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51.21KB ,
资源ID:1529280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928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学点拨.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学点拨.docx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学点拨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 理解“天下为公”和“家天下”提供两段材料给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天下”: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二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

2、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三 西周的分封制1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

3、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设问: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哪? 2 注意西周的

4、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四 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五 西周礼乐制:即周礼,这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六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2、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并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礼乐制度是维护保证分封制、宗法制推行的工具。3、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

5、权力的高度集中。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权力与义务相统一。七 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1)来源: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诸侯国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2)血缘宗亲关系:附属国的首领与商王基本没有血缘宗亲关系;诸侯或是周王宗亲,或是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3)权力: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附属国基本上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 附属国经常与商王发生战争;诸侯与周王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诸侯国的自主权有所消减。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 导入新课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

6、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二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二 皇帝神圣在何处?皇帝地位至尊。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在讲此问题时,可以找如下资料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皇帝至尊的地位。名号制度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包括皇帝以及附属的皇后妃嫔、太上皇、皇太后、皇子、皇太子、皇孙、公主等在内的皇

7、帝宗族名号系列,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称号系列,突出皇帝制度的神圣、尊严。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权利,显示其联系上天与人间的特殊身分。有历法、年号、礼仪、乘舆、宫廷、陵寝等一系列体现正统与等级的规章制度,表现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形象。有后妃制度、宗室制度、以及有关皇子、公主、外戚等的一系列制度来保护、协调家族利益,其核心是宗法制度。有皇太子继承制体现皇权的延续和稳定,并保障皇权的顺利交接。皇室开支有财政保证。有宦官制度为之服务。三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1)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权至

8、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3)皇位世袭。四 “九卿” 是哪九卿?卫尉: 皇宫保卫 郎中令: 宫廷警卫 太仆: 宫廷车马 廷尉: 司法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 奉常: 宗庙礼仪 宗正: 皇室内部事务 少府: 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 治粟内史: 全国财政税收 五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

9、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六 理解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基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官吏产生: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权力大小: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七 学生在讨论、争论和思考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广修驰道以及

10、“焚书坑儒”,制定法律等等,并体会秦始皇采取措施巩固统一的必要性。灵渠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后,在原来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基础上,修葺、增补、新筑,建成了今天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眠县),东至辽东,蜿蜒万余里。长城的修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保障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一定的作用。八 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概括出积极方面: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消极方

11、面: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九补充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 中朝和外朝中朝是汉武帝设置了一个新的机构,是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宫廷系统相对立。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这个系统被称之为外朝。在中朝出现之前,丞相就是政府的行政首脑,他参与国家方针大计的决策过程,但是等到中朝一出现,真正得到皇帝信任的和皇帝一起参与决策的是中朝的官员,而不再是以丞相为首的合法的政府系统的官员。 二 元行省制度的目的设问: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元

12、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哪些措施?(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分析)目的:为了吸取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管辖和统治辽阔的国家,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三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宋加强中央集权朝代背景措施评价趋势西汉1、郡国并行2、七国之乱景帝:武力平叛收诸侯王军事、政治权力于中央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日益衰弱(宋),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处绝对上风

13、.。武帝:推恩令、刺史、酎金夺爵扩大了中央直辖区唐-五代1、安史之乱2、藩镇割据宋太祖;收精兵,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皇帝控制了军权削实权,州郡直属中央、通判监督、文臣任州郡长官避免了佣兵作乱制钱谷:中央掌握州郡财赋消除了地发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总体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造成国俭财政危机。四列举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时期选官制原因标准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贵族出身战国至西汉初军功爵制战争的需要,宗法制、分封制的破坏军功西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秦暴政及短暂统治的教训德行才能、东汉末-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才能、家世门第隋科举制魏晋来九品中

14、正制出现累世公卿现象 , 南北朝世族的衰落,考试成绩五 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及评价。 时期特点人物形式评价隋朝开始隋文帝炀帝分科举人进士科分科举人是科举制的来历以试策取士的开始唐朝日臻完善中央统一分科,进士明经定期举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提供了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保持了帝国长期繁荣宋朝重文轻武选官过冗过滥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六补充监察(官员)与谏议(皇帝) 监察谏议目的保证官员廉洁高效监督皇帝的言行开始确立秦、西汉初中央:御史大夫隋唐门下省 谏议与封驳发展汉武帝地方:十三州刺史宋代独立谏官机构-谏院顶峰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业务)-科道;地方:

15、按察使司明清(撤销)皇权高度加强评价(自我测评2)消极: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与低效,不能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起重要作用七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清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朝代原因措施评价趋势明太祖1、元朝权贵专权教训,2、借口胡惟庸图谋不轨废丞相,亲自掌六部,后代不得在立丞相

