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07.64KB ,
资源ID:1547456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745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教案26策略26实验题的解法与技巧.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教案26策略26实验题的解法与技巧.docx

1、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教案26策略26实验题的解法与技巧策略26实验题的解法与技巧 金点子: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有关化学方面的试题,在高考试卷上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实验试题的权重也由15%提高到20%。化学实验题按其知识点主要分为:常用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检验;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除杂1完成实验题必须具备的素质:阅读、挖掘题示信息的能力;选择药品仪器的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现象结论的能力;分析实验过程的能力;选择、组合、修改设计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类比迁移、收敛发散思维的能力;准确、清楚的文字表达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和创新精神。干燥气体发生2实验组合装置

2、的连接顺序:一般为 尾气处理主体实验 。考虑干燥与除杂的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先净化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杂,则干燥在前;若用固体吸收剂常温除杂,则根据题意而定。其实验技巧为:气体发生一般按“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接口的连接: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粗”进“细”出。加热操作: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Mg

3、3N2、CuCl2等。熄灭酒精灯时,一般是“先点的则后灭”的原则。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无毒气体直接排空。若制备的物质极易水解(如SnCl4,AlCl3等),则需在尾部加装干燥管,以防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造成水解。3综合实验思维过程: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如: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实验目的是什么?所用反应物名称、状态、代替物(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使用、仪器规格。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实验现象:自下而上,

4、自左至右全面观察。实验结论:直接结论,导出结论。4实验仪器与实验试剂确定的注意事项:药品和装置是部分或刚好给出还是有剩余。若药品和装置只部分给出,则应需要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作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药品的规格。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学生最难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NaOH溶液。

5、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5绘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的绘制技巧基于评分客观公正性难以把握,近年高考题很少出现此类题目,但1998年试测题中用规定符号“简笔画”画“示意装置图”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简笔画中常见仪器表示方法:试管 ,有塞容器: ,无塞容器 ,玻璃管 冷凝管 ,干燥管 ,酒精灯 ,铁架台石棉网 ,活塞,普通漏斗 ,分液漏斗 ,玻璃导管 等。5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防吸水(如实验、取用、

6、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直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仪器使用顺序等)。经典题:例题1 :(2001年上海高考)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 )A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D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方法:从物质性质和实验操作要求去分

7、析。 捷径:A做完焰色反应的镍铬丝上,往往残留某些盐或某些氧化物,用稀盐酸可溶解这些残留的盐或氧化物,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下,多余的盐酸均可挥发。这样可保持镍铬丝洁净。B萃取剂要求与原来的溶剂互相不溶解原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但酒精易溶于水,所以酒精不适于做萃取剂。而CCl4、苯、汽油等都可作萃取剂。C试管壁若残留铜或银应用稀硝酸清除。反应式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若用浓硝酸耗去硝酸量多,且生成有毒气体也多。D干燥氨气只能用碱石灰。故正确答案为B。总结:此题易错选C,其原因是只考虑反应速率,而未考虑

8、反应用量及污染性气体问题。对中学化学中的银镜反应后的银的去除,也一样要用稀硝酸。 例题2 :(1997年全国高考)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标号)_.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逐项分析。捷径:A项中,酸溅到眼中,用水冲洗是为稀释酸液,眨眼睛一是及时把眼中液体挤出;二是将已进入眼睛内部的酸液及时移到表面经冲洗后流出来。B项中,用大量水可稀释浓碱,涂上硼酸中和可

