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108.22KB ,
资源ID:152627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627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1.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1.docx

1、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1课题名称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目标领会诗人在石灰身上寄托的品格和志向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学生们对“托物言志”手法尚未熟悉,难以理解诗人在石灰身上寄托的品格和志向难点分析这首诗中,学生对石灰不了解,对诗人不熟悉,且自身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难以理解诗人的感受和追求。教学方法1.通过石灰自述,初步了解石灰的特性和制作过程。2.课外知识补充,了解诗人生平经历3.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寄托于石灰的品格和追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认识新朋友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

2、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解诗题。“吟”就是吟颂,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石灰吟”就是赞颂石灰的意思。1.诗人与石灰的故事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人,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相传在于谦12岁那年的某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随即

3、又想到自己的仰慕者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5.按照课文给出的注释,梳理诗句的意思。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熊熊烈火的焚烧在它看来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的高尚情操留在人世间。6.剖析石灰特征与品质(1)一二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从这两句诗中,你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石灰石一次又一次地被锤子凿在身上,是何其的痛苦,好不容易从深山里出来了,却被投进火炉中,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但它依然毫不退却,依然笑着面对,不管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在石灰石看来

4、,都是很平常的事。真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啊。(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感受石灰的决心与追求石灰石忍受着千锤万凿、忍受着烈火焚烧,最后还要忍受粉身碎骨的疼痛,但它“若等闲、浑不怕”,只为把清白留在人间。(3)石灰从石头变成粉末,历经了哪几个阶段: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你能感受到石灰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不屈、不怕牺牲、追求清白)7.从石灰过渡到诗人(1)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石灰从石头变成粉末,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与磨难,只为追求清白、只为追求高尚的节操,我们能感受到石灰坚强不屈、不怕牺牲、情操高洁等高尚的品质。感受到这些品质之后,同学们还觉得石灰仅仅是石灰

5、而已吗?不,在石灰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影子,这个人就是诗人于谦。于谦以石灰自喻,暗喻自己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清白做人,表达出诗人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保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我们把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2)回顾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如石灰一样的品质与追求。(为官清正廉洁、保卫京师,最后蒙冤受刑)8.四次配乐诵读:诗人少年时的吟诵、诗人为官时的吟诵、诗人受刑前的吟诵、后人的吟诵课堂练习(难点巩固)9.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古诗,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粉

6、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对了,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那么多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事物身上,竹子寄托了诗人顽强、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梅花寄托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品格、菊花寄托了诗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高尚品格、落花寄托了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而现在于谦则把自己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品格寄托在石灰身上。小结睹物生情,借物言志,成就了很多的名篇佳作,这首石灰吟也是一样,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清白是石灰的追求,也是于谦的追求,愿清白也能成为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追求,让我们把于谦、把石灰吟牢牢地记在心里吧!

7、配乐朗读。石灰吟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石灰吟。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2.回顾学习方法。(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

8、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二、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o”;“碎”读“su”。(2)明确诗歌节奏。课件出示:石灰吟千chu锤/万zo凿/出深山,烈火/fnsho焚烧/若等闲。粉骨/su碎身/hn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释题,理解“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

9、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4)集体交流。(5)品析诗句。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b.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c.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这两

10、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3.深入研读,领略意境。(1)讨论交流: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第一、二句诗。(2)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齐读第三、四句诗。(3)指导练读全诗。(4)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5

11、)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课件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6)师: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7)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

12、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8)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4.情境演读,熟读成诵。(1)指名读。(2)齐读。(3)练习背诵。小结: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和诗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心声,明白诗人的志向。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三、板书设计四、作业设计:背诵并理解诗意。古诗石灰

13、吟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并背诵。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中的意思。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石灰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是的这是石灰,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形成的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石灰有关的诗石灰吟。二、解诗题石灰吟,吟,指吟颂,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石灰

14、吟,就是石灰赞歌。三、知作者1.知作者。(出示作者简介)师: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请同学们浏览他的简介。2.知创作背景。(出示背景介绍)四、读诗句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注意红色字体的生字。2.再和老师读一读。五、懂诗意1.(出示古诗和注释)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逐句出示及解释。(1)千锤万凿出深山。千锤万凿: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诗意: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2)烈火焚烧若等闲。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诗意: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

15、平常的一件事。(3)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4)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诗意: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六、悟诗情1.师:这首诗在歌颂石灰,写了石灰不怕千万次捶打,也不怕被熊熊烈火的焚烧,这实际也在表明了作者的一些志向,请同学们想一想。2.师小结: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3.什么是托物言志?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

16、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4.再次朗读古诗石灰吟,感受作者的感情。七、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欣赏古诗竹石,说说这首诗传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诗情?2.师小结: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八、小练笔师: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所托之物参考: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橡皮)例子:竹子竹叶细细的、绿绿的、长长的,好像一位大人的中指。

