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3.34KB ,
资源ID:15495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495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杭州城北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杭州城北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B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D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

2、的一次演讲。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B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C名人传叙述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D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三、句子默写8古诗文名句填空。(1)

3、_,在水一方。(蒹葭)(2) 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 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 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四、名著阅读9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内容呈现问题探究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

4、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1)任选一项作答。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

5、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

6、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

7、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

8、,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

9、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

10、,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原文有删改)10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11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12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3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材料一)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

12、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材料二)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

13、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 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

14、0的语言文字灭绝!(材料三)“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基础则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也即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扩展或者与语文能力有关。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1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二则材料的主要

15、信息。15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作用。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 的语言文字灭绝!16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就拯救母语的意义谈谈你的看法。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乙)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

16、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乃罢其兵(停止)B欲倍其约(违背)C君其图之(企图)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

17、列句子的意思。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20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七、诗歌鉴赏诗歌赏析,完成小题。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雾气和尘埃。2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的什么特点?2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八、作文23小作文暑假期间,有很多同学外出了。有的去了博物馆,有的去了风景名胜区,有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让你把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发往朋友圈,或者直接

18、发给家人、同学、老师你会写些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内容,确定发给的对象,完成100字左右写作任务。 要求:1.符合情境;2.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24(2017年中考湖北随州卷)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请以“共享 ”为题,写一篇文章将题目补充完整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参考答案1 爆 栩栩 撼 2 A B 【解析】1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火爆”与“火”

19、有关,不要写成“曝”,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不要写成“憾”。2断壁残垣: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不要写成“桓”的读音。呈现:展示出(呈现了多姿的风彩)。读作chng。3C试题分析:C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在兴旺的时候。与句意不符。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

20、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4B【详解】B.“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与“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不一致,故选B。5DA逻辑错误。强调“切忌”或“不要”。B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搭配不当。“好时机”改为“好地方”。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6BB. 社戏选自鲁迅

21、小说集呐喊,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故选B。7BB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8(1)所谓伊人 (2)天涯若比邻 (3)谁见幽人独往来 (4)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5)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伊、涯、厦、庇、俱”等字词的书写。9(1)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

22、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2)“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分析】(1)AB两小题任选一个即可。A.要求学生结合纪实文

23、学的特点分析:纪实文学: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据红军告诉我”“他们说”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反映客观真实(用事实说话)”的特点。B.要求学生结合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分析隐含的立场。结合“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写出了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2)要求学生结合原著中对红军的描写,三种观点皆可,根据自己对红军的认识,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如:“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10去邻居家读“报纸墙”;借

24、小人书读;捡包鞭炮的纸读;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11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12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13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10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25、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1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得到小人书以后的激动与兴奋,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

26、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结合文章的题目和主要内容可知,“花”指的就是书。“好似故人来”写出了作者与“书”的亲密关系,表现了“我”对书的喜爱,书能带给“我”美妙的享受。13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结构上来看,这段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这好玩的读书往事”与开头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相照应;从内容上来看,“关乎经脉,

27、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点明了主题。14材料一:忽视母语修养后果严重。材料二: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15“按此估算”是指有依据的估计,并非凭空猜测, 2050年时世界语言消失的状况,是按照世界上平均每两周的消失一种语言的速度来推测,表达准确而严谨。去掉了以后,作者的判断就过于武断和绝对。16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学好汉语可以可以避免重蹈文字灭绝的覆辙;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延续几千年文化命脉);可以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一、二则材料,其次分别概括出每则材料的要点,再加以组合即可。材料一结论性的句子“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就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材料而二“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