9、去除渗入皮肤上的碱,切忌用酸性较强的物质如醋酸、盐酸等,否则皮肤会受到酸的伤害。C项中,由于苯酚溶于乙醇,可用乙醇除去苯酚。以上都是化学药品腐蚀人体,都应立即处置,不能延误。D项中,稀释浓硫酸,必须在烧杯中进行。量筒的器壁较厚,受热后容易炸裂。故正确的有A、B、C三项。总结:即使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大,溶解操作都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量杯、容量瓶等仪器中进行。例题3 :(1995年全国高考)下列溶液中,在空气里既不易被氧化, 也不易分解, 且可以用无色玻璃试剂瓶存放的是 ( )A石炭酸 B氢硫酸 C氢氟酸 D醋酸 方法:从物质性质,对照选项逐一分析。捷径:石炭酸即苯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10、生成粉红色的物质。氢硫酸被氧气氧化2H2S+O2=S+2H2O,氢氟酸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瓶存放,SiO2+4HF=SiF4+2H2O。以此得答案为D。总结:为了节省时间,可采用淘汰法,即根据题设条件,逐一淘汰。如根据在空气里不易被氧化淘汰掉AB, 根据可用无色玻璃试剂瓶存放再淘汰掉C,剩余D。例题4 :(1996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

11、铁粉和6mol/L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烧瓶B的作用是 ;烧瓶C的作用是 ;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 。(2)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 。(4)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 。(5)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 ;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 。方法:从实验装置和实验要求分析,再利用性质获解。捷

12、径:制取“引火铁”要通入H2,只有后套装置中的装置可提供H2。所以前套装置是Fe与H2O制Fe3O4(Fe置于A中,水蒸气由B提供),后套装置是Fe3O4与H2制“引火铁”(E中置Fe3O4、H2由提供)。以此得答案为:(1)A中加Fe,B的作用是提供H2O(g),C只能是起“安全瓶”的作用(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A),D中收集到H2。(2)U型管中物质应除去H2中HCl及H2O(g),可用碱石灰,长颈漏斗中当然是加6mol/L盐酸。(3)A、B、E需加热。(4)加入CuSO4,置换出Cu,Fe、Cu及电解质溶液构成了原电池,可加快产生H2的速率。(6)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总结:也可从前套

13、装置中:“收集气体”,猜测后套装置用于发生3Fe+4H2O=Fe3O4+4H2。例题5 :(1996年上海高考)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回答:(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 ) 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

14、Cu(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 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方法: 从原理、目的分析装置,并确定其连接顺序和实验误差。捷径:(1)NH4Cl和Ca(OH)2反应可以生成NH3,经碱石灰干燥后(不能用浓H2SO4干燥,因为浓H2SO4要吸收氨气)把NH3通入a装置发生主体反应,将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气用C吸收(不能用浓H2SO4吸收,因为还有未反应的氨气也可被浓H2SO4吸收,这样测量水的质量就偏大),多余的NH3用浓H2SO4吸收,同时也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第二个C装置。其顺序为b c a c d。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氨 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

15、转变红色。2NH3 + 3CuO N2 + 3Cu + 3H2O(设Cu的原子量为x) 3(x+16) 318 mCuO x = 要使测定结果偏大,则mCuO要偏大, 要偏小,其中(a)导致 偏小(b)导致 偏大 (c)相当于 偏小。故选a、c。(2)要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必须至少要测出一种有关铜的质量,所以(b)(d)是不可选用的。得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a)、(c) 。总结:误差分析是该题的一个难点。在分析误差时,要充分依靠计算公式,从变量和公式两方面去结合分析。 例题6 :(1994年全国高考)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

16、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 mol/L盐酸和蒸馏水)。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 。方法:根据实验目的,从最简单着手分析。捷径:由于Na2O2与水反应放出O2,而Na2O与水反应不放出气体,所以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O2的量计算Na2O2的量,由于试样的量一定,即可求出Na2O2的纯度。其答案为:(1)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2) ,(3)

17、(G)接(A)(B)接(F)总结:本题要求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题中还含有一个较复杂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是:用装置产生的CO2气体经干燥后通入过氧化钠样品中,再除去过量的CO2气体后,测量O2的体积,用O2物质的量求出Na2O2的量。其装置顺序是,接口顺序G接D,C接H,I接J,K接A,B接F。显然这个答案比捷径中的方法要复杂得多。由于同学未认真审题,又受平时练习中所有装置都要连接在实验中的模式的影响,而用了繁琐的选择。评分标准指出,未选出最简单的实验,即使全部答对,也只能得到该题的2/3分数。可见认真审题的重要性。例题7 :(1992年三南高考)根据从草木炭中提取

