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550.09KB ,
资源ID:1539945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3994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docx

1、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3)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1.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乙甲(1)甲图是_(1或7)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理由是_ _ 。(2)比较乙图中、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3)比较甲图中、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4)图中、两地适合晒盐的是 ,原因是_ 。(5)甲图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长期以来,农民对柴薪的消费量大大超过柴薪资源的合理提供量,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应

2、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成因。(2)图示沙漠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3)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3.读“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湿地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3)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4.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3、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等高线()河流沙漠4010410096敦煌酒泉祁连山河西走廊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甲乙6.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束怀瑞等七名中国知名专家在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认定,陕西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唯一符合7项气象指标的苹果最佳优生区。材料二:陕西省简图。(1)

4、分析苹果种植基地位于图中哪一区域(甲或乙)?为什么?(2)陕西省种植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3)陕西省种植苹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何?(4)你认为陕西苹果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应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7.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该省简图。材料二:该省A县与黄土高原B县相关资料比较表。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米)20XX年粮食产量(万吨)A县6536670.10.856B县(黄土高原)154182508045材料三: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材料四: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 (1)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甲河以北地区

5、甲河以南地区气候类型地形类型耕作制度(2)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结合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3)根据“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和“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潼关咸阳西安三门峡市泾河渭河河河洛黄三门峡枢纽三门峡建设前三门峡建设后潼关咸阳咸阳潼关(1)泾河和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观:一河水清,另一河则水浑。成语“泾渭分明”即由此而来。请解释其形成原因。(2)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请运用已学知识,分析

6、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3)请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是 ,甲地无冻害的原因是 。(2)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3)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酸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5)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10.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世

7、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松辽河产区珠江产区长江产区东南诸河产区淮河产区黄河产区内陆河产区西南诸河产区滦海河产区(注:图中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产区属

8、南方产区,其余属北方产区)(1)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 。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 平原和平原。(2)图中长江产区的 湖平原和 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双选)A.粮食商品率高 B.耕地面积广大C.水热资源丰富 D.复种指数较高(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

9、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双选)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 D.调整种植业结构参考答案1.(1)7 理由: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地年降水量大于地。因为夏季我国东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地位于武夷山迎风坡,降水丰沛 (3)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地。因为地为武夷山,海拔高 (4)地(布袋盐场) 原因: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日照充足,雨日较少,蒸发旺盛;沿海有大片平坦的沙滩,适宜建盐田 (5)水土流失

10、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2.(1)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河流流程短,许多河流下游水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在沙漠中;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有些河段出现断流现象。原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夏汛;河水沿途蒸发、下渗及用水使下游河流水量减少 (2)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或风力作用) (3)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土质疏松,有利于棉花根系伸展3(1)海域和湿地面积面积明显缩小 (2)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

11、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3)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合理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湿地;防治黄河“断流”等4.(1)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3) 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4) 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其水能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水能时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5.(1)主导自然条件是水。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

12、麓地 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6.(1)甲 苹果是温带水果,甲位于秦岭以北的温带气候区,而乙位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气候区 (2)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光、热、水条件好,黄土土层深厚,适宜温带水果生长 (3)种植经济林木,既可以提高绿化面积,保持水土,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民退耕还林,解决脱贫,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4)应在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上下功夫。同时

13、,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7.(1)见下表: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类型平原为主平原、丘陵、低山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2)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原因:A县比B县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值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大;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地表侵蚀后,恢复原来面貌异常困难;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造成影响更大 (3)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系列开发优势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8.解析 泾河和渭河都分布在相同的地形区,河水

14、应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却一河清、一河浑,再看两河流域,渭河在南、泾河在北,分析原因可能与其气候区降水时间有关,雨带由南向北移动,造成两河流域流水侵蚀时间不同,从而出现一河水清,另一河则水浑现象。水库的修建有综合效益。但从图中也可看出建成后河段落差减小,流水不畅,易出现泥沙淤积、河床升高引发灾害等问题。(1)形成原因:泾、渭河河流受锋面雨的推移规律影响,先后错开了雨季和汛期。(当锋面雨带北移时,渭河首先进入雨季,水浑,而泾河水清;及后泾河进入雨季,水浑,而渭河则水清。当锋面雨带南移时,泾河先进入雨季,及后渭河进入雨季)。(2)防洪、防凌和减少中游泥沙的输入、河床的进一步上升。(3)受三门峡水库蓄水

