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00KB ,
资源ID:153574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357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Exmiksn路基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Exmiksn路基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2.2遵循的规范、规程(1) 国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2)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 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4) 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 部颁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6) 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7) 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 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9) 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 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2、2006)(11) 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设计(JTJ 034-2000)(12) 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13) 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 064-98)(14) 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5) 部颁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16) 部颁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施工规范(JTG F30-2003)(17)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设计方案专题研究报告(2007年6月) 3、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 3.1原有公路的标准横断面 现广三高速公路东起广佛高速雅瑶立交,西至三水布心连接G321国道。原工程分

3、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为兴贤至三水布心段,长23.7公里,于1994年建成通车:2期工程为雅瑶至兴贤段,长6.3公里。广州方向立交匝道于1996年底建成通车,佛山方向立交匝道于1998年建成通车。建设时主线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中国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标准实施,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m,中央分隔带宽度2m,设计车速100km/h,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全长30公里,全封闭、全立交。 现有广三高速公路路基断面组成如下图: 3.2原有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广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沿线桥梁、涵洞、通道、分离立交的设置基本能满足高速公路及路

4、基两侧的水系、道路的联系和通畅要求。但是,存在桥梁附属设施中损坏较严重、桥面泄水管也基本被泥沙堵塞、桥面排水不畅等问题。另外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较快,部分支线上跨分离桥宽度不能满足现状或规划要求、部分原有桥涵净空明显不够等问题。 根据2006年桥梁及涵洞检查评定报告的评定结果:第一合同段有2个小桥评定为二类桥,17座桥评定为三类桥,雅瑶小立交桥、谭头村大桥、颜峰立交桥、水库大桥共4座桥评定为四类桥。涵洞结构总体技术状况评定为好的状态有5道,较好的状态有15道,较差的状态有11道。 3.3原有公路构造的维修利用、加固、废弃情况 根据桥梁检测的评定结果,2007年2008年业主对四类桥进行了加固处理,

5、其余桥涵根据使用情况也进行了局部维修。本次扩建以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物为原则,对于能利用的桥涵,原则上不拆除废弃。 3.4旧路面病害调查与检测情况 现有路面时经过2004年的沥青砼罩面而形成的,原广三高速公路建设时行车道采用的路面结构为:面层为24cm水泥砼板,基层为15cm厚6%水泥含量稳定石粉,底层为15cm厚4%水泥含量稳定石粉。后由于车辆的重载、超载使砼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碎断角、裂缝及下沉,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畅顺。为此,2003年大修设计时对原有水泥路面进行了压浆,更换修补损坏的砼板块、重新灌缝处理后再进行沥青砼的罩面经过重新拉坡后,对局部加铺层厚度大于9cm的路段采用AC-201沥

6、青砼或AM-25沥青碎石调平。现有行车道路面典型结构如下: 罩 面:4cm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K-13A)5cn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C-201) 原路面:24cn厚水泥混泥土面板 基 层:15cn厚6%水泥含量稳定石灰粉 底基层:15cm厚4%水泥含量稳定石粉 另外,硬路肩结构为4cm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K-13A)+5cm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C-201)+18cm厚水泥砼面板+15cm厚4%水泥含量稳定石粉 大修后的路面运营至今总体情况良好。部分路段特别是桥头两断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个别路段出现了轻微坑槽,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局部有修补痕迹。其中,里面病害尤其以水泥混泥土板的放射裂缝最为严重

7、。由于交通量的增加,现有道路超负荷运营,已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制约了沿线的经济发展。 由于现有路肩的路面不能满足扩建路面的需要,因此需凿出重铺。 关于旧路面的处治及详细现状病害等情况,具体见路面标有关说明。 3.5匝道路面结构调查与利用 现有匝道路面结构为水泥混泥土路面,结构形式与原主线路面一致,典型结构如下: 原路面:24cm厚水泥混泥土面板 基 地:15cm厚6%水泥含量稳定石粉 底基层: 根据2006年底的第I合同段路基路面检测报告,未发现脱空板块。结合本次施工图前的调查,匝道路面使用状况良好。因此,对于本次对能利用的匝道路面予以充分利用,不能利用的路面破除厚按新水泥混泥土路面重

8、建。4、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 4.1路基设计原则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则,采取有效的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边坡稳定的措施。路基设计应在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以充分搜集资源上进行。并做好路基路面及排水的综合设计。路基设计应根据防洪排涝及沿线构造物净空需要确定合理的填筑高度并兼顾当地农田建设,沟、河、塘等地段应清除淤泥,分层填土碾压并做好防护、排水设计,确保路基安全。深入分析研究,采用设计新理念、新思路进行路基填筑及排水、防护等综合设计,加强防护及水土保持工作,一新环保展现景观。

