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553.56KB ,
资源ID:1526891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689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必修二专题一修改稿.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必修二专题一修改稿.docx

1、地理必修二专题一修改稿地理必修二专题一:人口与城市 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基本考点扫描:1.人口增长模式由 、 、 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 - 2.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原始低增长阶段: 农业社会,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阶段: 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增长减速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降至低水平,人口增长 ;低速增长阶段:现代的发达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原因是世界各国 不同。(1)发

2、达国家和地区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 较明显。(2)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 。 典型例题剖析:例1:(2012年上海市)从世界人口发展模式(如下图)看,丙阶段人口发展的特征是()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下降答案:D解析:甲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乙阶段死亡率急剧下降,出生率居于高水平状态,为高增长阶段;丙阶段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低增长阶段;丁阶段为“三低”模式。例2. (2013年上海市)下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

3、两个国家是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答案:D解析: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即可算出.规律(方法)小结:观察坐标图类的一般方法:1、看图名,整体把握。2、看图例,有的放矢。3、看横纵坐标,明确示物。4、串联关系,深度理解。例3:(2013年上海市)右图为200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阴影部分)与预测的205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对比,由图可见21世纪上半叶我国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人口规模明显缩减C老龄化趋势逐渐增强 D青少年比重趋向增大答案:C解析:读图可以发现老年人口比重加大,老龄化趋势加强。规律(方法)小结: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

4、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例4:(2013山东)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不包括港澳台),完成(1)(2)题。(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

5、人口不断减少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2)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201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B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C丰富的劳动力掩盖了老龄化问题D调高退休年龄可解决老龄化问题答案:(1)C (2)B解析:(1) 依据表格数据少年儿童比例呈下降趋势,劳动力人口上升,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故C正确。(2)依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我国2010已经老龄化突出,丰富劳动力无法掩盖,调高退休年龄不会改变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故选B。例5.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

6、图。读图回答12题。(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3%B6%C6.2%D3.2%(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1)A(2)C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易错提示:观看坐标图一定要注意横轴和纵轴单位和示物,很多考题会在这里设置陷阱。而学生审图不细致会导致做大错误。核心知识解读:我们用一个表格来说明本考点的主要内容:阶段原始低增长阶(A)加速增长阶

7、段(B)增长减缓阶段(C)低速增长阶段(D)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提高,高逐渐降低低人口增长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长开始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现在典型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三年真题再现:一、单项选择题(2012年广东省)图 9 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

8、991 年与1951 年相比,该地区()A60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 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C2040 岁人口比重下降 D05 岁人口比重上升22031 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A少儿人口比重大 B老龄人口比重大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数相等3(2013年广东省)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A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 C受教育程度 D传统观念(2013年浙江省)下表为2011年中国、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读表完成45题。国家城市人口比重30.3%44.6%47.8%86.9%4表中序号代表巴西的是()A B.C

9、D.5印度的人口增长属于()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二、单项选择题(2012河北)读表1,回答6-7题。表1 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省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河北省1.320.64上海市0.710.51江苏省0.970.69江西省1.370.616表中四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河北省 B上海市C江苏省 D江西省7目前,上海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全新模拟预测: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

10、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回答34题。3对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B国际劳工会大量输出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4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

11、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二、单项选择题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56题。5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6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三、双向选择题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7题。 7.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

12、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8-9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011.634.011.788.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9.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B.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窗体底端考点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基本考点扫描:1.人们

13、出于目中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时间可分为永久迁移和 ;按地理范围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 ;按迁移方式有自发迁移和和 、个人迁移和 、自愿迁移和 。3.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 ; 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 迁移活动。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 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 移民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去; 由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 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5.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古代历史时期:人口大规模的由 流域向 流域、珠江流域迁移。清代至新

14、中国成立前:“闯关东”: 、 一带人口迁往东北地区;“走西口”: 一带人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 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表现为从 地区迁到 地区。6. 地区间 的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典型例题剖析:例1:(2013辽宁)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外出讲课 B.上街购物 C.外出旅游 D.移民国外答案:D 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为人口迁移。例2:(2013广东)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优

15、的自然环境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高的经济待遇答案: D解析:改革开放后到目前,由于政策的放宽,加之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所以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待遇。例3:(2012河北)据报道,目前广东省总人口达1.1亿人,其中户籍人口7900万,常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导致人口向广东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原因 B政治原因C经济原因 D文化原因 答案:C解析: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例4:(2013浙江)目前,美国接受一批中国、印度等国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迁入。影响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16、 D.自然环境因素答案:C解析:迁移对象为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他们在本国就有不菲的收入,并不是廉价劳动力,所以追求更好的研究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是他们首先考虑的。易错提示:学生容易选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该题有背景材料。所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同时应注意审清题目中的条件。规律(方法)小结:例5: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1)(2)题。(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Bacd Cabd Dbcd(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d【答案】(1

17、)C(2)B【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第4题,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四幅示意图中只有c图年龄、性别结构较为合理,说明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小,排除c图,所以选C项。第5题,b图中处于受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核心知识解读:1.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推拉理论)“推”是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的变化,大多为被迫性迁移。“拉”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改善物质条件、就业、增加收入等),大多为自发性迁移。2.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

18、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三年真题再现:一、单项选择题1(2012广东)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B国家政策的影响C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2(2013山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流动,出现了民工潮。形成我国民工潮

19、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3(2013上海)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当地人口出生率下降 C大型水利工程建设B当地农业人口减少 D第二产业迅猛发展二、单项选择题(2012江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45题。4.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5.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

20、潮过度攀升的是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全新模拟预测: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2题。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

21、图的_相似()ABCD4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二、单项选择题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57题。5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CC、D DA、D6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7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

22、化的是()AABBCCDD三、双向选择题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810题。8.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 B.广西、湖南C.湖南、贵州 D.江西、福建9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10大规模的人口迁移()A.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考点3:环境承载力

23、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基本考点扫描:1.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2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展水平和 。3.环境承载力可以是单个要素考查估算:如 资源、淡水资源、 等。也可以是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 、科技、 等要素的综合,4.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 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 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5.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科技水平、 。典型例题剖析:例1:(2012河北)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容量比中西部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丰

24、富 B人均消费水平高C科学技术发达 D传统婚俗的影响答案:C分析:矿产资源、人均消费水平、科技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但东部没有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例2: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2)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 B.10000 C.4500,6000 D.4500(2)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

25、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答案 :D C解析:(1)木桶效应的含义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木板,而是其最短的板块。(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合理人口容量的界限,但还未达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极大值。易错提示:环境承载力估算的依据要弄清,环境承载力以所能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类要素为评估依据。这告诫学生要对概念深入掌握。例3.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B.该指标与外界开放程度呈正相关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答案 :B解析: “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易错提示:各个因素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要具体分析,在众多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规律(方法)小结: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核心知识解读: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概念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绒量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

27、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指一国或以地区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别1.考虑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2.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及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3.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要向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4.合理人口容量

28、不是一个具体的定植,具有相对性。三年真题再现:一、单项选择题1(2012广东)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A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资源数量呈负相关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自然环境条件无关2.(2013浙江)下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3(2012上海)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自然资源与环境 D地区开放程度4(2012广东)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环境容量大 B铀矿等核燃料资源丰富C能源需求量大 D海运便利,燃料运输成本低5我国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人口容量小,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 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