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6 ,大小:46.17KB ,
资源ID:15089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089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Word格式.docx

1、(5)“项目选址意见书、 用地预审意见书、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等;(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其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8)其它调研资料。2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从调查分析 * 殡葬发展现状入手,对项目建设规模预测分析,对迁建 * 殡仪馆工程的必要性及意义、项目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总体布局、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实施进度、组织机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证,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表 1-1序号项目单 位数 量备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39503项目总投资

2、万元17004资金筹措4.1* 财政配套7004.2申请上级补助10005财务指标5.1服务收入400年均5.2地方政府补贴收入5.3总成本费用89.85.4税金及附加11.65.5财务内部收益率%6.05.6财务净现值( i c=6%)1.25.7投资回收期年13.9含建设期 3 年四、主要问题与建议1问题(1)项目品位定位有一定难度,尽管研发设计工作一经完成,其定位也就相应确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2)项目时间较紧,建设资金能否按时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进度。2建议(1)在下阶段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优选设计方案,节省投资。(2)加快项目融资步伐,开辟多渠道融资途径,

3、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其功能是,使人们在殡仪活动中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倡导文明、健康、进步的殡仪活动,起到移风易俗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同时对集约、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实现意义。* 位于 * 中部。地处东经 120 41 128 14,北纬 4622 5645。 南邻 * ,西接 * ,北与 * 、* 、* 三区相连, 东傍*市,东南与* 、*两县接壤。 东西长*公里,南北宽* 公里,总面积* 平方公里。* 辖 *个街道办事处,* 个镇。全区出生人口* 人;

4、。2010年末总人口为*人,死亡人口* 人,如按常规土葬每冢坟占地20 平方米计算,则每年将占地30 亩,且其中1/3以上是耕地。长此以往,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将愈演愈烈,而能开垦的荒山荒地将逐年下降,利用率将越来越低,可耕作的土地也将越来越少,势必从根本上制约着全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另外,在丧葬过程中,受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大操大办在当地农村盛行已久,铺张浪费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该县每年开销达2000 万元,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两个文明建设,同时也影响全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另外,现在的殡仪馆是在上世纪 70 年代修建的,坐落在城东偏僻的荒

5、山上,服务设施陈旧落后,占地面积小,交通不便,无法满足群众办丧事的需要,群众办丧事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搭灵棚治丧的现象无法控制,本区的群众到区外去火化、办丧事,给我区的殡葬管理增加了难度。可见,我区重新选址新建殡仪馆,兴建和购置先进的殡葬设施、设备,完善殡葬服务,净化治丧环境,促进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殡葬改革的迫切需要。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项目建设是当地“二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殡仪馆在我国又是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阵地,起到移风易俗,升华人们的思想的作用,使整个丧葬过程成为文明、健康、进步

6、的活动。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都要按着这个要求,使其达到应有的功能。2推进和加快殡仪馆正规化建设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殡葬事业是独家经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局面必然会被平等竞争、共同拥有的市场所打破,要想占领和巩固这个市场就必须向人们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而搞好殡仪馆的建设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加快殡仪馆的更新改造和正规化建设,是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殡仪馆自我生存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所以,应争取时间加快殡仪馆的建设,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一、需求分析殡仪馆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殡仪馆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

7、口,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根据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 21 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殡仪馆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全区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黎族,佤族,壮族,苗族,朝鲜族,锡伯族等,主要分布在洪山、昆仑、寨里、岭子、西河等镇。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殡仪馆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

8、二、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1项目服务规模规划服务能力:通过上述估算及火化工作效率分析,火化车间规划安排 6 台燃油焚尸炉,最高年殡殓业务量可达 5000 具。该项目建设可满足项目服务区相当长时间内的服务需求。2建设标准该项目将严格按照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中第一至第二十二项有关要求并按三级馆进行建设,综合评分达360 分以上。远期目标努力把* 殡仪馆建成二级馆,综合评分达480 分以上。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1地理位置地处东经 11741 11814 ,北纬 3622 3645 。根据“项目选址意见书”,新建殡仪馆馆址位于 * 城北,距离城区 3 公里。现状用地呈南北长、东西窄

9、长条形状,东临乡村公路,南、西、北均与山体为界。场地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用地高差较大,最高处高程 227.7 米,最低处高程为入口处 187 米。项目选址处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2用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现有总用地面积 41280 平方米,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供地方式为划拨。土地权属类别为村镇集体用地。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1)气象特征*全区年平均气温 19.0 ,年平均风速 0.8 米 / 秒,多年静风频率 55%,多年平均降水量 1676.3 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及南风。(2)水文特征*河流为山溪性河流, 泉水出入较多,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及转化