15、的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不畅,流速缓慢,泥沙沉积,逐步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严重。9.(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柑橘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市场地域扩展 (3)原料丰富,市场大,劳动力成本低等。初级加工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中高级加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 (4)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5)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10.(1)黑、吉、辽、内蒙古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松嫩 河套(2)鄱阳湖 (3)CD

16、 (4)小麦 秦岭淮河 (5)持续下降 不断增长 北粮南运 (6)AD(2分)(2007重庆)36、(36分)图8是我国甲乙两省20XX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9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6分)(2)200020XX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省名)。(6分)(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14分)36、答案要点:(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

17、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2)耕地总量下降;江苏;青海(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4)差异:甲省以种植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3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

18、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18分) 资料1:20XX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表2: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坡度范围21地形坡度0.17 -0.73-0.66-0.24土地开垦率0.54 0.760.780.44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根据图16,在 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

19、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 m的区间。(4分)(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 和 ;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填正确项字母)。(5分)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云贵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7分)32(本题共1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运用地

20、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00-1300,1600。(2)13-17和17-21;A、B、C、E。(3)C(4)优势: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劣势:地形崎岖(或起伏大);平原面积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地质灾害频繁;石漠化较严重。对策:大力发展交通;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

21、济联系与合作;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湖文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8.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以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20XX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门)产业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岛内生产总值

22、()1.830.467.8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7.334.957.8岛内生产总值(亿美元)2960外贸总额(亿美元)2710主要工业品产量成衣1598万打,人造纤维333万吨,监视器422万台,电脑主机板4672万片,便携式电脑1051万台,手机3068万部,电子电容器1991亿只,印刷电路板1.19亿平方米,钢坯1764万吨,水泥1847万吨,汽车39万辆(1)地理位置: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 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带,南部位于带。(2)自然环境特征: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 。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沿海。气候类型为 气候,为 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 的

23、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 ,降水丰沛。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 资源。由于该岛邻近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等地质灾害。此外,每年夏秋受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3)人文、经济特征: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 产业,其次是第 产业。20XX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 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 。热带水果种植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 部。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单选)。A纺织 B钢铁 C汽车 D信息电子在海峡两岸经

24、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多项选择)。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8.(1)台湾 亚热 热 (2)山地、丘陵 西 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地形隆起 小 水能(水力) 太平洋亚欧地震台风 (3)三 二 高 雨 D AB22.读“西北地区沿4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植被类型后面填上图中相应的字母:草原地带_,森林草原地带_,半荒漠地带_,荒漠地带_。(2)图中自西向东,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规律是_,载畜量变化规律是_。(3)在草原荒漠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影响荒漠化进程的自然原因是_,特别是的变化_。(4)近年来,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一带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浮尘、扬沙

25、、沙尘暴)就是_的一种表现。这给华北地区的_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42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答案(1)C D B A(2)由低到高 由小到大(3)人类活动 气候 年降雨量(4)荒漠化 交通、环境、生产和生活、人体健康等29.读“我国沿106.8E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500010003000(米)宝鸡重庆地点1月气温7月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宝鸡1.025.54073.6701.O遵义4.225.34715.51094.6重庆7.528.659391075.2巴中5.627.65465.41133.9汉中2.O25.94497.1889.7留坝

26、O.122.73561.4910.3(1)图中序号代表遵义的是 ,代表汉中的是 。(2)重庆是长江沿岸著名的“三大火炉”之一,简要分析重庆夏季高温的原因。(3)巴中降水明显多于汉中,简要分析原因。(4)地下水污染是所在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9.(1) (2)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热天气;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增温 (3)巴中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而汉中位于背风地带,降水较少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30.(11分)下图是“某自然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分析并

27、完成下列问题。(1)阐述该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2)请分析此地理事物形成的天气与气候条件。(3)图示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整治?解析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和图中事物的分布及厚度,不难判断这是黄土分布。主要形成于干燥的气候环境下,在此环境下常有沙尘天气,沙漠化严重,应采取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措施来治理。答案 (1)沉积物为黄土,黄土是黄色粉沙粒,具有颗粒小、疏松、直立等特点。分布在沙漠、戈壁或沙化严重地区的下风区。(2)气候干燥;发生沙尘暴天气。(3)主要有:沙尘暴严重;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整治措施:防风固沙;植树造林(“三北”防护林体系)。(04江苏地理卷)32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图中a、b、c、d所示的岛屿中,表示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字母分别是 和 。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4)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在,其主要原因是 。32答案要点:(15分) (1)a b。 (2)220(10千米) (3)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多;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4)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