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54.40KB ,
资源ID:154122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12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反思.docx

1、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反思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

2、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2教师提问: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

3、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提示:1915年创办人陈独秀地点上海杂志名称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正式

4、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地点北京杂志名称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1材料展示: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2教师提问: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学生讨论)3教师总结: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

5、“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4教师补充: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推行孔教(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掀起一股文化逆流。基于此,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5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祥林嫂之死(片段)以帮助理解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即漠视人的价值,扼杀人的生命,剥夺人的权利。(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革命1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中提倡运用白话文,分析白话文的普及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讨论今天我们是否可以不学古文?(学生讨论)2教师

6、总结归纳:利于实现语言与文字、文学更好的统一,利于普通群众的接受,利于宣传新文化、新思想。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代表人物发表的文章及思想。提示: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鲁迅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4.问题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新”文化,究竟“新”在哪里?提示: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运动,其核心是民主与科学。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

7、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三、课堂总结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

8、过程。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第13课五四运动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五四运动上海商人罢市游行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等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

9、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

10、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提示: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时 间1919年5月4日地 点北京主 力学生口 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2出示材料和图片: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提示:五四运动的扩大

11、转折点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时 间1919年6月地 点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 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胜利表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5问题思考: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6教师总结:五四运动中所提出的惩办国贼、拒签条约的直接目标至此实现,这是运动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2、。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材料展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2教师提问: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提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彻底”,主要强调过去也有类似的斗争,但都不彻底,例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它既反对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3教师讲述:五四运动的主力前期以学生为主,后期转为以工

13、人阶级为主体。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主要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五四运动的影响工人阶级积极加入反帝爱国运动,使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出现了新生力量。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项 目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 导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思 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结 果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前 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 命时 代资产阶级世界革命一部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一部分5.教师讲述: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

14、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三、课堂总结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

15、的力量。“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解读分析史料、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会议内容、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

16、本史实。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内容和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歌曲国际歌片段)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去感受建党

17、初期的峥嵘岁月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图片展示:展示马克思图片2教师介绍: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3材料展示: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自己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4教师提问:为什么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社会主义?提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5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

18、方式?提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是李大钊,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6教师提问: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提示:一是,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二是通过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提高工人文化水平,组织成立工会。出版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教师归纳:(1)思想条件: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

19、毛泽东、董必武等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阶级条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项目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1919年工人人数60万200万左右罢工规模几百人几千人斗争形式分散斗争同盟罢工、联合斗争斗争目标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3)组织条件:中国共产党深入民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各地建立早期党组织。(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学生自主学习:教阅读教材,思考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提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 间1921年7月

20、地 点上海代 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内 容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及中心工作;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性 质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意 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教师提问:讨论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在党纲上有什么不同?提示: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纲领比较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教师总结: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

21、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目标导学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提示: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共举行大小工人罢工100多次。其中以京汉大罢工最为著名。2教师讲述: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在运动中,工人们组织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和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3教师提问:这场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结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经验教

22、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4教师总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投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洪流中。三、课堂总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唱出了共产党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它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走向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康庄大道。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是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涉及的重要考点。在本课教学中,成功采用了问题式、小组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同时也在问题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另外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史料的选取、解读要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讲解要更加灵活,要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改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