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3.57KB ,
资源ID:151385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1385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组织行为学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组织行为学习题.docx

1、组织行为学习题组织行为学配套复习题一(附答案)1、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单位的组织,应具有以下(ABCD)要素。 A 共同目标 B 人群 C 分工协作 D 结构 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ABCDE)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A 心理学 B 社会学 C 生理学 D生物学 E 政治学3组织行为学研究可以分为(B)三个层次。 A 个人、集体、国家 B 个体、群体、组织 C 群体、组织、环境 D 个体、组织、环境 4观察者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下观察他人的行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的状况下的观察叫(B)。 A 参与

2、观察法 B 自然观察法 C 控制观察法 E 被动观察法5根据被试者所担任的职务,测试者编制一套与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测试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由测试者观察其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规范对测试行为进行评定的方法叫做(C)。 A 案例法 B 实验法 C 情景模拟法 D 实地测量法 6(C)是在有意设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的,通常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反复实验而取得精确的数据的研究方法。 A 自然实验法 B 现场实验法 C 实验室实验法 D 仿真实验法 7组织对于员工的价值在于(ABC) A 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B 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C 使双方互惠互利 D 没有价

3、值 8按照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约翰威根对组织行为学技能的划分,那种只会按照基本的规则和办事程序做事的人属于(A)。 A 本本型 B 本本与情景结合型 C能力型 D 熟练型 E 专家型。 9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抽样方法叫做(B)。 A 随即抽样 B 有意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分区抽样 10由于情景模拟方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对人员考核的信度、效度较高,但对(B)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A 全体参与者 B 方法设计者 C 主持者 D 主持者与参与者双方 2、判断分析(每小题6分,共30分) 1人群即组织。 参考答案错误。人群要成为组

4、织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如共同目标、分工协作等。如果不具备,则不能成为组织。例如大街上围观看热闹的一群人,就不能叫组织。 2组织行为学只研究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不研究非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组织行为学既研究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也研究其中的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 3用于人员选拔的测验量表,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都必须达到或超过0.95,方才合乎要求,否则不能予以认可。 参考答案错。信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8,效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6,就合乎要求。 4要有效地控制或引导人的行为,就应了解人的需要,并从需要着手采取措施。 参考答案正确。 5参与观察法的研究效果比非参与观察法的研

5、究效果好。 参考答案不正确。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但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它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顺应管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已逐渐完善,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 2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

6、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 3为什么要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 参考答案 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 4参考答案首先,国际、国内的竞争的加剧,来自社会、经济、技术的外在压力,都迫使管理方面在方法和技巧上有创新,更加有效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其次,知识爆炸,科技不断发展,企业必须加大对更新企业人员的

7、知识结构和新知识的获得的投入,加强员工培训。最后,员工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员工的需要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挑战性、成就、晋升及金钱。因此,在讨论组织行为与绩效时,研究激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5科学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应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应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性: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 6请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定义“行为”,本课程中使用的行为概念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参考答案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

8、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因此广义的行为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本课程中均使用狭义的行为定义。 四、论述(20分) 1为什么说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参考答案要点因为各个组织的性质、类型和功能不同,组织文化多元化,劳动力多元化,环境快速变化等因素造成了各个组织的特点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行为模式,也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解决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意识是无法观察到的,不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心理学不是( )的科学,而是( )的

9、科学。A 物质 B精神 C意识 D 存在 E 行为2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天生的,天生不具备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成为领导者的理论是( )A传统素质理论 B现代素质理论 C日本领导素质观 D美国领导素质观3行为改造理论是在( )上提出的。A强化理论 B期望理论 C 需要层次理论 D 归因理论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强调( )对人际吸引的重要性。A接近性 B熟悉性 C相似性 D互补性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 群体促进效应 B 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 责任分摊效应6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

