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15KB ,
资源ID:156599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659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两棵松树的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两棵松树的阅读答案.docx

1、两棵松树的阅读答案两棵松树的阅读答案【篇一:松树和梧桐树阅读答案】xt篇二:松树和梧桐树阅读答案 篇三:松树和梧桐树阅读答案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片草地有两棵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梧桐树。 温暖的春天来临了,整个世界顿时改天换地,什么都焕然一新。瞧,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桃花开出了一朵朵红花;小树都抽出了绿芽;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一阵风吹来,把梧桐树给唤醒了。他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伸了伸懒腰,从土里探出头来。梧桐树轻篾地看来一眼松树,心想:哼,这松树可真丑陋啊!树叶这么得稀疏,又没有什么作用。可我却可以开出一朵朵艳丽的小花,还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想到这里,梧桐树推了一下松树,说

2、:“喂,快起来!你怎么这么丑陋啊!有没有嫉妒我啊!”松树睁开了疲惫不堪的睡眼,说:“梧桐树兄,你可别这么想。我有我的好处,你有你的好处,我不可能嫉妒你!”这些话被压在下面的嫩绿的小草听见了,他说:“松树兄,我觉得你是很丑陋!瞧,人家梧桐树,还会开出小花,散发出香味呢!”松树觉得十分难过,可他却十分坚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炎热的夏天,金黄的秋天都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了.他把自己的好朋友北风邀请来了。梧桐树和小草们都冻得瑟瑟发抖。可松树却在北风中傲然挺立。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梧桐树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了关于梧桐树原文及梧桐树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练习及自我检测,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

3、所帮助!关于失明的女孩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分享吧!祝大家阅读愉快并有着更多的收获! 梧桐树 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当春尽夏初,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

4、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一个月以来,叶子由最初的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 :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盘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谚语: 高高

5、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耍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占有了它们,但都没能体验到上述的种种变化。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受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

6、占有的。 梧桐树 阅读题:1.窗前的几株梧桐树在 我 面前显出了三种容貌: 3.作者为什么对落叶比落花更感到悲哀呢? (3分) 梧桐树 阅读答案: 1.(2)绿叶成阴 (3)梧桐落叶 2.对比。 3.比喻、拟人。 4.因为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或者: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 占有 它们。 (3)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 梧桐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祝大家学习进步! 篇五:松树和梧桐树阅读答案 【题文】到冬天,梧桐树纷纷落叶,

7、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a梧桐树能适应环境,松树不能适应环境b梧桐树不能适应环境,松树能适应环境c梧桐树和松树都不能适应环境d梧桐树和松树都能适应环境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冬天,梧桐树的叶子纷纷落下,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干燥、寒冷的环境。

8、【篇二:李国文“读树”阅读试题及答案】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成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

9、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半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百战不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

10、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李。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

11、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

12、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问题及答案: 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5分) 答: 说明自己难以与年轻人“赛力气”,而且为读树作铺垫,也与后文写人的世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自然地点出了主题。 2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6分)老树: 大度、宽容、缄默沉思、庄

13、重成熟、老态龙钟 新树: 从容不迫,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3从文中看,太庙里的满园春色是怎样形成的?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8分) 答: 太庙里老树、新树的和谐相们,形成一片怡人美景。由此悟出人的世界与树的世界一样,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现律之中,所以只要老者、青年能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祥和气氛就能日益浓烈 4从本文主旨看,作者是针对现实生活里存在的什么问题而写这篇文章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6分) 答:现实生活中人人并非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和青年之间。(意思对即可)第2问是开放性问答题,要求结合用意阐发个人看法5.作者为什么说读树与读书都是大有益处的事情?(4分

14、)答:读书能了解地球的历史,把握现在和明天;(2分)读书能掌握人类的智慧,了解自己和人生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重点写了树的那些特点?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答:庄重自敬、从容不迫、卓立挺直、不苟颜色面对挫折磨难,要坚强的生存下去(或“打倒了,别趴下,挣扎着,要活下去”) 7.作者在文章中,写出了人与树 相同的那几方面?(2分,答出两条即可) 答: 一是人老了比较固执,树老了比较倨僵。二是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卸任与树的三方面不同,告诉了我们三条做人的道理,请回答是哪三条道理。(6分) 一是要做简单而厚实的人。二是所有 的人,尤其是有了名气的人,不要张扬自己。三是

