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04KB ,
资源ID:1515343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1534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docx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脾胃(p) 伺候(s) 怯弱(qi) 敛声屏气(bng)B. 发髻(j) 韶光(sho) 吮吸(yn) 长矛毒弩(n)C. 押解(ji) 哀恸(tng) 庇荫(yn) 茅塞顿开(s)D. 掣肘(ch) 忖量(cn) 呜咽(y) 一蹴而就(c) 2. 下列各项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膏梁 分娩 风餐露宿 坐壁上观B. 纽扣 蠕动 美轮美奂 全军覆没C. 翌年 纯萃 直接了当 千淘万漉D. 隶属 秩序 众口烁金 火中

2、取粟 3.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在赛后的采访中,马塔说道:“本周曼联将进行两场比赛,这是我们证明自己能力的天赐良机,我们没有时间去为三连败自怨自艾,必须尽快找回状态。”B.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高调开园。这个面积更大、设备更炫、科技更新、距离客源又更近的强劲对手,是否会让香港迪士尼变成“明日黄花”呢?C. 在风景秀丽的板水沟景区,采风团成员徒步于青山绿水间,行走在幽深峡谷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会板水沟原始、古朴的独特魅力。D. 当年87版电视剧红楼梦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看得如痴如醉,街上静悄悄的。这样的盛况如今怕是难以再现了。 4. 下

3、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明(明晓)欧阳尚书 骘闻而辟(征召)之B. 犹(如同)掇之也 带剑以过(经过)徐君C. 忽自中批除(降职)晏殊 许臣幕择胜(好地方)燕饮D. 而卒(士兵)能罗捕追胁 适值(遇到)御试进士 5.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B.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 上面谕除授之意C.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 D.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五六月累二丸而不坠 6. 默写(20分)(1)众里寻他千XX,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2)楚天千里清秋,_。(辛弃疾水龙吟)(3)_,尽西风,

4、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4)江晚正愁予,_。(辛弃疾菩萨蛮)(5)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6)旧时茅店社林边,_。(辛弃疾西江月)(7)_,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8)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9)_,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10)闻说双溪春尚好,_。(李清照武陵春)(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李清照声声慢)(12)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13)_,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14)_,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15)春如旧,人空瘦,_。(陆游钗头凤)(16)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17)关河梦断何

5、处?_。(陆游诉衷情)(18)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姜夔扬州慢)(19)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20)少年听雨歌楼上,_。(蒋捷虞美人)二、本大题,共20分。 7. 选修课程第II卷(50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1。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2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

6、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3,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4,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5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注释

7、:1. 聝(gu):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古人以获取耳朵多少来计功。2. 赐:子贡,名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3. 缟衣白冠:兵,凶事,故白冠服,战争中穿这样的衣服表示奋死一战。4. 薮:水浅草茂的湿地。5. 抗手:举手 8.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B. 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 释:消除C. 吾将择焉 择:区别D. 敷其五教 敷:施行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 子北游于农山 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B.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 颜渊退而不对C. 以其类异也 铸剑戟以为农器D. 室家无离旷之思 则颜氏之子有矣 10. 对下

8、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孔子向四面望了望,感叹地说:“在这里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什么想法都会涌现啊。”B. 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 我听说,薰草(香草)和莸草(野草)不能在同一个容器里收藏,尧和桀不能治理同一个国家。C. 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 我希望得到这样的打仗机会:白色旌旗像月亮,红色旌旗像太阳,钟鼓之声震动上天,繁多的旌旗遍及大地。D.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孔子说:“不耗费财物,不危害百姓,不费太多的言辞,这就是颜子有的想法啊!四、本大

9、题共3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1-14题。长沙过贾谊宅1刘长卿2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释:1. 贾谊: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少年得志,深受文帝倚重,破格提拔,后因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33岁便英年早逝。2. 刘长卿: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年进士,仕途坎坷,于肃宗和代宗两朝先后遭受贬谪。此诗作于他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之时。 11. 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栖迟”是指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里形容贾谊遭受贬谪之后怅然落魄,漂泊失意的情状。B.

