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7.26KB ,
资源ID:1538650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386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公输【基础知识】1.词类活用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义不杀少而杀众众:形容词作名词,少量的人,众多的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犀兕麋鹿满之满:形容词作动词,充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守圉:动词作名词,守圉的方法;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2.古今异义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虽然

2、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文古义:刺花纹,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胡古义:为什麽今义:姓氏。3.一词多义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以牒为械当作。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入见。类:不知可谓知类动词,类推,为与此同类名词,种类,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说,解释,陈说。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

3、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起:出发、动身起于鲁起身子墨子起,再拜;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承接。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表转折,“却”。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承接。公输盘诎,而曰表转折,“却”。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表转折,“却”。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表转折,“却”。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表承接。4.通假字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通“

4、拒”,阻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公输盘诎(通“屈”,理屈)【中考试题】(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

5、:“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公输)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遂逐齐师(于是)公问其故(原故、原因)望其旗靡(倒下)公输盘诎)(“诎”通“屈”)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克己奉公B克敌制胜例句:以牒为械A为民请命B下不为例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6、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大国,难测也。答:大国,是难以测(2)虽杀臣,不能绝也。答: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答: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孟

7、子二章【基础知识】1.重点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环】围。【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固国】巩固国防。【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顺】归顺,服从。【故】所以。【畎亩】间、田地。【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恒】常。【然后】这样以后。【困于心】内心优困。【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法家】有法度的世臣。【外患】外来侵略的忧患。2.通假字【亲戚湖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一词多义【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而】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以】以天下之所顺: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发于声:表现4.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疆域【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亲戚畔之】古义

9、: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5.词类活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般“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劳其筋骨】一般“劳”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一般“饿”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其身】一

10、般“空”“乏”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贫困。【行拂乱其所为】一般“乱”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所以动心忍性】一般“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人恒过】一般“过”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一般“入”“出”是动词,在此活用为为名词,国内、国外。【中考预测】(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孟子曰:“桀

11、、纣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释】指夏桀、商纣,古代的 暴君。与:同“为”,替的意思。尔也:而已。:原野。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1)寡助之至(极点)(2)亲戚畔之(同“叛”,背叛)(3)所恶勿施尔也(所厌恶的东西(事情)(4)兽之走圹(跑)7.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8甲文说的“多助之

12、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2分)9.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10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答: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乙文翻译】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

13、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三)阅读甲、乙文,完成第1114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刳(k)取:割取

14、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殒:死亡1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知晓(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同“弼”,辅佐(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匹敌、对抗(4)悉可俯拾。完全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文: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甲文的主要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卒章显志【乙文翻译】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

15、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挡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认为需要(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的。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没有一个不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它们)只知道向着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鱼我所欲也【基础知识】1.生字:箪(dn)蹴(c)羹(gng)死亦我所恶(w)2.重点词语得兼:能够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苟得:苟且

16、偷生。患:祸患,灾难。已:停止、放弃。非独:不仅仅。避:躲避向:从前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辨:辨别。穷乏:贫穷。通假字得通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一词多义为: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为宫室之美(助词的)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于: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万钟于我何加焉(比)4.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

17、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散文家。儒家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世称“亚圣”。【中考预测】(四)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第15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

18、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弘范:元军元帅。扞(hn):保卫。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同“救”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天祥泫然出涕涕:眼泪。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9、所恶有甚于死者。译文: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译文: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17.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答:富贵不能淫: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威武不能屈: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18.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答: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19.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

20、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乙文翻译】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庄子故事两则【基

21、础知识】1.字音相梁(xing)鸱(ch)吓(h)鲦(tio)濠梁(ho)醴泉(l)2.字词解释相:辅助君主的人,这里作动词,做宰相。国:国都、京城。止:栖息。练实:竹实,竹子所结的子。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安:疑问代词,怎么。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是:这。3.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或惠子曰】古义:有人今义:或者表选择的连词【于是鸱得腐鼠】古义:两个词,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4.特殊句式:【倒装句】搜于国中(状语后置语)5.文学常识庄子(约

22、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中考预测】(五)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023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20.解释下列加点

23、词语的意思。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确定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固不知子矣(固然)请循其本(遵循)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答: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22.庄子坚持主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23在这场辩论中,究竟谁是胜利者?答: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是惠子胜利者。但是从辩论

24、本身看,又是庄子胜利了。(六)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423题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故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管仲、隰朋:都是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即孤竹国,在今河北省。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蚂蚁洞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圣:精明通达。不难:不以为难。圣人:古代指有智慧的人。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从桓公伐

25、孤竹(征伐、征讨)蚁冬居山之阳(山向阳的一面。即山的南面)以管仲之圣(介词,凭借)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介词,表因果关系,因)25翻译句子: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答:春天出征,冬天返回,(于是在路途中)迷失了道路。26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并说出它的比喻意。答:老马识途。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容易把事情办好27.短文点明寓意的句子是: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28.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像管仲、隰朋这样的圣人,在“至其所不知”的时候,尚且能“不难师于老马与蚁”,这说明了人们应该向他人或事物学习有益的知识。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

26、用的条件。【翻译】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曹刿论战【基础知识】1.生字读音。曹刿(gu)请见又何间(jin)焉肉食者鄙(b)弗(f)敢专也小惠未徧(bin)牺牲玉帛(b)小信未孚(f)战于长勺(Chn

27、gsho)登轼(sh)而望之夫(f)战望其旗靡(m)2.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战?“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状语后置:战于长勺。“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重点字词:【伐】攻打。【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请请求。【见接见。间jian,参与。【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安】有“养生”的意思。【何以战就是“以何战”,

28、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弗不。【专】独自专有。【对指臣对君说话。【偏】同“遍”,遍及。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孚】为人所信服。【福I动词,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察(一)明察,弄清楚。【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乘】乘坐一辆战车。【败绩大败。鼓动词,击鼓进军。驰驱车(追赶)。【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靡倒下。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遂于是,就。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既克已经战胜。既,副词。故原因,缘故。【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作】振作。再第二次。【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4.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