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3 ,大小:52.98KB ,
资源ID:1547791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779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科学第册教案人教版1.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科学第册教案人教版1.docx

1、小学科学第册教案人教版1(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 1 课:光 的 传 播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电灯(或其他光源),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蜡烛,火柴,半透明的白纸,胶水。挂图或投影片光源、从密林缝隙透过的光。 2 、学生准备:两

2、个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纸盒,剪刀,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谈话: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光你们有什么问题? 2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光的知识:什么物体能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新课 l 、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 1 )谈话: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发光?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源。 ( 3 )讲解: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有的是燃烧发光,例如蜡烛、松明 (点燃后用于照明的松枝)、火柴、煤等;有的是靠电能发光,例如手电筒、各种各样的电灯;有的是靠生物体内部变化发光,如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有的是靠天体内部变化发光,例如太阳光,星光。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4 )讨

3、论:镜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2 、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 ( 1 )讲述: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周围传播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光传播的方向。 ( 2 )谈话: 从门窗或密林缝隙中透过来的阳光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手电筒或汽车灯射出的光是什么样的? ( 3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通过讨论,得出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假设。) ( 4 )实验: 讲述:为了证明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材料是这盏开着的电灯和一根细而直的塑料管。 讨论:如果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这根直管能看见电灯光吗?如果将直管弄弯,还能看见

4、电灯光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 5 )讨论:以上现象证明什么? ( 6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讨论及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可以补充:光源发出的光,可以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 7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 、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 1 )讲述: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各组都带来些纸盒,选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盒;在大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盒的底,在底口粘一张半透明纸;然后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以上方法需边讲解边演示) ( 2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 3 )讲述:下面,我们就用

5、制作的这个器材实验。将蜡烛点燃,立在桌上;将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对着蜡烛。推一推或拉一拉大纸盒,看到什么现象? ( 4 )学生分组实验。 ( 5 )汇报实验结果: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烛火焰的像)在什么地方?(白纸做的屏幕上)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 ( 6 )讨论: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蜡烛的像为什么是倒的?这与什么有关系? ( 7 )教师小结:合用纸盒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的时候,蜡烛光就会小孔射入盒内,照在纸屏上。 因为孔很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画图说明),蜡烛火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出现与蜡烛的火焰形状相似、倒立的

6、像。 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如果在纸盒后面粘的不是纸屏,而是照相的底片,在底片上就会出现物体的倒像。最早的照相机就是应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 巩固应用 l 、讲述:这节课我们重点认识了什么是光源和光的传播方向。 2 、提问: ( 1 )什么是光源?举例说明。 ( 2 )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讨论: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有没有关系?假如光是可以转弯的,还会有影子吗? 布置作业:用小孔成像盒给室外的景色“照相”,观察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彩色? 第 2 课:光的反射和折射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

7、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 (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 、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 、学生准备铅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 1 )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 2 )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 3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 4

8、)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 1 )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 2 )学生分组实验。 ( 3 )汇报

9、实验结果。 ( 4 )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 5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 6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 、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 1 )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 ( 2 )学生分组实验。 ( 3 )汇报实验结果。 ( 4 )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 5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

10、体反光能力强。 ( 6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7 )提问: 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 4 、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 1 )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 2 )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 3 )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 4 )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方法是: 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

11、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 5 )分组实验。 ( 6 )汇报实验结果。 ( 7 )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 8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 9 )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

12、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 10 )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 11 )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l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提问: ( 1 )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 2 )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 3 )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 ( 4 )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13、第 3 课:平 面 镜 二、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动手能力 (初步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3 、通过制作简易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l 、分组观察材料 2 、分组制作材料中的图放大、复印 3 、挂图或投影片 4 、学生准备:平面镜、 简易潜望镜制叶块平面镜、胶水、潜望镜及其原土硬纸板、剪子、图纸(将课本硬纸板示意图。小刀。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l 、提问: ( 1 )什么叫光的反射? ( 2 )什么叫光的折射? ( 3 )为什么在漆黑的

14、夜里镜子不是亮的?镜子还有什么作用?(在镜子里能看到物体的像。) 2 、谈话:关于镜子,你有什么问题? l 3 、讲述: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镜子及镜子里的像。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 讲述:我们平常使用的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 2 )板书课题。 2 、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 1 )讨论:为什么在平面镜里会看到物体的像? ( 2 )讲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照射到镜面,镜面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里,人便看到在镜子里有物体的像。 ( 3 )讨论:在漆黑的夜里照镜子,能看到镜子里有像吗?怎样才能看到?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3 、指导学生认识平

