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18.36KB ,
资源ID:1541245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124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丁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书说明书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丁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书说明书doc.docx

1、丁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书说明书doc丁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书说明书丁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书说明书第1篇 设计说明书第1章 绪 论1.1 设计依据、指导思想1.1.1 设计依据主要设计依据是吉林化工学院下发的“年产6.5万吨丁苯橡胶装置聚合工段的工艺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1.1.2 指导思想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是:(1)利用传统乳液聚合生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高,生产过程安全;(2)生产过程尽量采用自动控制,机械化操作;(3)对于易燃易爆场所,设计采用可靠的控制,报警消防设施;(4)设计采用技术成熟完善的传统乳液聚合方法,达到环保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污水的排放要经过处理,以保证环保要求;(5)厂

2、房、车间、设备布置要严格按土建标准,以保证生产和正常进行及操作人员的安全。1.2 设计地区的自然条件本设计的丁苯橡胶车间拟建在吉林市江北吉化有机合成厂院内。设计地区自然条件如下:土壤最大冻土深度:1.8米 土壤设计冻土深度:1.7米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4米/秒 地震裂度:7度年平均降雨量:668.4毫米 日最大降雨量:119.3毫米平均气压:745.66mmH 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38 平均相对温度:71%最大降雪量:420毫米 水温:15第2章 工艺论证2.1 工艺原理丁苯橡胶是1,3-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最通用的橡胶品种,它是按自由

3、基反应机理于乳液中合成的。其反应方程式为:2.2 生产方法论证丁苯橡胶的生产包括溶聚和乳聚两种工艺。溶聚丁苯橡胶具有低的滚动阻力,又具有很高的抗湿滑性与耐磨性,其滚动阻力比乳聚丁苯橡胶减少20%一30%,抗湿滑性优于顺丁橡胶,耐磨性能也很好,是全天候轮胎的最合适胶料。近几年国际上溶聚丁苯橡胶的消费是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西欧和日本溶聚丁苯橡胶所占总丁苯橡胶消费量的比例为31%左右,一些公司正计划扩大溶聚丁苯橡胶生产能力或新建装置。1992年以来,溶聚丁苯橡胶的产量呈递增趋势。据有关资料报道,1992年至2000年西欧、美国、日本三地区SSBR平均年增长率为5.9%,而SBR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2%

4、0 1995年,拜耳公司决定停止其在ESBR方面的投资,Hill,的ESBR停产。拜耳认为轮胎制备技术会有一个根本转变,欧洲的消费者将逐步接受“绿色轮胎”;另外,还应该看到以下因素13:(1)在现有的溶液聚合装置上花较少的费用就能有效地扩大SR的能力。 (2)溶聚工艺优于乳液聚合和气相聚合工艺,SSBR和BR更能接受长期挑战。 (3)目前越来越趋向于采用优等填料,SSBR可在此方面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做出贡献。 (4) ESBR的生产效益长期低下。但是,拜耳同时也指出ESBR1500,1712对不同用户需求的适应性很强14。SSBR是一种相对ESBR的高性能合成橡胶,它不能等同于ESBR,也不能

5、完全取代ESBR,二者比例的调整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开发SSBR要在确保其综合质量优良的基础上,将目标集中在节能型品种。虽然丁苯橡胶市场已经成熟,但乳液丁苯橡胶与溶液丁苯橡胶之间的竞争正在增加。溶液丁苯橡胶在加工上存在的问题已通过生产特制聚合物(tailoring)而得到克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较高,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没有很好的互换性。对于高性能轮胎,没有任何其它橡胶能够代替溶液丁苯橡胶,当然乳液丁苯橡胶也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尽管溶液丁苯橡胶成本比乳液丁苯橡胶约高出17%,但轮胎生产者使用溶液丁苯橡胶的趋势已开始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我国的现状的限制,所以我国大多数还是选用乳液丁

