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5.29KB ,
资源ID:1514633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1463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x

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作业(三十一)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对应学生用书P327)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解析:选A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认识一个群落的必经途径,可见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任何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不能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分别属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D错误。2下列有关种间

2、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解析:选B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正确;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D错误。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

3、正确的是()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解析:选A燕山海拔高度不同,植被分布不同,是由于地形的起伏造成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中不同的植被对光照的利用不同,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正确;淡水鱼的分层现象与食性有关,C正确;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无分层现象,D正确。4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4、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会导致群落结构的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选C土壤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但是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A错误;土壤动物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互利共生等,主要关系不一定是互利共生,B错误;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别、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因素,群落的水平结构常呈镶嵌分布,C正确;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应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5下列关于群落

5、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群落的演替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不同解析:选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A正确;群落的演替受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B错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演替过程中原有的土壤条件保留下来了,因此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C正确;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6、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两种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不同,D正确。6(2017天水二中期末)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解析:选C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数,丰富度是指同一环境下物种的数目,二者无直接关系,A错误;丰富度是指同一地点的不同物种数目的多少,B错误;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

7、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C正确;自然界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不同,可能有较大差异,D错误。7(2018山西实验中学联考)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解析:选D洪水和泥石流导致生物种类减少或消失,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项错误;泥石流发生区域含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8、,B项错误;群落存在垂直和水平结构,C项错误;洪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D项正确。8(2018豫北四月联考)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势整齐的麦田中不存在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B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初生演替在陆地环境中能发生,在水体环境不能发生解析:选B不同的生物群落中都存在群落的垂直分层,A错误;物种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B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错误;初生演替在水体环境和陆地环境中都可以发

9、生,D错误。92015年,我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的冰川发生移动,侵蚀了当地1.5万亩草场,近70户牧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冰川移动在全球有多处发生。冰川移动后暴露出的裸地,最终可演替成包含地衣、苔藓、一些草本和小灌木以及少数种类动物的冻原群落。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演替类型上看,冰川移动后所形成的裸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_,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_(填“仍会变化”或“不再变化”)。(2)分析灌木、草本以及地衣,苔藓的分层现象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这种分层现象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植物对_的利用能力。(3)群落中生活的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小灌木,其种子不能远离母株,因此形

10、成的分布类型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_(填“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或“集群分布”)。(4)在研究冻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用的统计方法有_。对采集的土壤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热带雨林,原因是_。解析:(1)由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可知,冰川移动后所形成的裸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丰富度、优势种群、种间关系和演替等。分析灌木、草本以及地衣,苔藓的分层现象属于研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1、(3)种群的空间结构分为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由题意可知,基于种子繁殖的小灌木,其种子不能远离母株,属于集群分布。(4)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用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冻原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微生物体内的酶活性较低,分解作用较弱,因此冻原土壤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热带雨林。答案:(1)初生演替仍会变化(2)群落阳光等环境资源(3)集群分布(4)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能力提升10(2018临沂模拟)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

12、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B阔叶红松林虽受到破坏,但是还存在一定量的生物和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B正确;种群间的竞争关系是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在演替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因此群落的物种组

13、成会不断发生变化,D错误。11(2017广东期中)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db时,M与N之间竞争激烈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解析:选D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如争夺生存空间等环境资源,A正确;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d越小,两条曲线靠得越近,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

14、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C正确;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由于二者有不同的食物种类,所以M生物不可能将N生物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D错误。12(2018江西联考)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群落主要分为三个演替阶段: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针叶林为顶极群落。对黑龙江省东北部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见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地区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鸟类多样性指数针叶林2.0451.5682.0071.131针阔混交林2.1342.6892.3781.985阔叶林1.2381.2561.1891.058A.可通过样方法采集数据,再计算多样性指数B针叶林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15、相适应的稳定群落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鸟类的多样性持续增加D鸟类多样性指数高低与植物类型的丰富程度有关解析:选C对黑龙江省东北部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的调查,可通过样方法来采集数据,再计算多样性指数,A正确;针叶林为顶极群落,因此针叶林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稳定群落,B正确;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鸟类的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小,C错误;植物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多样性指数高低与植物类型的丰富程度有关,D正确。13(2018黄山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内两种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在a、b、c、d连续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两者是竞争关系Bb时间段内甲数量增加,

16、乙数量减少C两者是捕食关系D若引入丙以甲为食,则乙的数量会增加解析:选C由图可知,a时间段,甲数量减少,乙数量增多,c时间段,甲数量增加,乙数量减少,b、d时段甲、乙同时减少或增多,这种不同步的变化说明两者是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A错误,C正确;b时间段内,甲数量减少,乙数量减少,B错误;丙以甲为食,短时间内甲的数量会减少,乙的数量会减少,D错误。14(2017天津卷)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

17、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物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右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解析:(1)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针阔混交林比草本、灌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复杂的分层现象,因此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分析图中曲线,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的物种数即丰富度都是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乔木更高,在与草本、灌木的竞争中更易

18、获得阳光,即草本与灌木获得的阳光逐渐减少。(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氮磷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就慢。火灾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其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快,能加快氮磷循环。(4)据植被演替过程图可知,该林区物种数为草本灌木乔木,据此可知,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用样方法调查群落物种丰富度时,若样方面积过小,统计的物种就不全面,当达到最大物种数的样方面积后,继续增大样方面积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故对于乔木来说,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4)S315(2018吉林市二调)为改善某草场生态环境,研究人员调

19、查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表(单位是kg/hm2)。放牧程度总现存生物量播种牧草杂草白三叶鸭茅可食性杂草有害植物轻度11 2001501 6509 300100中度10 6002208009 300280重度3 8102104002 800400(1)对图中植物数量的调查,通常采用_法。(2)重度放牧会导致总现存生物量减少,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结构趋向于_,该草场的群落会发生_演替。(3)白三叶和鸭茅的植株高度有差别,呈镶嵌式分布,表明草原群落具有_结构。(4)人为播种牧草,从能量流动角度看,是为了_。(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增大,_增多。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且取样的数量要足够多等。(2)重度放牧会导致总现存生物量减少,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结构趋向于简单,该草场的群落会发生次生演替。(3)白三叶和鸭茅的植株高度有差别,呈镶嵌式分布,表明草场群落具有空间(水平)结构。(4)人为播种牧草,从能量流动角度看,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5)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白三叶、有害植物增多。答案:(1)样方(2)简单次生(3)空间(水平)(4)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5)白三叶、有害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