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3.92KB ,
资源ID:1524097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409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茶文化茶与茶对联.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茶文化茶与茶对联.docx

1、茶文化茶与茶对联茶文化:茶与茶对联茶文化:茶与茶对联 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三教的文化内涵,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 (一)、融合儒家“中庸和诣”的思想观念 儒家以“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指导,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所以主张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培养廉洁之风,并用于明伦理、倡教化。 (二)、融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们体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才能获得身心的解放。茶人认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身心与茶的精神相沟通的过程;“道”的性格象水,茶是

2、吸收了天地精华的灵芽,茶也水之间才是最好的发挥。 (三)、融合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 佛家以“普渡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主张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堡垒,使人明心见性,所谓“禅茶一味”,是要学习“清寂”态度,“和敬”风格的一种精神,以澄明心境,洁身自好。 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负载了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内涵,其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在现代文明进步社会中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

3、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

4、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 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

5、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

6、,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7、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中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

8、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9、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

10、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

11、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12、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

13、玉盏灿若烟霞。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春其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客到座中宜数碗, 水是人间第一泉。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菜在街面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

14、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

15、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中国古代茶对联 (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杨万里) (2)潞

16、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苏轼)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 (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游) (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 (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 (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

17、卓酒旗。(林逋) (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 (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 (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 (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名) (

18、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名) (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中国元代茶对联 (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4)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6)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7)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8)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中国明代茶对联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

19、新茶。 (魏时敏) (3)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4)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6)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8)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9)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10)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11)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12)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 (13)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 (14)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 (15

20、)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 (16)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 (17)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中国清代茶对联 (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 镇江焦山吸江楼) (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4)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4)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5)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6)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7)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8)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10)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11)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12)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13)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 (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15)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 (16)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