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65KB ,
资源ID:1511042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1104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复习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复习笔记.docx

1、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复习笔记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 第一节 概述1、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该定义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思维刘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本质特征和功能特征。思维的本质特征主要有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思维的功能性特征主要有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总是按照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规则而进行,具有合理性。从根本上讲,思维的创造性在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是思维的创造性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世界的动力就是创新,思

2、想的创新。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3、思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古希腊文明的杰出代表是师徒相继的三个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东方中国出现思维创造的顶峰时代,就是春秋时代的道家、儒家和墨家学派。4、对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从哲学到心理学到创新研究这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思维的研究和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60年代之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5、思维的基本类型:

3、1)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将思维分为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形象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和主要形式。2)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而进行的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产生创新思想的主要思维方式。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独特性

4、和创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能够获得新知识或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过程。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或顿悟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逻辑性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或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过程。第二节创新1、创新的表现方式:新产品和新服务;老产品的新用途;新的研究方法;新观念和新理论;纯粹的思想结晶。2、创新的定义: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创定的定义包含四个方面:创新是一种超越;创新是一种独创力;创新是一

5、种扩张力;创新是一种智慧力。3、创新的主要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创新的社会性包含三种含义: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创新具有竞争性。4、创新的类型:1)按照创新的领域划分,可将创新分为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人文创新是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的基础。2)按照创新的主体划分,可将创新分为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第三节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的含义: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其含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2、创新思维的本质: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

6、异质成分。3、创新思维的两种超越:自身超越和境界超越。创新思维的超越首先是对自身障碍的超越。自身超越包括:超越思维的惯性;超越思维的惰性;意志的超越。思维的惰性表现为:知足常乐,思平八稳,安于现状;自以为是,盲目轻信,不求深入;迷信权威,跟随大流,不冒风险;自认平庸,没有自信,不思进取;利益驱动,只顾肯前,不识泰山。境界超越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前提超越;逻辑超越;关系超越。4、公共关系活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理论基础,公共关系活动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创新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特性,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灵魂。第二章创新思维的基础1、人具有

7、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2、创新人才的基本品格(品德特征):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标新立异的胆魄;坚强的意志力;勤奋而专注地工作;独立和自信。3、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象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4、建构创新品格和掌握创新技能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在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5、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6、知识的常规分类:按知识的常规分类

8、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7、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定义及要求。最佳优化知识结构是指: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其要求是: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8、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自然语言是创新思维表达的主要工具。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自然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自然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 9、自然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此外,还

9、有信息储藏功能、礼仪功能和美学功能等。10、创新思维与自然语言之产的关系:(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11、科学语言的定义及特征:科学语言是在自然语方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其特征是: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特征;科学语言具有客观性特征;科学语言具有简洁性特征。 12、实践能力的定义及特征: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实践能力的特征:(1)实践能力的经

10、验特征;(2)实践能力的智慧特征:经验性认识也可以看作是实践能力的核心。(3)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4)实践能力的非言语沟通特征。(5)实践能力的技能接受特征。13、缄默认知的含义: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第三章 创新思维实践:问题解决1、问题的定义: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问题的相关因素如下:问题是一个认知客体,人是问题的认知主体;问题是对事态的一种不满意;人

11、在问题面前常常需要有所作为。2、论题的定义: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辨。论题的相关因素:论题是一个认知客体;论题反映的往往是观念;论题主要是认知主体间的认同或者不认同的问题。3、问题与论题之间的关系:(1)问题和论题的区别:概念的着重点不同;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2)问题和论题的关系:所有的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4、境况问题的特征:它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的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5、价值问题的特征: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

12、;这样一类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地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6、问题意识的定义: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对问题的警觉意识,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本前提。7、思维主体问题意识的培养,包括观察力的培养和良好心态的培养。观察力和良好心态的结合,能够激发思维主体强烈的问题意识。8、观察力的培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是用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三是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9、思维主体具有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为: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

13、敏感;乐于寻求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质疑和改良的创新心态,外显为以下三种观念:世界是不完美的;向完美走近;关注不满情绪。良好心态需要我们有一种对暗示和机遇的敏感,这种敏感通常表现为:对事件、现象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保持敏感;对机遇的敏感。10、问题解决的步骤:(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创新思维活动,首先是面对问题,然给给问题初步定位,对问题有了初步定位之后,就有一个问题的合适表达的任务。问题表达概括为三步:抓住感觉把问题描述出来进一步精炼这些表达式。(2)调查阶段:必须明确调查的重要性;必须熟练地使用间接调查的手段;必须对信息的获取保持某种警觉;用审视的眼光来接受信息;必须使用直接调查的方法,为

