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3.05KB ,
资源ID:1542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2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某综合楼基坑监测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某综合楼基坑监测方案.docx

1、某综合楼基坑监测方案XXX综合楼基坑开挖施工监测实施方案 编写人:XXX 项目负责人:XXX 技术负责人:XXX XXXXXXXXXXXX201 年1月26日一、 工程概况二、 监测管理规定及本工程重点工三、 监测依据四、 监测项目五、 监测频率和监测周期六、 监测点的布置与埋设及监测方法与仪器精度要求七、 测点的保护八、 基坑开挖监测预警指标与报警九、 监测测试成果的提交十、监测技术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附件: 1、监测点布置图 2、监测预算(初步)一、工程概况拟建XXX综合楼位于XX区X街口花巷北侧、八一七路西侧。场地东侧XXX大楼(9层,2层地下室,冲钻孔灌注桩,2006年建),最近距离约7

2、.5m;北侧为电信大楼(7-8层,2层地下室,浅基础,),最近距离约15m;西北侧为光荣剧场(已拆除);西侧中南段为地铁一号线(正在施工,距离约5-6m)南侧为旧教堂(为文物保护建筑,由于其建筑年代久远(解放前),而且是砌石结构建筑物,抗震强度低,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本工程设地下室2层,基坑开挖深度14.5m,基坑开挖深度大,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主要为淤泥软土层,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由于基坑土方开挖引起土体变形对周边建筑、道路、地下管线等会产生一定影响。基坑工程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本工程的安全,还关系到周边临近建筑、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因此,本工程基坑工程施工必须对支护结构安全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3、实行信息化施工和管理,当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二、监测管理规定及本工程重点工作为了确保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及其他需保护的安全,根据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开挖期间应对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采取信息化施工方法。通过施工监测,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周边变化情况,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判断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状态,指导施工,当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施工正常进行。根据XXX市深基坑与建筑边坡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第三十四条规定: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岩土工程监测甲级资质且社会信誉较好和具有深基坑、边坡工程监测经

4、验的监测单位承担深基坑或建筑边坡工程的监测工作。深基坑或建筑边坡工程宜采用设计、监测一体化模式,即由同一个单位承担设计、监测任务,以确保动态设计和工程安全。项目监测负责人应具备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或二级及以上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监测人员应经我局委托的培训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监测工作实行项目监测负责人责任制度。第三十五条规定: 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专项方案和监测规范等有关监测内容和技术要求,并满足施工专项方案中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提出各项报警限值。监测方案和施工方案要一起报专家组论证。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难度大,风险大,本基坑的成败,关键之一就是

5、依靠监测成果做出分析判断,以便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安全。因此,监测工作极为重要,监测未到位不得开挖。为确保工程安全,本工程做好如下工作:1) 监测点的埋设及保护;2) 监测项目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3) 监测的频率及数据分析和判断;4) 监测人员的经验和和技术水平;5) 监测成果反馈必须及时,监测数据必须及时提交至设计、业主、监理及施工等有关单位;基坑开挖施工期间,监测人员应密切与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密切配合,当发现异常时,及时通报、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信息化施工和管理。三、监测依据1、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要求、业主要求。周边环境等实际条件;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

6、7-2009);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XXX市深基坑与建筑边坡工程管理暂行规定。8、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闽建建【2010】41号文件)。四、监测项目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1、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检查内容: 支护结构;施工工况; 基坑周边环

7、境;监测设施。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2、仪器监测1)支护结构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2)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3)基坑坡顶沉降监测;4)支撑梁立柱沉降观测;5)支护桩、支撑梁钢筋应力监测;6)临近建筑沉降变形(沉降、倾斜)观测;7)周边地表及道路、地下管线变形监测;8)地下水位观测;9)邻近建筑物及周边地表裂缝巡视观测。五、监测频率和监测周期本工程监测在基坑开挖前先埋设测点,基坑开挖前测得围护结构各项目测点基数,且不少于两次,开挖后进入正常监测,监测时间从开挖开始至0.00结束。基坑开挖期间,在每层土方开挖前后,支护完成前后,工况发生变化时应进行监测。开挖深度

8、5m时1次/2d;开挖深度为510m时1次/1d;开挖深度10m时1-2次/1d。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当观测数据变化较大应加密监测,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基坑封底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频率,支撑拆除期间应加强监测。六、监测点的布置与埋设及监测方法与仪器精度要求见附图【根据最终设计图纸调整】。1支护桩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围护桩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埋设在围护桩中,测斜管长度基本与围护桩长度相同。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采用航天部生产的CX-06A型测斜仪测试,可测读至0.01mm。2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