6、苯橡胶。目前国内4套乳聚丁苯橡胶装置主要技术来源于日本JSR、ZEON和台湾合成橡胶公司。工艺技术路线基本一致,都是低温乳液聚合技术,只是在工艺流程和聚合配方上有差别,技术本质上无差别。对于聚合生产工艺而言,JSR从工艺流程上要好于ZEON,产品质量优于ZEON,缓冲能力较强;不足之处是JSR聚合转化率为62%,而ZEON为70%15。吉林石化公司丁苯橡胶装置A、B两条生产线原设计双线各八台釜,五台置换塔,聚合釜容积为30/台,聚合物料从一釜进入,依次通过串联的八台釜,在5的温度下,反应8-10小时,聚合转化率为60%,生产能力每条线为115t/d;经过几次技术改造,双线各拆除两台置换塔,增加

7、一台聚合釜,变为九釜三塔反应,聚合转化率由60%提至62%,装置生产能力由115t/d提高到145t/d15。兰州石化公司橡胶厂丁苯橡胶以氯化钾为电解质(PH缓冲溶液)、过氧化氢二异丙苯为氧化剂、以叔十二碳硫醇为调节剂,借液氨冷却,在5-8下,丁二烯和苯乙烯在聚合釜中进行聚合反应,待末釜单体转化率达64-68%时,用终止剂终止聚合反应,单体回收采用水环式压缩机,用挤压脱水机、膨胀干燥机进行脱水干燥15。 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橡胶厂采用ZEON技术,用低活性引发剂通过延长反应时间、调节剂乳化剂补加实现高转化率,通过改变氨蒸发压力对聚合温度进行控制,经过14-16小时的聚合反应,聚合达70%。单体回收

8、采用三台小脱水机脱水,采用带式干燥机热风干燥(两条线为随工艺包引进,第三线为哈尔滨博实公司参照其干燥箱仿制)。其工艺路线的缺点一是反应时间较长;二是反应温度控制精度低,温度波动大;三是缓冲能力弱15。 南通申华化学工艺路线与吉化公司基本相当,其技术来源于台湾合成橡胶公司,聚合系统聚合温度控制在8左右,转化率为63%-66%,单体丁二烯回收用水环真空泵,苯乙烯回收采用两台减压蒸馏塔串联操作,脱水机为两台并联操作,每条生产线两台小干燥箱(美国WP公司生产)并联进行干燥。虽然丁苯橡胶市场已经成熟,但乳液丁苯橡胶与溶液丁苯橡胶之间的竞争正在增加。溶液丁苯橡胶在加工上存在的问题已通过生产控制聚合物(ta

9、iloring)而得到克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较高,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没有很好的互换性。对于高性能轮胎,没有任何其它橡胶能够代替溶液丁苯橡胶,当然乳液丁苯橡胶也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尽管溶液丁苯橡胶成本比乳液丁苯橡胶约高出17%,但轮胎生产者使用溶液丁苯橡胶的趋势已开始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我国的现状的限制,所以我国大多数还是选用乳液丁苯橡胶。一般乳液丁苯橡胶中含有23.5%的苯乙烯,其分子量随聚合情况而异,在10150万之间。聚合物的分子微结构,也随聚合条件的变化有很大不同。高温共聚丁苯橡胶与低温丁苯橡胶比较,高温共聚橡胶反式结构含量较低,聚合度也较低,凝胶含量较大;低温共聚丁苯橡

10、胶反式结构含量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凝胶含量几乎没有,因此,物理性质比高温丁苯橡胶好。第2篇 设计计算说明书第1章 基础数据1、年产量: 3.5万吨2、年工作日: 7800小时3、烃含量: 92%4、转化率: 60%5、单体回收单元损率: 0.2%6、后处理单元损率: 0.6%7、聚合配方(质量百分含量,净含量/100份单体)表1-1 主要原料指标 原 料 指 标 丁二烯纯度 99.3% 苯乙烯纯度 99.6% 丁二烯/苯乙烯 72/28 混合苯乙烯纯度 94% 混合丁二烯纯度 93% 纯碱流量/BD流量 1/1表1-2 产品指标 产 品 指 标气提胶乳中结合苯乙烯含量(wt%) 22.525