15、面镜成像的特点 ( 1 )讲述: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把各种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这些物体的像有什么相同点? ( 2 )学生分组观察。 ( 3 )汇报观察结果。 ( 4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 5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4 、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的用途 ( 1 )谈话:平面镜用途很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 (注意学生的发言,有的学生说的可能不是平面镜,例如汽车的反光镜虽然也能成像,但它属于凸面镜。) ( 2 )出示潜望镜图。 ( 3 )谈话: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潜望镜有什么用? 为什么利用潜望镜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

16、4 )讲解:在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 45 角的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5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潜望镜 ( 1 )谈话:你们想自己制作一架简易潜望镜吗? ( 2 )讲解制作的步骤: 把潜望镜的图纸贴在硬纸板上,沿图纸周围的轮廓线剪下。 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下面的 瞭 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沿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胶水,粘牢。 插入平面镜。 通过观察,检验效果。 ( 3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 4 )汇报制作结果。 ( 5 )教师评价学生在

17、制作活动中的表现。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用途。 2 、提问: ( 1 )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 ( 2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 3 )潜望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 、实验:试一试,怎样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布置作业 1 、把自制的潜望镜放在窗台上,人蹲在窗台下,观察窗外的景物。 2 、观察还有哪些物体能像平面镜一样映出物体的像?它们与平面镜有什么共同点? 第 4 课:凸 透 镜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

18、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和制作能力 (制作土照相机) 3 、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凸透镜及支架、纸屏、蜡烛及烛台、胶带、火柴等。 2 、挂图或投影片凸透镜的应用(重点是照相机和幻灯机) 3 、学生准备:纸盒、剪刀。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 1 )放大镜由哪儿部分构成? ( 2 )放大镜除了有放大作用,还有什么作用?(聚光作用,即将平行光会聚一点。) ( 3 )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 (

19、1 )讲述:像放大镜的镜片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 ( 2 )板书课题:凸透镜。 2 、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 1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放大和聚光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个组都有凸透镜,右手拿看凸透镜的柄,左手拿一张白纸,使凸透镜一面朝向窗外的风景,另一面朝向白纸;左有移动凸透镜,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你发现有什么现象。 ( 2 )学生分组实验。 ( 3 )汇报实验结果: 在纸上看到了什么?(窗外物体的像) 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彩色的,比实际的物体小) ( 4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 5 )教

20、师小结:实验说明,通过凸透镜可以在纸屏上得到物体的像。凸透镜的这种作用简称为“成像作用”。 ( 6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 )讲述:下面,我们要用蜡烛、凸透镜、纸屏做个实验。试一试,怎样在纸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3 )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凸透镜、纸屏怎样排列,才能在纸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蜡烛的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与蜡烛相比,是大还是小呢?(希望实验结果有比蜡烛大的像,也有比蜡烛小的像。) ( 4 )讲述: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通过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但有大小不同。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21、是大像,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是小像?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研究。 ( 5 )学生分组实验。 ( 6 )汇报实验结果。(先让学生汇报,然后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发现条理化,并板书下来。) ( 7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凸透镜成像大小是有规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 8 )指导学生填写这个问题的结论。 4 、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 1 )谈话:凸透镜除用作放大镜外,还有什么用途?哪些器材上安有凸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照相机的构造示意图。 ( 3 )讨论: 照相机的哪个部分装有凸透镜

22、?它有什么作用? 照相时,哪部分相当于实验中的纸屏?哪部分相当于实验中的蜡烛? 在底片上形成的像应该是什么样的?(倒立的。在照相机取景器中看到的是正立的像,这是经过平面镜的再次反射形成的。) 照相时,怎样使物体或人的像大一些?为什么? ( 4 )讨论:放映幻灯时,怎样安装幻灯片,放映出的图像才是正的?为什么?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凸透镜的作用及用途。 2 、提问: ( 1 )凸透镜有几种作用? ( 2 )凸透镜成像大小有什么规律, ( 3 )老花镜片是凸透镜,应用的是凸透镜的哪个作用? ( 4 )放电影时,要使屏幕上的图像再大一些,应该怎么办? 布置作业 制作一个土照相机,

