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80.78KB ,
资源ID:1544814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481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定州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承智班.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定州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承智班.docx

1、河北省定州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承智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卷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

2、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3、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B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C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D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4、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家庭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的发展5、唐朝科举

3、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6、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

4、划的重要原则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7、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这一安排A. 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 B. 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C. 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 D. 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8、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

5、”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9、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C.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0

6、、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多封建盛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晚清时期出现的“同光中兴”与之前的封建盛世最大的不同是A. 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B. 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C. 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起步 D. 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11、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

7、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 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13、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14、“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

8、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1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的是A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B找到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C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16、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大会陈词: “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

9、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宋美岭意在强调A、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C、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的保障 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17、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地区间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A、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和地方的整合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C、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D、近代民族主

10、义观念开始形成18、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怀柔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A B C D19、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

11、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爱国救亡精神 B自由开放意识 C民主法治观念 D实业救国愿望20、下列表格中的史料和结论,不能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史论。需要补充史料,才可以直接推导出史论。下列补充史料,可以直接推导出史论的是史料史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A.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日军的战役B. 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此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C.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对华北地区日伪军发动了进攻战

12、役D.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21、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22、24.太平军占领上海后,清朝海关瘫痪。以下图所示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谨告在华美国商人: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

13、,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A.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 B.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C.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D.美国此举损害中国关税主权23、201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只依

14、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24、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A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C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25、香港大公报社评:“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6年

15、之后,再也没有会面。悠悠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第一代的会面,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跨越,如今第四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意义非凡。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这次会面A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C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D使得两岸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和解26、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16、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27、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 B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年C“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 D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28、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

17、济权威)。这表明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2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3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A内容和体系丰富

18、而完备 B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C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3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C.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 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32、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

19、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A. 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B. 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C.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 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33、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34、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

20、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A.实行联邦制原则 B.国家统一尚未完成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皇帝权力受到限制35、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完全消失36、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

21、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A.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B.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C.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D.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37、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军师,直接与美国空军空战1872次,共击落1097架美国飞机;派出高射炮兵进入朝鲜作战,共击落212架敌机。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这种默契 A体现苏攻美守的态势 B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C说明美苏冷战的缓和 D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38、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1975年对是否留在欧共体内讲行了全民公投。1997年,英国决定不加入欧元区,也一直没有签署申根协议。20

22、16年6月,英国以519%的公投得票率脱离欧盟。英国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保持一定距离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相对独立于欧洲大陆 B英国具有孤立土义传统C二战后英国长期追随美国 D英国自身利益得失判断39、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准确的是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957年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世界

23、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40、“历史研究,无论其研究的内容是多么遥远的过去,在本质上却从不曾脱离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就是倾听时代的呼声,回答时代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历史研究关乎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 B以古喻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功能C历史研究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 D历史研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第卷 非选择(41题28分;42题12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

24、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

25、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4分)42、你认为钱穆的这一命题成立吗?请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12分)。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1-5ADDBB 6-10AABCC 11-15BDDAB 16-20AACAC21-25BDDCC 26-30BCADD

26、 31-35BBCAB 36-40CBDBD41(1)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8分) 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持,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6分)(2)特点:救灾与防灾相结合;赈灾与备荒相结合;鼓励民众平时储蓄和筹备保险;强调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8分) 原因:中国近代灾荒频仍,郑观应富有慈善情怀;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6分)42(开放性。言之有理皆可相应给分。史实及相应阐释;观点明确;围绕观点展开,逻辑清晰及语言准确。)如:成立。中国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导致出现世家大族、门阀制度,不利选拔出真才实学的人才,也不利于中央集权;隋唐开创并发展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打击门阀、加强中央集权等; 经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八股取士,因袭古人思想、仅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导致思想被束缚、人才被压制,阻碍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注:以别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察举制或古代相关监察制度等进行论证也可。反之,不认同也可。但应有相应的史实等支撑,并论证得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