10、导类型是( )。A 人际关系导向型 B 任务导向型 C 目标达成型 D 任务结构型7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斯洛 B 赫兹伯格 C 亚当斯 D 斯金纳8与参照群体相对应的群体类型是( )A 假设群体 B 一般群体 C 松散群体 D 正式群体9( )的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 )的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而稳定,有明显的内倾性。A 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10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研究中发现,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的态度( )。A转变显著而快速 B转变缓慢但显著 C转变快速但不显著 D难以转变11麦克利兰的研究发现,具有强

11、烈成就需要的人,具有以下品质:( )。A喜欢能够发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工作环境B有进取精神,敢于冒险,喜欢赌博C经常需要明确的不间断的关于进展的反馈D有极强的权力欲望E 高度重视与同事的关系12如果在与公司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上发生了群体冲突,而且情况紧急,应采取( )的方式加以分析解决。A强制 B解决问题 C妥协 D回避 E克制2008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 B.莱维特C.维卡 D.

12、斯克伯兹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A.霍桑试验 B.莱维特的研究C.维卡的研究 D.马斯洛的研究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韦伯C.勒温 D.明兹伯格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称做( )A.实验室实验 B.现场实验C.准实验 D.心理测验5.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C.恩格尔系数 D.区分度6.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 )A.态度 B.气质C.性格 D.能力7.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C.方差关系 D.无相关关系8.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

13、其体系 B.人生观C.世界观 D.态度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A.X理论 B.Y理论C.超Y理论 D.Z理论10.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A.能力类型 B.个性类型C.气质类型 D.外貌类型11.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 )A.绩效 B.合作关系C.规范 D.绩效规范12.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是(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13.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 )A.信息 B.资源C.财富 D.规范14.鼓励和支持群体

14、成员行为一致性的群体,比较容易引发( )A.群体促进效应 B.协同效应C.从众效应 D.社会惰化效应15.群体互动表现为建设性的时候,群体之间的状况是( )A.冲突 B.迁就C.合作 D.依从16.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是( )A.凝聚力强弱 B.出勤率高低C.工作绩效水平高低 D.员工满意度高低17.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 )A.积极强化 B.负强化C.自然消退 D.惩罚18.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C.弗鲁姆 D.奥德弗19.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是( )A.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15、B.组织监控的有效性C.组织授权行为的合理性 D.组织沟通的灵敏性20.以下组织变革内容中,属于技术方面变革的是( )A.管理跨度改革 B.工作进度改革C.绩效评价系统改革 D.信息系统更新21.下面哪一项不是领导资源控制权?( )A.决策权 B.财务审批权C.专长权 D.物资分配权22.日本的自主管理(JK)活动的理论依据是( )A.需要层次理论 B.公平理论C.双因素理论 D.期望理论23.全方位激励的理论基础是( )A.过程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激励理论C.公平型激励理论 D.内容型激励理论24.由领导做出变革的决策,自上而下发布命令,说明所要进行变革的内容和下级在贯彻这些变革中的职责

16、。这种组织变革策略是( )A.命令式策略 B.改良式策略C.参与式策略 D.分权式策略25.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作风与传统习惯 B.组织目标与宗旨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人的行为特点具有( )A.适应性 B.系统性C.多样性 D.动态性E.可控性27.依据归因论,人们一般可作出的归因内容包括( )A.努力程度 B.能力大小C.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D.任务难度E.运气与机会28.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

17、个群体最常见的原因有( )A.地位需要 B.自尊需要C.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E.实现目标的需要29.人际反应特质包括( )A.包容的需求 B.控制的需要C.感情的需求 D.态度的需要E.气质的需要30.按照心理学分析,动机所具有的机能体现在( )A.始发机能 B.强化机能C.反馈机能 D.沟通机能E.选择和导向机能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问卷调查法32.性格33.创造性行为34.激励35.组织结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具体涵义。37.社会知觉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38.事业生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39.简

18、述领导权力形成的机制。40.简述行为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42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及答案)1.下行沟通: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沟通,由上级直接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 2.群体风气:是群体规范的一部分,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它由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约定俗成。一般来讲,群体风气是指群体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 3.正强化: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4.负强化:是惩罚那些与组织目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5.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

