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78KB ,
资源ID:1544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4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力学第二版至知识点节选.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力学第二版至知识点节选.docx

1、建筑力学第二版至知识点节选绪论部分 荷载: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在工程上统称荷载。 结构:在建筑物中承受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构件:组成结构的每一个部分。平衡状态: 建筑的结构及组成结构的各构件, 都相对于地面保持 着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在工程上称为平衡状态。要保证构件的正常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求:1) 在荷载作用下构件不发生破坏,即应具有足够的 强度2) 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所产生的变形在工程的允许范围内,即 应具有足够的 刚度3) 承受荷载作用时,构件在其原有形状下应保持稳定,即应 具有足够的 稳定性构件的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统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建筑力学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作用在

2、结构(或构件)上力与平 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 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条件,为保证结构(或构件)既安全可 靠又经济合理提供计算理论依据。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建筑力学:是由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 学。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运动。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一个力(注意作用点的位置)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可以分成两种: 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大小反应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的强弱程度

3、 力的方向包含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 力的作用点是指力在物体的作用位置当接触面面积很小时, 则可以将微小面积抽象为一个点, 这个点 称为力的作用点 。该作用力称为 集中力 ;反之,如果接触面积较 大而不能忽略时, 则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 此时的作用力 称为 分布力 。分布力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来度量, 称 为荷载集度 。力是矢量,记作 F 刚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平衡: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就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力系分类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力偶系:力系中各力可以组成若干力偶或力系由若干力偶组成平

4、行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相互平行般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既不完全交于点,也不完全相互平行等效力系:若某一力系对物体产生的效应, 可以用另一个力系来代替,则这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合力:当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时,则称该力为此力系的合力 分力:力系中的每一个力称作该力系合力的分力。平衡力系:若刚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平衡条件:使刚体保持平衡时,力系所需满足的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二力平衡公理:(只适用于刚体)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二力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杆件二力杆的两个力一定在两作用点的连线上等值作用

5、 (与杆件形状无关)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只适用于刚体)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而不改变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刚体)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 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只适用于刚体)一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 此三力的作用线必共面且汇交于一点。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同一点的两个力, 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也作用 于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以两个分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来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6、 线相同,并分别而且同时作用于这两个物体上。约束:限制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装置。约束反力:由约束发出的限制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作用点就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点上。主动力:凡是能主动引起如题运动或使物体有运动趋势的力, 称作主动力。(作用在工程结构上的主动力又称为荷载) 柔索约束:由柔软而不计自重的绳索等构成的约束。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力多边形:由各分力和合力构成的多边形。在作里多边形时,按不同顺序画各分力,只会影响力多边形的 形状,但不会影响合成的最后结果。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力系中各分力的矢量和。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零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解析条件是: 力系中各分力在任意两 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有正负号规定的线段长度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该力系中的各 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 力偶臂:力偶的两个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 力偶作用面:力偶的两个力所构成的平面力偶基本性质:1.力偶没有合力,不能用一个力来代替2.力偶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代数和都为 03.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都等于

8、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4.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若它们的力偶矩的大小一致,方向 相同,则这两个力偶等效,称为力偶的等效性5.在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力偶可在其作用面 内任意移动,或者是任意改变力偶中的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长 短,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作用面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力偶系中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等于 0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定义: 指各力的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任意分布 的力系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 F,可以平移到同一刚体上的 任一点0,但必须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 F对新作用点 O

9、 之矩力的平移定理是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理论依据, 也是分析力 对物体作用效应的一个重要方法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 点简化的结果, 是一个力 和一个 力偶,这个力作用在简化中心(上文提到的 点),它的 矢量称为 原力系的 主矢,并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 这个力偶的力偶 矩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 主矩,并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 心之矩的代数和主矢不是原力系的合力, 主矩也不是原力系的合力偶。 将主矢 和主矩当成一个量来看待时,它们与原力系等效。当简化中心的位置发生改变,主矢不会变,主矩会改变合力矩定理: 平面内一般力系的合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 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平面