10、较为频繁, 因此河道延续时间较长, 水量较大, *境内自东向西有 4 条过境河流皆属 * 河水系,发源于 * 山区北坡中低山区,由南向北经本区单独出境,汇入 * 河。(3)地形地貌特征*位于 * 盆地中部,其东侧、东南侧、西南侧为中低山区,局部为山间洼地及河谷地形,北部、西北部则逐渐过渡到低山、丘陵及平原。 最高峰 * ,位于 * 东部,海拔 923 米, 最低点是 * 北部,海拔 48 米。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类。其中平原面积 93.175 平方公里,地面标高均在 100 米以下, 平均地面坡度 1200。丘陵面积 345.321 平方公里,高度 150 米左右。除平原、丘陵外,其余皆

11、为中低山区,多数山峰高度在 500 米以上。项目区在低海拔平原丘陵地带(4)地质项目选址处由于缺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暂时无法对场地进行定量描述。建议该项目在下阶段工程勘察阶段应进行详细勘察。2社会环境*辖 3 个街道办事处, 9 个镇。全区地形复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区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总面积149.9万亩, 其中耕地35 万亩,仅占总面积的23.36 ,林地23.6 万亩, 占总面积的 15.77 ,未利用土地 42.2 万亩,占总面积的 28.15 ,国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

12、总值 258.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85亿元,增长 6.7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164.5 亿元,增长 13.9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89.18 亿元,增长 18.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399 元,增长 15.4 。综合实力较强。3人类活动因素场地三面靠山,一面临水,自然景观良好。不存在采掘矿产、修建蓄水工程、劈山放炮、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对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殡葬场所。4交通条件* 处在半岛城市群重要的枢纽位置, * 国道和 * 省道在城区纵横交会, * 高速纵穿南北, 10 多条主干道构成了完善的交通体系,该项目选址处距

13、城区仅 3 公里,毗邻 * 和* 高速,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好。5政策条件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十分重视殡葬改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殡葬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殡葬习俗改革和人们殡葬观念的变化,殡葬法规从无到有,殡葬业成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6公共设施条件该项目的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已具备。供水方面,水源引自城区市政给水管,由自来水公司负责供水;供电方面,在馆内设置配电房,电源由市政电力电缆引入,由电力局负责供电;电信、有线电视信号由相关部门引入;殡仪馆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 GBJ48)的规定。7施工

14、条件项目地处城区北郊,紧邻 * 政府所在地 * 区,建材企业市场云集,施工用的交通、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条件便利,各项建筑材料也均可就近购买。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一、规划设计依据新馆工程应严格按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 、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民办发199010 号)、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24-1999)以及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二、服务宗旨与目标1服务宗旨修建新殡仪馆的宗旨是“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次的服务方向,全心全意为丧户服务,使全区人民满意。2建设目标(1)按民政部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 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要

15、求,按二级殡仪馆标准建设,并通过上级评定验收。(2)努力建设成“绿色、环保、生态型”殡仪馆。(3)项目服务能力稳定在每年火化 4000 具左右,最高年服务能力能够满足 5000 具/ 年的工作负荷。(4)在竞争环境中捕捉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三、总体规划要求总体规划要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关爱平和气氛,建筑与景观自然和;主体建筑应注重展示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功能合理,交通流畅,环保节能。从其使用性质来说,殡仪馆要有合理的选址,应考虑人的心理卫生和其中火化遗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要远离城区的主导风向下风侧。另外还应考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较为便利的交通。从使用流程来说,殡仪馆要有合理、完善的功能

16、,殡仪馆功能分区可以有:停车区、室外人流集散区 ( 广场 ) 、业务办理区、殡仪区、火化区和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以及附属用房等。其中,殡仪区是最主要的功能部分,要处理好“生与死”的分隔。殡仪馆的交通具有时段积聚性。在清明、大型悼念活动时会有大量的人流、车流,所以要注重驻车与分流规划设计。殡仪馆要考虑丧葬习俗的地域性和民俗性,不同的地域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同一地域也可能因为不同的民族带来不同的丧葬习俗,最终对殡仪馆建筑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四、场内外交通运输流量组织对外交通运输主要依托场区东部紧邻的四级公路进行。现状公路宽 6.5 米,能满足交通运输要求。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今后应对该公路升级改

17、造。场区设置两个入口,其中主出入口位于场区南部,次出入口位于场区东部。场内按照作业工作流程合理进行道路组织,在馆内由南至北中心轴线上规划一条连廊,便于各功能用房近距离沟通。在轴线(连廊)周围规划一条环形道路,并与连廊进行合理连通。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至悼念区之间规划通过三个圆形硬地广场,几何结构图从大到小由一条蜿蜒曲折的人行铺路串联起来,表达曲折人生,回归自然的意境。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五、场区竖向及总平面布置要求1竖向布置竖向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形,以斜坡或台地形式,充分考虑节约投资和景观的需要,对各区用地进行整合。2总平面布置平面设