16、,设殿阁大学士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成祖:政务繁忙设内阁-票拟皇权至上清雍正:处理西北紧急军务军机处-跪奏笔录提高了行政效率,专制皇权达顶峰二 关于明朝内阁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三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结朝代中枢权力机构简评地方管理体制简评夏商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西周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至

17、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郡县制建立起地方官僚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西汉三公九卿制,中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景帝武力平叛,武帝推恩令、刺史制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加,加强中央集权唐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中后期大设藩镇实际是地方割据势力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二府三司),谏院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加强了皇权州郡直属中央,文臣做知州郡、通判监督,转运使管财政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出现“三冗”“两积”元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行省制度中国地方行政机构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明废丞相,

18、设殿阁大学士、内阁皇帝权力空前提高废行省,设三司清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设行省及办事大臣、将军等辖区趋势皇权加强,相权衰弱(明);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日益衰弱(宋);日益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特点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5.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实行人治。自我测评3影响积极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上:有

19、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思想文化上: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使我国古代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政治上:压制了民主思想,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经济上: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上:箝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四 简介军机处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担心机密泄露为由,于是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三年后更名军机处,军机处的最大特点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速就是办事效

20、率高。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于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 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格局有什么特点?又有何共同点形式和主要特点: 民主制,公民大会有最高统治权,全体公民掌权贵族制,贵族集体领导大会,贵

21、族权力受大会制约。寡头制,少数贵族集体统治。僭主制,本质同君主制,权力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权力君主制,君主个人专制,保留了形式上的公民大会共同点: 都是小国寡民。都不同程度的受公民大会的约束,体现公民政治的特点。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注意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表格结合课本,完成下表:阶段时间标志事件主要贡献主要内容准备条件公元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确立法治原则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引上轨道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创建民主规范民众法庭、抽签选举、差额选举正式确立

22、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保障陶片放逐法全面繁荣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时期健全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2、机构体现:(自我测评2)机构产生方式性质职责公民大会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监督、审议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30岁以上公民抽签产生比例代表制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最高权力的代表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30岁以上公民抽签产生日常司法机关司法诉讼,审核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其它机关30岁以上公民抽签产生行政、军事机关分管具体事务,对公民大会、议事会负责三雅典民主政治机制体现:列举:抽签选举、差额选

23、举、陶片放逐法、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辩论章法、津贴制度四 雅典民主制的评价 总体评价:伟大文明的催化剂;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1、进步性: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作出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深远。多数人参政有利于正确决策。群众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广泛深入发展。2、局限性:从民主范围说:雅典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群体的民主。从民主方式说:它所采用的公民直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导致的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易导致极端民主与无政府主义)。注意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

24、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在五百人大会休会期间为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 罗马政体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 帝制(元首制、君主专制)政体时间构 成实质法律法律特点君主制BC8C-BC6C君主专制习惯法未成文习惯法共和制BC6C- BC27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贵族共和制十二铜表法阿奎里亚法成文法民事侵权法的开端帝制元首制BC27 -3C元老院(元首控制)、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宗教权于一身屋大维披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西罗马3955C

25、东罗马3951453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完备补充德国伟大的法学家耶林有一本著作,名曰罗马法精神,他在书中如此说道:“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法学家耶林先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罗马法与罗马帝国宏大历史有何丝丝缕缕的关系呢,罗马法又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以至影响至今呢?二 罗马法演变罗马法概 况十二铜表法BC452-BC450背景罗马共和国诞生,急需通过法律文件稳定秩序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

26、(特点)过去习惯法的汇编,第一部成文法评价积极:对平民: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对罗马: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罗马的基本法。局限: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既得利益阿奎里亚法BC286内容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意义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查士丁尼法典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教训及巩固统治的需要。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意义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的阶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1.(对罗马)维系

27、了罗马帝国的统治2.(对后世)罗马法的许多制度被后世借鉴吸收;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法制先声。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一 君主立宪制确立-1689颁行权利法案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时间事件评价趋势13世纪初大宪章有利于封建贵族限制国王的权力(征税、侵犯人身自由)国王权力逐渐减小;议会权力逐渐增大1265年孟福尔召开大会,后来议会形成上院、下院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国王有召集、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的权力。议会包括国王、上院(权大)、下院组成,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1688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威廉、玛丽继承王位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标

28、志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下院权力逐渐扩大)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统治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保证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二 君主立宪制发展-18世纪前期实行责任内阁制含义责任内阁制:内阁代表政府掌握行使行政权并向议会负责的制度。形成过程时间事件王权内阁(政府)权力趋势光荣革命前国王组内阁实权权小,国王的内阁国王内阁权力减小,责任内阁权力增大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统而不治内阁担实际行政职责,权力加强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统而不治首相掌握内阁权力,协调各部门工作,责任内阁制形成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三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四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