17、竹子一生中只开一次花,那就是竹子要死的时候。所以人们把开花的时候形象的叫做“死前的美丽”。竹子,为人类做重要的贡献。竹竿可做竹器,雕刻成艺术品。竹沥、竹茹方可用药。竹笋可以吃,防便秘。竹子的用途真广!竹子是一种坚强的植物。冬天,在些花凋谢了,有些草枯萎了,有些树的叶子掉光了。只有竹、梅、松这“岁寒三友”挺立在雪中。然而,我更欣赏在雨中的竹子。雨滴滴嗒嗒的下着。沉重的雨滴拍打着竹子,打几下,它只不过弯几下腰,多像一个宁死不屈的战士呀!九、作业1.背诵石灰吟并默写。2.搜查诗人于谦的故事。课题名称第四单元10石灰吟教学目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首诗是采用的是托物

18、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石灰之口一语双关来表达作者追求高尚品格的决心及不怕牺牲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自己的志向,比较隐晦率。作者内心的感受及迸发出的情感学生难以体会。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追高尚品格的决心。2.通过借助相关资料,体会诗人不怕打击和磨难及不愿同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大家是否对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马诗印象深刻呢?2.回顾马诗内容 及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解诗题,知诗人 1.解诗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形式,如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

19、石灰。 2.知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臣诬陷杀害。有一天他目睹了煅烧石灰的过程,看到了石灰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从而联想到自己。受此启发作出了这首佳作3.跟着伴读音乐把诗读通顺。二、抓字眼,明诗意(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万”是虚指,说明次数多。锤:捶打。凿:开凿。等闲:平常。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

20、,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1.结构梳理你知道石灰经历了哪些考验?(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2.面对这一系列打击与磨难石灰持有的态度是怎样的?(若等闲、浑不怕)3.石灰之所以愿意承受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21、、粉骨碎身,是因为什么?(体会石灰的精神:刚强勇敢、不畏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三、再读诗句,解疑难1.借助相关资料通过了解于谦是有一个怎样的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更进一步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于谦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他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尽忠、捍卫疆土、口不言功,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民族英雄。但他个性比较刚直因此招致众人的的嫉恨,遭人陷害,被明英宗诬杀)2.了解了作者的精神气节后引导学生再读文章。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浑不怕、若等闲要读的有力度。3.请你再读诗歌,这次读的时候注意要读出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追求清白的坚定信念、坚守节操的 高傲风骨。4.理解完诗意

22、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风亮节,坚贞不屈、为国尽忠的精神跟永追高尚品格的决心。5.学完这首诗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6.你还学过其它的咏物诗吗?咏柳春夜喜雨小结这首诗通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暗喻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及永追高尚品格的坚定决心。其实不仅是石灰吟或者马诗是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和追求,除此之外这样的诗作还有很多,比如: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同学们下去之后可以多一些类似的咏物诗读一读。体会类似诗歌的异曲同工之妙。石灰吟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3、,默写石灰吟。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2.回顾学习方法。(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

24、了不教”的理念。二、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o”;“碎”读“su”。(2)明确诗歌节奏。课件出示:石灰吟千chu锤/万zo凿/出深山,烈火/fnsho焚烧/若等闲。粉骨/su碎身/hn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释题,理解“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4)集体

25、交流。(5)品析诗句。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b.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c.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板书:粉骨碎身、清

26、白留世)3.深入研读,领略意境。(1)讨论交流: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第一、二句诗。(2)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齐读第三、四句诗。(3)指导练读全诗。(4)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5)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课件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

27、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6)师: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7)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

28、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8)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4.情境演读,熟读成诵。(1)指名读。(2)齐读。(3)练习背诵。小结: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和诗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心声,明白诗人的志向。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三、板书设计四、作业设计:背诵并理解诗意。教师名称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目标了解诗人所表

29、达的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古诗借石灰来抒发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理解本诗需借助资料,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以比喻和拟人化的表达,用石灰的特点,突出人的品质,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的是石灰更是作者,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以现在学生的见识角度理解有难度。难点教学方法借助资料,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简单介绍作者及古诗的创作背景。2、板书

30、诗题:学生讨论题意。“吟”的意思谁知道?(“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含有赞美的意思。)我们以前学过这种体裁的诗,如暮江吟游子吟。暮江吟赞美黄昏时分江边美丽的景色;游子吟表达了游子的心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那么“石灰吟”是什么意思呢?(“石灰吟”即赞美石灰。)知识讲解(难点突破)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一、初读感知(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课堂,并相机指导。指名分行朗读,教师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二、古诗品读(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2)学生交流学习,教师点拨。过渡:于谦认为石灰“浑不怕”,“浑不怕”是什么意思?石灰不怕什么呢?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去体会。不怕千锤万凿。A.什么是千锤万凿?(锤,敲打。凿,开凿。“千锤万凿”中把“锤”和“凿”用“千”和“万”连起来,表示锤击敲打的次数多。)B.“千”和“万”是虚词,表示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