15、人要安分一点儿地活着,不要无谓的折腾。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b)( e)a.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只能通过读树获得一份苟安,这说明我们国家当时的政治气候是很不正常的。b. 读书、读树和读人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读树与读书相通,读树与读书相似,而惟有读树给人的收获最大。c. 树年年常绿,岁岁更新,见证历史;而在历史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的形形色色的人,都逃不了最终的句号。在树与人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慨。d. 作者通过读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人要像树一样,安分守己,知白守黑,无为而为,可以达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e. 本文开篇点题,中间从对树的外

16、形到神态的细致描写中引出作者的感悟,最后仍以“读树”收束全文,首尾圆合,前后照应,文章浑然一体。【篇三:课内阅读(附答案)】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1、作者是从(形状 )、(颜色)、(声音)这三

17、个方面描写潮水的,按照从( 远 )到(近 )的顺序描写。 2、这两段话运用了很多比喻,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和(山崩地裂);把白浪比作(白线)、(白色城墙)和( 白色战马)。 3、用“ 4、这部分内容主要写 三、鸟的天堂 (一)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大的,( ),(),有的(),有的( ),有的在(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 )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用掌声一吓,又(),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i

18、ng xi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 写近义词静寂- 静谧、宁静热闹-喧闹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空闲 4、这两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写在横线上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3分) 渐渐( 慢慢)似乎( 好像 ) 颤动(抖动、震动 ) 4、第一自然段作者从 、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 5、你从划线句子体会到什么? 6最后一句话应该读出(赞美/赞叹 )的语气。(1分)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

19、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蜗牛的触角、小圆片、蛟龙的爪子)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

20、触、巴、拉、贴、爬)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 嫩红、灰色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划出来。 七、蟋蟀的住宅 (一)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 废)( 工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 这一片断所在的课文选自法国作家。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洞穴(xue xue)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生字,用上。 3、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优良- 优异 温和- 温柔、

21、温顺 舒服-舒适 反义词:隐蔽-(暴露) 慎重-( 随便) 4.联系片断内容,想想从哪两个方面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 (1)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 (2)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自己一点点挖掘 (二)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

22、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光滑)-(粗糙 ) (平坦)-(倾斜)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吵闹 ) 简朴(奢华 ) 简单( 复杂) 2、这段话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3. 请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4.这两段文字是按照由外 到 内 的顺序介绍蟋蟀住宅的。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2分)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蟋蟀用来修筑住宅的工具十分柔弱,只是

23、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很 ,还很 。我觉得蟋蟀真 十三白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写近义词、反义词。(4分) 近义词: 傲慢( 高傲 ) 急速( 急促 ) 从容 ( 镇静 ) 毫无相让( 互不相让 ) 反义词: 急速( 缓慢 ) 局促不安( 心安理得)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划出来。(1分) 3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 傲慢的特点,如

24、:用鸭的步调急促 与鹅的 步调从容 进行对比。 十五 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她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

25、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 )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1)说它老实( 忠厚 )吧,它的确( 确实 )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假如/倘若)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4、“古怪”的意思是( 奇怪 ),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老实)又(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26、)。表面看起来作者是(讨厌)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 喜爱 )之情。 5、用“ ”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 6、读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屏息凝视”让我们感受到猫的(认真、专注);从“一连几个钟头”让我们感受到猫的(耐心);从“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让我们感受到猫的(决心)。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的确( 确实 ) 古怪( 奇怪 ) 呼唤(呼喊) 实在(确实 ) 任凭(无论、听凭 ) 8、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用肯定的意思说。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9、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十七 长城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

27、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 )、(),没有( ),就靠着无数的( )无数的(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在原文的括号里填上词语。(6分) 2、作者以(搬运条石)为例,从四方面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难。这四方面是:修筑长城用的(条石)多;(分量)重;( 搬运 )难;修筑在( 崇山峻岭 )上。 3、“单看”中的“单”字可换成 “只”或“仅”字。 4、第一段最后一句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作者感叹什么? 十八颐和园

28、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昆明湖)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9、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y),部首是( ),除部首外查( 六 )画。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 香气浓厚;(草木)茂盛;(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滑)”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昆明湖的静 。 二十一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这一段着重描写了什么? 2“懒惰”的反义词是 勤劳 ,“谴

30、责”的近义词是 责备、责怪。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这里的村民有一种怎样的美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中体会到。 二十一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以画一般的美感。 1、选择正确的读音踏踏的声音(tata )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 和谐一致,配合

31、得当。 清波漾漾: 清澈的水波飘荡的样子。 人影绰绰:人的影子非常柔美的样子。 3、这段话主要讲什么意思。 4、家乡的人是在怎样紧走搭石的? 5、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动作)的美,我是从(协调有序)这个词知道的;再写(声音)的美,我是从(踏踏)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的美,我是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词知道的。 二十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