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4.50KB ,
资源ID:1555219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552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x

1、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安 徽 中 医 学 院生理学教学大纲(physiology)(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 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二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药学基础课和药学专业各课程奠定基础。目的: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2、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

3、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以及药学相关课程。学生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41,其中理论3235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

4、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见习其他绪论22细胞的基本功能55血液213血液循环819呼吸3/447/8消化和吸收自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自学肾脏的排泄功能5/638/9内分泌自学神经系统7/87/8感觉生理 自学总 计32/35941/44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杨茂有,王德山.解剖生理学.第一版 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9年2主要参考书 (1)李国彰.生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2)姚泰.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3)朱大年.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4)

5、施雪筠.生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5)朱大年.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施雪筠.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年四、课程考核 该课程是考试课,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评估考核方式。期末成绩为结构分:平时考核: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给出的成绩,包括课堂教学互动的参与程度、出缺席情况、作业、提问、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等,占课程总评分的30。 期终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生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课程总评分的70。在70%的闭卷考试中各种题型的比例是:客观题为6570%,主观题为

6、3035%。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内分泌、生殖、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十二部分。通过课堂理论讲授、自学及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各章所提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负反馈。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正反馈。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

7、二、兴奋性三、适应性四、生殖第三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一、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二、机体功能的控制方式【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2学时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熟悉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滑行学说;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教学内容】 第一节 膜的基本功能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一、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二、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

8、信号转导三、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四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二、骨骼肌细胞收缩原理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5学时 第二章 血 液【目的要求】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各类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浆渗透压;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ABO血型系统。熟悉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成及破坏;抗凝和纤溶;Rh血型系统。了解血量;血液的基本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 体液二、 内环境与稳态三

9、、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四、 血液的生理功能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 红细胞二、 白细胞三、 血小板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二、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二、ABO血型系统三、Rh血型系统四、输血原则【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2学时 实验教学 1学时 第三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掌握工作心肌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与泵血功能的评价;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其调节;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熟悉淋巴液的生成

10、和回流;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冠脉循环的特点及调节。了解正常心音的特点及成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动脉脉搏;肺循环;脑循环。【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一、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三、 心电图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 心动周期和心率二、 心脏泵血过程及其机制三、 心脏的泵血功能的评价四、 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五、 心泵血功能的贮备六、 心音 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三、 动脉血压与脉搏四、 微循环五、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六、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

11、流七、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第四节 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二、 体液调节三、 自身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一、 冠脉循环二、 肺循环三、 脑循环【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8学时 实验教学 1学时 第四章 呼 吸【目的要求】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胸膜腔内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容积与肺容量;肺泡通气量;呼吸气体的交换原理和交换过程;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性调节。熟悉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道口径的调节;肺通气的阻力;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了解氧解离曲线;防御性呼吸反射。【教学内容】第一节 肺通气一、 肺通

12、气的动力二、 肺通气的阻力三、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四、 肺通气量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一、 气体交换的原理二、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 氧的运输二、 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 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形成二、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3学时 实验教学 4学时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目的要求】掌握胃液、胰液、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吸收的主要部位。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的运动及其控制;小肠的运动;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了解概述;大肠的运动和排

13、便;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二、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第二节 口腔的消化一、唾液的分泌二、咀嚼和吞咽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二、胃的运动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一、大肠液的分泌和作用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一、吸收的部位二、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及其特点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方法和时数】自学法 第六章 体温【目的要求】掌握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中枢。熟悉

14、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人体正常体温及体温生理变动;体温调节机制。 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的测定。【教学内容】第一节 体温和体热平衡一、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变动二、体热平衡 第二节 体温调节一、自主性体温调节二、行为性体温调节【教学方法和时数】自学法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目的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Na+、C1-、水、葡萄糖的重吸收;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抗利尿激素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调节;醛固酮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调节。熟悉肾脏的血液供应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排尿反射。了解肾脏的微细结构、肾髓质高渗透梯度的形成与维持。【教

15、学内容】 第一节 肾脏的微细结构与血液循环一、 肾脏的微细结构二、 肾脏血液循环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 滤过功能及其通透性二、 有效滤过压三、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六节 排尿活动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及作用二、排尿反射【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5学时 实验教学 3学时第八章 内分泌【目的要求】掌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

16、素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性激素的作用。熟悉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激素的传递方式和作用机理;下丘脑调节性多肽;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和作用;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的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月经周期。了解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睾丸的内分泌功能;胎盘的内分泌功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激素的分类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三、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一、下丘脑与腺垂体的联系二、腺垂体激素三、神经垂体激素第三节 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三、甲状腺激素功能的调节第四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一、甲状旁腺激素二、降钙素三、1,

17、25-2羟维生素D3第五节 肾上腺一、 肾上腺皮质激素二、 肾上腺髓质激素第六节 胰岛一、 胰岛素二、 胰高血糖素第七节 性腺一、睾丸的内分泌功能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三、卵巢的内分泌与月经周期四、胎盘的内分泌功能【教学方法和时数】自学法第九章 神经系统【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神经骨骼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其分布;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神经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内脏痛和牵涉痛;肌牵张反射;小脑对躯体运动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熟悉神经递质的概念及中枢

18、神经递质的种类;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抑制;屈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脊休克;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_式验_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运动单位和环路;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正常脑电图基本波型及其意义。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睡眠的时相;学习与记忆;语言中枢与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教学内容】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突触一、神经元二、神经突触和突触间信息传递三、神经递质和受体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中枢二、反射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三、反射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四、中枢抑制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脊髓的

19、感觉传导功能二、丘脑与感觉投射系统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四、痛觉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一、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二、觉醒与睡眠三、学习与记忆四、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与一侧优势【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7学时 第十章 感觉器官【目的要求】掌握眼折光功能的调节;眼的屈光不正及矫正;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及其功能;中耳的功能

20、;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熟悉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眼的折光系统及成像原理;视敏度和视野;暗适应和明适应;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前庭器官的功能。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眼震颤。【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一、感受器和感觉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器一、眼的折光功能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三、几种生理性视觉现象 第三节 听器一、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二、 内耳(耳蜗)的功能 第四节 前庭器一、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二、前庭反应与眼震颤【教学方法和时数】自学法 实验课部分 总论 一、绪言 (一)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 (二)实验课的要求 (三)整理实验结果 (四)书写实验报告 (五)生理学实验室规则 二、生理

21、学常用刺激器材及使用方法 (一)刺激器 (二)刺激电极 (三)锌铜弓 三、生理学常用记录器材及使用方法 (一)血压换能器、呼吸换能器 (二)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记录系统 (三)支台 (四)肌动器 (五)检压计 四、生理学实验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五、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一)常用盐溶液(二)常用动物麻醉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三)常用抗凝剂的配制 六、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一)常用动物的捕捉方法 (二)常用的动物麻醉方法 (三)常用动物的固定方法 (四)常用手术的基本操作 各论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实验二 肌肉的单收缩、复合收缩和强直收缩 实验三 神经干动作电位测定 实验四 ABO血型鉴定实验五 心音听诊实验六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实验七 人体表心电图描记 实验八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实验九 蟾蜍舌的微循环观察 实验十 人体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十二 胸膜腔内负压的观察 实验十三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实验十四 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十五 破坏小脑动物的观察实验十六 综合试验实验十七 电脑模拟(说明系指目前做的实验项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