18、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称量样品,溶解沉降, , ,冷却结晶。(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3)在进行第步操作时,有时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 。(4)在进行第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 。(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 、 、 等(填化合物分子或名称)。方法:再现式分析填写。捷径:将题中叙述与实验对照,得:(1)过滤、蒸发;(2) B ;(3) 滤液浑浊;(4)液体飞溅;(5)KCl、K2SO4、K2CO3 。

19、总结:此题虽不属难题,但如果未做过此实验,将很难正确作答。例题8 :(2001年高考试测题)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1)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2)60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充分反应。然后把反应后的全部液体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半透膜袋里析出的物质是 ,该操作的名称是 。方法:从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析。捷径:(1)用可见光照射水溶液或胶体,观察有无“丁达尔现象”,若有就是胶体。(2)从半透膜袋里析出的物质为小分子麦芽糖,该操作称为渗析。总结:该题着重考查了考生的对实验的理解。例题9 :(2001年高考试测题)1,2,

20、3,4-四氢化萘的结构简式是 ,分子式是C10H12。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7,不溶于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与液溴发生反应:C10H12+4Br2 C10H8Br4+4HBr。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不溶于水。有人用四氢化萘、液溴、蒸馏水和纯铁粉为原料,制备少量饱和氢溴酸溶液,实验步骤如下:按一定质量比把四氢化萘和水加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少量纯铁粉。慢慢滴入液溴,不断搅拌,直到反应完全。取下反应容器,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直到溶液颜色消失。过滤,将滤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液,得到的“水层”即氢溴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示意图中的装置,适合步骤和操作的是 。 (2)

21、步骤中如何判断“反应完全” 。(3)步骤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的目的是 。(4)步骤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5)已知在实验条件下,饱和氢溴酸水溶液中氢溴酸的质量分数是66%,如果溴化反应进行完成,则步骤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1 (保留小数点后1位)。方法:从物质性质和实验原理分析并计算。捷径:(1)因和操作中涉及到易挥发且有毒的液溴,故必须选用D装置。 (2)判断步骤中反应巳进行完全,从实验现象看,应该为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也即巳不再存在四氢化萘。(3)补充少量的四氢化萘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溴。(4)步骤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四溴化萘和铁粉。(5)从来源分析求解得,四氢化萘和

22、水的质量比约是11.3。总结:从示意图中选择适合步骤和操作的装置,是该题的难点之一。部分考生未能考虑到液溴的挥发,仅从滴入液溴不断搅拌出发,极易错选A。例题10 :(1997年全国高考)1,2 - 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 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

23、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从实验原理结合实验装置进行分析。捷径:(1)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2=CH2+Br2CH2BrCH2Br 。(2)观察装置图,搞清装置的物理学原理:由于b中压强增大,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水面上升,甚至会从竖管上部溢出。(3)NaOH溶液的作用如果仅从乙烯的角度似乎无法解答,但如果想到乙醇和浓H2SO4共

24、热不仅可以发生分子内脱水,也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甚至还可以将乙醇氧化,产生CO2和SO2气体。所以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CO2和SO2等酸性气体。(4)根据“当溴全部褪色时,消耗乙醇和浓硫酸的量比正常情况下多”这一事实,从实验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只能得出二点原因:乙烯产生的速度太快,一部分乙烯来不及与溴反应。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产生了较多乙醚。总结:该题比较基础,只要认真阅读试题,前后联系,各个问题不难答出。金钥匙:例题1 :用H2还原CuO实验,为什么要通一会儿H2,再加热?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继续通H2至试管冷却?方法:采用逆向思考,如果不这么做,会产生什么不