11、.4% 残留苯乙烯(wt%) 0.1% 最终胶乳(wt%) 20.523.5% 单体回收单元丁二烯损率:(wt%) 2.0% 单体回收单元苯乙烯损率(wt%) 0.06% 门尼粘度 4658 伸长率 480%表1-3 聚合配方名 称组 分SBR1500单体BD72ST28乳化剂WT176.072松香酸钾皂液4.62电解质WT2.058磷酸0.231氢氧化钾0.396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0.03间次甲基二萘磺酸钠0.13保险粉溶液WT0.54连二亚硫酸钠0.04活化剂溶液WT11.253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0.025硫酸亚铁0.01甲醛次硫酸钠0.04调节剂溶液叔十二碳硫醇0.158氧化剂溶液过氧化

12、氢对锰烷0.86终止剂溶液WT4.966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0.11亚硝酸钠0.036SDS0.15稀磷酸WT0.035PHS0.023第2章 聚合工段物料衡算丁苯物料衡算图:1丁二烯; 2苯乙烯; 3调节剂; 4活化剂; 5氧化剂; 6终止剂; 7钾皂; 8碱; 9聚合物; 10软水; 11未反应丁二烯; 12未反应苯乙烯;13蒸气; 14消泡剂; 15固体; 16碱;2.1 进料计算(1)混合丁二烯和苯乙烯进料:设年产量为6.5万吨 每小时产量: M=3.5107/7800=4487.18kg/h每小时消耗的烃含量:4487.18kg/h0.92=4128.21kg/h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总

13、量: MST+BD=4128.21kg/h/60%/(10.2%)/(10.6%)=6935.75kg/h丁二烯和苯乙烯的配料比值: BD:ST=72:28纯丁二烯的进料量: M2=MST+BD0.72=6935.75kg/h0.72=4993.74kg/h纯苯乙烯的进料量: M3= MST+BD0.28=6935.75kg/h0.28=1942.01kg/h每小时丁二烯的混合进料量: M5= M2/0.93=4993.74kg/h/0.93=5369.61kg/h每小时苯乙烯的混合进料量: M4=M3/0.94=1942.01kg/h/0.94=2065.97kg/h单体BD的总损失量:49

14、93.74(0.002+0.006+0.02)=139.82 kg/h单体ST的总损失量:1942.01(0.002+0.006+0.001+0.0006)=18.64 kg/h(2)辅助物料计算:单体: BD:4993.74kg/h ST:1942.01kg/h单体总量: BD+ST=6935.75kg/h乳化剂: 松香酸钾皂 6935.75kg/h4.62%=320.43kg/h WT 6935.75kg/h176.072%=12211.91kg/h电解质: WT 6935.75kg/h2.058%=142.74kg/h 磷酸 6935.75kg/h0.231%=16.02kg/h 氢氧化

15、钾 6935.75kg/h0.396%=27.47kg/h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6935.75kg/h0.03%=2.08kg/h 间次甲基二萘磺酸钠6935.75kg/h0.13%=9.02kg/h保险粉溶液:WT 6935.75kg/h0.54%=37.45kg/h 连二亚硫酸钠 6935.75kg/h0.04%=2.77kg/h活化剂溶液:WT 6935.75kg/h11.253%=780.48kg/h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6935.75kg/h0.025%=1.73kg/h 硫酸亚铁 6935.75kg/h0.01%=0.69kg/h 甲醛次硫酸钠 6935.75kg/h0.04%=2.7

16、7kg/h调节剂溶液:叔十二碳硫醇 6935.75kg/h0.158%=10.96kg/h氧化剂溶液:过氧化氢对锰烷 6935.75kg/h0.86%=59.65kg/h终止剂溶液:WT 6935.75kg/h4.966%=344.43kg/h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6935.75kg/h0.11%=7.63kg/h 亚硝酸钠 6935.75kg/h0.036%=2.5kg/h SDS 6935.75kg/h0.15%=10.40kg/h稀磷酸: WT 6935.75kg/h0.035%=2.43kg/h PHS 6935.75kg/h0.023%=1.60kg/h2.2 出料计算(1)未反应