9、测,测点沿基坑第一道围护桩冠梁布置,测点间距约1520米。采用专用测量钉或选用标志点,在围护桩冠梁完成后进行测点埋设并测得基数。测点埋设后,不得在监测点上堆放东西,保持测试的通视,保证有测量工作面。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进口T2经纬仪测试或相应精度的全站仪,观测方法: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三级测量精度。 3基坑坡顶沉降监测:基坑坡顶沉降测点布置同2。沉降监测采用N3精密水准仪,三级测量精度。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4立柱沉降监测:对所有立柱进行沉降监测,采用DNA03精密水准仪测试,三级测量精度。5支撑梁、圈梁钢筋应力测试:根据设计要求,支撑梁、圈梁每个断面

10、2只钢筋应力计,圈梁布左右两侧,支撑梁布上下侧。围护桩及支撑梁、圈梁钢筋应力监测均采用国产SS-II型频率计测试,频率误差1Hz。6、围护桩钢筋应力测试:每根围护桩布设4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2支钢筋应力计围护桩钢筋应力监测均采用国产SS-II型频率计测试,频率误差1Hz。7、.临近建筑变形监测:对基坑周边开挖深度3倍(约30m)范围内建筑进行临近建筑沉降、倾斜观测,每座建筑设置沉降监测点4-6个,倾斜测点2-4个/幢。具体点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沉降监测采用N3精密水准仪,三级测量精度。7周边地表及道路、地下管线变形监测:在基坑周边临近道路及管线附近每隔1525m布设一个变形监测点8、地下水

11、位观测:沿基坑周边选取3个测斜管作为水位观测孔,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9周边建筑物、地表裂缝调查观测:施工前对周边临近建筑、道路等已有主要裂缝等现状进行调查,对主要裂缝做标记,并进行编号登记及摄影拍照记录。施工后采用不定期巡视观察,并根据裂缝变化,沉降、倾斜等观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七、监测点的保护凡是埋设测点的测斜管,监测单位会采取保护测点的必要措施,监测期内请各方参建方共同保护监测点,不得破坏测斜管,万一无意中受损,应立即用布堵住孔口,并及时通知监测人员到场补救;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不得在各类测点上推车行走,不得在测点上堆放杂物,不得敲打测点。八、基坑开挖监测预警指标与报警(一)监测报

12、警值(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已有建筑物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围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持续过大变形、压曲、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露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三)应急方案: 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出现其他破坏征兆时,采用坡顶卸载,坡底反压护土,坑内堆砂袋抢险

13、,采用增加设置支撑和坑内支撑等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挖土机应长驻工地。土方开始开挖后,场地内保证有一台挖土机可以随时调用,如发现开挖后,坡顶位移呈增大趋势且不收敛,立即用挖土机挖土向坡脚回填反压,直至位移稳定再采取加固措施而后再继续开挖。平时备好500个编织袋,其中200个预先装好砂,一旦发现位移增大不稳定时,可用砂袋回填反压。 九、监测测试成果的提交支撑梁施工完成后进入正常监测,监测单位与甲方或监理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每个监测项目测试时间由监测单位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安排,每次监测后,监测单位及时整理测试成果,并作出分析判断,一般在测试当天(或不超过24小时)提交监测成果,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

14、)签收,如果出现异常即达到预警条件,提出书面报告。十、监测技术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1、项目组织结构本工程项目在分院长领导下,由分院总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检查、审核,具体由监测项目负责人负责实施,项目负责人编制实施详细方案,安排并参与具体实施过程,下设钻探班、测点埋设组,岩土测试组(负责测斜、应力、地下水测试),测量组(负责沉降、位移、倾斜等测量),后勤组提供完成该任务的所有后勤保障,测试人员负责资料整理,由项目成果分析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完成成果分析,报总工程师审核,出具监测简报,监测结束后,总体监测报告需经分院长批准签发。监测项目实施组织结构见下图: 2、人员安排本工程由XXX高级工程师具体负责,技术审核人:XXX。3、拟投入的仪器设备根据本工程监测项目,本项目现场拟监测投入的机械设备情况如下: 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产地备注1精密水准仪DNA031台瑞士2测斜仪CX-062台北京3测斜仪1台美国4全站型速测仪TCR4021台德国5频率仪SS-II1台丹东6水位计Sw-301台江苏 2015年1月27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