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57KB ,
资源ID:1562632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6263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关键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关键技术.docx

1、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关键技术2020年种植业生产关键技术一、玉米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一)选择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质高抗玉米品种。选择耐密、秸秆坚挺、抗倒伏、结穗高度一致、成熟度一致、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穗收或粒收)的高产优质高抗中早熟耐密玉米品种,合理密植。(二)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耕整地技术。实行秋深松、秋整地。秋深松深度一般不低于2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为准),每隔23年深翻或深松一次,打破犁底层;秋整地采用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灭茬、旋耕、起垄作业。未实行秋深松可在春季深松或苗期对垄沟或行间进行深松作业,深度2530厘米。(三)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采用机械化精密播种机适时播种,一次

2、完成化肥深施、播种、覆土、起垄、镇压等作业。镇压后种子至地表的距离为5厘米左右,株行距均匀一致,种肥深施于种下58厘米、种侧5厘米左右。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免耕播种机,在上年秸秆粉碎还田的地表条件下直接进行精密播种作业。(四)采取平播或等行距作业。按照机耕、机收作业要求统一垄距(5055厘米行距),避免垄距不一,利于机械作业尤其是机械收获作业,提高机械作业质量。(五)苗带重镇压技术。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和降雨情况进行适时、适度镇压作业,保证播后种子与土壤紧实接触,减少失墒,保证全苗。(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白僵菌封垛、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分2次释放

3、赤眼蜂防治,或采用农用飞行器械以及高杆喷雾机喷洒苏云金杆菌(Bt)乳剂,玉米心叶末期在喇叭筒内投洒辛硫磷颗粒剂等防治玉米螟。采用喷杆式喷药机喷施化学除草剂,玉米中后期采用高地隙喷药机作业,防治病虫害。(七)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技术。应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摘穗、剥皮、集穗或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项作业。摘收玉米果穗时应尽量减少损失和损伤,落穗率不大于3%、籽粒破碎率小于1%、落粒损失不大于2%;机器带有剥皮装置时,玉米苞叶的剥净率应大于70%;留茬整齐,高度10厘米以下,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二、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在人为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

4、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生产方式,适宜机械化插秧,成为水稻育秧的主导模式。(一)适期适量播种。根据适宜插秧期确定播种时间,秧龄3035天。选择气温稳定通过5以上的时期进行播种,播前进行晒、选、浸、催等种子处理,尤其要重视催芽。苗床营养土应为优质客土和腐熟厩肥混配,一般比例以7:3为宜。有条件的也可选择优质育苗基质替代营养土。硬盘育苗每盘播量100110克。秧田床面要整平、压实,置盘时育秧盘要放平、不能悬空。建议使用全套机械化育秧设备。(二)合理覆膜炼苗。大棚育秧可在播种摆盘后覆盖无纺布或地膜,地膜在秧苗青头时揭掉,无纺布可在秧苗2叶后撤出,也可先撤大棚膜后再揭无纺布。播种

5、至出苗期以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温度不超过32;l叶l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830;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强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左右,严防高温高湿引起秧苗徒长;秧苗2.53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在20;移栽前全揭膜,炼苗3天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三)科学浇灌施肥。播种前苗床浇透底水,出苗后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水。当秧苗早晨叶尖不见露珠、中午心叶卷曲、秧盘表土发白时,要及时补水,以秧盘底孔部位出现水晕为宜。直接抽地下水或井水的,要先“困”后浇。局部缺水应局部补水,不全棚喷灌,杜绝大水漫灌。插秧前34天可根据秧苗状况施1次送嫁肥,一般每平方米50克硫酸铵,兑水喷浇

6、后要用清水冲淋。如育苗期需追肥,用量可参照送嫁肥。(四)加强病害防治。播种前药剂浸种,播种后药剂封闭。育苗期易出现气温骤变,易发生青、立枯病,一般在1叶1心和2叶1心时进行药剂处理。(五)争取适龄移栽。结合秧苗生长、田间供水等实际情况,应在适龄期移栽。基质培育秧苗3.5叶时,根系盘紧实。移栽前半天至一天可浇1次水,起苗时直接卷起,秧卷可重叠装车运输,装载高度不应超过6层。(六)应对不良天气。遇低温时,应迅速采取控水、排湿、增温措施,如苗床上撒施草木灰等。发生青、立枯病,要对症下药、及早防治,避免盲目增温催苗。低温寡照时易出现秧苗叶色淡黄、生长缓慢等缺肥症状,根据缺肥程度,可酌情每平方米苗床喷施