10、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平面内任 一点的主矩都等于 0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解析条件: 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任意选 取的两个坐标轴中的每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 0,对平面 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等于 0(第四章未讲部分)静定问题:当系统中的未知力数量等于独立平衡方程数目时,则所有未知力都能由平衡方程求出,这样的问题称为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 结构的未知力的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 未知 量就不能全部由平衡方程求出, 这样的问题称为静不定问题或超 静定问题第五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变形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的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当外力消除时,变形也随着消失,这种变形称

11、为弹性 变形塑性变形:当外力消除后,变形不能全部消失而留有参与,这种 不能消失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力后,既有弹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理想弹性体:只有弹性变形的物体称为理想弹性体弹性范围:只产生弹性变形的外力范围称为弹性范围等截面直杆:杆各截面相同,且轴线为直线的杆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和压缩: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轴线 相重合的外力作用下,杆件将发生长度的改变(伸长或缩短) 剪切:在一对垂直于杆件方向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 距很近的外力作用下,杆件的横截面将沿外力方向错动扭转: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于垂直于杆轴线的两平面 内的力偶作用下,杆的

12、任意两横截面将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弯曲: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于杆的纵向平面内的力偶 作用下,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弯成曲线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组成的复杂变形内力:由外力引起的杆件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应力:内力在某点处的集度截面法三步骤:截开、代替、列平衡方程正应力 / 法向应力: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切应力 /切向应力(剪应力) :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应力的单位是 Pa,常用单位是 MPa或GPa1Pa = 1N/m21kPa = 103Pa 1MPa = 106Pa = 1N/mm21GPa = 109Pa工程图纸上,常用“ mm”作为长度单位,则1N/mm 2 = 106N

13、/m 2 = 106Pa = 1MPa = / XPs:外加建筑力学 P63 页下方的“第四节 变形和应变” 第六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产生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称为拉杆或压杆 轴力:作用线与杆件轴线相重合的内力。 用符号 N 表示,以拉伸 为正,以压缩为负 轴力图:表明沿杆长各个横截面上轴力变化规律的图形 画轴力图两点须知:在采用截面法之间, 外力不得沿其作用线移动, 因为外力移动 后就改变了杆件的变形性质,内力也就随之改变轴力图、受力图应与原图各截面对齐,杆件水平放置时,正值 画在杆件上侧,负值在下,杆件竖直放置时,正值左负值右轴向拉伸时, 杆件横截面上各点处只产生正应力, 且大小相等 拉应力为

14、正,压应力为负(T = N/A(T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N:杆件横截面上的轴力A:杆件的横截面面积拉压杆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 拉压杆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与杆轴成 45的斜截面上纵向线性变( ):通常将单位长度的纵向变形量称为纵向线性变, 用表示 = l/l(l 是英文字母 L 的小写, 属于 Word 文档的显示问题) I:杆件的变形量l :杆件的原长度同理,杆件受到横向压缩后的公式为: = d/dd:杆件的横向尺寸卩=| | (这个是绝对值符号)卩: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另外: = a ,因为 与的正负号总是相反I = NI/EA,虎克定律(只适用于弹性范围)I:杆

15、件纵向的变形 N:内力 I :杆件的长度E:弹性模量 A:杆件的横截面面积 EA:抗拉(压)刚度(T = EX,虎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上式表明, 当杆件应力不超过某一极限时,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彷卩:应力极限值,又称材料的比例极限,记作 T p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详见建筑力学 P73-P74)可根据试件在拉断时塑性变形的大小,区分塑性和脆性材料试件拉伸至断裂后所遗留下来的塑性变形的大小, 常用来衡量 材料的塑性性能延展率计算公式:5 = (11 I) /I X 100%5 :延展率 I :试件原长度 h:试件拉断后的长度探5 5%为塑性材料,5 V 5%为脆性材料,低碳钢为 20%30% 截面

16、收缩率计算公式:书=(Ai A) /A X 100%各单位与上式同理, A 为横截面,低碳钢的收缩率约在 60%左右 冷作硬化:将材料预拉到强化阶段,然后卸载,当再加载时,比 例极限和屈服极限得到提高, 但塑性变形减少, 我们把材料的这 种特性叫做冷作硬化冷拉:通过在常温下将钢筋预先拉长一定数值的方法来提高钢筋 的屈服极限,这种方法称作冷拉(拉到超过屈服阶段,达到强化 阶段结束) 名义屈服阶段,详见建筑力学 P76 上端衡量脆性材料强度的唯一指标是强度极限 8 b对于塑性材料,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 将出现显著的塑性变 形,会影响构件的使用,对于脆性材料,破坏前变形很小,当构 件达到强度极限时

