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994.32KB ,
资源ID:1558040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580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docx

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1.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明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二、古代数学、天

2、文、历法和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1数学2天文3历法4农学项目类别 书籍作者(朝代)地位农学氾胜之书氾胜之(西汉)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农书王祯(元朝)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三、古代发达的中医中药项目类别 书籍作者(朝代)地位医学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被誉为“万世宝典”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四、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1诗经2楚辞3汉赋4唐诗(1)繁荣原因(2)主要成就代表特点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孟浩然、王维山水诗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

3、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5.宋词6元曲7明清小说(1)繁荣的原因(2)特点(3)代表作: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五、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法1汉字2书法(3)特点类别特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文征明六、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4

4、发展时期特征代表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七、戏曲艺术的发展1演变2京剧高频考点一 整体史观看四大发明的影响例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推动了文艺复兴

5、向西欧的扩展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答案 A解析 分析材料并联系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等内容思考,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选项A符合题意。【变式探究】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

6、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BCD答案 B高频考点二 史学方法依据史料推导结论例2、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希腊公民从小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体育等各方面训练每一位希腊人都有较高的参政素养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B宋代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传播C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于天下之人”明确表述了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的思想D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此后的工人运动都以科学社会

7、主义思想为指导答案 B解析 希腊公民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但只是公民积极参政的前提条件之一;顾炎武的民主思想只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没有提出推翻君主制度;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工人运动也会受到修正主义等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业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B。高频考点三 史学前沿考古发现及史学新观点例3、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特征 B玉面人的年代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玉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

8、是在夏、商、周三代;而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变式探究】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A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答案 B 1.(2019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 “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B【解析】在中国古代,世界各大洲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与欧洲的直

9、接往来较少,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国商人,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四大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据此类推,题干中所述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故选B;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此时四大发明已经基本传入欧洲,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马可波罗等人,故 C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故 D错误。2.(2019年上海单科卷历史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3.

10、(2019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

11、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

12、1)(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2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归纳回答。(3)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

13、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4.(2019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

14、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关键要抓住主线,主线就是对比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即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往来与交流来提取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5.(2019年海南单

15、科卷历史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答案】B 6.(2019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7.(2019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

16、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家地位的确立原因。首先要看他的书法作品艺术水平,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游云,矫若惊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它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排除ABD。8.(2019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中国古代有

17、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解析】结合图片可知此作品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再结合图片中各个封国的名称可以判断出来是西周时期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A项,因为A项出自于诗经,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本题答案选A项。“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指的是东晋时期,B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说明是汉代,C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说的是秦朝的史实,D错误。1(2019年广东卷文

18、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答案】B2(2019年福建卷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答案】C【解析】“描绘关于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说明A理解正确;“可正是千丈虎狼穴”说明作者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B理解正确;“大江东去浪

19、千叠”,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明D理解正确;通过排除法,因此选C。3.(2019年四川卷文综历史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可知:项“对仗工稳,句式齐整”属于唐诗的特点,明显错误,故,排除含有的选项。进一步可知,体现了宋词“节奏感强、形式自由、市民气息和变革创新”的

20、四个基本特点,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4.(2019年重庆卷文综历史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答案】C5.(2015年江苏卷历史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

21、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为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把治国思想从西汉初的“黄老无为”(道家)改为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6.(2015年海南卷历史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

22、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5分)【答案】(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7分)(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

23、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5分)【解析】(1)据材料第一句可得出明代小说受唐宋文学发展的影响;据材料第二句,可知,当时的小说创作贴近生活,人民容易接受。另外结合所学知识,从小说的创作者和读者两方面分析,一边是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另一边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市民的需要。1(2019重庆卷)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以明朝宋

24、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与题干“江南不以为然”的信息不符;与题干“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耗亦不多”的信息相符;与题干“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与题干还魂纸是废纸的再利用的信息相符。故选C项。2(2019重庆卷)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C庄子 D离骚【答案】D【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反映北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

25、情,与题干“幻想境界”“南方”等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老子具有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哲理,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题干“比兴手法”“瑰丽的语言”等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具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与题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等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离骚是屈原的政治抒情诗,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D项。3(2019北京卷)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 D离骚【答案】D4(2019北京卷)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

26、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解析】本题以东汉时期东西方的文化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两点:东汉时期(公元97年),“大秦”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A项分别是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的成就,排除;B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罗马帝国的成就,正确;C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近代波兰的成就,排除;D项分别是中国西汉和古希腊的成就,排除。故选B项。5(2019北京卷)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

27、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本题以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本题题干强调的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A、B、D三项都是用“单一的、个别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排除;C项唐代所有宰相中的83%来自北方,完全可以得出唐朝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的结论。故选C项。6(2

28、019全国大纲卷) 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 D李白【答案】C7(2019江苏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本题以书林清话的史料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29、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本题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8(2019新课标全国卷)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C9(2019四川卷)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答案】B【解析】本题以司马迁对司马相如赋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司马相如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不可能见证西汉的灭亡,故A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