14、建立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提供信息;必须在整个调查阶段保持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力。间接调查中有三个信息源: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直接调查的方式一般包括:群体调查、体验式调查和实验调查。(3)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认知的主体一是要设想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观念;二是充分激发主体的想象力;三是要特别关注问题解决对象的边缘部分。激发想象力的要点为:带一点游戏心态;紧张中的放松;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4)评价阶段。对主意进行评价的理由:评价是对观念和主意进行选择的需要;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需要;评价可以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和方案。观念评价的要点是:弄出主意的细节;

15、找出主意中的缺陷和困难;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 第四章 创新思维方法1、方法、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的定义: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主体控制对象的程序。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2、创新思维方式的作用: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对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3、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创新思维方法最生动地体现思维的能动性,实际上,创新思维方法的能动性,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性的表现。层次性的一种表现,是依据知识的分类

16、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性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其次,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再次,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4、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有三个层次的创新思维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一般方法是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的抽象和概括,特殊方法专门方法的抽象和概括。创新思维中的经典方法有: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创新思维的超逻辑方法即指那些非经典的方法:直觉方法、灵感方法和发挥想象力的方法。5、 依据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

17、: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最明显的标志。6、一个更有社会普及意义的创新思维方法分类,是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技艺的两分。依照思维特征而形成的方法类别,发散性思维方法是其主要的创新思维方法。7、创新思维原理:(1)超越性原理:超越性原理体现在创新思维方法上,是创新思维逻辑方法中的归纳和类比方法,超逻辑方法中的直觉、灵感和想象方法,以及吉尔福特所强调的发散性思维方法。(2)整体性原理:从创新思维的整体性原理出发,创新思维方法表现为整合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和协同思维方法等。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

18、都是整体性原理在创新思维方法领域的充分体现。(3)简单性原理:它在创新思维方法中表现为一种追求简单化的思维方法:它引导我们从复杂中发现简单,从直觉中发现趋势,删繁就简,以简为美。(4)微量效应原理:效应原理是整体性原理的一种特例,效应原理能把这种整体性原理发挥到极致。一个微不足道的初始事件,有可能在其不断放大的过程中,演变为一个令人惊叹的结果。(5)对应原理:对应原理是超越性原理的特例。超越性原理告诉我们,思维向一切方向都有超越的可能性,对应原理则特别强调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对应魇理,体现为一种极限或者底线式的创新思维方法。8、要素整合法是创新思维原理中的整体性原理在思维方法中的体现。要素组合

19、法和数学坐标的方式相结合,产生信息交合法。信息交合法是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个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坐标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信息交合法是创新思维整体性原理和超越性原理的综合体现。9、信息交合法的步骤:第一步,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第二步,确定子类;第三步,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是我们可能进行创新的品种;第四步,从产生的这些新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10、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

20、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关联思维方法的经典方法是逻辑思维中的类比法。11、协同思维法:其基本思想是,任何思维对象都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协同。12、逆向思维法的分类:逆向思维可分为位置逆向、结构逆向、属性逆向、心理逆向等。13、极限思维法的定义: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从而实现创新。 第五章演绎方法1、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最经典的创新思维方法是逻辑思维方法,简称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命题和推理。概念和命题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元

21、,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主要关注对象,逻辑思维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推理,推理是逻辑思维的本质。 2、逻辑思维的基本假定:表达我们思维的任意一个命题,都有一个根本的逻辑特性,它是有真假的。逻辑思维是在一个命题有真假这样的二值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是保证我们思维一致性的根本标准。(1)不矛盾律。清晰性是逻辑思维的直观要求,一致性则是任何一个合理思想的内在要求。(2)排中律:遵守排中律也是保持思维一致性的基本要求。(3)同一律:同一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

22、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4、逻辑思维方法的基本定义:逻辑思维是在命题的真假二值基础上的推理过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是这个推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逻辑思维方法是在推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包括: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演绎、归纳和类比方法的总称。演绎方法历来是逻辑思维方法的核心,经典的演绎推理是古希腊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主要由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和斯多葛学派的复合命题推理两部分构成。 5、演绎方法的定义: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最基本的演绎推理知识包括:命题逻辑是演绎推理最基础的部分,