7、1%硫铵水溶液25公斤,再用清水冲淋,防止烧苗。三、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绿色消减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绿色消减技术,是综合应用药肥型石灰氮处理土壤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集成技术,具有消杀、提升pH值、改土、促氮效、助益菌、补钙素、腐有机质、充气体、控硝酸盐、钝化重金属、处理废弃物、节水肥药的功能,适于土壤酸性及中性的设施蔬菜产区,在盛夏棚室休闲期间应用。(一)清平。将棚室内上茬作物收获后的遗留物清理干净,深埋或放置到远离种植区域的地方,平整垄沟,避免高低不平。(二)配足。药肥型石灰氮用量一般每亩6080公斤,配合秸秆、稻壳等有机物(包括前茬可还田部分)12吨,粪肥(未腐熟的堆肥、生畜禽粪均可)5

8、10立方米。(三)撒匀。将上述药肥型石灰氮与秸秆、粪肥等有机物均匀铺撒于整平的棚室地面。相对于秸秆等有机物,药肥型石灰氮数量较少,一次性铺撒,不容易撒匀。应采取分次铺撒、渐次找匀,以利其效用均衡发挥。(四)深翻。一是够深,即耕翻深度至少20厘米,力争达到30-40厘米。二是够细,即耕翻仔细、均匀,尽可能使药肥型石灰氮颗粒与土壤微粒充分接触。三是够平,即避免耕翻后地面出现高低、坑洼现象。(五)覆膜。用塑料薄膜(棚膜和地膜均可)将土壤表面密封起来,四周压实。(六)灌水。务必一次性浇透水,使棚室土壤达到水分饱和状态,这样有助于覆膜后地温上升、热量蓄积与传导,提高药肥型石灰氮与秸秆反应堆的协同效用。保

9、水性能差的地块可再灌水一次。但地面不能一直有积水。先覆膜后浇水的,注意不要将两膜接合处冲开。(七)焖住。保持大棚密闭状态34周。要确保期间至少有连续一周的晴朗天气,使地面温度升高并持续,药肥型石灰氮水解出的单氰氨浓度也相应提高,处理效果就越好。可有效灭杀土壤中多种真菌、细菌及根结线虫等有害生物。(八)晾好。达到大棚密闭时限后,打开棚室进出口和棚膜放风口,撤掉地膜,晾晒57天,整地做齐,之后按下茬种植计划正常安排棚室作业。(九)减肥。药肥型石灰氮的氮含量相当于硫铵,且持效期可长达2个月。同时还含丰富的钙素,因此在棚室作物施肥管理上,要酌情减少相应量的氮肥、钙肥施用,既经济又安全。四、蔬菜绿色生态

10、物化技术(一)熊蜂授粉。棚室作物见花10%20%时,释放熊蜂进行授粉。蜂箱要轻拿轻放,置于离地面50100厘米处,箱(巢)口朝南,以利熊蜂辩别方向。蜂箱放妥后,不要随意挪动。棚室作物见花数不足,而蜂箱又必须放入棚室时,可在蜂箱边盛放适量蜂蜜或糖水,避免熊蜂伤花。必须喷洒可能对熊蜂构成危害的化学农药时,要将熊蜂箱挪至安全处所。根据作物种类、采收期长短不同,1箱熊蜂可完成13亩棚室的授粉任务。当前主要多应用于番茄、草莓、辣椒、尖椒等蔬菜生产上。(二)生长灯补光。一般每亩棚室内安装20盏植物生长灯。在冬季日照时数变短时节,白天可分二次进行补光,即早上揭草苫、保温被前补1小时,傍晚盖草苫、保温被后补2

11、小时。夜间不补光。连阴天、雾霾天或防寒需要不能揭草苫、保温被的情况下,白天可全天补光。(三)防虫网覆盖。棚室生产期间,所有通风口都应覆盖防虫网。在保证有效阻拦目标害虫的前提下,选择目数最小的防虫网,以利通风。覆盖防虫网前,用低温冰冻(冬闲期)、高温闷棚(夏休期)等方法消杀棚室土壤,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四)黄蓝板粘虫。根据粘虫色板的规格、害虫发生程度确定粘虫板使用数量,一般每亩1545片之间,预防期少用,发生期多用。黄、蓝板数量比3:1的比例。目标害虫种类比较集中或单一时,也可只用一种色板。应垂直悬挂,即粘虫板板面与作物行走向平行,全部粘虫板的连线呈S形。高度以板的底边高出作物顶端2025厘米为