9、检测巡视路面防排水设计,确保路床处于干燥或中湿以上状态。4.2横断面布置主线路基宽度根据路线扩建方案,以原路基为主体进行两侧拼接加宽。本项目老路路基标准宽度为24.5m,本次扩建后路基标准宽度为41.0m,即由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扩展后宽度为41m,路基各部分组成为:行车道宽2x4x3.75m、硬路肩宽2x3.0m(含右侧路缘带)中间宽带3.5m(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宽带2x0.75m)、土路肩宽2x0.75m。 如下图行车道和硬路肩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横坡为4%。纵断面按原道路左右幅中央分隔带外侧高程分别拟合并根据老路加铺5cm罩面(桥面不加铺)进行设计。单向单车匝道匝道路基宽

10、度为8.5m,其中行车道宽3.5m,左侧硬路肩宽1.0m(包括0.5m的左侧路缘带),右侧硬路肩宽1.0m(包括0.5m的右侧路缘带),土路肩各宽0.75m(土路肩采用向外倾4%的横坡)。路基设计高程为行车道中心线处的路面标高。(2)单向双车匝道匝道路基宽度10.5m,其中行车道宽度2x3.5m,左侧硬路肩宽1.0m(包括0.5m的左侧路缘带),右侧硬路肩宽1m(包括0.5m的右侧路缘带),土路肩各宽0.75m(土路肩采用向外倾4%的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心线处的路面标高。(3)对向双车道匝道路肩宽度为18.5m,其中中间宽带2.0m(包括1.0m中央隔带和两侧各0.5m左侧路缘带),

11、两侧行车道各2x3.5m,右侧路缘带宽0.75m,土路肩各宽0.5m。路面横坡2%,土路肩横坡4%。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心分隔带外侧边缘处的路面标高。4.3超高方案(1)主线路基横断面对于非超高路段,扩建部分原则上按2%的横坡设计;本标段主线无超高路段。(2)匝道互通范围内匝道最大超高6%,部分段落利用原有匝道的,采用实测超高值作为设计超高,以新建匝道均按照现有规范取值。在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主线拼接处的横坡由主要匝道或主线的横坡和竖曲线决定,即以拼接处的路面为一定空间曲面为原则,不致产生曲折。本立交单车道匝道半径均大于72m单向双车匝道半径大于47m,按照规范规定,无匝道需进行加宽。收费广场两端三

12、角段采用三次抛物线以及园曲线相接方式度过,渐变率小于1/5。5、路基设计要点 5.1路基边坡设计(1)填方路段:填土高度在8m以内,一般路基边坡率1:1.5;填土高度在812m,上面8m为1:1.5,下边坡为1:1.74。一般路段填方路基统一设置1m宽的护坡道,外倾3%的横坡。对于放坡受限制地区及用地受限制的路段,设置了悬臂式(扶臂式)钢筋砼路肩或路堤挡土墙支挡工程,其坡脚设置1.5m的护坡道,外倾3%的横坡。(2)挖方路段:当挖方边坡高度在5m以内时,边坡坡率1:1.25,碎落台宽度1m,内倾3%的横坡。当挖方边坡高度在58m时,边坡率1:1.25,碎落台宽度2m,内倾3%的横坡。当挖方边坡

13、高度大于8m时,每8m设一级,碎落台宽2m,内倾3%的横坡,边坡坡率视土质情况采用1:1.251:1.5,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对于高液限土边坡,拟采用缓坡,边坡率1:2。5.2主线路基高度确定主线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路面设计标高。本次扩建以原路基为主体两侧拼接加宽,路基高度结合原路面加铺厚度确定。5.3公路用地界对于路基填方路段,路基排水沟外缘以外0.8m,设置隔离栅,隔离栅以外0.2m为公路用地界;对于路基挖方路段,无截水沟路段为轧堑顶、有截水沟路段为截水沟外缘以外0.8m处设置隔离栅,隔离栅以外0.2m为公路用地界面;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内1m为公路

14、用地界面;桥梁地段桥梁正投影以外两侧各1.0m为公路用地界面。5,4特殊路基设计5.4.1不良地质路段勘查揭示,本标段属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其中冲积平原区断续分布3-1、3-2、3-3层软土;下伏基岩为软质强中、微风化粉砂岩、砂砾岩、粉细砂岩,强度普遍较低。5.4.1.1软土、软弱土本段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续分布3-1淤泥层、3-2淤泥质土层、3-3淤泥质砂层浅表层软土,总体厚度约4.006.00米。软土长约580m,占本施工标段总长的38.7%。3-1淤泥层分布于K4+800K5+040、K5+960K6+300,呈厚层状断续分布,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抵抗剪强度,中灵敏度,处理时应谨