23、演绎推理的第一个基础部分是复合命题三段论,第二个基础部分是范畴三段论推理。6、把最基本的命题分析方式是把命题划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任何一个复合命题都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部分是逻辑联结词,另一个部分是由联结词所联结的简单命题。在命题逻辑中,依据逻辑联结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的不同,逻辑联结词分成联言联结词、选言联结词、假言联结词和否定联结词。依据一个复合命题带有什么样的联结词,复合命题又分为四类,它们是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7、联言联结词就是命题逻辑中表达并列逻辑关系的逻辑联结词,它也称为合取词。假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有三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逻辑联结词。假言命题

24、也相应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8、逻辑联结词的真假表定义: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这两种值当中的一种,一旦一个命题带上了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就赋予了复合命题某种确定的逻辑关系。9、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一个直言命题由四个部分构成:主项;谓项;联项;量项。10、直言命题的类型:(1)全称肯定命题。如:所有的偶数都是自然数。(2)全称否定命题。如:所有的天使都不是魔鬼。(3)特称肯定命题。如:有的命题是真的。(4)特称否定命题。如:有的人不是聪明的。1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反映我们思维对象的本质属

25、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反映:具有概念所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12、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1)全同关系。如:“珠穆朗玛峰”与“世界最高峰”。(2)真包含于关系。如:“珠穆朗玛峰”与“山峰”。(3)真包含关系。如:“山峰”与“珠穆朗玛峰”。(4)交叉关系。如“烟鬼”与“酒鬼”。(5)全异关系。如“北京”与“广州”。13、周延性的概念:如果直言命题对某个概念进行的断定是相对于这个概念外延中每个元素作出的,那么就称该词项在这个直言命题中是周延的,否则,就称该概念在这个直言命题中是不周延的。其中,在全称肯定命题中的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

26、不周延的;全称否定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都是周延的;特定肯定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是周延的;特称否定命题中的主项不是周延的,而谓项是周延的。 14、三段论推理模式的定义: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共同概念的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结论的推理。三段论有三个直言命题,同时也仅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这三个不同的概念称为三段论不同的词项:大项、中项和小项。其中,小项是结论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是结论的谓项,用P表示;中项是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15、三段论规则:三段论有效性的判定方法,比较常用的是“规则法”,这些规则陈述如下:规则1:中项的两次出现至少有一次是周延的。规则2:如果一个项在前提中

27、不周延,那么它在结论中也不周延。规则3:如果结论是肯定的,那么前提都是肯定的。规则4: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有且仅有一个是否定的。 第六章归纳、类比和科学假学1、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含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然条件的关系;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是有弱有强的。2、扩展性推理主要有两种类型: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本质上也是一种归纳推理模式。科学假说则是演绎、归纳和类比的综合运用。3、归纳推理的基本含义: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性推

28、理,它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模式。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看,被推出的结论并没有包含在前提的范围之内,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4、归纳推理的类别: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划界的临界点,可以看作是归纳推理的特例。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5、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总结出五种方法:契合法(求同法)、差异法(求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结合法)、共变法和剩余法。6、穆勒五法:(1)契合法:契合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它的内容是: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

29、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2)差异法:差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与被研究对象不出现的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同时出现和不出现,那么,该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3)共变法:共变法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其一般内容是: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惟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差异法可以看成是共变化的特例,共变法则可以看作是差异法的一种推广。(4)

30、契合差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5)剩余法: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7、类比的推理公式: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表述为以下公式: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 8、归纳和类比的关系(比较):(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一方面类比推理依赖于归纳所得的已知定律,另一

31、方面,归纳推理依赖于事例之间的相似性,没有哪两个事例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所有的归纳论证都是类比的。(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差异是由于有效信息量的多少引起的。类比推理多出现于穆勒方法不能适用的场合。本质上,类比推理不是探求因果关系的方法,它主要是根据以相似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类比关系,导出最初的假设,并作出预测和解释的猜测性创新性的推理方法。9、类比的作用:助发现的作用;类比的解释作用;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其中,模拟法分为三类:一是实质同构法;二是形式同构法;三是功能类比法。10、科学首先是以严格的经验观察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个基础可以由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事实基础来源于

32、没有偏见的观察者所作的仔细观察;事实优先于并且独立于理论;事实构成科学知识坚实而且可靠的基础。11、科学解释的结果往往是形成假说。假说的定义: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假设的作用为:第一,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第二,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12、假说可以分类为直接验证和间接验证两种方式。假说的间接验证过程概括为:从假说的基本观念引申出关于事实的推测;通过观察和实验,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其他的观测和实验,检验这些推测是否符合事实;当假说的主要内容不能直接由经验来证实的时候,还需要通过逻辑的论证推理手段为假设命题作逻辑论证。13、假说评价的评价标准:(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