18、计应紧密结合项目工作流程,体现“简洁、流畅、方便、节省”等原则,合理布局各建(构)筑物,充分、高效利用场地。(1)总平面布局1)总平面布局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2)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殡仪区与火化区相邻设置,并设廊道连通。骨灰寄存区内宜设置祭悼场所。行政办公用房朝向良好。有改扩建余地和绿化用地,绿化率不应小于 35。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地。应设置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室外公共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 (

19、 CJJ14)的规定。3)殡仪馆不应少于 2 个出入通道,其中 1 个专供殡仪车通行。4)停车场设计除宜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做好交通组织。在停车场出入最方便的地段, 应设残疾人的停车车位, 并设醒目的“无障碍标 志”。内部车辆应单独设置停车场。殡仪馆入口附近宜设馆前广场。(2)室外环境设计1)室外环境设计应包括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和绿化等设计。2)室外环境设计宜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对景观、植物配置及山石水面等作出综合设计。3)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20、。4)各功能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六、项目总体功能布局根据用地特点及工作流程,殡仪馆由南至北布局形成“一轴五区”,工作流程为:停车场办证守灵悼念火化寄存。“一轴”即馆内各主要功能用房均由南至北呈直线分布;“五区”分别为:对外停车区、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悼念及守灵区、综合业务服务区、祭拜寄存区。1对外停车区规划在主出入口处设置两个停车场,停车场(一)供大中型客车使用,停车场(二)供小汽车使用。停车场面积 1000 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车辆 60 辆。2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在馆区停车场后方规划一座五层办公生活综合服务楼,设置有办证大厅、家属休息区、办公、食堂、餐厅、便民超市、花店、职工休息室等。3悼念、

21、守灵区悼念、守灵区位于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后方。悼念厅规划容纳 200-300 人;守灵区设置灵堂 6 个,可同时容纳 6 家丧户举行丧事活动。4综合业务服务区综合业务服务区位于流程最底部(地块最北端)。该区功能包括火化、冷藏(规划可同时冷藏存放遗体 60 具)、车库(仓库)等功能。5祭拜寄存区祭拜寄存区位于综合业务服务区与悼念、守灵区之间。在骨灰寄存楼两侧布置祭拜区。骨灰寄存楼规划容纳8000-10000 盒。第六章 工程方案一、工程内容(范围)与规模1建设殡殓车间及办公服务楼 3950 平方米(火化车间、灵堂、悼念厅、办公服务楼、车库、骨灰寄存楼)。2购置殡殓车间设备(设施) 32 台(套)

22、(燃油焚尸炉 6 台,冰柜20 台、冰棺6 台)。3公用辅助工程(挡土墙 1500 立方米、道路 9000 平方米、停车场 1000 平方米、园林绿化 26000 平方米、各类给水管道 1175 米、二、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流程即火化机火化尸体运行流程:遗体由送尸台车接尸、送尸进入火化机的炉膛,待尸体火化完毕后,骨灰退出到预备室,然后由火化间工作人员拣灰入骨灰盒。工艺流程图见图 6-1 。遗送 尸 车火化机炉膛火化灰预 备 室拣灰入盒体骨图 6-1 :火化车间工艺流程简图三、主体建筑工程方案1建筑设计理念殡葬建筑作为特殊公共建筑,体现着对人的关怀,死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所以较之物质功能,其精

23、神功能更为重要。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有区别,这是殡仪馆建筑设计应该区别对待的。殡仪馆建筑设计耍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殡仪馆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尸体在处理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二是尸体在火化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所以,在殡仪馆建筑中,要注意对污染源 ( 尸体 ) 的防污染处理,在设计中要考虑清、污之间的分隔。殡仪馆建筑设计要重视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艺术设计。对于室外环境设计,要力求与自然协调。室外场地是人们参与殡仪活动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在室外环境设计上,强调以绿地、水面形态,多样的植被形式来调节、舒缓人们的悲痛。2建筑风格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型”的规划和建设目标,采用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园林式风格,与自然山体相得益彰。色彩采用暖色调,简洁明快,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3各单体建筑方案简述场区由南至北各单体建筑依次呈直线排列:办公服务综合楼、悼念厅、灵堂、骨灰寄存楼、车库(仓库) 、火化车间。(1)办公服务综合楼:拟设计为 3 层,框架结构。每层建筑面积3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