15、慎对待,路幅范围内纵横向变化大。该层软土埋深较浅,层顶面一般埋深2.103.70米,为表层厚层软土层。各段分布特征详见表23-2土层性为淤泥质土,主要分布于K4+800K5+040,灰色、深灰色,局部夹灰黑色淤泥,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抵抗剪强度,低中等灵敏度,分布特征详见表25.2.1.2砂土液化判别结果本路段埋深20m以浅的砂层均不产生液化。5.4.2特殊路基处理原则(1)特殊路基处理的思路及原则特殊路基的处理是从稳定、沉降及满足构造物的承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路堤稳定计算采用总应力法或有效固结应力法。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e-p曲线)计算主固结沉降Sc,并采用经验修正系数对

16、其进行修正,经验系数Ms取值为1.11.4。地基的固结度采用太沙基固结理论计算。路基填筑期一般按36个月考虑,预压期按6各月左右控制。设计荷载按按公路I急考虑。地震力的计算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的规定,只考虑水平向地震力。压缩层计算深度控制原则为计算层底面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稳定验算时,采用圆弧条分法按路堤施工期及公路营运期的荷载分别计算稳定安全系数,施工期采用直剪快剪(不固结不排水)指标,按总应力计算,其容许值为1.10;运营期采用固结快剪(不固结不排水)的指标,按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其容许值为1.20。(2)软基处理工程控制标准A为避免或

17、减少扩建路基纵向裂缝病害产生,路基拼接时,应控制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增大值不应大于0.5%。为了减小加宽路基对原有路基的附加沉降,加宽路基的软基处理以复合地基为主,同时应严格控制路基的沉降,老路拓宽新旧路基的工后差异成绩按不大于5CM控制。B为尽可能减小广三高速公路拼接加宽段因新老路基地基强度与填料强度、压实度不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及纵向裂缝,在新老路基拼接处采用挖台阶铺设单向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与原高速公路旧路基拼接处的差异沉降,加强拼接路基的整体性。C对拼接路段施工期的控制标准:1路基拼接施工期实测沉降速率应小于5mm/每天,新建

18、路基坡脚处侧向位移小于3mm/每天;路面拼接施工期的沉降速率小于2mm/月;2由于拓宽工程期间需保证既有路堤安全通行,还应限制路堤最高填筑速率小于1m/月。D改移后匝道路基靠近现有主线路基及匝道,并不适宜用排水固结的方法处理,所以匝道软基处理与主线同样采用换填或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技术要求与主线一致。5.4.3特殊路基施工方案针对本工程地质特点,地基的处理以处理拼接宽路的稳定和差异沉降为主。在以往扩建高速公路软基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该段的软土进行了分析,以利于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1)对于埋藏深度较浅,厚度小于1.5m的软土,一般采用清淤泥换填碎石处理。(2)对于埋藏深度较深的

19、软土,一般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法进行处理,水泥搅拌桩最深处理长度控制为12.0m。水泥搅拌桩桩径采用50m,呈三角形布置,横向采用内密外疏的布置方式,桩间距为1.11.5m。同时,为增强其早期强度,按水泥用量的2%傪入生石膏粉。(3)对于沿河塘路段的地基处理,有以下3钟情况:第一种是地基条件相对较好,稳定和变形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只在路基临空一侧地面上开挖台阶;第二种是地基条件较差,不经处理工后沉降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稳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路段,主要采用增强护坡道的宽度结合铺设土工格栅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第三种是地基条件差,沉降及稳定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处理

20、方案。(4)对于桥头路堤的地基处理,考虑其特殊的工程位置,较高的工后容许沉降要求,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填筑条件,采用放缓溜坡坡度、复合地基及加载预压等方案进行处理。5.4.4路基拼接设计在旧路改建中,拓宽后路基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建后公路的使用寿命。而控制、延缓结合部处的开裂是保证拓宽改造公路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需采取各种处治措施,以减少新拓宽路基的沉降量,进一步缩小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同时加强新老路基的衔接,并保证路基的填筑质量,用来减轻新老路基性质差异所产生的危害。本工程采用直接开挖成台阶状的方案。具体为先进行坡面清理,清表面深度按30cm控制。一般路段底部台阶宽度考虑土工格栅设

21、置的需求按2.25m控制,中部台阶宽度按1m控制,顶部因原硬路肩不能利用,需凿除原路肩后,按平台高度0.95m控制。对于软基路段为能满足在边坡上施工的需要,台阶可适当加宽但不应超过2.5m,台阶均按内倾2%设计。台阶开挖自下而上进行,开挖一阶及时填筑以阶。老路扩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避免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路基纵向裂开,在新老路基的填筑上运用土工合成材料能有效的增强老路基与拼接路基体间的联接性,限制和协调路基土体的变形,均化荷载,提高拼接路基的抗剪强度,增加拼接路基的整体性。土工合成材料采用高强度土工格栅。具体土工格栅如下:(1)路床顶面以下20cm处设置1层单向土工格栅;(2)计算

