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9.11KB ,
资源ID:154538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538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7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7doc.docx

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7doc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7)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A. 公元前20世纪初期B. 公元前21世纪初期C. 公元前20世纪末期D. 公元前21世纪末期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 爵位 B. 官名C. 谥号 D. 行业3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 宫殿遗址B. 家畜遗骨C. 青

2、铜礼器D. 石制农具4“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周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是A. 强化血缘联系 B. 加强中央集权C. 实行封邦建国 D. 推行礼乐教化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 “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C.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的等级序列6春秋末期某人,祖先是贵族,到他这一代时己无法享有食邑、俸禄,沦落为平民,以教书为业不再享有世袭特权。他面临此困境时的时代背景是A. 周天子废除贵族特权B. 学校制度兴起C. 宗法制度废除D. “封建制度”逐渐解体7有学者认为:“

3、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家国一体C. 天下为公D. 官僚政治8红楼梦中冷子兴对贾府情况介绍的片段:“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从这段材料中能找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子,其中不正确的是A. 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B. 贵族世袭爵位C. 夫权家长制D. 中央集权制9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

4、,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 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 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C. 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D. 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10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 周王室安全B.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 王位世袭制D.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11“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5、 天人合一 B. 皇权至上 C. 大一统 D. 法治12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13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为皇

6、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4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制C. 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 秦始皇首倡设郡、县1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下列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 都属于地方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B.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高度集权C.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

7、 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6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行政区域名称的变化B. 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高C. 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17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为此,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是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统一文字18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规定是为A. 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 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

8、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 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19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A. 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 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 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0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 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 各诸侯国以农

9、立国C. 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D. 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21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军机处2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B.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 分封制被彻底废除D. 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23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婚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

10、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A.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B.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 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D. 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24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务)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利。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A. 防止官员权力膨胀B. 明确官员的职责C. 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 减少吏治腐败发生2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

11、省”是A. 中央的派出机构B. 皇帝的顾问机构C. 地方的自治机构D. 中央的直属机构26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元朝的行省不仅辖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2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B. 唐朝三省

12、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28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学者意在说明A. 皇权得到加强B. 政府拥有了最高决策权C. 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D. 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29北宋宰相出缺时,皇帝经常让某类官员代宰相之职.北宋宰相经常空缺,该类官员往往成为北宋亊实上的宰相。该类官员最有可能是A. 枢密使B. 参知政事C. 刺史D. 三司使30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

13、.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31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 符合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C. 有拉拢世家大族维护统治的目的D. 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32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 官僚内部斗争

14、集中于相位之争C.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33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A. 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B. 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C. 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D. 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34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A. 宫廷

15、内部的森严等级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3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 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 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C. 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D. 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36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A. B. C. D. 37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

16、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D.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38“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这种现象发展到顶峰便出现了A. 分封制的实行B.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C. 行省制的普遍推广D. 军机处的设立39“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材料表明军机处A. 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B. 关防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C

17、. 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D. 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40据历史大脉络载:14世纪以后,中欧和西欧建立了民族国家的列国体制。中国却丧失了走向改弦更张的方向中国始终是一个整体。中国在政治上不能“改弦更张”的主要表现为A. 多民族国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化和发展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 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D. 中央各机构分权制衡,体系稳固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40分)41(16分)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了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材料二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

18、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三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摘编自科举制度评析(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选官途径和主要标准。(3分)(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分)(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9分)42(24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

19、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

20、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8分)(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8分)(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8分)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解析】公元换算成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所以应该百位数上加一,本题是公元前2070年,所以换算

21、成世纪应该是公元前21世纪;早期(初期)是世纪头三十年而公元前是倒着数的,所以公元前2070年换算成世纪应该是公元前21世纪初期,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信息“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入手,结合历史纪年方法进行思考。2B【解析】根据题干:以国名为氏齐鲁秦吴,以居住地为姓东门北郭;司马、司徒等属于古代官职的名称,所以这些姓氏应源自官职;故A正确。点睛:古人姓氏起源由来主要有:以姓为氏、以国名为氏、以邑名氏、以乡、亭之名为氏、以居住地为姓、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以次第为氏、以官职为氏、以技艺为氏、以谥号为氏、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3A【解析】本

22、题考察学生对考古的理解。要证明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城,就要直接证明宫殿的存在,因此宫殿遗址是最有力的证据。其他的都不足以证明是都城,只能说明是史前文明,故A项正确;BCD项都不符合。4C【解析】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初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分封对象为王族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项说法正确;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D和题意无关,排除;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而不是分封制,A排除。本题答案为C。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天子与诸侯联系的关键,层层受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C正确。6

23、D【解析】根据题干“春秋末期” “无法享有食邑、俸禄” “不再享有世袭特权”等信息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瓦解崩溃,分封制即“封建制度”,故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信息是对题干的片面反映,但与题干中分封制的瓦解无关,排除C。题干强调是分封制的瓦解,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7B【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根据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故可知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国一体,B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天下为公开

24、始于夏朝,排除C。官僚政治在秦朝得以确立,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8D【解析】材料体现了宗法制下权利继承的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的夫权家长制,A、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长子贾代化袭了官”“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体现出贵族世袭爵位,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无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B【解析】据材料“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辛为嫡长子,这说明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宗法制达到完备程度,不是殷商时期,故A项错误;“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的说法过于模糊,没有突出

25、确定地位尊卑的依据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王位继承问题,也无法体现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学生应该可以联系嫡长子继承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殷商时期的时代特点,可知当时宗法制没有达到完备程度,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0B【解析】A项主要是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的,不是通过周礼;由“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结合所学周礼主要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秩序,故本题答案选B项

26、;C项错误,王位世袭主要是通过宗法制实现的;D项是通过宗法制实现的,与题意不符。11B【解析】材料“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联系所学皇帝制度可知,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其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裁,故排除D,B正确;关于天人关系,题干中无从体现,故A错误; 大一统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13B【解析】试题分

27、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干材料中秦朝中央官职“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仪”和“少府”的职能体现了秦朝中央官制“家国同构”的特征,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未涉及九卿间的彼此牵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央官制的管理方式,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秦朝中央官僚机构具有以下特点: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官制。三公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一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是中国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28、14A【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均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得以实行,因此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答案为A项。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对加强君主制作用有限,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郡县制是其他措施实施的前提,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郡县的设置,排除D项。15C【解析】据材料“秦以前的封建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属于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秦朝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打破了血缘纽带,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9、不是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封建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学生应该结合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的概念加以区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6C【解析】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这一变化突出的是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能体现“进步性”;B选项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D选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中央集权内容,与君主专制无关。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进步性”,因此我们要对比分析出西周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优劣之处,可以得出其进步性所在,也就是官僚政治和血缘政治的问题,答案

30、也就呼之欲出。1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秦朝统一后的措施就是实现中央集权,对这些项目进行统一,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是具体管理措施,材料强调的是统一问题;C选项是中央官制,本题谈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问题;D选项只是一个方面。点睛:本题很容易错选和误选。误选B选项是因为强调秦朝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时候往往会选郡县制;误选D选项是因为看到了材料中涉及了文字统一问题。这两种情况都是对材料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我们在解题的时候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不能只看一方面。18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对官府的主管官员的任职和调动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预防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即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9D【解析】材料“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等体现出实现自身活动范围统一的要求,为国家统一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基础,故答案为D项。根据“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可知,天下观产生于宗法制、分封制出现之前,排除A项;“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天下一家”弱化了民族之间的区分,但并不等于古代中国就没有民族观念,排除B项;秦完成统一的基础是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排除C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