25、良影响。捷径:用H2还原CuO的反应方程式为:H2 + CuO Cu + H2O,以此知,反应物中有氢气;反应时要加热,生成物中有铜。逆向分析:1 如果先加热再通入氢气导致空气与氢气混合结果: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2 如果先停止通氢气导致空气进入试管结果:铜与氧气反应而被氧化。结果是为了避免上述两种不良后果的出现。总结:诸多实验的操作分析均采用此法。其它如浓硫酸稀释时为什么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或乙醇)中,并不断搅拌;实验室制氧气时,为什么要先拆去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等等。 例题2 :实验室进行某项实验的装置如图。实验现象记录如下:(1)黑色的CuO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2)生成物A能使无水CuS

26、O4变蓝;(3)镁带能在另一生成物B中燃烧生成一种固态物质C,C与A反应可生成碱性物质D和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E。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氨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_。(2)写出在硬质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这个反应说明氨气具有_(填编号:A、碱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不稳定性)。(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带在B中燃烧生成C 。C与A反应 。方法:从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剖析。捷径:(1)生石灰的作用是促进NH3H2O的分解,利于NH3的挥发逸出。生石灰溶解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 ,Ca(OH)2=Ca2+2OH- ,Ca(OH)2电离产生OH使溶液

27、内c (OH-)增大,从而使NH3H2ONOH,平衡向左移动。又CaO 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既消耗水;又放出热量。有利于NH3H2O的分解和NH3的逸出。(2)2NH33CuO 3Cu+3H2O+N2 ;从化合价分析得,氨气中N的化合价升高,在该反应中氨气作还原剂,选B。(3)3Mg+N2 Mg3N2; Mg3N2+6H2O=3Mg(OH)2 +2NH3 总结:该题中生石灰的作用是是多方面的,部分考生由于不能全面理解题意,而造成分析不完整的现象较多。例题3 :众所周知,反应Cu+H2SO4(稀)=CuSO4+H2通常不能发生。(1)说明此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发生的原因。(2)若向稀H2SO4中通

28、入热的空气,则发现Cu会逐渐溶解。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设法使题中的反应能够发生,具体的方法是_。反应原理是_。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求解。捷径: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之后,所以Cu的失电子能力较弱,而H+得电子能力也不强,所以两者之间不反应。当向稀H2SO4中通入热的空气时,在O2的作用下 2Cu+O2 2CuO ,然后 CuO+H2SO4 = CuSO4+ H2O,造成Cu 逐渐溶解。而要使一个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的反应能够发生,可借助于电解,方法是:以铜做阳极,以稀H2SO4 作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其电解原理如右图。总结:这是一个开放性实验设计题,它要求考

29、生将1个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设计成为可能,对考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均较高。特别是题中设计的干扰信息“向稀H2SO4中通入热的空气,则发现Cu会逐渐溶解”,又会将考生引向加入另一物质使反应发生的错误思路,唯有注意题中的关键字段“设法使题中的反应”,方可正确作答。 例题10 :已知锌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但还原性比铝弱。把500 mL0.4 mol/L的盐酸置于烧杯中,投入质量为2 g的一块镀锌铁片。用表面皿盖好烧杯口,看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很多气体,片刻后放出气体速度明显减慢,最后溶液变为浅绿色,待固体溶解后用蒸馏水洗涤表面皿,把洗涤下来的液体全部倾入烧杯。再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氢

30、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待沉淀全部变成红褐色时,滤出沉淀并置于蒸发皿中,当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称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是2.8 g,试回答下列问题:(1)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的目的是_。(2)开始反应时剧烈放出气体的主要原因是_。(3)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沉淀变成红褐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2.8 g固体的成分是_。(6)原镀锌铁片中,含锌量是_%。方法:从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捷径:(1) 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反应液溅出 。(2) 开始反应时剧烈放出气体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开始时溶液的浓度大,二是形成了原电池,而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形成锌一铁原电池。(3) 因锌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使Zn2转变成ZnO22,使Fe2转变成Fe(OH)2,从而使Fe2和Zn2分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