22、总沉降量大于15cm但又不属于软土的路段,在地表以上20cm加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3)扩建路基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路堤底部不在重复设置土工格栅,仅在路床设置1层单向土工格栅。格栅抗拉度不小于80KN/m,2%应变时抗拉强度不小于26KN/m。5.4.5材料要求(1)土来源于沿线的取土场,取土时若发现有腐殖层、淤泥或不符合规范的土则不得采用。(2)水泥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R普通硅盐水泥,其性能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3)换填用碎石碎石垫层中碎石粒径不大于5cm,采用天然级配碎石。(4)砂砾垫层砂砾垫层含泥量不得大于5%,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cm。

23、对于采用采石场的砂砾料,应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和最大粒径。(5)土工格栅:其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5.4.6特殊路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5.4.6.1路基拼接施工(1)一般要求1.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挖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语淤籍和路基冲刷。2.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耕植土进行清除,厚度按30cm计列,然后进行地面压实,压实补偿按10cm计列,并按表9中的压实度分层夯(压)实。3.压鱼塘、河沟地段,要清淤的沟塘应清淤彻底(清淤后塘底基本同塘周围土质)。但应注意施工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4.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

24、计断面,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浦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度,不应小于10cm。5.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检验符合规范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6.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在不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1:1的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7.压实度按压实标准要求执行,为保证均与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8.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外侧超宽30cm,施工加宽与路堤

25、同步填筑,严禁出现贴坡现象。9.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构造物两侧的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见表4),在填筑时须特别注意,并满足相应的压实度和CBR值的要求。表列路基范围的路基填料的CBR值除路床顶面以下0-30cm大于8%以外,余均要求大于5%,该范围的路基压实大于或等于96%。当路桥的施工方案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桥台时,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倒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路基的压实度。(2)台阶施工要求拼接路堤的台阶是提高路堤拼接强度的重要保证,台阶开挖的技术要求如下:1.台阶尺寸按设计尺寸开挖。2.台阶立面要求机械开挖时预留10cm,用人

26、工手提式内燃铲休整,台阶坡面向老路基倾斜,坡比控制在2%,以利于接缝处压实;3.台阶自下而上随填土进行逐层开挖,暴露台阶时间一般不超过34天完成最后一层填土;4.台阶内侧重型压路机碾不倒的接缝部位(大型机械的压实施工死角),必须采用打夯机分薄层夯压密实;5.台阶开挖时若老路堤出现渗水,须及时报告监理,采取处理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6.提高段的台阶开挖,为调坡需要,可在96区以下(即:路床底面以下部分)逐层调平,96去(即:路床底面)为水平坡,然后形成超高。5.4.6.2填土预压、填土等载预压1.路床顶面设计高程以下路基压实标准及路堤填料要求同一般路基。2.填土预压高程(欠载预压)=路床顶面设计高

27、程。3.等(超)载预压高程=路床顶面设计高程+等载高度(等载高度按1.05m计)。4.填土预压的等载土方、沉降土方均用素土填筑。5.4.6.3不良地基处理施工(1)浅层软土的处理浅层软土处在表面,深度1.5m,且下卧层土质良好,一般采取换填的方法处理,按照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处理方法。1.老路堤利用塑排板处理的软土段,或设计单位计算后抽水清淤泥影响老路堤稳定性的地段,经监理复验后采取不抽水分段清淤(特殊路基设计除外)。即:采用纵向围堰将河塘水域隔断,在围堰内用铰刀式吸泥泵清淤。清淤完成后每隔5-8m筑横向围堰,分段抽水并回填素土,要求压实90%,形成工作平面后进行软基处理。围堰尺寸和位置考虑

28、清淤时的稳定性。2.抽水不影响老路堤段落,可采用抽水清淤后回填砂砾。压实度满足路堤相应部位要求。如果回填后还需进行软基处理的地段(如水泥搅拌桩等),则需用素土后砂砾回填,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0%3.河塘清淤前必须认真调查分析老路堤的稳定性,对重点河塘清淤,要对老路边坡布置沉降位移观测点,确保清淤时老路提的稳定。施工过程中药密切监视老路堤的稳定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如老路边坡松动微裂,清淤时地基流砂等地质病害)时必须即报告监理,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地表软土的处理1.清表后准备施工之前要认真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是否存在下列情况:a、泥沼地段;b、表层经常积水地段;c、暗沟暗塘;d、老路堤边坡或路面出现不均与沉降地段;e、高填方的低洼地段;f、机械行走时有弹簧土现象的地段。这些地段经常有窝状的软土存在,是影响路堤稳定的隐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