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39.33KB ,
资源ID:1525875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587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docx

1、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春之声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

2、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第一单元 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

3、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

4、为背景音乐。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

5、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一单元 第二课教学内容: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

6、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一)欣赏1新疆之春(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3)通过欣赏新疆

7、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

8、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二)学吹竖笛春游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三)创作与表演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

9、成果。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

10、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 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一)唱歌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

11、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6)引导学

12、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二)欣赏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

13、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1管弦乐曲红旗颂。2. 歌曲红旗飘飘。3. 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 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

14、调?(国歌音调)4. 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5. 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 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15、教师都应予以鼓励)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15反馈与评价: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

16、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第三单元 第一课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 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2. 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

17、么触动?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二)唱歌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

18、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第三单元 第二课教学内容: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教学目标: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2. 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

19、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二)创编音乐情景剧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2.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3. 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

20、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三)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四)总结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第四

21、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第四单元 第一课教学内容: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

22、、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1以提问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

23、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

24、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4)完整欣赏。5小结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

25、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教学内容: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

26、掀起了怒涛。3、阿尔卑斯牧场。(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4、玛莱卡莱(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5、弗拉门歌舞(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

27、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6、妈祖卡(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7、霍拉舞曲(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8、有关资料(1)玛祖卡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

28、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2)霍拉舞曲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3)苏

29、格兰风笛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第六单元 第一课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送别。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0、。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一)唱歌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二)欣赏1教师:同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