19、形成的,为本组织所持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6.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7.动机: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9.价值观: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代表了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10.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1.知觉:

20、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1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13.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14.气质:是一个人的自然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1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6.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7.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8. 情感:是在

21、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 19.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0.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21.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 22.小集团思想:是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的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为保持群体的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意义。 23.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

22、机构建立的,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24.正式沟通:指命令和指示经指挥链条向下传达,意见和建议经指挥链条向上汇报。 25.上行沟通: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沟通,是由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沟通方式。 26.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27.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8.“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29.“社会人”假

23、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30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1群体决策有何优缺点? 答:群体决策的优点: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克服偏见,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决策在确定目标时,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优于个人决策。 (2)群体决策可提供更多的备择方案。 (3)群体决策对活动结果的评估更为客观。 群体决策的缺点: (1)风险转移现象; (2)群体思维; (3)较少选择性; (4)对偏爱的选择没

24、有再检验; (5)对淘汰的选择没有再检验; (6)否决专家意见; (7)对新信息存有偏见; (8)没有权宜之计。 2什么是情商?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情商是指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能力,以及对情绪进行的思考能力。 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一、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二、思绪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三、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四、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能力。 3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自我实现人”假说。“自我实现人”是指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自己才得到最大的满足。 “自我实现人”假说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人并非生来是懒

25、惰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但愿意而且主动工作。 人有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职工的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没有矛盾,只要管理适当,人们会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人并非必然会对组织目标产生抵触和采取消极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压力造成的。 人对自己所参与的工作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大多数人都有组织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智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介绍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

26、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27、,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

28、足”二字上下工夫。 5简述管理方格理论。 答:管理方格理论(Management Grid Theory)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 Jane SMouton)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的。这种理论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靠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相信人。为避免趋于极端,克服以往各种领导方式理论中的“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他们指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

29、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为此,他们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 问题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全图总共8l个小方格,分别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结合的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图中,1 .l定向表示贫乏的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很小;9.l定向表示任务管理,重点抓生产任务,不大注意人的因素;1.9定向表示所谓俱乐部式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企业充满轻松友好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5.5定向表示中

30、间式或不上不下式管理,既不偏重于关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完成任务不突出;9.9定向表示理想型管理,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关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示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除了那些基本的定向外,还可以找出一些组合。比如,5.1方格表示准生产中心型管理,比较关心生产,不大关心人;1.5方格表示准人中心型管理,比较关心人,不大关心生产;9.5 方格表示以生产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抓生产,也比较关心人;5.9方格表示以人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也比较关心生产。还有,如果一个管理人员与其部属关系会有9.l定向和1.9体谅,就是家长作风;当一个管理人员以9. 1定向方式追赶生产,而

31、在这样做的时候激起了怨恨和反抗时,又到了1.9定向,这就是大弧度钟摆;还有平衡方法。双帽方法、统计的5.5 方法等。祭晨撕湍 偃衔 ?.9管理方式表明,在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他们通过有情报根据的自由选择、积极参与、相互信任、开放的沟通、目标和目的、冲突的解决办法、个人责任、评论、工作活动等9个方面的比较,认为9.9定向方式最有利于企业的绩效。所以,企业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9.9理想型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这两位作者还根据自己从事组织开发的经验,总结出向9.9管理方式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培训: 阶段1:组织的每个人都卷入方格学习,并用它来评价自己的管理风格。 阶段2:进行班组建设,以健全的协作文化取代陈旧的传统、先例和过去的实践,建立优秀的目 标,增强个人在职位行为中的客观性等。 阶段3:群体间关系的开发,利用一种系统性的构架来分析群体间的协调问题恰当地利用好群体间的对抗以从中发现组织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利用这种有控制的对抗和识别为建立一体化所必须解决的症结问题,为使各单元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改善作下一次实施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