17、的丁二烯出料根据结合苯乙烯的量(22.5-23.5%)确定反应掉的苯乙烯的量(即乳胶中丁二烯/苯乙烯=76.5/23.5) 反应的MBD=4993.74kg/h0.6=2996.24kg/hMBD/MST=77/23=3.35反应的MST=23/772996.24kg/h=894.98kg/h未反应的MBD=4993.74kg/h-2996.24kg/h=1997.5kg/h(2)尾气中丁二烯的含量 4993.74kg/h0.02=99.87 kg/h(3) 气体乳胶中残留苯乙烯1942.01 kg/h0.001=1.94 kg/h(4) 滗吸器中的残留苯乙烯 1942.01 kg/h0.00

18、06=0.67 kg/h(5)胶乳总量反应的MBD+反应的MST=3891.22kg/h表2-1-5 物料衡算表组成进料量Kg/h出料量Kg/h混合丁二烯 BD5369.61混合苯乙烯 ST2065.97未反应丁二烯 1997.75乳化剂 EM12532.34活化剂 ACT785.67调节剂 MOD10.96氧化剂 OXI59.65总量20824.21997.75第3章 聚合工段热量衡算物料的平均密度平均密度第一反应器入口869kg/m3at 9.7第二反应器入口928kg/m3at 5.5平均899kg/m3-平均流量=M总/899=13995.16kg/hr/899=15.74m3/h则取

19、反应釜体积V=16m3滞留时间t=16/15.74=1.02hr反应时间710小时Rt=7小时 7/1.1.02=6.86(6釜) Rt=8小时 8/1.02=7.84(7釜)Rt=9小时 9/1.02= 8.82(8釜)Rt=10小时 10/1.02=9.80 (8釜2塔) 为达到要求转化率,使聚合反应充分发生,取反应时间Rt=10小时,聚合釜为8釜2塔串联。3.1 聚合热BD:18.7kcal/mol ST:16.68kcal/mol一小时釜中的聚合热:Q=(MBD /540.00118.7+ MST/1040.00116.68)kcal/h =590563.92 kcal/h反应10小时

20、,每釜的聚合热:q=Q/8.5145=590563.92kcal/h/8.53=69359.79kcal/h3.2 冷却显热第一反应釜的温度从10降至7的冷却显热如表2-2-3所示:表2-2-3 首釜冷却显热FLOW(kg/h)T()Cp(kcal/kg)(7)q=FCpT(kcal/h)BD5369.6130.5488827.64ST2065.9730.3962454.37EM12532.3430.97736732.29MOD10.9630.26.58ACT785.6730.9952345.22OXI59.6530.235.79TOTAL20824.20-50401.89第二反应釜温度从7降

21、至5的冷却显热如表2-2-4所示:表2-2-4 第二反应釜冷却显热FLOW(kg/h)T()Cp(kcal/kg)(5)q=FCpT(kcal/h)BD5369.6120.5485885.09ST2065.9720.3961636.25EM12532.3420.97724488.19MOD10.9620.24.38ACT785.6720.9951563.48OXI59.6520.223.86TOTAL20824.20-33601.073.3 搅拌热搅拌热为聚合热的5%计算反应10小时每釜的搅拌热为:q1=q5%=3467.99Kcal/h3.4 大气吸热反应器 R301 7 反应器 R3023

22、09 5.5初定反应器的型号为:3000H3100 (查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P998表面积 :A=2S底+S侧=2/4D2+DH=32.80 m2大气吸热公式:Q=qA q=(Q0-Qr)/(1/+x/)(x=0.030 =7Kcal/m2.h. Qr=20(室外常年平均温度) Qs=15(表面温度)则第一反应釜的大气吸热为:=0.030+0.00012=0.030+0.00012(7+15)/2=0.03132Kcal/m.hr.degq=(Q0-Qr)/(1/+x/)=(7-20)/(1/7+0.030/0.03132)=11.81Kcal/m2.hrA=32.80m2Q=qA=1

23、1.8132.80= 387.40Kcal/h第二反应釜至最后反应釜的大气吸热为:=0.030+0.00012=0.030+0.00012(5.5+15)/2=0.03123Kcal/m.h.degq=(Q0-Qr)/(1/+x/)=(5.5-20)/(1/7+0.030/0.03123)=-13.1403Kcal/m2.hA=32.80m2Q=qA= 13.140332.80= 430.99Kcal/h3.5 所需氨的量m:氨的质量;Hr:氨的汽化潜热,7时为295.7kcal/kg,5.5时为297.05kcal/kg。则反应10小时时,冷却第一釜所需氨的量:冷却第二釜所需氨的量:冷却三至