10、“楚客”既指贾谊,也包括作者与别的凭吊之人,体现出人们对于贾谊悲剧人生感同身受的同情。C. 颈联由贾谊被贬,联想到自身的境况。“湘水无情吊岂知”用比喻手法,感叹我在这里凭吊贾谊,天下人不能理解我的用心。D. 尾句表面怜君,同时也是自怜,是说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弦外之音是你我均无罪却遭贬,可悲可叹啊! 12. 下列关于贾谊的诗句,与本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最为接近的一组是(3分)A.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B.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王安石贾生)C.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毛泽东咏贾谊)D. 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戴叔伦过贾谊宅) 13. 颔

11、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描摹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14. 颔联中,“秋草”、“寒林”、“斜日”等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秋日图。通过描摹景物表达情感,是创作诗词的经典方式。请从“西风”“流水”“烟雨”“青草”“海棠”“杨柳”“庭院”“候馆”“秋千”“扁舟”“鸿雁”“蟋蟀”中任选五个,用一段话描绘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阅读三国演义,应该穿越迷雾,确立基本共识。三国演义向有“七实三虚”之说,它将历史与演义、史实与虚构糅合在一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民间,三国演义几乎充当了历史教科书的角色,很多人

12、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都来自于三国演义,比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类的说法,至今都还有很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左右了中国人的历史观。有学者据此批评三国演义“所传播的不是一部真实的历史,而是一部被歪曲的历史”“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大规模的篡改和虚构,而且常常偷梁换柱,张冠李戴,以假乱真,颠倒黑白,因而严重地模糊了历史的真相,扰乱了人们的历史视听”,并认为三国演义是一个“以文乱史”的恶例。如果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著作,这些评判并不过分;如果考虑到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的“跨界”的广泛影响,这样的立论也不无道理。但是,三国演义本身并不是历史著作,它就是一部小说。有些人不同意小说对曹操与刘备的

13、评价,并到三国志等历史著作中寻找证据。有人说曹操当年杀害吕伯奢,并没说过“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有人则说,曹操当年说的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此话仅就杀戮吕伯奢这个具体事件而言,并不能代表曹操的人生观,云云。有人质问,曹操大兵压境,刘备会傻到带着近十万民众逃亡吗?“三让徐州”有历史依据吗?并以此为据,指斥刘备是个虚伪的政治骗子。这些言论其实是混淆了演义与历史的关系。读文学作品,文本是基本的根据。作品就是这样写的,若要评价三国演义,就要按照作品的描述来判断。如小说中的曹操爱笑,刘备爱哭,历史上的曹刘是否真是如此,与作品无关。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自成体系。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精神、言

14、行逻辑,都能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找到依据。作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数角色都有扑面而来的生动感。比如曹操的狡诈、残暴,刘备的仁慈、忠义,都是作品赋予人物的性格要素。曹操误杀了吕伯奢家人,以曹操的性格。岂容吕伯奢再纠缠不休,坏了他的大事?于是手起刀落,杀了吕伯奢。这个情节十分血腥,完全不合人之常情,但发生在曹操身上,却合乎曹操的性格逻辑,与整部小说中的曹操性格是一致的。曹操的奸雄形象就是这样立起来的。再如小说“拥刘反曹”的倾向,这是小说的客观存在。从历史角度看,曹操是个对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而刘备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而已。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和酒的关系一文中,鲁

15、迅就毫不掩饰对曹操的欣赏:“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有人据此批判小说的“反曹”倾向,这看似有理,实则无理。因为,“反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若要问小说的“反曹”是否站得住脚,那就得看小说中的曹操是个怎样的角色,得看他在小说中的言行,得看小说提供的证据是否能将曹操给“反”了。这一点,只要认真阅读作品,自然不难得出结论。即便是经典作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一点破绽。但是对文学作品的批评_。有人认为赤壁之战一节,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瑕疵:以曹操的智谋和狡诈,他怎么会听信蒋干之言,中了周瑜的离间计而杀掉蔡瑁、张允,接着又中了黄盖的苦