17、,会引起断裂许用应力/允许应力:即构件的最大工作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值, 将极限应力8 0缩小K倍,作为衡量材料承载能力的依据,称为 许用应力,用8 表示,即:8 = 8 /KK:安全系数,数值大于1为了保证构件能安全工作,则杆内最大的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 料的许用应力,即:8 max = N/AW 8 斜截面的正应力与剪应力:28 a = 8 COS a28 sin2 a第七章 剪切与扭转剪应力公式:t = V/At :剪应力 A:剪切面面积 V:剪切面上的剪力为保证构件不发生剪切破坏, 就要求剪切面上的平均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剪应力,即剪切时的强度条件为:T = V/AW T t :许用剪应力

18、,由剪切试验测定挤压力公式:8 c = FC / Ac W 8 c 8 c :许用挤压应力Fc:挤压面上的挤压力 Ac:挤压面的面积剪切虎克定律:t = Gyt :剪应力 y :剪应变 G:剪变模量,常用单位为 GPaG = E / 2X( 1+a)E:弹性模量 卩:泊松比剪应力互等定理:在过一点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 剪应力必然成对存在,且数值相等,方向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且同时 指向或同时背离这一交线。这一规律称为剪应力互等定理扭矩:圆轴横截面上的内力,单位常为 N*m或kN*m扭矩的正负号用右手定则确认,以被切开的那一截面向外为 正,四指与扭矩转动方向保持一致, 当大拇指的指向是截面

19、外侧时,扭矩为正,反之为负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任意点只存在剪应力剪应力与扭矩的关系:t = Mn* p /Ipp :剪应力点到圆心的距离 Ip:截面对形心的极惯性矩实心圆轴截面的极惯性矩:Ip = n *D4/32空心圆轴截面的极惯性矩(所谓空心圆轴就是一圆筒) :Ip = n * (D4- d4) / 32附图:探探Ip的常用单位为m4或mm4探探探在同一截面上, 剪应力沿半径方向呈直线变化, 同一圆轴上个 点剪应力相等圆轴的最大剪应力/最大切应力: 即T MAX,越靠近圆轴外侧越大,在圆心处为0,在P max = D/2处为最大值(即半径) 令 WP = IP/(D/2) 则 T MAX

20、 = Mn / WpWp:抗扭截面系数,其单位为 m3或mm3实心圆截面:Wp = n *D3/16空心圆截面:Wp =n *D3/16 *(1 - a 4)(式中 a =d/D)第八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重心: 不论物体在空间的方位如何, 物体重力的作用线始终通过 一个确定的点, 这个点就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称作物体的重心 均质物体的重心与重力无关 形心:均质物体的重力就是其几何中心,称为形心 求组合图形的形心坐标方法:分割法:Y坐标:=( A1Y1+A2Y2) / A1+A2Z坐标:补全法=( A1Z1+A2Z2 ) / A1+A2Y坐标:=( A1Y1A2Y2) / A1 16Z坐标:=

21、( A1Z1A2Z2) / A1 16(其中,丫1、Y2、乙、Z2皆为各图形中心到对应的坐标轴的距离)静矩:任意平面图形上所有微面积 dA与其坐标y(或z)乘积的综合,称为该平面图形对z轴(或 y轴)的静矩,用S(或Sy)表示 简单图形静矩:Q = AX Y Sy = AX Z (Y、Z为形心坐标) 组合图形静矩: Sz = A1Y1+A2Y2 SY= A1Z1+A2Z2静矩为代数量,它可为正,可为负,也可为 0,常用单位为 m3或 mm3当某条坐标轴通过截面图形的形心时,其对应的静矩为 惯性矩:任意平面图形上所有微面积 dA与其坐标y(或z)平方乘 积的综合,称为该平面图形对 z轴(或 y轴

