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8.62KB ,
资源ID:1527863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786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轮复习第14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轮复习第14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docx

1、一轮复习第14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第14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科指导意见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2表现(1)政治对抗:“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兴起。(2)经济对抗:“马歇尔计划”经互

2、会。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3)军事对抗:北约华约。1948年,“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柏林危机。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国策动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约。1955年,为对抗北约,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3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2)美苏两国全面对抗,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

3、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知识点二 “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概况:19501953年,美国借朝鲜内战进行干涉。(2)影响: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1)概况:19451954年,越南北方人民打败法国侵略者,美国乘虚而入,发动越南战争。到1975年结束。(2)影响: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

4、权地位相对衰落,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漫画说史】 马歇尔计划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信息提取:漫画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上是美国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构图解史】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信息提取: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全方位的,以“冷战”方式为主,辅之以“热战”。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构图解史】 “冷战”的影响信息提取: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充满了政治对峙和军事对抗,但因美苏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美苏“冷战”的影响(1)积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

5、,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16天津文综,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

6、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解析威尔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总统,此时美国还没有确立世界金融的领导权,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经济受到打击,不具备领导世界的能力,故B项错误;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获得金融和贸易的主导地位,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故C项正确;肯尼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优势开始下滑,故D项错误。答案C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实质:两者在本

7、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背景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2017北京文综,22)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

8、钢联营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他终于上道了”及漫画中的“美国纳税人、加油欧洲、自立”可以看出,“他”指的是欧洲。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铺平了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新政力图缓解经济危机,与欧洲联系不大,A项错误;1946年“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与题意无关,B项错误;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D项错误。答案C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美苏争霸的特征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

9、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核心论点:美苏争霸具有阶段性,缓和与紧张并存。由于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及新兴力量的发展,制约了世界战争的爆发。(2019山东威海模拟)下图漫画旨在说明美国()A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B霸主地位受到挑战C对欧洲控制日益加强D遏制政策必然失败解析漫画没有涉及美苏争霸的情况,无法推断出美国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故A项错误;漫画主要反映美国遏制政策必然失败,而不是霸主地位受

10、到挑战,故B项错误;漫画信息与美国对欧洲控制是否中强无关,而是强调美国遏制政策必然失败,故C项错误;根据漫画信息“北大西洋公约”“美国攫取世界霸权”“反共公约”等可知,以美国为首的遏制苏联的政策必然“碰壁”而失败,故D项正确。答案D考法1美苏“冷战”的评价【考题1】 (2017课标全国,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明立意从战后美苏对峙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参透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何为“又是”?清误区本题属于漫画信息类试题,难

11、度较大。漫画中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的开始兴建并不代表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历史逻辑推理一定要严密。考法2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构想的比较【考题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史料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

12、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史料一主要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建设作用及美国的本质意图,史料二主要阐述了“一带一路”构想的背景、宗旨及目标。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者的不同。答案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实行于“冷战”时代

13、,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像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一首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从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总之,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产物。“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寻求经济合作的体现。关键信息信息1“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控制西

14、欧”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多重目的。信息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体现了历史潮流,“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体现“一带一路”的宗旨和目标。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历史比较类试题。首先根据所提供的文字等信息,确定比较的角度,如从背景、内容、目的和影响等角度,对比全面,条理清晰;最后,点题升华,归结二者的本质区别。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山东青岛学期初调研)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

15、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A“冷战”中伴有“热战”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解析由“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苏联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2(2019山东聊城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A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C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解析根据题目中“马歇尔计

16、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可知,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的分裂,故A项正确。答案A3(2019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一幅名为看谁更弱智的漫画。漫画中的现象在历史上频频上演,双方此举是为了()A麻痹对方,发展自己 B夸大其词,震慑对方C故弄玄虚,示敌以弱 D渲染威胁,扩充军备解析漫画中“225”及“226”都比其正确结果大,即不是在麻痹对方,故A项错误;通过“225”及“226”都比其正确结果大可知,双方都在夸大自己的力量以震慑对方,故B项正确;漫画表明双方都在夸大自己的力量,不是向对方示弱,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扩充军备”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4(2019山东青岛学期初调研)1947年,美

17、国副国务卿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A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 B美国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C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 D美国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解析由“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可知,美国希望欧洲统一,故A项正确。答案A5(2019江西上饶模拟)岳建勇在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一文中认为:“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下列能反映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采取的措施是()A实

18、施“马歇尔计划” B发动朝鲜战争C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D加强与加拿大合作解析根据史实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精心构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反对朝鲜战争属于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遏制而非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故C项错误;美国与加拿大的合作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史实,并非是战后初期,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山东济宁期末)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德国一直对苏东国家奉行不承认的强硬政策,但60年代末宣布实行以“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通过谈判,联邦德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一转变A是美苏“冷战”重心

19、转移的产物B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C是德国经济滞胀下的被迫调整D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解析题干表明联邦德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以“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这样就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现象,故B项正确。答案B7(2018宁夏银川质检)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故A项错误;美苏两国对峙的目的是遏制对方争夺世界霸权,而不是展示各自实力,

20、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美苏两国在美洲地区的争夺,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美苏对峙,但最终两者通过信件来往达成谅解,这说明在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故D项正确。答案D8(2019福建三明模拟)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德国的正式分裂 B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C美苏争霸的形成 D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占区和西占区发行不同的货币,完全是在苏美两国的操纵和默许之下完成的,故D项正确。答案D9(2019山东枣庄模拟)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

21、岛形势图。该图反映出当时()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B“冷战”形势达到了顶峰C“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D联合国军主导朝鲜半岛形势解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5月华约的成立,故A项错误;在越南战争中,“冷战”形势达到了顶峰,故B项错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动了朝鲜战争,这样就把“冷战”从欧洲延伸到了亚洲,故C项正确;在朝鲜战争前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主导了战争形势,到后期,由于中国的抗美援朝,朝鲜逐渐控制了战争形势,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9山东济南模拟)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

22、A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答案A11(2019广东揭阳模拟)1956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社会主义阵营B联合印度夹击中国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解析据材料“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可知,苏联极力拉拢印度,与美国和英国争夺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9山东潍坊模拟) 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

23、,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A放弃了与苏联争霸 B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C力图维护世界和平 D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解析据材料“伙伴关系”、“谈判”可知在美国在对外过程中改变以往的直接影响方式,其目的是争取对外的主动,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6江苏单科,23)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

24、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

25、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

26、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14(2017陕西安康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提炼一个或多个主题,并予以分析。答案主题:柏林墙和“三八线”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产物。分析:1949年,在美苏主导下,分别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为防止东德居民外流,东德沿东西柏林边界修建了柏林墙,加剧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欧洲的对峙程度。为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1950年,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下,朝鲜内战爆发,以此威胁新中国,由于中国的反击,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形成了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这成为两大阵营在亚洲最为激烈的对抗。(列举一个或多个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