16、肉计,还采纳了庞统的连环计?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好像突然失去了头脑,与之前之后的那个老谋深算的曹操不太协调。这个说法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这个提问题的方式,却是在就作品谈作品。这就符合文学阅读的规律。节选自的人生智慧 15. 下列理解和判断,不合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2分)A. 三国演义虽然是影响很大的历史演义,但它终究是演义,不是历史。B. 三国演义在我国民间兼具史实与小说的双重影响,有“以文乱史”之弊。C. “拥刘反曹”的倾向是小说的客观存在,这不由曹刘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而决定。D. 拿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来否定艺术作品中作为文学形象的曹操是不合乎阅读规律的。 16. 下列评判合乎文学阅读规律的一项是(

17、2分)A. 有人认为曹操杀害吕伯奢属于个例,“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并不能代表曹操的人生观。B. 有人认为刘备在曹操大兵压境之时仍带着近十万民众向南逃亡,可见他是一个虚伪的政治骗子。C. 有人批评说以曹操的狡诈多谋,竟然在赤壁之战中接连中计,这不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D. 有人为孙权、袁绍等人感到不平,认为在小说中,罗贯中歪曲了他们的人物形象。 17.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文章标题的一项是(2分)A. 让文学的归于文学B. 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C. 真假英雄之辨曹刘?D. 以文乱史不可取 18. 在第七段横线处补写一句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2分)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

18、9-21题。一头来自异乡的驴子平原厚实的夜只有一种声音可以穿透,那是驴的叫声。文人说的“马嘶如笑,驴鸣似哭”,对驴似是一种误读的诗意,根本没有触到平原和乡村那种土地、柴烟和衰草混成的气息,夜已深,驴的鸣叫忽然响起,令没有准备的人吃惊,但过后,你就会习惯,这没有娇啼的声响,在黑暗里,在没有边缘和无比恐怖的胆怯里,驴的叫声是那么地粗犷,毫不犹豫,格外精神,让人安然。想到了见它的最初的画面,在冬日的阳光下去、暮色渐紧时分,一个驴车凑到了我家的土门前:是谁?这样怪怪的?我看到的是一张布满皱纹和霜雪的脸;那头驴子,也是一种在无垠的荒野低头而行的模样,脚掌贴着冻得硬邦邦的满是寒气的大地,像后来看到的一幅本

19、地画家的苍凉木刻风霜雪雨,劳累剥蚀,饥肠辘辘,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那是我的父亲和一头远道而来的驴子。都到家了,在寒冷的季节里,一处让人和生灵感到了温暖和安适的地方。那几年是父亲人生失败的最低谷处,先是长疮,一年不能行走,再是到山西吕梁、安徽亳州,都是做货郎;后来父亲去了河南的许昌,在那儿靠拖地拉车苦力营生,时常在饭馆里,像乞丐吃别人剩下的饭菜。父亲回来了,带来一头来自异乡的驴子。不知什么时辰,后来母亲说那是半夜,驴的叫声突然“喂哇喂哇”地响起,声音高亢,在叫声中,那夜让人感到更黝黑更邃深,高亢的声音裹着浓黑在一家房檐到了另一家房檐,动静那么大,你就像蜷缩在那声音的臂弯里,似睡非睡,如人形容的假

20、寐,但是能给人一种安定。若是月夜,那月色便在驴的鸣叫里增添了振幅和动感;又若是春夜,麦香有点撩人,睡不沉实,就盼着驴叫,或者爬起看一下驴子再回来才能入睡。驴在我家一年,就卖掉了。卖它的时候,父亲把家里的黄豆炒了一升,让驴好好吃一顿饱饭走了。驴走后,我才感觉到了它在家庭里的位置和意义。平常父亲总是喜欢用驴车拉几车土垫垫院子,在秋天拉庄稼时,特别是玉米秸秆,父亲一捆一捆地码在车上,高高的像坦克,一次,是夜里,车装得很高,月亮出来了,父亲让我爬到车上,那时月亮是潮红的,而且很圆很大,在远远的地方,有人点起野火,好像是在烧豆虫,空气里弥漫着好闻的糊味。父亲和驴子在前面踢踏走着,突然父亲像有了兴致。“给

