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09.31KB ,
资源ID:1547170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717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政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政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1、高中政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探究一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提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存在和思维的

2、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探究升华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至今,对

3、这个问题的回答仍有两种观点:一是先有石头后有对石头的感觉;二是先有对石头的感觉后有石头。(1)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产生的?(2)这两种观点分别属于哪个阵营?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之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材料中两种观点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第一种观点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名师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地位: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4、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何者为第一性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有无同一性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提醒: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是哲学基本问题而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并非一切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不可知论者,相反,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过,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对人的认识的本质、来源和发展规律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典例1 (2013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

5、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答案A解析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A项正确;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项错误,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选;C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A。探究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

6、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探究升华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在神九发射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师要面对和处理发射计划与发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三位航天员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太空计划和具体操作实际的关系。不仅如此,学生要面对和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什么?答案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

7、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你能谈谈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处理好这一哲学问题的重要性吗?答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主义,有利于把事情办好。否则,就会脱离实际,陷入唯心主义泥潭,在工作和生活中导致失败。名师点拨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从方法论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它首先是

8、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第二,从地位和作用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世界观的根本问题。第三,从世界观角度看,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问题回答的不同,决定了哲学性质的不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错误的。典例2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其积极的作用是主流;但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

9、是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B解析即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对互联网的认识问题都会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方法点拨:最佳型选择题解法最佳型选择题就是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符合或基本符合,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

10、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它的最大特点是选项内容与题干要求之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题干与选项之间往往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它的另一特点是在题干的问句中常常有“符合”“主要”“根本”“全面”“决定性”“最主要”“最突出”等限定条件。解答最佳型选择题主要就是抓中心,即通过概括题干的中心,来提炼题目的设问指向,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与选项的联系,若选项与题干存在着直接的本质的联系则选,某个选项与应选选项之间是直接联系,而与题干之间是间接联系,则该选项不能入选。新闻播报2013年5月3031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

11、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调整、大转型之中,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存在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要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围绕促进社会公正深化改革,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化解各种风险、创造新的优势,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度思考试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我们首先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会议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制定的2013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四大指向,正确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会议提出,2013年要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围绕促进社会公正深化改革,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体现了上述观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B是哲学的基

13、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不正确。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A唯物论与唯心论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论与不可知论 D唯心论和可知论答案B解析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物是观念的集合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所

14、以排除。4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答案D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选B。基础自测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2020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科学实验舱,开始建造空间站。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

15、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和实践的关系A B C D答案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易错选D,原因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理解有误。说法都错误,正确。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

16、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理解。绝对化,应舍弃;没有涉及我们的生活问题,也应舍弃。正确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4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

17、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答案A解析计划属于思维,实际属于存在,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并无法回避的问题,选A项;B、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的说法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争论的焦点。综合提升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

18、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答案A解析儿歌突出“上帝”创造客观事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科普作家对儿歌的改动,表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属于唯物主义,故入选。6“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 B C D答案D解析前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后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

19、义观点。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选。不符合题意。7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D解析A、B两项均是片面的,不选;C项不选,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项正确指出了原因,符合题干要求,应选。8庄子和好友惠施见到桥下鱼穿梭嬉戏,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

20、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惠施的话属于什么观点?答案(1)反映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否认思维可以认识存在,陷入不可知论。学案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识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正确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能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坚决反对唯心主义。1.唯

21、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探究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缺少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

22、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提醒: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探究升华观点一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观点二人是机器是法国近代哲学家拉美特利的代表作。

23、书中讲到,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比如,当人面临万丈悬崖时,便会大吃一惊,身体机械地向后退缩;在阳光下瞳孔会机械地收缩以保护视网膜;等等。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不过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几个齿轮”“多几个弹簧”而已。(1)试判断上述两种观点属于哪个阵营、哪种基本形态?(2)分别指出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前者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后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具

24、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且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其明显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名师点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合理性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金、木、火”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最广

25、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提醒: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典例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答案D解

26、析“水是万物的始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两者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由于时间处于古代,并且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水,所以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选D。探究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提醒: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理念”“绝对精神”等,与人的意识、理念、精神是不同的。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理念”“绝对精神”等,

27、是脱离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的东西,认为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的某种精神的东西在支配和主宰着物质世界。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探究升华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

28、二“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一切由道而生。道是先天地而生的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无形无声,独立于整个自然界之外而永远不变的绝对理念。(1)王守仁认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一种什么观点?老子把“道”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什么观点?答案王守仁强调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老子把“道”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上述两种观点有何共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答案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承认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

29、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名师点拨1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比较基本形态常见观点区别联系主观唯心主义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儿:我思故我在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中外“神创论”柏拉图:理念论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朱熹:理在事先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典例2 从哲学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