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62.54KB ,
资源ID:1550396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503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docx

1、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读图,序号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A采取了焚诗书控制思想的措施B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C诞生了儒家学檬创始人孔子D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2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怍朝廷法虚。”下判史实与此相符的是()A“分天下出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B“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削裂疆土,立二等之爵”C“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D太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3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

2、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4阅读如图和诗文,对其解读正确的有()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此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代表,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此画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抒发性情重于刻画细节。由于科举考试侧重诗赋,此时古代诗歌创作达到全盛。该诗对当时思想界脱离现实、空谈心性的状况提出批评。A B C D5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

3、,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6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C标忠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7下列诗词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推倒三山黎庶悦,中华崛起翻新页。 聚首上海怀天下,再游湖上驭红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

4、了天。A B C D8如图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所展现的不同时期中国形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体现了中美两国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对抗折射了中国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从敌视到建交、合作的过程展现了中国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历程。A B C D9托克维尔指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对此观点的全面理解是()A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文明造成了环境污染C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D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10有西方论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是现代西方形成过

5、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阶段,它实现了启盟运动思想家的理想,摧毁了旧秩序的等级制和整个社会,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现代国家的成长。”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茹是()三级会议的召开 人权宣言的发表法国民法典的颁布 巴黎公社的成立。A B C D11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无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协助)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做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这表明()A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C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D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12历史学家阿诺德汤阴比认为;“文明是在提出艰难挑战的

6、环境中诞生和成长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挑战,对资本主义文明也是一个刺激和推动”。下列史实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2分)13国家通过实施各类政策来实现对社会的管理。材料一 城市商业繁荣是罗马帝国兴盛的基石。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商人得到了帝国政府的承认、保护和部分特权,如降低关税和简化税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他派远征军深入阿拉伯半岛南部,为商人占取重要港口,外贸商队均有官方的武装部队保护。商人自由往来各地,而且在政府主导下为城市修建了城墙。汉武帝时期开通了丝绸之路,长安城专设机构供外来商

7、人使用和居住。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他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对国内商人课以重税,使“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商人被定为贱民,不得进入仕途。此后,商业发展的空间已极小。(1)阅读材料一,概括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与汉武帝时期商业发展的异同点。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谈到人口增殖问题时指出:“中国人口总是不加多,外国人口总是日日加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1949年毛泽东指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我国各项事业刚刚起步,人力是现实生产力,人多力量大。”从1949年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邓小平强调人口过多给经济、社会带来负效应。1982年,中央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失

8、妇只生一个孩子”。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 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人口主张及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主张及政策提出的依据。材料三 1931年,西方经济学界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问题展开争论。一派认为,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应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制定政策推动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派认为,应该让私人企业居于主导地位,才能避免政府干预企业的发展及公共资源的浪费,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3)概述这一争论在西方出现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上述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9、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丰富。表 历史笔记资料表作者书名内容北朝)杨衡之洛阳枷蓝记展现了北巍都城洛旧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书中亦有不少神异鬼怪故事。然其遗闻艳事,颇足以朴史采(盘书)存史摅。(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载禄山诸事,文辞灿然,叙述颇详,而不免于琐杂,然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记禄山事,亦不能舍此而他求也。(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自都市、坊市、风俗、典礼,靡不该载。如此之类,皆可以互相考证,订史时氏(史家)之误。选编自姚继荣唐来历史笔记论丛阅读上表,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史料价值的认识。注:史料价值是指

10、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15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支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时中心。中国战区韵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过关注。选墙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发展的表现。井结台所学,分析其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需要掌握孔子的生平

11、和贡献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注意图示中序号对应的国家,结合该国的史实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是秦国,焚诗书控制思想的措施是在秦朝秦始皇时期,故A项错误是楚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B项错误是鲁国,孔子是鲁国人,创立了儒家学派,故C项正确是燕国,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是屈原的作品,屈原是楚国人,故D项错误故选C2【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和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信息中睹五代弊端可以看出这是五代以后的历史,应该是宋朝,选项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官职B选项反映的是汉朝的地方

12、官职C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监督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材料时间和内容相符D大学是作为顾问,是明朝朱元璋废丞相以后故选C3【考点】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结合明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题干信息“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随着明朝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是在宋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13、A项错误C项不是大变局,应排除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4【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文人画和明朝诗歌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绘画和诗歌的解读,结合中国古代文人画和明朝诗歌的特点分析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此画是文人画的代表,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抒发性情重于刻画细节,故错误,正确依据题干诗的时间“明”,结合所学可知,古代诗歌创作达到全盛是在唐朝,故错误渔家这首诗反映的是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识”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借以派遣仕图失意惆怅和苦闷,即对当

14、时思想界脱离现实、空谈心性的状况提出批评,故正确,故D项正确故选D5【考点】B5: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总体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解答】“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表明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6【考点】9I:五四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斗争特色,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发展的历程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没有学生的牺牲精神B动摇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没有体现出民主自觉的精神,也没有体

15、现出学生的牺牲精神C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有学生参与,同时有社会自己民族自觉和社会仲裁,体现的是一次全民运动,结合近代史实可能是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正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是1921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没有体现出学生的牺牲精神故选C7【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探索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重大事件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红军长征以及人民公社的建立的时间的识记【解答】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时间是1949年10月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间是1934193