21、你说个谜,抬头望月。”“”“猜呀!”“仰光!”我有点自豪,在月夜里,我像是在一辆坦克上,而坦克漂在月光里,这时,驴好像感到月光的诱惑,它突然大叫起来,那种声音在秋的平原的空阔里,感到有无穷的魅力,一切都静止了。好像驴与我与父亲成了夜幕和月色的主要角色,好像脱离了尘俗!驴子卖掉后,父亲陷入了一种孤独与自责,父亲不善语言,他把与驴子的无言的交流当成了一份生趣,在艰难的岁月里,与人处不易,这也许是驴子和父亲深层情感的隐秘,父亲在河南许昌赶驴做苦力时与驴订交,一共四年形影不离,冬天父亲把取暖的被子披在驴子的身上,霜雪把驴子的额头覆盖。但生活的逼迫,使得父亲不得不把驴子卖掉还债。但是一天夜里,父亲说“驴

22、子回来了”,起身果然见驴子站在门前,那时天还未明,就像童话里的驴子一样,驴子在门口站着,我想它可能会开口说话,告诉我们它在那遥远村庄的事和它对于父亲的思念,父亲开开房门,让驴子进来,那驴子一点都不客气,径直地走进房子,父亲捋捋驴耳,驴子用脖子贴贴父亲,就差没有拱手问安了。父亲把驴子送回买主,后来,驴子隔一段时间还来,在门口站一下,又原道返回。有一天,父亲到公社拉着车子买化肥,远远的就见一个驴子拖着犁铧奔跑而来,蹄脚上满是犁铧碰撞的血痕,听见驴子后面人的吆喝:疯了,驴疯了,躲开。那驴子拖着犁铧飞跑着,全然不顾犁铧撞着蹄脚,咣当咣当。但等驴子到了父亲面前,它却沉静了。父亲细看,原来是我们家卖掉的那

23、只驴子。正在耕地的驴子知道了父亲的经过,它好像要尽地主之意,非得和父亲会面,它焦躁不安,向驭它的人发出信息,但它的现主人终于听不懂,于是就演了从田野罢工、遁逃、飞奔的一幕。驴和人一样,暮草苍黄,终要老去,老了的驴子的步履开始显得迟缓,牙齿开始脱落,在一日夜里,父亲起来,他知道驴子来啦,但拉开门闩,父亲看到了这样吃惊的场景。满是泪水的驴子前膝跪着。是那样的不依不饶。驴子的买主看到驴子一天天老去,不能再做重活,就于夜里商议,天一明把驴子牵给屠夫宰杀换钱,敏感的驴子肯定是感到了血腥要扑鼻而来,它挣脱缰绳,回到了父亲这里。已经没有多少毛发的驴子跪着,脖颈上满是鞭痕、血痂,它开始悲鸣,一声一声,父亲说就

24、像孩子的涕泣,这就是驴子的命运,老了的驴子难免被宰杀的命运。耕地、拉磨、侮辱、鞭笞,但都没有改变这头驴子的敏感的生命,在被蹂躏的日子将要终结的时候,它在夜里为它和像它一样的驴子悲鸣,真是何堪其痛!让鞭笞的人听到那种叫声低头反顾,是的,多少听到了驴子的叫声的人再也睡不安稳了,夜,驴夜,让人感慨!我知道爱驴子被人看作不雅。但人和万物应该是一样的,关怀驴子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和敬畏,是一种大良善。硕儒周敦颐“窗前草不除”,人问其故,他说“与自家意思一般”,因为窗前草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意”。父亲把驴子赎回不久,驴子就死掉了,父亲独自把驴子埋掉,埋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时隔多年,父亲也死去。我总想为父亲立

25、一块碑,上镌:这是一个热爱驴子的人。但碍于乡村的风俗,我一直没有这样做,歉疚一直折磨着我,对驴子对父亲,我想说:“我爱你们,驴子和父亲!”(节选自耿立同名散文)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文人们所说的“马嘶如笑,驴鸣似哭”是对驴叫错误的认识与感悟。B. 在驴子被抵债送走后,作者与父亲在月光下通过猜谜游戏来排遣内心的伤感。C. 送走的驴多次回来,既写出驴子对父亲的情感,也侧面写出了父亲对驴的爱。D. 驴子被折磨一生最终又被宰杀换钱,作者对此感到深切的伤感与强烈的愤怒。 20. 在文章中,作者多次写“驴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分) 21. 结合文章,请分

