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急于调整外交政策,侵略越南战争失败,霸权地位急剧衰落;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等。(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坚持和平外交政

24、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在曲折中前进。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只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遵守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3)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有广阔的发展前

25、景,加强两国友好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4)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建设和保卫祖国,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和谐发展? (1)相互理解和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合作共赢;(2)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4)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三、中日关系1古代中日关系的状况如何?(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谴唐使来华;鉴真东渡;阿倍仲麻侣;日本在书法、建筑、文字、佛教、服饰、围棋、饮茶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大

26、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2)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2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有哪些?(1)19世纪70年代,侵略台湾,勒索白银50万两;(2)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3)1898年,瓜分狂潮中,划福建为势力范围;(4)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6)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受美国排挤;(7)1

27、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8)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对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对根据地反复进行“大扫荡”,实行细菌战及“三光政策”等等。(9)1943年开罗宣言发表,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0)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3新中国何时与日本建立友好邦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4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2)参拜靖该神社问题;(3)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4)领

28、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5)台湾问题;(6)东海油田问题。5怎样正确认识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1)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2)认识: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以及极少数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是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他们否认侵华战争完全是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我们应对少数极右分子的逆行倒施表示强烈抗议和谴责,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建设和保卫祖国。5新时期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中日关系的发展必须:第一,以

29、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对待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国家直接地或间接地予以干预。第三,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中日之间的分歧,第四,相互尊重,加强合作,增进了解,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文化联系,共同发展。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出发,深刻反思和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四、中印关系1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友好交往的史实(1)古代文明:发源河流:印度河流和黄河流域域。文明代表:佛教和佛教文化、青铜文化、四大科技发明。(2)友好交往:西汉

30、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唐朝时期造纸术传入印度;玄奘西游,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杰出的使者。2近代两国屈辱与抗争的史实(1)落后挨打:步入近代,两国都没能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逐渐落伍,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饱受屈辱和压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反侵略斗争: 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947年印度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的独立。中国先后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经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探索过程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历史启示:落后必遭挨打,是两国共同的历史教训。独立、民主、富强是两国人民共同的

31、愿望,两国人民前仆后继地进行着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与探索,体现了自强不息,英勇抗争的民族精神。3实现民族独立和相互交往的史实(1)印度的独立与发展: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20世纪80年代,其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十二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4位,粮食实现了自给,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科技水平逐步提高。(2)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相互交往:两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进程中,有着相互支持的友好经历,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在在处理两国边境问题时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尼赫鲁总理的支持,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形成了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团结合作、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20世纪中期,印度等国提倡不结盟运动,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4两国关系的前景展望世界期盼着文明古国早日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世界也希望中国和印度能够坦诚相待,和平共处,平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