23、做照相游戏。(制作方法参考课文内容。) 第 5 课:眼睛的科学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近视的原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做“眼球成像”及“近视眼病理”的模拟实验。) 3 、向学生进行关于眼的卫生保健教育,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才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 蜡烛及烛台、凸透镜 2 块,凸度大小不同,及支架、纸屏、火柴。 2 、挂图或投影片 眼球的构造、视觉成因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凸透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 2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2 、谈话: ( 1

24、)凸透镜成像的作用,不仅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还与我们的眼睛有密切的关系。你猜有什么关系? ( 2 )关于眼睛你有什么问题? 3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眼睛的科学(板书课题),重点是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 学习新课 l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 ( 1 )认识眼球的构造 谈话:要知道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首先要了解眼睛的构造。你认为眼睛由哪几部分构成了它们各有什么用?其中哪部分最重要? 讲解:眼睛外部是眼硷(眼皮),眼险边长有睫毛,眼硷内是眼球。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眼脸、睫毛都是保护眼球的。下面我们重点观察眼球的构造。(出示眼球构造图。) 观察:眼球是什么形状的?

25、从图上看,眼球由哪些部分构成了晶状体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讲解: 眼球是球形的。眼球的外部是眼球壁,眼球壁有好儿层,内层是视网膜。视网膜由很多感光细胞组成,像照相底片一样,既能感知光的强弱,又能感知光的色彩。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与大脑相连。眼球的前部有一个小孔,叫瞳孔,外界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球。 观察:两个同学相互观察对方眼睛的瞳孔。 讲解:瞳孔后面是晶状体,晶状体是透明的,外形很像凸透镜,通过肌肉与眼球壁相连。 讨论: 外界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后会怎样?(成像)成像在什么地方?(视网膜)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眼睛的构造像什么?(照相机)哪个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哪个部分相当于照相机

26、的底片?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眼睛很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外界物体能在眼球内形成像。人有了这架 照相机 ,才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 ( 2 )认识视觉与光的关系 讲述: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系。 讨论: 在漆黑的屋子里,你能看见周围的物体吗?怎样才能看见?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学生不能很好解释,可以进一步启发:在没有光的条件下凸透镜能成像吗?眼球内能成像吗?) 由此可以知道,眼睛所以能看见各种物体,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眼睛才能看见各种物体。 ( 3 )综合视觉形成的原因 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眼睛所以能

27、看见周围各种物体,是什么原因? 讲述: 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一是在眼球内有能成像的构造,二是必须有光。(出示视觉成因示意图。)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2 、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的原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 ( 1 )讲述: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如果眼睛受了伤或有了病,特别是晶状体、视网膜、视砷经有了病,人就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周围的物体。例如少年儿童的多发病 近视,就是由于晶状体有了病。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

28、个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 ( 2 )实验: 讲述:每个组都有大小相同、凸度不同的两块凸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透镜实验。让蜡烛通过这块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学生分组实验。 讨论:在这个实验中,哪儿个部分相当于眼睛?它们分别相当于眼睛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相当于眼睛看的物体? 讲述:使物体离 眼晴 远一些 (将蜡烛向外移),观察 视网膜 上的像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变得模糊) 讲述: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观察 视网膜 上的像怎样?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又变得清晰) ( 3 )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在以上模拟实验中,凸透镜表示什么?透镜凸度的变化表示什么?(晶

29、状体凸度的变化) 由此可以惟想,人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有什么变化?(或问:由此可以推想,为什么眼睛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 4 )讲解: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睫状肌)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第 6 课:彩 虹 的 秘 密 目的要求 l 、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色散实验推想彩虹的成因,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喷雾器等。 2 、挂图或投影片:彩虹、七

30、色光名称图。 学生准备:厚纸板、白纸、细线、针、颜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谈话: ( 1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彩虹。 ( 2 )这是什么?(彩虹)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 3 )彩虹多在什么时候发生? ( 4 )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 1 )讲述:为了弄清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三棱形的透镜,叫做三棱镜。拿起三棱镜,让阳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看到什么现象? ( 2 )学生分组实验。 ( 3 )汇报实验结果: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叭在白墙或屋顶上照出不同颜色的光。有的学生可能说出现了彩虹。)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 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 4 )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种色光的名称。 ( 5 )学生指图复述七种色光名称。 ( 6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 7 )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三棱镜后能使七种色光散开成一条彩带。 ( 8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2 、指导学生认识彩虹的形成 ( 1 )讲述:也许有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空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