26、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并谈谈作者为什么想要为父亲立一块“这是一个热爱驴子的人”的石碑?(6分)第III卷(50分)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2.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常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而古代哲人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怎么看待争与不争呢?请以“争与不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给_的一封情书请在横线上填入对象(可以是亲人、偶像、山水花草),写一篇入情入理的文章。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 D。(A脾胃(p) 伺候(c) B发髻(j) 吮吸(shn) C押解(ji)庇荫(yn) 2. B。(A膏粱

27、 作壁上观 C纯粹 直截了当 D众口铄金 火中取栗) 3. 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4. A。(B 带剑以过(访问)徐君 C 忽自中批除(任命) 晏殊 D 而卒(终究) 能罗捕追胁) 5. A。(A 表目的,“来”; B代词“的”;C到向; D就却) 6. (1)蓦然回首(2)水随天去秋无际(3)休说鲈鱼堪脍(4)山深闻鹧鸪(5)八百里分麾下炙(6)路转溪桥忽见(7)昨夜雨疏风骤(8)云中谁寄锦书来(9)薄雾浓云愁永昼(10)也拟泛轻舟(11)凄凄惨惨戚戚(12)梧桐更兼细雨(13)壮志饥餐胡虏肉(14)一怀愁绪(15)泪痕红浥鲛绡透

28、(16)零落成泥碾作尘(17)尘暗旧貂裘(18)解鞍少驻初程(19)纵豆蔻词工(20)红烛昏罗帐 7. 略 8. C9. C(A于:介词;B而:连词,修饰;连词 C因为;把当做 D助词,的)10. D(颜氏之子:颜回,子渊)11. C12. C13. 解读诗句(2分);诗句意境(2分),诗人情感(2分)。14. 5词写全1分;画面合理3分;蕴含情感5分。15. B16. C17. A18. 但对作品的指摘和评点,都应该按照文学的规律展开,就作品规定的内容与结构展开。(议论正确2分) 19. C(A“错误的认识与感悟”表述错误;B猜谜是在回忆驴子未送走之时;D强烈的愤怒于文无据。) 20. 文中

29、有4处对驴叫的描写。第一处评论文人对驴叫似乎误读,描摹了驴叫的慷慨粗犷,给人以安然。引起下文。第二处是驴初次到家夜晚的鸣叫,与美好的夜色呼应,让人心中安宁。第三处是父子月下猜谜时鸣叫,与美好月色、父子愉快的心情相适应,有魅力脱尘俗。第四处是驴子被杀前跑回家中时的悲鸣,像孩子的悲泣,令人心中震惊而伤感。四处驴叫形成了全文的线索,贯穿了作者情感由安宁愉悦到悲愤不已的始终。赋分:每处1分。线索1分。情感变化1分。 21. (1)父亲是一个饱受生活命运磨难;(2)不辞辛劳(3)喜爱孩子(4)喜爱、尊重生灵(驴子)、善良的人。 每点赋分。每点结合内容说明赋分。 (5)作者对父亲的深刻理解与思念。 理解与

30、思念每点赋分。 参考译文: 孔子向北游览到农山,子路、子贡、颜渊在身边陪着。孔子向四面望了望,感叹地说:“在这里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什么想法都会出现啊!你们每个人各谈谈自己的志向,我将从中做出选择。” 子路走上前说:“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白色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像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遍及大地。我带领一队人马进攻敌人,必会夺取敌人千里之地,拔去敌人的旗帜,割下敌人的耳朵。这样的事我能做到,您就让子贡和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真勇敢啊!” 子贡也走上前说道:“我愿出使到齐国和楚国交战的广阔原野上,两军的营垒遥遥相望,扬起的尘埃连成一片,士兵们挥刀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我穿戴着白色衣帽,在两国之间劝说,论述交战的利弊,解除国家的灾难。这样的事我能做得到,您就让子路和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真有口才啊!” 颜回后退不说话。孔子说:“颜回,过来,为何只有你没有志向呢?”颜回回答说: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