12、宜,并随作物生长及时调整。要及时清除粘虫板上的虫体,适时更换新的粘虫板。(五)反光幕增光。重点在棚室的弱光区域,如靠近后墙处,张挂反光幕。要选用反光、防污性能好的材料涂制的,如镀铝聚酯膜反光幕,反光膜要使用宽度不超1米。有立柱的棚室,应在靠北的一排立柱上张挂。应方便移动,不影响作业管理;没有立柱的棚室,在后墙处张挂。隆冬季节(12月1月)在后墙张挂的,要使幕与墙之间有5厘米以上的间隙,以确保后墙保温蓄热。五、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苹果矮砧苗木高密度建园,实现早果、优质、丰产的栽培技术;栽后2年结果,5年丰产,缩短收益周期。园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

13、含量较高的地块,一般以沙壤土壤土为好,而且有灌溉条件;苗木选择23年生,有分枝的矮化中间砧或矮化自根砧大苗,整形带内有分枝69个,根系发达;栽植密度根据砧木矮化性和我省气候条件,栽植株行距以(11.5)米(3.54.0)米、单行栽植为宜;树形采用高纺锤形,树高控制在3.5米,干高1米左右,主枝30个左右,其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枝干比1:4以上,主枝错落着生在中心干上,单轴延伸,角度120,修剪手法以疏、缓、长放为主,少回缩和短截。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建园时要选择平地、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并且矮砧需肥需水量较大,要注意及时进行施肥和灌水。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土壤

14、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一)划定施肥区域。按照自然条件相同,土壤肥力差异不大,生产内容基本相同的区域划成一个配方施肥区,然后收集有关这个配方区内的土壤资料、已有的试验结果、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肥料施用现状、作物产量、有无自然障碍因素等资料。(二)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为便于田间示范跟踪和施肥分区,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地块,

15、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农户地块为土壤采样单元。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土样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或下年春季进行。(三)田间试验。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大田作物推荐开展“3414”田间试验,果树和蔬菜推荐进行“2X”田间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式,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四)配方设计。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五)配

16、肥加工。因地制宜按照4种模式加快配方肥推广:一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场“按方抓药”模式;二是以智能化配肥设备为依托的“中草药代煎”模式;三是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的“私人医生”模式;四是以“大配方、小调整”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中成药”模式。(六)施肥指导。发放施肥建议卡,设立村级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栏;与中国移动合作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开通12582农信通服务热线;对农户、经销商、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讲座、举办现场观摩会等,提高技术到位率。七、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达到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

17、肥力和抗旱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主推以下九种主要模式。(一)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均匀行种植技术模式。前茬玉米收后秸秆全量均匀覆盖地表,当年春季均匀行免耕播种,下年保持原行距,秸秆全量覆盖条件下,在前茬的行间进行播种,这样年际轮换。技术流程:机收+秸秆全部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二)玉米秸秆部分覆盖还田均匀行种植技术模式。前茬玉米收获后秸秆部分覆盖地表,地表秸秆覆盖还田量大于30%以上,当年春季均匀行免耕播种,下年保持原行距,秸秆部分覆盖条件下,在前茬行间播种,年际间轮换。技术流程:机收+秸秆部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控。(三)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

18、还田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在原均匀行距条件下,采用集行机集行秸秆,相邻两行或三行合并种两行,形成窄行作为苗带、宽行放置秸秆的种植模式,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技术流程:机收+秸秆全部覆盖还田秸秆集行处理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四)玉米秸秆集行部分覆盖还田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在原均匀行距条件下,采用集行机集行秸秆,相邻两行或三行合并种两行,形成窄行作为苗带、宽行放置秸秆的种植模式,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技术流程:机收+秸秆部分覆盖还田秸秆集行处理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五)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二比空种植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

19、翌年春播前采用集行机集行秸秆,在原均匀行距条件下,“种两行,空一行”,形成窄行作为苗带、宽行放置秸秆的种植模式。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技术流程:机收+秸秆全部覆盖还田秸秆集行处理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六)玉米秸秆集行部分覆盖还田二比空种植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翌年春播前采用集行机集行秸秆,在原均匀行距条件下,“种两行,空一行”,形成窄行作为苗带、宽行放置秸秆的种植模式。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技术流程:机收+秸秆部分覆盖还田秸秆集行处理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七)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浅旋种植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同时将秸秆粉碎覆盖于地表,秋季或春季采用秸秆集行机

