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4 ,大小:45.57KB ,
资源ID:1540029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002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哲选择题及答案套.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哲选择题及答案套.docx

1、马哲选择题及答案套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7套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

2、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

3、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

4、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

5、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 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 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

7、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 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 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

8、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 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

9、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10分)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可区分为A复杂性部分质变 B非爆发式部分质变 C阶段性部分质变 D不完全部分质变E局部性部分质变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A它制约着人们的活动 B人们的自觉活动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C它无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实现 D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E

10、它是不可认识和不可驾驭的3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 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 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E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A它是多样的 B它是唯一的 C它是绝对的 D它可以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认识E它是客观的6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之间的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E客观的联系7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是不可正确认识

11、的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认识的基本路线是从精神到物质E绝对精神产生万物8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物运动E社会运动 9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根据这个诊断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完全等同的 B相互包含的 C相互依赖的 D相互渗透的E相互转化的1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将矛盾双方联结为一体,使对立面在同一体中得到发展 B与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C使事物矛盾双方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D使事物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以发展E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

12、原理考试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目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1C 2C 3C 4D 5D 6D 7C 8B 9B 10C11A 12D 13D 14B 15B 16D 17B 18A 19A 20C21A 22D 23D 24C 25C 26C 27A 28D 29B 30C31A 32C 33A 34C 35B 36D 37D 38C 39D 40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10分)1C

13、E 2A D 3C E 4A B 5B E 6A B C D E 7A C D 8A B C D E9B C D E 10A C D E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实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1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国家属于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

14、意识形态3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科学家们不断的创造发明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客观力量的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5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各自对立面转化 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 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6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A客观世界 B实践 C经验 D学习理论 7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是A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B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C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 D一切社会的永恒现象8哲学基本问题是指A世界

15、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10假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12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A引力场、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欧氏几何学 D相对论13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观点 B辩证

16、法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的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 D世界是可知的1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A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1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群

17、渊语) 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C理在事先(朱高语)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18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揭示客观规律 D创立科学理论19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1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A是不确定的 B是确定不变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是不可捉摸的22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 B产品分配不均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 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23一个青年能够成才

18、,是由个人的主观努力,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一因多果 B同果异因 C一果多因 D同因异果24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25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26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D人们的社会分工状况2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发展规律 B客观物质世界 C社会实践 D物质统一性28庸俗唯物主义在

19、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作用 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29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过程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C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D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3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3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2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

20、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33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D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前者比后者更为根本 B后者

21、比前者更为根本C两者是同等的 D视国情不同而不同36在社会现象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又成了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这说明了事物的因果的相互作用往往 A是单纯的 B不是双向的 C是不确定的 D是双向的37唯物辩证法范畴的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38国家的实质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机关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D凌驾于阶级之上的独立社会力量39人和人类,具有A单纯自然生物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C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 D纯社会属性40原子衰

22、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的表现 B质变过程的客观性的表现C质变形式的普遍性的表现 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的表现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类历史上的两种基本类型的国家是A地主阶级专政国家 B奴隶主专政国家C资产阶级专政国家 D剥削阶级专政国家E无产阶级专政国家2在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问题上,唯心史观主要表现是A唯意志论 B共创论 C宿命论 D精神万能论 E调和论3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A思维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 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

23、物辩证法4社会进步是指A改朝换代 B一个阶级战胜另一个阶级 C社会形态的更替D任何社会变动 E社会物质、政治和精神生活的进化和变革 5群众路线包括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要搞群众运动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的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D稳定的联系 E客观的联系7无产阶级领袖这个概念是指A无产阶级政党内的最高统帅个人 B最有威信、最有经验、担任最重要职务者C无产阶级政党内的各级领导 D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把手E无产阶级政党内的领导集团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A实践性 B先进性 C革命性 D系统性

24、 E合理性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A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B真理发展的规律来证明C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D逻辑推理来证明E唯物主义一元论来证明10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A概念 B知觉 C表象 D判断 E推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实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1B 2B 3C 4D 5A 6B 7C 8C 9A 10D11C 12D 13B 14C 15B 16C 17C 18B 19B 20B21C 22D 23C 24C 25D 26B 27B 28C 29D 30D31D 32D

25、 33D 34A 35A 36D 37D 38C 39B 40D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1D E 2B E 3B D E 4C E 5B E 6A B C D E 7B E 8A C 9A C 10A D E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D. 认识和实践

26、的关系问题2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 )A.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B. 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C. 物质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 世界是理念的产物3相对静止是指( )A. 与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 与发展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D. 不可测量的一种物质存在状态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 无限性B. 有限性C. 物质性D. 不可逆性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指它的( )A. 客观实在性B. 多样性C. 运动性D. 时空性6意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A.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 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C. 一种神秘的主观现象D. 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7正确发挥意识对物质

27、的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 提高人的素质B. 发挥集体的智慧C.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D.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主要特征是( )A. 相对性B. 抽象性C. 实践性D. 绝对性9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 从原则出发B. 从正确的理论出发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A. 全部内容B. 实质和核心C. 惟一特征D. 惟一范畴1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 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

28、关系问题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1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我事物的度14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A. 反映论B. 能动的反映论C. 科学的反映论D. 机械的反映论1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内容C. 多数人所承认的内容D. 在现实生活中有用的内容16所谓一元论就是认为( )A. 只有物质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B. 只有精神才是世界的唯一本原C.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D. 世界有两个彼此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物质和精神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