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9.64KB ,
资源ID:1513124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1312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docx

1、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南安市诗山中学洪培欣(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9

2、.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迴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词的下阕,

3、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

4、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5、【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

6、层级为鉴赏评价D。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含山:唐武德六年(623,分历阳县

7、西部地区原龙亢县境域设含山县,县以境内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横山。清一统志说:“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巍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太平寰宇记又说;“以县境众山所含,故名含山县。”一说含山在今山西闻喜。袂:衣袖。觉:睡醒。作品鉴赏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决不轻易还家,必须坚忍地前行。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常态。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等闲挥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切之感。

8、韦庄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唐末乱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这句诗,最能表现唐代士子气度。但是乡思功名两不弃,又谁也克服不了谁,自然会让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韦庄一生又是饱历艰辛,读书时数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尝寇乱,间关顿踬,其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的体验不可不谓深刻,这些在他的诗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疑,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作者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

9、让人愈加惆怅。羁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际遇,而在离乱的时代更不足为奇。他善于从内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这种人之常情显得格外动人。全诗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隐,其间却处处涌腾着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昂扬,那思念,那怆然,甚至那惆怅迷茫的叹息都发自内心深处,若隐若现,既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挚,令人品味不尽,使人想见风度。夜深人静,好梦搅醒后的诗人,兴尽悲来,他心头袭上的哀感绝不止一己的生命飘泊无着之感,更是人类生命的苍然之悲感。韦庄这种清丽柔婉诗风,属于典型的晚唐格调,于此诗犹见一斑。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

10、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与其并称“温韦”。有浣花集。宿渔家宋郭震(作者夜晚住宿在海边渔民的人家,晚上就和房主开始唠嗑(渔民几代以来都一直生活在海边上,有几间小屋就在海边(让我想起了“门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屋子的周围到处可见芦苇花。我和屋主点上小油灯在桌前说笑谈话,等着那出海的家人回家,(听到划水声,这个是我猜的我向外看去,一轮明月照耀这回家的船只,慢慢向家里划来。整首诗语境恬淡,表达了作者向往平静的生活,和美好的时间观(现在房价真贵啊(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89题。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答案】“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

12、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这一限制。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答案】“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解析】试题分析: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

13、有机结合。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释】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作者简介】马子严(生卒年不详,南宋文人,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铅山尉,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嘉靖铅山县志卷九。能诗,尝与赵蕃等唱和,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谓乌林行辞意精深,不减张籍、王建之乐府”。尝知

14、岳阳,撰岳阳志二卷,不传(刘毓盘古洲词辑本跋。其馀事迹无考。据集中金陵怀古、咏琼花诸作,知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近人赵万里辑有古洲词二十九首。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全宋诗卷二六五O录其诗五首。(湖北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朱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

15、“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的,也就是关健方法,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赛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

16、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作者:罗邺luy(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7、(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

18、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分C(4分B E(4分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赏析】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钱笺】雍录:吕图,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之西也。杜曲,在启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19、者。通志: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其一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汸注】起用俗语,豪纵跌宕。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汉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沈约诗:“忧来命绿樽。”扬雄河东赋:“尽日盛酒。”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然禁春须用樽酒,

20、意中实不能禁矣。朱注云:禁,是禁当之禁。仇池记:石角外向。占,据也。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筹怀莫展,不觉对酒伤情耳。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21、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

22、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赏析】双调蟾宫曲自乐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垮,山外晴霞,山下人家。草团标正对山凹:酒店挂的幌子正对着山凹。山竹炊粳(jng:用山间野竹烧饭。粳:米不粘为粳。山芋:番薯。山韭(

23、ji:山韭菜。山溜响冰敲月牙:山上冻结的冰溜子被风折断发出的响声,如同是冰敲月牙发出的声音。元佳:美好。元:美。赏析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此作就是写他对自己隐居生活所感受到的乐趣。生活简朴,山竹炊粳米饭,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感到高洁。很显然,这里饱含着与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情绪。(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

24、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8.(5分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9.(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作者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

25、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干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柳梢青。赏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昼长无侣,自对

26、黄鹂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苹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27、结笔写出访矣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话外音鹅湖归病起作词云:“诗未成时雨早催。”他们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不同。相似处是都写以雨催诗;不同的是,杜诗辛词均已明点此意,而周词则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特别是借写梨花滴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词人虽云“未成新句”,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

28、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1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

29、的高雅情趣。【赏析】(天津卷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动静结合。(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

30、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赏析】(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叫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

31、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答案】论语【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生对课本的熟悉。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补充: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