20、集行后露出苗带,然后用旋耕机浅旋苗带,春季直接播种。技术流程: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集行浅旋免耕播种防治病虫草害。(八)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苗带碎混旋耕种植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覆盖于地表,秋季或春季直接用旋耕机将苗带上的秸秆打碎并旋入土壤,春季直接播种。非种植条带不旋耕,保持秸秆覆盖状态。技术流程: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苗带旋耕免耕播种防治病虫草害。(九)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原垄垄作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同时粉碎秸秆,还田覆盖于垄沟,翌年春季机械浅灭茬后,在垄中央或垄侧进行免耕播种。技术流程:机收+秸秆覆盖还田垄上浅灭茬免耕播种施肥防治病虫草害。八、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通过采用农业防治

21、、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一)秸秆处理。处理秸杆及玉米根茬以减少虫源基数,玉米秸秆作烧柴使用应在5月上旬进行药剂封垛。因地制宜利用烧、沤、轧、封、铲等办法,把越冬幼虫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二)白僵菌封垛防治。封垛时间: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进行封垛处理,一般在4月下旬。封垛方法:将100亿/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菌液。将菌液注入机动喷雾机容器中,按每平方米1点进行喷施。注意封垛时秸秆垛必须喷透,不漏垛。蚕区切勿使用。(三)诱杀成虫。性诱剂诱杀成虫。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装性诱捕器。选择玉米螟成虫活动场所,如玉米田周边

22、豆田、水田及杂草地等玉米螟栖息地放置诱捕器。每1300平方米地放置1个诱捕器,一代螟虫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诱芯,诱捕器诱虫口距地面1.5米。杀虫灯诱杀成虫。杀虫灯应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周边、杂草田等地,根据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设置安灯间距。可将灯固定在2米长的木棒上,灯底座距地面高度1.5米为宜。开灯时间从玉米螟羽化的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一般在晚上7:30开灯,第二天凌晨3:00关灯;设专人每天按时开关电源,每35天用刷子刷掉灯网上的死虫。注意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止人、畜触电。(四)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释放时间。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或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

23、第一次放蜂时期。我市6月中下旬,间隔57天放第二次,共放2次。释放蜂量。每亩2万头,分2次释放。释放点数。每亩设置13个释放点。即从边垅数分别15条垅为第一放蜂垅,之后分别每隔30条垅设1个放蜂垅,每个放蜂垅第一个释放点距地头15步,之后每隔30步为1个释放点。释放位置。在放蜂点选择1棵玉米植株,将放蜂器具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注意蜂送到后要及时释放到田间,遇小雨时可以释放,遇大雨时应将蜂存放在冷凉的地方,切勿与农药放在一起。(五)喷施生物农药。我市一般在6月中下旬,应用飞机或高秆作物喷雾机喷洒苏云金杆菌(Bt),每亩用8000国际单位/微升Bt油悬浮剂133166毫升,超低量或低量喷

24、雾。九、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南方定殖,发生期比上年提早,传入我市风险加大,要加强监测防控,防止暴发为害。(一)合理设置监测网点。按照草地贪夜蛾迁飞规律和危害特点,增设测报网点,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以玉米为重点,在草地贪夜蛾发生期,每3天开展一次田间系统调查,重点调查成虫高峰、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及时开展大田普查。(二)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应当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虫情确定后,纳入重大病虫监测内容。根据虫情监测结果,结合气候、作物生长等因素综合分析,及时预报成虫盛发期、产卵盛期、3龄以下幼

25、虫发生盛期及发生程度,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区域。(三)采取科学防控措施。一是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集中采取高空诱虫灯、杀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集中诱杀成虫,减少产卵数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二是生物防治。在草地贪夜蛾发生低密度区,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充分保护利用夜蛾黑小峰、螟黄赤眼蜂等天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三是科学用药。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低龄期选择高效安全药剂科学防治,参照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名单,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等高效低风险农药,要科学选药、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四是分区治理联防联控。低密度发生区,综合应用天敌生物、理化诱控、生物农药等措施控害;高密度发生区,以化学防控为主,快速高效杀灭幼虫,压低虫口基数;分散或点片发生区,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做到带药侦查和点杀点治;连片发生区,组织植保专业防治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