24、末釜所需氨量:九釜的热量平衡表如表2-4-5至2-4-7所示:表2-4-5 反应时间为10h时第一釜的热量平衡表10釜聚合热kcal/hr冷却显热K kal/hr搅拌热kcal/hr大气吸热kal/hr总计K kal/hr第一釜69359.7950401.893467.99-387.40122842.27第二釜69359.7933601.073467.99-430.99105997.86第3-10釜69359.7933601.07-3467.99-430.99105997.86第4章 反应器和搅拌桨的选择4.1 反应釜的选型按聚合反应的特性及过程控制的重点在于除去聚合热的场合,可选用搅拌釜式反

25、应器(参见聚合反应工程基础)。搅拌釜是乳液聚合最常用的反应器,也是应用最广的聚合反应器,釜式聚合反应器是一种形式多变的聚合装置,它广泛应用于低粘度的悬浮聚合过程,乳液聚合过程,也能用于高粘度的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过程。从操作方式来看它能进行间歇、半连续、单釜和多釜连续操作,以满足不同聚合过程的要求。为了保证釜中物料的流动、混合与传热,液滴的分散或固体物料的均匀悬浮,釜中设有搅拌装置。釜式反应器的除热主要采用夹套和各种内冷件,以立式最为常见。综上所述,初选反应器为搅拌釜式反应器。由设计压力为31055105帕,热量衡算初选的反应器为2400H 1800,可选封头型式为:椭圆形底、盖,可拆盖,高度H

26、=2200mm,公称容积为35m3,筒体内径为2400mm,壁厚为18mm,A3材质,重量为3680Kg,下轴泵为LIGUMVIJUE(参见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 反应釜和搅拌桨示意图241: 图241 反应釜和搅拌桨示意图反应釜的型号见下表241:表241 反应釜的型号封头型式公称容积计算容积筒体直径筒体高度高度壁厚材质下轴泵型号椭圆底、盖18m316m32800mm3500mm37400mm18 mmA3LIGUMVIJUE第5章 管道直径与贮罐的计算5.1 管道与贮罐的计算5.1.1 管道直径的计算一丁二烯苯乙烯进料管径的计算查得工艺液体的流速范围为0.5-1m/s1.丁二烯管径

27、的计算取丁二烯的流速为u=1m/s; qm=4993.74kg/h; =621.1kg/m3 d= 取标准的管道直径为 603实际的流速为u=0.96m/s.2.苯乙烯管径的计算苯乙烯的流速u=1.0m/sqm=3837.17kg/h; =914.0kg/m3d= 取标准的管道直径为 323实际的流速为u=0.89m/s.第6章 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6.1.1 计算壳程压降及给热系数0假设直立管外径d=0.04m, 壁厚2mm, 长3.0m, 壁温,求的圆整至标准的公称直径曲面高度, 直边高度, 内表面积为8.22, 容积为3.12H=2.96m,圆整至标准的高度为300mm 所以设计合理 第7

28、章 泵的计算7.1 泵P304的设计图271 泵示意图7.1.1 条件依据以P304苯乙烯进料泵的计算为例,已知数据如下: 管径:D=0.05m 苯乙烯的平均密度: 苯乙烯的粘度: 压强: P1=5105Pa P2=1105Pa 7.1.2 管内流体的流速(1)管内流体的流速: 雷诺数: 即:管内流动状态为湍流 取, 由Re 、e查化工原理上册P40 , (2)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计算:直管阻力的计算:局部阻力的计算:有90的弯头19个,则=11.25总的阻力: (3)理论压头的计算: 由柏氏方程可得:=45.13 7.1.3 泵的选型:由输送温度为常温、低粘度、无腐蚀性、无固体颗粒的液体,选择扬程为48,流量为15的旋涡泵,旋涡泵适合小流量高扬程的场合。查化工手册P4-71选泵的型号为:IS50320200泵的效率的计算: 7.1.4储罐的计算丁二烯储罐的计算,致 谢本设计是在我的导师张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设计的选择到最终完成,王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还要感谢材料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