22、)的惯性矩,用 以或|丫) 表示 惯性矩恒为正值,常用单位为 m4或mm4组合图形对某轴的惯性矩, 等于组合图形的各简单图形对同一轴的惯性矩之和 单一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矩形:IZ = bh3/ 12 IY = hb3/ 12圆形:Iz = Iy = n D4 / 64环形:Iz = Iy = n (D4 d4) / 64组合图形的惯性矩公式:I=两个图形对应的惯性矩+两个图形的“面积x图形中心到形心的这段距离的平方”分别计算所得的数值第九章 梁的弯曲 平面弯曲:梁的弯曲平面与外力作用平面相重合的弯曲梁发生弯曲时,横截面上同时存在剪力和弯矩在梁被弯曲的过程中, 必有一层纤维面既不缩短也不伸长,

23、 这 层纤维被称为 中性层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 中性轴。 各层纵向纤维的线应变沿截面高度应为线性变化规律。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规律变化。梁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正应力的公式:8 = (M X y) /lxM :横截面的弯矩 y:所计算的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lx: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计算公式:t = VS*/|zbV:横截面的剪力 lz: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需求剪应力处的横截面宽度S*:横截面上需求剪应力点处的水平线以上 (或以下)部分的面积 对中性轴的静矩用上式计算时,V与S*均用绝对值代入在截面边缘处,剪应力为 0,在中性轴上,剪

24、应力最大,其值为:t max = 3V2bh = 1.5V/A (应用于矩形截面)V/A:截面的平均剪应力在梁上产生最大正应力的截面称为危险截面Wz:抗弯截面系数,等于Iz/yMAX(高为h宽为b)矩形截面 Wz: bh2 / 6(直径为D)圆形截面 Wz: n D3 / 32应力状态:通过构件内某一点所有不同截面上的应力情况集合,称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研究某一点处的应力状态时, 往往围绕该点取一个微小的正六面体,称为 单元体 。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应力可认为是均匀分布。根据一点处的应力状态中各应力在空间的位置, 可以将应力状态分为空间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和单向应力状态第一章 压杆稳定稳定的平衡

25、:在撤去干扰力以后,杆能自动回复到原有的直线平 衡状态而保持平衡,这种原有的直线平衡状态称为稳定的平衡。不稳定的平衡:即使撤去干扰力,杆仍然处于微弯形状,不能自 动回复到原有的直线平衡状态, 则原有的直线平衡状态为不稳定 的平衡。失稳:在受压直杆受到的轴向压力由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压杆由稳定的平衡变为不稳定的平衡,这种现象称为压杆丧失稳定性 或压杆失稳。临界力:压杆由直线状态的稳定的平衡过渡到不稳定的平衡时所对应的轴向压力,称为压杆的临界压力或临界力。临界力即F屮它与材料的惯性矩,弹性模量和材料长度有关F cr = n 2EI /I2欧拉公式(第一个I是惯性矩,第二个I是压杆长) F cr

26、= n 2EI / (卩I) 2 欧拉公式变体(卩I为折算长度,卩为长度 系数)欧拉公式只适用于大柔度杆(又称细长杆),即入入p (入为 压杆的临界应力)入P =冗厂(E / 5 p),式中8 p为比例极限柔度越大,越易失稳i=厂(I / A) i为压杆横截面的惯性半径 第十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合分析 自由度:指确定体系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参数)的数目体系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是自由度W零约束:减少体系自由度的装置称为约束链杆 =一个约束,单绞 =两个约束,刚结点 =三个约束 多余约束: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 而该体系的自由度并不因此 为减少,此约束即多余约束。约束数目恰好够用的几何不变体系,

27、 称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 变体系。瞬变体系: 本来是几何不变的, 经微小位移后又成为几何不变的 体系,称为瞬变体系三种原则:二元体、两刚片定理( 3约束)、三刚片定理( 6 约束)当连接大地的支点总数达到 4 个或 4 个以上时, 必须将大地连 同其中 4 个支点看作一个刚片来分析第十三章 静定平面桁架 桁架:由若干根直杆在其两端用铰连接而成的结构平面桁架计算简图的三假定1.各杆的两端用 绝对光滑 而无摩擦的理想铰连接。2.各杆轴均为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通过铰的重心。3.荷载均作用在桁架节点上,桁架中间无荷载。通常把按理想桁架算得的内力称为 主内力 (轴力),而把上述 一些原因所产生的内力称为 次内力 (弯矩、剪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