16、6年反映的是人民公社的建立,时间是1958年,因此先后顺序是,故A项正确故选A8【考点】FP:中美关系正常化【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需要掌握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四副图示的解读,抓住图示中的文字,结合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解答即可【解答】依据图1中“红色中国的毛泽东”体现中美有意识形态的分岐,但是不能体现中美两国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对抗,故错误依据图2中“尼克松中国之旅”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从侧面说明中国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的发展变化,故正确图3中“邓小平到访了”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即从敌视到建交、合作的过程,故正确图4中“中国时刻”说明中国六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不能体现中

17、国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历程,故错误,故B项正确故选B9【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解答】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产生了环境的污染,但同时创造了巨额财富,选项表述是片面B选项只表明了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没有说到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C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但同时也讲到了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选项表述是片面D材料中既讲到了工业革命污染环境,又讲到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财富,所以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故选D10【考点】6C:法国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

18、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解答】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大革命后,三级会议随旧制度一道被废除,故错误;人权宣言的发表与法国民法典的颁布都实现了启盟运动思想家的理想,摧毁了旧秩序的等级制和整个社会,强化了资

19、产阶级的利益,故正确;巴黎公社的成立是1871年,故错误故选B11【考点】M6: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日本近代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来分析史料【解答】A材料体现的是日本用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天皇的权力,体现了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B材料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主要体现的是天皇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干涉立法权和司法权C材料中涉及到议会,主要掌握立法权,没有掌握行政权D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促成了日本宪法的出台,但是宪法本质上是维护天皇专制统治的工具,日本君主立宪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并没有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故选A12【考点】E6: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分

20、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要求学生街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结合材料可以看出,社会主义苏联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促发展促进作用,主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而杜鲁门主义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遏制政策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对苏联的军事遏制手段C不结盟运动兴起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关系D由于战后苏联的崛起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了危险,所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加强了经济的合作,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欧洲共同体故选D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2分)13【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本题

21、考查中外的经济政策考查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与汉武帝时期商业发展的异同点;中国近现代人口主张及政策的特点以及这些主张及政策提出的依据;西方经济学界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问题争论在西方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对争论中的观点的认识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人口政策的内容和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等知识【解答】(1)本小问的异同点,依据材料一“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商人得到了帝国政府的承认、保护和部分特权”、“汉武帝时期开通了丝绸之路,长安城专设机构供外来商人使用和居住”可以得出相

22、同点是对外贸易都得到政府支持依据材料一“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商人得到了帝国政府的承认、保护和部分特权,如降低关税和简化税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为商人占取重要港口,外贸商队均有官方的武装部队保护商人自由往来各地,而且在政府主导下为城市修建了城墙”、“他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对国内商人课以重税,使“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商人被定为贱民,不得进入仕途此后,商业发展的空间已极小”可以得出不同点是前者采取支持国内贸易的政策,后者采取抑制国内贸易的政策(或抑商政策);前者促进商业繁荣,后者抑制商业发展;前者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后者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2)第一小问的特点,综合材料二的内容可知,特点是人

23、口主张及政策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人口主张和政策不断变化调整第二小问的依据,结合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概括即可(3)第一小问的时代背景,依据材料三“1931年”、“一派认为,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应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制定政策推动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派认为,应该让私人企业居于主导地位,才能避免政府干预企业的发展及公共资源的浪费,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时代背景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白由放任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对西方产生冲击第二小问的看待,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三“一派认为,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应居于主导

24、地位,通过制定政策推动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派认为,应该让私人企业居于主导地位,才能避免政府干预企业的发展及公共资源的浪费,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可知,观点一是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观点二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然后对观点进行论证,观点一可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说明即可;观点二结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说明即可故答案为:(1)相同点:对外贸易都得到政府支持(或积极开拓商路)不同点:前者采取支持国内贸易的政策,后者采取抑制国内贸易的政策(或抑商政策);前者促进商业繁荣,后者抑制商业发展;前者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后者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2)特点:人口主张及政策与

25、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人口主张和政策不断变化调整依据:孙中山:民族危机加深,抵抗列强侵略的需要毛泽东: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成为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3)时代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白由放任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对西方产生冲击论证:观点一: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得美国摆脱危机,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观点二: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局面,西方国家减少对国家的干预,促进

26、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4【考点】Y4:史料的重要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笔记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叙述详细【解答】第一小问,“展现了北巍都城洛旧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书中亦有不少神异鬼怪故事然其遗闻艳事,颇足以朴史采(盘书)存史摅”“记载禄山诸事,文辞灿然,叙述颇详,而不免于琐杂,然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记禄山事,亦不能舍此而他求也“自都市、坊市、风俗、典礼,靡不该载如此之类,皆可以互相考证,订史时氏(史家)之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叙述详细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叙

27、述详细认识:历史笔记记载其它史书未记或少记的内容,可以丰富史料,弥补其它史书的缺失;历史笔记与其它史书相互考证,修正其它史书的错误;历史笔记来源多样,或轶闻趣事或传奇故事,所描述的事件未必完全真实可信总之,历史笔记受作者身份、资料来源等局限,信息未必完全客观可信,使用时应甄别辨识,去伪存真15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支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时中心。中国战区韵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过关注。选墙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

28、研究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发展的表现。井结台所学,分析其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抗战的具体事实,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基本事实以及抗战过程中国民党抗战的表现来分析材料【解答】结合抗战的史实和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抗战时期的重庆是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军事中心是抗战大后方,为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指挥中心之一,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重庆成为中国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指挥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故答案为:表现:由单一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发展为中国大后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由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发展成为世界反法酉斯战争的指挥中心之一国际背景:二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国内背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